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酒泉市奶牛产业发展的积极经验

酒泉市奶牛产业发展的积极经验

时间:2023-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酒泉市奶牛产业发展的积极经验“十一五”以来,随着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稳步推进,酒泉市在构建“区域经济强市、旅游经济大市、文明和谐之市”和“产业化、城市化、工业化”的“三市三化”总体目标中,把发展奶业作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特色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和发展。通过建龙头、拓市场、育基地、活机制,实现了酒泉市奶业的超常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二节 酒泉市奶牛产业发展的积极经验

“十一五”以来,随着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稳步推进,酒泉市在构建“区域经济强市、旅游经济大市、文明和谐之市”和“产业化、城市化、工业化”的“三市三化”总体目标中,把发展奶业作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特色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和发展。通过建龙头、拓市场、育基地、活机制,实现了酒泉市奶业的超常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奶牛头数和牛奶产量大幅度增长

2008年全市奶牛存栏达4.49万头,比2000年增长6.1倍,其中能繁母牛1.51万头,增长4倍。平均奶牛泌乳期产奶量由2000年的1.9吨提高到2008年的3吨,牛奶总产量达5.4万吨,增长9倍。全市人均鲜奶占有量达54公斤,比2000年增加48公斤,增长7.3倍。奶牛产业的发展和奶产量的大幅度增长,丰富了市场供应,满足了市场需求。

二、规模养殖发展迅速

为了提高奶牛产业效益,发展奶牛规模养殖。截止2008年9月,全市奶牛养殖场户达8356户,其中10头以上奶牛场户315户,百头以上的奶牛场户(小区)49个,奶牛规模饲养量占奶牛饲养量的60%。建成饲养10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小区1个,200头以上奶牛养殖小区7个。同时,西部好牛、肃州区雄鹏、好为尔等乳品加工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健全较为紧密的农户和企业的利益连接机制。建立奶源基地,规范挤奶方式、加强科学养牛知识的普及与宣传,使奶牛养殖专业化、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三、牛奶加工和销售能力大大增强

当前,酒泉市有乳品加工企业5个,年设计加工能力10万多吨,生产10多个乳制品种。规模较大的有西部好牛乳业公司、年设计加工能力3万吨以上;雄鹏乳业、好为尔乳品厂年加工能力在0.5~3万吨左右。全市50%以上的奶用作巴氏消毒奶,10%加工成酸奶,其余以鲜奶形式直接销售。加工能力基本上可以消化所有的酒泉奶源。全市设立27个专业售奶亭(点)。在玉门、敦煌、四○四、嘉峪关、东风基地等设立了销售公司,形成了覆盖全市及周边地区的销售网络。

四、奶牛改良取得显著成效

近三年来,奶业科技推广速度不断加快,范围迅速扩大,奶牛“两病”(结核、布病)得到了有效控制。秸秆青贮氨化技术得到了全面推广。良种奶牛引进和品种改良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组织实施奶牛良种补贴项目,累计调进良种奶牛冻精9.6万支,已完成奶牛冻配2.74万头。采取统一供应奶牛冻精,统一购进药品器械,统一建档立卡,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等措施,建立奶牛冻改乡15个,冻配点42个。近三年,累计改良奶牛2.54万头,奶牛良种化程度显著提高。奶牛品种改良,不但增加了奶牛数量,提高了奶牛产奶量,而且增加了奶农收入,加快了奶业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五、奶牛养殖效益明显提高

围绕奶牛生产发展,坚持推广秸秆青贮氨化、奶牛改良、疫病防治以及奶牛模式化饲养管理等适用技术,使养畜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据调查,农户饲养1头日产鲜奶20公斤的泌乳奶牛,年纯收入6000元以上,奶牛户人均来自奶业的纯收入911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奶牛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