首页 百科知识 南充市提升经济发展战略地位的“后发优势”分析

南充市提升经济发展战略地位的“后发优势”分析

时间:2023-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技术的后发优势大多数先进的科学技术是由发达地区发明创造的。4.制度的后发优势制度方面的后发优势是指欠发达地区学习、效仿和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制度和管理经验,并经本土化改造所产生的效率和益处。(三)南充市经济发展的现有优势、劣势及“后发优势”1.南充市经济发展的现有优势区位优势第一,经济地理区位优势。

四、南充市提升经济发展战略地位的“后发优势”分析

(一)何为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

杨小凯认为:“经济发展中的后发劣势又被称为‘对后起者的诅咒’。它是指下列现象:经济发展中的后起者往往有更多空间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用技术模仿来代替制度模仿。因为制度改革比模仿技术更痛苦,更触痛既得利益,更多模仿技术的空间反而使制度改革被延缓。这种用技术模仿代替制度模仿的策略,短期效果不差,但长期代价极高。”

后发优势是由后发达国地位所致的特殊益处,这一益处先发达国没有、后发达国也不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出来,而完全是与其经济的相对落后性共生的,是来自于落后本身的优势。后发展是相对于先发展而言的,因而后发优势涉及的主要是时间维度,至于地区之间在人口规模、资源禀赋、土地面积等方面的差别则不属于后发优势范围。

(二)开放条件下的后发优势

1.资本的后发优势

资本的后发优势主要是指资本报酬递减规律所产生的后发优势。发达地区的资本丰富,而欠发达地区资本稀缺,因此,欠发达地区的资本收益率要高于发达地区。如果资本是自由流动的,那么资本将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流动,由此将会促使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得更快。从绝对量来看,发达地区注入欠发达地区的资金基本上呈递增状态。

2.技术的后发优势

大多数先进的科学技术是由发达地区发明创造的。大多数先进的科学技术是由发达地区花费了巨大的投资和时间发明创造的,这些先进科学技术知识被认为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具有很大的溢出效应,这对于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欠发达地区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欠发达地区不需要投入巨大的资源来重新研究和开发这些已经存在的科学技术,他们只要花费很小的成本和时间就可以把这些科学技术学来并运用于生产之中。这一方面节约了欠发达地区的大量资源,另一方面也缩短了与发达地区的技术差距,使欠发达地区能够比发达地区发展得更快。除模仿创新之外,一个重要的技术上的后发优势就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即在一定条件下跨越技术发展的某些阶段,直接进入技术的前沿领域与发达地区展开竞争。如日本没有经过西方蒸汽动力阶段,而是绕过这个阶段,直接进入大规模水力电气阶段。日本的现代化通过走捷径,使日本成功地在50年左右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现代化国家200年才完成的历程。信息化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充分利用发达地区开发的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后发地区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步伐,是新时期发挥技术上的后发优势的一个重要方面。

3.人力的后发优势

一般来说,欠发达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这是欠发达地区的一大优势,这一优势既是比较优势,也是后发优势。

4.制度的后发优势

制度方面的后发优势是指欠发达地区学习、效仿和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制度和管理经验,并经本土化改造所产生的效率和益处。一种有效制度的形成,是一个需要支付高额代价的不断试错的过程,经过反复、动荡、危机以至战争等等才能形成,而制度又是一种公共产品,一旦这种制度形成并行之有效,后来者就可以避免这种试错的高额代价,通过制度的移植、模仿和创新,节约经济发展的创新成本和时间成本,以相对较小的社会成本和代价取得相对较大的发展收益。从制度的可移植性来看,制度转让并不像技术转让那样涉及知识产权(专利权)和技术转让费之类的问题,这将大大降低制度创新和变迁的成本,降低正式规则建立的成本、特别是时间成本。

5.结构的后发优势

欠发达地区最初都是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过程就是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经济转变为现代工业经济,最终实现工业化。落后的农业部门生产率较低,而工业部门的生产率较高,把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和资本转移到工业部门,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促进生产率较快的增长。这方面的后发优势在发达地区是不存在的,因为在那里所有部门都现代化了,生产率差异较小,至少没有欠发达地区农业与工业的生产率差别大。不考虑其他因素,仅就结构转变而言,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也要快于发达地区。据估计,我国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业部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20%左右。

6.精神的后发优势

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面对发达的外部环境,相对落后会造成紧张状态,形成发展的巨大压力。这种压力在政府政策的正确引导下,会通过刺激人民的忧患意识,增强归属感和凝聚力,从而转化为发展经济的强大动力。一是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对发展差距的明确认识,对发展目标的明确预期,在发展的强大压力面前,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向心力。这种向心力能使人们超越某些具体的矛盾和冲突,将注意力集中于主要矛盾即经济和社会发展上。这种发展意识的存在,使政府参与和领导经济建设的努力更为有效。二是形成强大的推动力。经济发展总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没有外在的压力,仅仅依靠内部新旧矛盾间的冲突和发展,其动因不足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启动和发展,其发展原动力和动能的释放,将是一个自然的、缓慢的过程,程度和范围相当有限。在开放经济的外在压力下,其内部潜能将得到极大的发挥,经济发展不再是一个自然的、缓慢的过程,而是一个以追赶为主要特征的快速发展过程。三是形成强烈的改革与发展意识。巨大的发展差距,会促使人们对自身进行深刻的反省,剖析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和开放在发展中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一种强烈的改革与发展意识,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原动力。

(三)南充市经济发展的现有优势、劣势及“后发优势”

1.南充市经济发展的现有优势

(1)区位优势

第一,经济地理区位优势。南充市已被四川省确定为未来五年有条件向特大城市迈进的4个大城市之一,并作为川东北区域中唯一的百万人口城市重点发展,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南充市地处成渝两小时经济圈,是四川K字形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与成渝构成准三角区,经济互补作用明显,是成渝经济发展的重要辐射源和广阔的区域市场。

第二,交通区位优势。随着成南高速公路、南广高速公路、达成铁路的通车,高坪机场的通航,南充市已初步形成了以铁路、公路、机场、水路为一体,综合配套、相互连接的立体交通体系。在建的嘉陵江渠化工程、南渝高速公路和即将开工建设的兰渝铁路将进一步构筑和完善南充市的立体交通网络,奠定南充市作为川东北交通枢纽的地位。

第三,市场优势。南充市现辖3区6县(市)共726万人口,经济文化辐射近2 000万人,具有较大的消费空间和辐射作用;现有12个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专业市场,以及在建的川东北最大的光彩大市场,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南充市二级枢纽城市的地位,促进其成为川东北商贸物流中心。

(2)资源优势

第一,自然资源优势。南充市已探明天然气储量1 200亿立方米,盐卤资源1.7万亿吨,石油资源7 779万吨。嘉陵江横贯7县(市、区),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境内装机近92万千瓦的9级梯级电站的相继竣工及蓬安三坝核电站项目的上马,将为工业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第二,地生资源优势。南充市共有耕地480万亩,生猪、蚕桑、家禽、果品、粮油、竹子等农产品资源丰富,其中年粮油产量310万吨,出栏肉猪650万头,肉牛近20万头,肉羊250万头,鲜奶2.8万吨,水果40多万吨,蚕茧近2 000万公斤,中药材3.7万吨,这些都为南充市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第三,人文科教资源优势。南充市自设安汉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历来为县、州、府、署所在地。古有司马相如、陈寿等名人为其增辉,今有朱德、罗瑞卿、张澜等开国元勋和民主人士为其添彩,历史内涵深厚。驻市有西南石油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川北医学院等5所高校和较多的科研院所,拥有相当数量的科研工作者,可为工业发展提供丰富的科技人才;每年可新增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劳动力3万多人,为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第四,旅游资源。南充市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以人文资源品位高、文化内涵厚重而独具特色。现有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市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南充市,有张飞庙、朱德旧居、五龙庙、永安寺等4处国家文保单位,形成了三国文化、古城文化、红色文化、将帅文化为一体的旅游景点。同时嘉陵江流域(南充段)梯级开发业为南充市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嘉陵江的梯级开发将新增众多的旅游景点,增添了嘉陵江的可观赏性。南充市的旅游业发展对南充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3)机遇优势

第一,政策机遇。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出台一系列支持力度更大的西部发展政策,充分运用好这些政策将促进南充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发展机遇。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加大了对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支持;国内市场要素流动和产业梯度转移步伐加快,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拓展;省内发展环境越来越好,动力越来越强,各市州竞相发展态势强劲。这都为南充市经济跨越式发展拓展了广阔的空间。

第三,环境机遇。近年来,南充市通过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建设了一支坚强有力、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通过促进党风政风的转变,营造了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促跨越的浓厚氛围。

(4)基础设施建设优势

南充市在“九五”、“十五”期间尤其是“十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480个亿,基础设施建设对GDP的贡献率近48%,基础设施建设条件的改善,打破了困扰南充经济发展的瓶颈,对南充市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南充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2005年末,南充市公路通车里程5 61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0.4公里,一级公路158公里,二级公路589公里。2005年累计完成地方公路建设投资5.82亿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1.3%。农村公路建设速度加快,2005年共完成县通乡公路108公里,乡通村公路822公里。

2.南充市经济发展的现有劣势

(1)经济结构方面

整个经济结构虽然从原来的“三一二”型调整为“三二一”型,但从他们的构成比例来看,经济结构还存在很多问题,2005年南充市的三大产业结构为32∶33.7∶34.3,从中可以看到第一产业占的比重太大,二、三产业占的比重太小,尤其是第二产业的比重太小,对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很弱,推进工业化力量薄弱。

(2)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工业组织化程度低,整体竞争力较弱。200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6%,比全省平均水平低8个百分点。一是自主创新水平低,自主知识产权缺乏;二是产业组织化水平不高、集中度低、区域集聚效应差,市场竞争力弱;三是产业配套能力弱,产业链不长,主导产品竞争力不突出。

第二,工业载体建设滞后,产业集群缺乏发展平台。目前,南充市辖区内仅有两个省级工业园区,很多工业园区还刚刚起步,有的还在规划当中。2005年全市入园企业仅50余户,实现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18%左右。园区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南充市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三,工业投入机制不健全,资金瓶颈突出。2005年工业短期贷款余额为11.67亿元,比年初减少1.06亿元。“十五”期间南充市工业企业平均每年流动资金和技改资金缺口达8亿元,企业特别是改制企业难以获得贷款支持,资金短缺矛盾突出。

第四,工业人才缺乏,企业家队伍建设滞后。人才缺乏是制约南充市工业发展的难点。一是在各级干部中熟悉工业经济知识,能抓、会抓工业经济的人才缺乏;二是缺乏一支熟悉市场经济知识,勇于开拓、懂经营、善管理的职业企业家队伍;三是企业人才流失严重,缺乏掌握先进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掌握先进机能的技术工人以及经营管理、科技开发等方面的人才。

第五,工业发展环境不优,服务质量不高。

(3)产业培育滞后

南充市虽已初步形成大城市框架,但产业支撑力弱,知名品牌少,更缺少大企业、大集团,全市纳税上亿元的企业只有1户,纳税上千万元的企业寥寥无几,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不强,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还不多。城市整体经济实力弱,其发展缺乏可持续性和竞争力。可谓有大城市的骨架,而无大城市的实力。

(4)人才缺乏,技术落后

虽然辖区内有5所高等院校和较多的科研院所,每年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但人才外流现象很严重,导致很多企业缺乏先进人才,技术长期得不到改进,生产工艺非常落后,不宜于整个经济的转型,使得整个经济的发展还是粗放型的,并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

(5)交通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改进

虽然“十五”期间南充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交通对经济发展的瓶颈作用还是很突出,尤其是在乡、镇、村一级,村村通公路还需努力,公路质量还需改进,现在村级公路基本上都是泥公路,一到下雨天就不能通车,所以村级公路对农村发展的限制作用很突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改进。

(6)资源优势中也存在问题

虽然南充市自然资源很丰富,尤其是盐资源,但是,由于其天然的原因,开采成本巨大,投资收益不佳,开发难度大,形成了有资源但不能开发的局面,这也是对经济发展的一个限制。

(7)经济发展差距拉大

近些年来,南充市工业平均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与省内较发达市州的差距不断扩大。2004年,全市工业增加值仅有66.6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1.7%,比全省低11.3个百分点;全市GDP总量307亿元,占全国人均的39%、全省人均的55%,列全省倒数第3位。这与南充在全省所处的重要地位是不相称的。

3.南充市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

南充市的“后发优势”突出,这是因为在资本、技术、人力、制度、结构、精神等多方面都具有相当的基础。这种基础结构能够迅速扭转劣势,转化为优势,提升南充市的战略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