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南充市民俗文化优势及利用分析
(一)南充市民俗文化的典型性
南充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已经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聪明、勇敢、俭朴的南充人民融中原文化之精髓,汇巴蜀文化之遗风,在美丽富饶的嘉陵江流域创造了独特、凝重的川北文化。川北灯戏被邀请进入中南海,为国家领导人献艺;世界唯一的川北大木偶被推上国际舞台,多次参加国际木偶艺术节,在世界艺坛上被誉为“东方艺术的冠冕”;川北皮影被推到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表演,轰动了欧洲;鲜为人知的川北剪纸,以奇险的刀法,细腻、精美的造型闻名全国。南充的川剧、歌舞、杂技、曲艺争奇斗妍。川北灯戏、川北大木偶、川北皮影、川北剪纸被誉为南充市的四朵艺苑奇葩。此外,文化名城南充还有着根雕、巴逾舞、翻山铰子、倮戏等多种民间艺术。
世界唯一的川北大木偶2005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953年,川北大木偶赴京演出,邓小平赠送了奖品,以资鼓励。1975年再度赴京,又一次受到高度评价。1987年康克清还亲自为“川北大木偶”题词。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亚洲文化》、香港《大公报》刊登川北大木偶剧照,发表评论文章,高度评价和颂扬了世界稀有的川北大木偶艺术。苏联戏剧家、著名木偶大师奥布拉兹佐夫在50年代就发表了评论文章,称赞川北大木偶艺术是“世界上罕见的木偶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冠冕”。1987年8月,南充木偶剧团赴前苏联、芬兰访问演出,获得极大的成功。他们称誉“大木偶艺术是世界独特的十分令人珍爱的木偶艺术”,“在表演手法丰富细腻方面,欧洲木偶艺术还比不上中国”。1988年12月,川北木偶赴新加坡演出,观众反映强烈,赞誉不绝。1989年9月,南充市大木偶剧团赴京参加全国第二届艺术节,在首都舞台上又一展风姿。1990年8月大木偶艺术到印度演出,11月又应邀赴荷兰演出,两国观众叹为观止。2000年,应邀赴泰国演出;2003年,应邀赴韩国演出……自改革开放以来,由南充市大木偶剧团发展而成为四川省大木偶剧团,演出节目也由少许折子戏而发展到一大批深受欢迎的连台戏。
川北灯戏是川剧的戏剧品种,以其风趣、幽默而受到欢迎。“一堂歌舞一堂星,灯有戏文戏有灯,庭前庭后灯弦调,满座捧腹妙趣生”。1989年川北灯戏代表四川省戏曲赴上海进行文化交流献演,获得“淳朴的天籁,远古的遗风,戏曲的渊源”的赞誉。今天川北灯戏在川北地区、川东地区的嘉陵江沿岸仍广为流传,成为地方民间艺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川北灯戏同川北大木偶和川剧一起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川北皮影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早在1932年,世界著名文学艺术家埃贡·埃耳文斯基来中国考察皮影艺术,曾著书赞美川北皮影艺术。1988年,以阆中皮影大师王文坤祖孙三代4人为主要成员的四川省皮影艺术友好访问团,一行6人前往奥地利,在维也纳等城市进行为期12天的演出,所演《阴阳扇》、《梭罗镜》、《破桃山》、《收金龙》等剧目,受到奥地利国家和维也纳等市的政府要员和观众的高度赞扬。1989年4月,南部县马王乡皮影世家第七代传人何正同,为英国、丹麦、俄罗斯、法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演出皮影戏,获得高度评价。1995年6月,德国皮影专家,汉堡皮影剧团团长托梅·露易斯女士不远万里,慕名专程来中国观看何家皮影戏,并十分激动地说:“我回国后,可以骄傲地向人宣告,皮影在中国确实还存在,而且南部县马王皮影的表演技艺最精湛。”川北皮影走向世界,名扬欧洲,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川北剪纸是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一种,它既不同于北方剪纸的“天真浑厚”,也不同于南方剪纸的“玲珑剔透”,粗中有细,细中有粗。川北剪纸还有不同的风格,其中以何作霖为代表的仪陇剪纸堪称集大成者,代表作有《扑蝶》、《跑驴》、《鹰》等。仪陇剪纸有千余件作品参加全国各种大赛和展出,获奖作品数百件。1993年,仪陇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
南充市的民俗文化种类繁多、保存完好、艺术价值高,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南充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的重要力量,民俗文化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南充市的历届政府也都非常重视当地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修建了文化馆,并正在筹资修建图书馆和博物馆。同省内的其他城市相比,南充市的民俗文化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在绵阳市举行的四川省新剧目展演上,南充市川剧团投资10万元打造的《川北灯戏专场》,一举“打败”了投资近300万元、被业界看好的乐山市诗乐歌舞《沫若·女神》。南充市在招商引资方面,民俗文化更是发挥了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南充市优秀的民俗文化给外来的投资者们以深厚的文化厚重感,在大型的招商会上南充市政府都会安排一些有分量的歌舞剧,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方式吸引资金和技术。也正是由于这些方面的原因,文化为南充市各届政府所重视,才能在继往的基础上有了开来的发展。
(二)南充市民俗文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1)南充市传统民俗文化的题材及剧目虽然脍炙人口,但是,现在的流传却越来越困难。
一是民俗文化中像川北灯戏、川北大木偶戏现在在民间的演出场次较以前有很大程度上的减少,而且观众大都为老人和小孩。
二是传统的戏剧节目鲜有更新,不能迎合青年观众的兴趣。戏剧节目的表演、服装、造型、剧情大都是传统的,没有什么改变,因此,不能吸引青年人的关注。
三是电视、电影对民俗文化的削弱作用。民俗文化的传播性不如电视、电影,现代社会的人们都习惯于去看电视和电影,如果采用电视或电影的形态来录制的话,就失去了表现力,如何增强可传播性就成为大木偶戏或其他的传统剧目的重中之重。
(2)南充市民俗文化的艺术价值高,但是艺术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不足。2005年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四川省有3件,其中南充市就占有川北大木偶和川北灯戏2件,此外,南充市的川北剪纸和川北皮影被评为四川省戏曲一等奖。南充市的民俗文化在国内外比赛中屡次获得高度评价,如:川北大木偶艺术被誉为“世界上罕见的木偶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冠冕”,川北剪纸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等。但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其艺术价值并没有充分地转化为经济价值,以川北皮影为例,除了利用川北皮影和剪纸制作了一些舞台背景和在阆中还可看到皮影表演外,南充的其他地方就再难觅其踪影了。但是,在成都洛带古镇和云南滕冲县,皮影这一艺术形式变成了用来销售的民间工艺品,好几百元钱一张,不仅受到游客的喜欢,而且还成了当地的一大旅游收入。川北大木偶也是如此,可以通过在全国各地举行一些演出,一方面进行宣传,另一方面创造经济价值。艺术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和旅游业相结合,将文化作为旅游的支撑,用旅游作为文化的寄存。目前,各国都特别注意文化和旅游的结合,以文化为底蕴的旅游业必将成为21世纪旅游业的重点。
(3)民俗文化的继承方面出现了断层,出现了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由于南充市民俗文化的经济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掘,再加上很多的年轻人对传统戏剧的兴趣不大,造成了民俗文化的继承方面出现了断层,优秀的民族文化将面临后继无人。
(4)发展方面尽管得到了南充市政府的支持,但是支持的力度还不够。一方面,由于南充市的民俗文化种类繁多,单靠政府的支持,很难面面俱到;另一方面,由于南充市多数县是全国级贫困县,财政收入不高,在资金上不能提供大力支持。
(5)民俗文化法律保护的缺位。至今,对民俗文化保护还存在许多法律空白,使保护乏力。
(三)民俗文化的保护
目前,全国在民俗文化保护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原因还是保护意识不够、保护法律法规尚未出台实施。保护文化遗产,对南充政府来说,应该积极跟上全国范围的文化大普查,摸清南充的文化家底;对南充民众来说,就是要加强文化遗产知识的学习,让文化遗产的意识深入人心,并主动参与到保护中去。我国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的确已经晚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韩国就已经在立法、资金投入、树立全民参与保护意识等方面,采用了一整套办法,并已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效能;1964年,法国曾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也是其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文化遗产大普查,提出“大到教堂、小到汤匙”的普查观念,这次普查,仅国家登记入册的遗产就有4万多件。
我国非物质民俗文化的保护方式有:一是将非物质民俗文化转变为有形的形式,如20世纪50年代杨荫浏等对《二泉映月》的采录;二是在它产生的原形态氛围中保持其活力,如南充市的巴渝舞;三是尊重和保护传承人;四是将其转化为经济资源并体现为经济效益,如川北剪纸、年画等都可以用生产性保护来传承。这些保护手段的实施,都应建立在国家法律保护和扶植的基础之上。
(四)民俗文化的开发利用
南充市自古以来就是巴蜀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名人、艺苑风流,民间艺术独辟蹊径,千姿百态,诸如皮影、大木偶、彩塑、石雕、剪纸等等几十个品种,其作品形式和题材更是千变万化,艺术水平已处于全国或省的前列。有组织、有计划地把这些艺术抢救、保护和开发出来,必将对四川省的经济腾飞和文化强省起到极大的作用。建设民俗风情特色,不可避免地要与民俗文化旅游联系起来,这是一把双刃剑。旅游的发展使民俗文化实现潜在的价值而获得新生,也可以对民俗文化传承造成一定的冲击。两者中有个先后问题,先是民俗文化,然后才是旅游。
作为文化艺术主管部门应该从认识、观念上有一个新的转变,应该有一个新的理念。大木偶、皮影艺术、灯戏、剪纸,植根于民间,在中国农村相对稳定的社会和文化结构中,沿袭自身的发展规律,世代承传,生生不息构筑着劳动者淳美的精神世界,代表了中国劳动人民最本质、最朴实的哲学观念。其艺术思维和审美情趣,蕴含着中华民族最基本也是最深刻的文化内涵。现实已进入现代化、信息化和步入小康社会的新时代,不要以为旧有的木偶与皮影已经过时,就不去研究、不去保护和引导它们的发展。而应抱着时代的紧迫感和时代的责任心,用最大的热情去把抢救、保护和开发工作抓好。把过去自生自灭小农经济下的个体艺术交流活动变成社会化的大文化来抓,把艺术与美学、科学与技术、生活与现实、现实与理想结合起来,把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现代化的艺术结合起来,赋予它们新的含义和生命,就能使皮影、木偶、灯戏、剪纸等民间戏剧艺术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
今后,皮影、木偶、灯戏、剪纸等民俗文化所面临的问题是继承与创新和创新与发展的问题。继承是为了创新,创新是为了更好的继承。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为木偶、皮影艺术开辟了广阔的领域,同时也为这些艺术本身的发展,不断提供更新颖、更丰富、更深刻的表现形式。要做到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就必须从少年抓起,让青年一代从小就认识民俗文化的历史和现实价值,使之后继有人,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如:南充市高中是全国的重点高中,他们把皮影、木偶列入了南充乡土教材,请了一批熟悉这两项戏剧艺术的能人,把皮影、木偶编入了乡土教材,这就让全校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到南充人杰地灵、民间艺术千姿百态的光辉历史,使对这些民间艺术的研究后继有人。川北剪纸也通过在艺术院校中开设相应的选修课程,进行推广。
民俗文化在解决了自身发展的问题后,要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发展就必须与旅游业相结合,这是一把双刃剑。旅游的发展使民俗文化实现潜在的价值而获得新生,也可以对民俗文化传承造成一定的冲击。两者中有个先后问题,先是民俗文化,然后才是旅游。要通过民俗文化建设与旅游良性互动,达到一种两者的动态平衡,就必须要注意文化旅游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首先,在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结合前,南充市政府要对全市进行规划和开发。从整个市的角度对南充的各种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统筹,在开发的时候应该做到各个不同的旅游线上没有过多的重复、各个旅游线上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其次,民俗文化在与旅游业结合的时候,容易造成过分偏重旅游的增收效应,缺乏对民俗文化应有的保护的现象。因此,相关部门需要特别注意民俗文化的保护,应该从长远利益角度出发,利用好民俗文化的经济效应。最后,文化和旅游部门应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规,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做到有据可依。
民俗文化可以本着走出去的思想,在外地进行演出,这样也可以很好地利用民俗文化资源。如:南充市杂剧团长年和上海市戏剧团合作占领上海市的杂剧市场,而且多为外宾演出,起到了很好的经济效应。除和其他地方的文化进行合作之外,南充市民俗文化还可以通过参与其他地区的大型文艺活动的方式走出去,也可以收到较好的效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