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新一轮扩大内需的机遇进一步促进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做多做大做强——我省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一、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已站在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实现非公经济的大提高、大跨越、大发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从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等方面为非公企业发展创造了条件。1998年至2006年,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了4次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重要会议,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把加快非公经济的发展作为关系云南能否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大事来抓,全省上下逐步形成了大力培育、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省人大通过颁布了《云南省个体工商户条例》、《云南省私营企业条例》和《云南省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权益保护条例》等三个地方性法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制定了《云南省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不断加强政策指导和扶持;放宽市场准入和投资领域,积极实施财政、税收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着力营造良好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行政服务环境,简化了审批程序,规范了审批环节,建立了行政审批事项“六公开”制度;改善对非公、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鼓励发展信用担保体系及中介服务组织,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省委、省政府还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非公经济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从政策上为非公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体制环境。
近年来,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保持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非公有制经济连续几年保持2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和改善,经营领域进一步拓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地位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就业和再就业的主渠道、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支撑我省县域经济的主体、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推动力、对外贸易和固定资产投资的生力军,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是非公有制经济地位不断提高。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不断提高。2007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增加值1 773亿元,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3.9%,拉动经济增长5.4个百分点,占全省GDP的比重由1997年的17.3%上升到2007年37.4%,分别比1996年、2006年提高21.1个百分点、0.9个百分点。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 150.5亿元,比上年增长18.1%;上缴税金200.1亿元,比上年增长35.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 570.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
二是非公经济的实力明显增强。截至2007年年底,全省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93.9万户,从业人员315万人,我省非公企业注册资本金在500万元~1 000万元的企业4 760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 052户; 1 000万元~1亿元的企业4 194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 292户; 1亿元以上的企业107户,比上年增加61户。规模以上非公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03万元,同比增长24.1%,比上年提高近3个百分点。2007年上半年,全省非公经济进出口额14.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7%,增速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36.5%。
三是非公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我省非公企业由少到多、由弱到强逐步发展,优势产业逐步凸现。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云南省非公有制经济近年来已逐步由传统产业向有一定科技含量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方向拓展,涌现出如山灞图像传输科技有限公司、云南爱迪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科技型企业,非公企业逐步实现从量向质发展的转变。同时,非公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竞争力明显增强,部分企业已逐步走上了联合发展、规模经营、组建集团的发展路子,经营范围由省内向省外甚至向国外发展。如楚雄德胜钢铁、祥云飞龙、立帆骏马等企业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四是非公经济的社会效益日益显现。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为增加财政收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增加人民收入和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非公经济成为各类经济成分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吸纳就业越来越多,非公经济从业人员占全省企业从业人员的89%,成为全省吸纳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渠道。截至2007年年底,非公经济从业人员达到315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4.6%,新增就业40万人。
五是非公经济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拉动逐步增强。我省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日益壮大的社会经济群体力量,其投资力度逐步加大,已成为社会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的投入增加,对调整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推动国民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2007年推动全省完成民间投资1 570.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5%,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56.1%。国有经济投资与民间投资在全省的比重由上年的48∶52调整为44∶56。
六是非公经济在推动我省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结构调整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非公经济广泛地参与我省国企改革,2003~2005年,非公经济收购、兼并和实行民有民营的国企达1 553户,占改制企业的66%。2005年,开始新一轮国企改革后,非公经济收购、兼并和实行民有民营的国企又达253户。非公企业通过参与国企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有效促进了多种经济成分的融合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二、我省非公有制经济正处在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的非公有制经济增长较快,为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我省的非公经济仍然处于低水平的资本初始积累阶段,尚未彻底摆脱观念、资金、技术、人才等瓶颈制约,呈现出规模小、总量少、比重低、融资难、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特别是我省非公经济发展的内力不足,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弱;发展助力不够,企业融资能力弱,中介组织体系不健全;一些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小项目重视和支持不够。总的看,非公经济发展软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多年来存在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一是客观看待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较大困难。近年,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以及国家“双控政策”等影响,融资难、用地难、生产经营难等问题更加突出。尤其是国家加强优化产业结构的宏观调控,推行“节能减排”,对“两高一资” (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产品出口退税从8%~13%削减为零,部分企业面临技术升级、淘汰落后产能的压力更大,非公有制经济总体呈缓慢增长态势。由于我省很多非公企业直接或间接从事资源类产品生产与开发,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进一步发展,对落后的小钢铁、小煤矿、小水泥厂实行无条件关停,直接影响我省有色金属、磷化工产业的发展,给我省非公经济发展带来不小的压力。非公企业面临更多的市场准入门槛限制,许多中小企业面临退出的命运,发展空间进一步缩小。突出的表现就是我省非公经济增长的速度趋缓。2007年,非公经济增长速度首次出现了下滑,其增加值比上年仅提高了0.9个百分点,较我省非公有制经济近几年保持的年均2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有较大的回落,较1998年非公经济发展增速减慢。从我省经济运行稳定性较全国平均水平差,受外部冲击时更容易大起大落,受冲击后复苏能力和抗衰退能力弱等特点看,今后1~2年非公经济发展形势依然严峻,增长难度较大。2009年,非公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受2008年以来经济形势和金融政策等影响以及国际金融危机使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上半年煤电运紧张、物价上涨,使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下半年经济发展下滑,内需不足,资源价格下跌,企业生产受到更大的冲击。我省非公企业面临的困难进一步加大,从初创型企业到快速扩张期企业、产业升级企业普遍遇到资金短缺生产经营难的问题。这次世界金融动荡对我省影响,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估计它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会大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冲击可能前所未有,我省非公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二是认真分析促进发展的有利机遇和条件。在看到困难和挑战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非公经济发展也面临着新的转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央见事早、出手快、抓得准、力度大,果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及时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等十年来扶持力度最大的10项有力措施。国家同时出台了许多利好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第一,国家政策措施和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困扰非公经济发展的融资难的问题有望得到化解;第二,在国家强有力的支持下,非公经济参与大项目建设,以大企业配套发展的机遇必将增多;第三,我国东部地区受此次世界金融形势动荡的影响,可能出现新的一轮产业转移,我省做好承接的准备,可吸引和争取更多非公经济进入,参与我省经济建设;第四,社会资金投向受限,有可能转向中小企业;第五,近期省政府在部署扩大内需20项相关工作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这对我省推动非公经济发展是极好的机遇。
非公经济显著的优势表现为“活、快”,对市场反应灵敏。因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和滚雪球的发展是资本天生的萌动和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非公经济的资本流动效率远远高于其他资本。只要存在商机,无论是集团公司还是个体私营企业,非公经济资本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压缩管理层级和简化审批手续来捕捉商机和迅速实现资金流向,以求利益的快速实现。同时,非公资本在寻求市场需求方面无孔不入。其他经济成分没有捕捉到或因利小不愿涉足的领域,为各种各类非公经济提供了广阔的获利空间,整个市场由于非公经济的存在和活跃而更完善、健全和丰富,更好地满足了需求的多样化和服务的人性化。因此,在当前我省有色金属、钢铁等资源类产品价格大幅回落,工业经济增速减缓、效益下滑,中小企业发展困难,消费需求减弱,外出务工农民开始返乡等困难的经济形势面前,采取放水养鱼的办法,放手发展非公经济,激发云南经济的发展活力和创造力,这是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根本之策。
历史经验表明,宏观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往往就是资源要素重新配置的时机,就是区域竞争优势与劣势发生转变的时机,就是相对落后地区加快非公经济发展奋起直追、缩小差距的时机。当前,正是我们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转“危”为“机”,做多做大做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一个不可或缺的有利时机。云南正面临着一个难逢的发展机遇,抓住了这一机遇,坚持把发展非公经济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我省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就能再上一个新台阶,就能闯出一个新天地。
三、进一步促进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做多做大做强的建议
我省非公经济发展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抓住机遇,及时应对和解决非公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做多做大做强非公经济是我省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对保持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紧紧抓住新一轮扩大内需的机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克服和解决非公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为突破口,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阻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改善政策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速度与效益并举的原则,进一步促进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做多做大做强。
一是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着力点,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流程最短、效率最高、收费最少、标准最低的原则,加大精简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的力度,最大限度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在我省昆明、红河等综合改革试点和旅游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地区进行探索,赋予试点地区更大的审批权限,鼓励试点地区大胆探索,寻找用改革的办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新办法和新手段。继续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重点在市场准入、财税金融支持、社会服务、权益保护和政府监管等方面消除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非公有制经济营造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切实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在优化政策环境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的“玻璃门”现象,尽快明确准入条件,公开准入程序,实现公平准入,非禁即入,非限即放,扩大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领域。
二是以创新发展模式为着力点,促进集群发展。要抓住我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契机,结合当地的优势资源,坚持政府扶持引导和企业自主发展相结合,落实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培育县域特色经济、鼓励产业合理集聚和企业集群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科学规划引导,以省级重点工业园区为依托,以具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为基础,优化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创新发展模式,把非公经济的发展与支柱产业培育相结合,探索适合各州市县区域特色和产业特点的非公经济发展模式,优化非公经济结构,促进集群发展。各级政府部门要及时发布有关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投资重点和市场需求等信息,结合实际积极培育非公资本参与当地优势资源延伸产业的建设,立足县域比较优势,以特色优势资源为依托,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向机械制造、生物资源开发、农产品加工和现代服务业方向发展,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大企业配套业、农村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县域支柱产业上的主导作用。
三是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着力点,优化政务环境。以贯彻实施“四项制度”为契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推行阳光政务,建立最严厉的问责制度、最严格的限时办结制度和最严肃的服务承诺制度,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水平,进一步加强指导服务,及时公布有关扶持政策、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投资重点和市场需求等信息。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人员素质,改进监管方式,公开监管制度,规范监管行为,提高监管水平,坚持依法行政,引导和监督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环保卫生、资源开采、土地使用等方面的监管,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引导企业自觉维护劳动者权益,加强安全保护,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切实把各级政府部门的精力放在转变职能、改进服务上,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加强引导。建立非公有制企业的投诉机制,使非公企业经营者能充分表达利益诉求,监督政府部门切实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的导向作用,加大优势骨干企业在新产品开发、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争创名牌产品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促进非公企业的发展。
四是以创新金融服务体系为着力点,拓宽融资渠道。要大力发展全省融资担保机构,扩大服务领域,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融资担保与防范风险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以信用为基础,政府、银行、企业和担保机构四方合作的融资机制,搭建融资担保服务平台,鼓励担保机构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为非公有制和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和促进担保机构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鼓励现有的担保公司扩大规模,拓展担保业务。要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成立商业担保机构和互助性担保机构,建立担保行业准入、风险控制、补偿机制和再担保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制度,制定促进信用担保业务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对担保机构的扶持、指导和监管。加强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积极推进企业信用征集体系、评级发布制度以及失信惩戒机制的建立。各金融机构要把中小企业作为重要服务对象,引导和鼓励各银行性金融机构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完善金融服务,在金融监管方式、方法上创新,切实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提高全民创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比重。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发展金融业,创立以民营资本为主的中小金融企业和社区银行、科技银行,拓宽融资渠道。要积极推进银政、银企合作,拓宽非公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积极扶持非公企业上市融资,推进“集合债券”发行工作。
五是以创新制度为着力点,增强发展活力。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非公有制经济的强大生命力来源于其体制和机制的优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非公有制经济的体制和机制优势有所弱化,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更需要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增强其内在的活力。我省要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深化改革,探索适合于非公有制企业的科学治理结构,鼓励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大力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加强科学管理、引进现代经营管理理念,采取先进的管理技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不断学习和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推进管理创新。还要积极帮助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提高素质,我省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培训制度,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培训方式,建立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和企业自主结合的培训机制,把非公有制经济的人才培养纳入省院、省校合作范畴,选送非公有制企业管理人员到省内、省外高校培训深造,并动员省内各高等院校为非公有制经济经营者开展不同专题的培训活动,聘请一些有经验的企业精英对非公有制经营者进行培训,组织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到省外经济发达的地区以及国外考察学习,开阔视野。为非公有制经营者创造各种机会和途径进行学习,学习先进的专业技术、管理经验和理论、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决策水平和法制意识,引导非公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和制度创新,实现企业管理体系、方式和手段的科学化、现代化,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凝聚力。
六是以建立健全退出机制为着力点,增强政府公信力。要从根本上改变我省非公经济总量小、层次低、质量差的问题,切实做强、做大、做长久非公有制企业,就必须要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发展方式,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质量效益型路子,我省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行政、法律和市场调节等多种方式引导企业退出高消耗、高污染行业。要研究制定政策,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腾出发展空间,研究建立衰退产业退出机制,建立云南省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政策补偿机制,增强政府公信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转型。要准确把握和认真落实国家实施宏观调控、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各项措施,正确引导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换代和产品升级,鼓励非公有制企业进行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和新科技应用,促进非公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大力发展生物产业、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和新兴服务业,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消耗型)项目,对小钢铁、小水泥、小煤矿等落后产能适时关停淘汰,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七是以创新服务体系为着力点,大力培育中介组织。坚持社会化、市场化的原则,建立健全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为非公有制提供创业指导、投资、融资、人才引进、技术支持、产权交易等服务的机构发展,建立完善的、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商会在非公经济发展中的协调服务、行业自律、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支持面向非公有制经济的中介服务组织的建设,发展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政策、法律、财会、技术、管理和市场信息等社会服务的中介组织,完善其社会化服务体系。要督促民间中介组织真正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法人实体,开展信息咨询、技术创新、人才培训、市场开拓和经营管理等中介服务,并规范各类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收费标准。
八是以继续营造良好氛围为着力点,尽快召开全省第五次发展中小企业暨非公有制经济大会。党委政府强势推动,营造良好氛围,是我省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199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4次全省发展非公经济大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均作了重要讲话,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非公经济及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每次会议的召开都给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带来强劲的推动力,促进其发展和繁荣。建议年内或2010年初,在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有关扶持政策和措施(特别是整合资源,加大政府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尽快召开原拟议的全省发展中小企业暨非公有制经济大会。
(《云南改革报告》2009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