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双版纳州“十一五”经济体制改革回顾及“十二五”工作打算

西双版纳州“十一五”经济体制改革回顾及“十二五”工作打算

时间:2023-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西双版纳州“十一五”经济体制改革回顾及“十二五”工作打算一、“十一五”体制改革推进情况全州建成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实现“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理顺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管理工作体制,加快建立促进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财税金融和社会服务支持体系。

西双版纳州“十一五”经济体制改革回顾及“十二五”工作打算

一、“十一五”体制改革推进情况

全州建成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实现“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政府职能实现转变,基本建成公共服务型政府;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革,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基本形成国有经济布局比较合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农村综合改革取得良好成效,基本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体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基本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区域性现代市场体系;投资、财税、金融、价格等体制改革取得较大进展,宏观调控体系更趋健全;社会事业领域单位改革步伐加快,基本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制度、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分配制度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形成对外经济通行规则的涉外经济管理体制。

(一)政府职能转变取得新成效

按照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治政府的要求,着力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将政府的主要职能切实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合理设定经济调节目标,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消除和废止影响市场流通的体制性障碍和限制性规定,维护市场秩序。把保障人民群众必需的基本公共服务作为各级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点和切入点,增加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公共设施等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推进机构改革,理顺各级政府间和部门间的权责分工,简化行政层级和管理架构的有效形式,调整政府机构设置,减少行政层级,建立健全职能争议协调机制,加强政府对所属部门职能争议的协调。围绕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城市管理、农业管理、文化市场管理、交通管理等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行政许可权改革,提高综合执法水平。加强执法监督,全面推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落实国家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的意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完善公务员制度,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推行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制度,建立健全公务员培训、交流等制度,着力提高公务员素质,规范公务消费。

(二)推进所有制改革进入新阶段

加速国企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全面完成国企“三个一批” (发展壮大一批、转制搞活一批、关闭破产一批)改革,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垄断行业和公用事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配合国家推进邮政、电力、电信等垄断行业和烟草等专卖专营行业改革,积极推进水管和公路养护等行业改革。加快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形成多元化城市公用事业投融资体制,规范城市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和行业监管。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落实《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放宽市场准入,清理和清除妨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和政策性因素,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改善非公有制经济投融资环境。允许非公有制资本进入垄断行业以及金融服务,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市政公用事业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文教体卫等社会事业领域。理顺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管理工作体制,加快建立促进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财税金融和社会服务支持体系。

(三)农村体制改革实现新突破

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精简乡镇机构,整合乡镇事业站所,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全面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土地制度,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机制。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体制、健全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征地范围和规模,完善征地程序,规范征地行为,健全征地补偿的程序和标准,建立多种形式的安置制度。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全面完成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完善粮食市场准入制度,发展多种所有制粮食企业,建立健全支持粮食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的扶持机制,健全粮食总量平衡、储备、市场网络、信息监测等四个体系为重点的粮食调控体系,规范粮食流通管理。深化国有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改革发展稳定的途径和办法。

(四)投资、金融、财税、价格、资源环境等领域改革得到新推进

健全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切实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出台《西双版纳州重大投资项目审批和核准制度实施意见》、《西双版纳州重点项目并联并行审批或核准办法》、《西双版纳州重大投资项目审批核准通报规定》,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规范政府投资管理和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程序。实行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和专家评议制,完善政府投资制衡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配合国家做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配合推进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改革,推进投融资平台建设。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合理界定三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合理划分三级政府收支范围,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建立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社会事业、农业、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投入的机制,强化公共财政职能。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基层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的制衡机制,扩大部门预算范围,加快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加强和改进财政监督管理,建立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财政预算和执行监督管理透明度。深化价格体制改革,加强重要农副产品、医药用品、生产资料和服务项目价格的监管,建立粮食、农资、能源等重要商品价格调节基金和储备制度。落实和完善已经出台的涉及就业和再就业及低保户的价费优惠政策,健全对低收入弱势群体的价格救助机制,着力解决教育、医药、农资、住房等热点难点价格问题。积极清理整顿各种收费,切实加强对垄断性价格监管,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价格决策听证和收费公示制度。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体制机制,研究出台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税政策,建立和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和补偿机制。开展循环经济试点,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理顺和完善环境监管体制,提高环境监管和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施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放许可,保护生态环境。

(五)社会事业体制改革跨入新阶段

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制定出台事业单位分类意见、改革方案及配套政策,清理现有事业单位,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的性质和职能,调整事业单位的规模、布局和结构,分类分步推动事业单位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持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调整科技事业单位的布局、结构和规模。深化科技投入机制改革,加强科研条件基础平台建设,优化公共科技资源配置,加快建立公共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和科技投入增长机制。建立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激励机制,加快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建立科研人员培养、激励机制,改革科研成果评审和评估制度、科技成果评价和奖励制度。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对民间科技力量的管理。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改革教育投入机制,形成义务教育由政府负全责,高中阶段教育以政府投入为主,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实行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并举的教育投入机制。制定鼓励政策,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环境,鼓励、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建立管理者、出资者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的教育管理体制,形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推进招生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形成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体制。加速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坚持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原则,明确政府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责任,建立不同层级政府责任分担与资金筹措机制,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打破行业垄断和条块分割,推进公立医疗机构改革,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市场,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和投入机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努力形成科学、规范、有序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推进文化事业改革,推进文化机构经营性业务与公益性业务分离,增强文化事业单位活力,提高文化事业单位服务能力。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积极发展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增强文化创新能力。

(六)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保体制改革再获新成效

深化就业体制改革。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调节就业的作用。建立健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取消限制劳动者自由流动的不合理规定,完善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加强就业培训的财税、信贷政策。加强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和劳动力指导价位制度,加快建立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工资增长长效机制。建立规范的公务员工资制度和工资管理体制,推进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继续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妥善处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的遗留问题。出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方案,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城镇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制度,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七)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

围绕西部大开发和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战略,全面推进“开放活州”进程,提升西双版纳在全省开放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按照“服务全省全国、服务东盟各国、发展西双版纳”的基本思路,以通道、基地、平台、窗口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国际区域合作步伐,与邻为善,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努力提升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围绕实现外贸、外经、外资、外游倍增计划,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外贸转型升级,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推动出口产品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转化。着力推进物流、商贸、加工、现代服务4个基地建设,打造中老泰边境地区“边境贸易圈”和“国际旅游圈”,抓好“蔬菜换石油”、“花卉换水果”、“冷果换热果”项目实施。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培育主导产业和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优势发展项目吸引国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引进一批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不断拓宽引资渠道,努力打造网络、节庆、展会、园区和中介招商等平台。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十一五”期间,紧紧围绕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目标,抓住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深层次矛盾,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近年来,全州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体制创新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改革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难度很大,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匹配的改革任务还很重;二是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障碍没有根本消除,农村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三是有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深层次矛盾没有根本化解,体制创新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四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相对薄弱,财政体制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政府转变职能的需要;五是社会事业某些领域的改革步伐较慢,影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的满足;六是在某些方面对改革重视不够,思想不够解放,改革的氛围不浓,整体推进合力不足,配套性不强,推进改革的机制不健全,改革的统筹综合、协调推进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还不能很好地适应。

三、“十二五”推进改革的设想

“十二五”期间,要围绕四个“更加注重”,进一步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一是更加注重调整经济结构。这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决定性意义,也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在后危机时期赢得竞争主动权的根本途径。二是更加注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着力消除制约扩大社会需求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三是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四是更加注重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大力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精简现有审批事项,下放审批权限,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立健全层级清晰、覆盖城乡的州、县(市)、乡、村4级联动的政务为民服务体系,建立州、县(市)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把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密切联系群众和为基层办实事的重要窗口。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发展非公经济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鼓励不同所有制企业相互参股,实现股权多元化。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市场化运作改革。推行垄断行业改革,理顺地方电力体制,加快剥离电网企业电源业务,实现电力体制厂网分离的目标。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改善发展环境,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健全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

(三)推进财政、金融和投资体制改革

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项目支出预算评审改革。规范和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编制债务预算,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财政风险。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完善国库管理制度。加强银政合作和银企、保企合作,推动金融机构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引入保险资金支持经济发展,加大对新型投融资模式和投融资工具的运用。充分发挥投资公司投融资平台作用,推进开发性金融合作,培育更多的投融资主体,搭建多元化投融资平台,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专业的投融资体系,通过政府投资补助、贴息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公益性项目。

(四)深化资源管理和涉外经济体制改革

理顺资源价格机制,建立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推进节能减排制度创新,建立资源节约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扩大生态转移支付补偿地区范围。探索与东南亚相邻国家合作的模式,制定加快服务外包发展的扶持政策。拓展边境旅游贸易交易会平台服务功能,突出国际化特色。

(五)深化科技、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深入实施创新型行动计划,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优势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建立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和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以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为核心,推进全州文化体制改革。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强化政府统筹责任,健全公共财政对村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扩大中等教育规模,探索创新高等学校的培养方式。围绕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医疗卫生事业大发展、医疗服务水平新提高的目标,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提高医保筹资标准、统筹层次和报销标准,提高基本医疗救助水平。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六)深化农村、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管理和服务。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合理控制收入分配差距,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加强对垄断行业的工资监管。深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和退休人员补贴政策改革。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村居民老有所养的社会目标。

(七)推进农垦改革与发展

坚持以垦区群众收入持续增加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目标,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改善民生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和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积极稳妥推进农垦改革,促进新农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