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印刷工艺流程演变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印刷生产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正在从传统的模拟生产转向现代的全数字化生产。
印刷工艺流程从原稿到印刷品制成的生产处理过程中,通常可分为印前、印刷和印后3个子过程。在科技发展的不同阶段,这3个子过程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总的看,可以将印刷工艺流程的演变,简单地分为下列3个发展时期:(1)模拟印刷方式,(2)模拟+数字印刷方式,(3)数字印刷方式。
以照相分色和文字照排为基础的印刷复制过程是典型的模拟印刷方式,以全球网络化数字式按需印刷/出版为基础的印刷复制过程为典型的数字印刷方式,介于两者之间的为模拟+数字印刷方式(参见图2-12、2-13、2-14)。
1.传统印刷工艺流程
图2-12 传统印刷工艺流程
照相制版是彻头彻尾的模拟生产工艺,图像和文字处理完全是分开进行的。图像处理主要采用以制版照相机和银盐感光胶片为基础的技术手段;文字处理主要采用以手动照排机和银盐感光相纸/胶片为基础的技术手段。所产生的图像复制用网点分色片(由细小的网点构成的影像)和正文复制用文字照排片,完全靠手工方式拼合成整页版面。然后,经过拷贝、晒版以及印刷等操作生产出印刷品。由于这种生产工艺主要依赖以银盐感光材料为基础的照相技术,历史上曾被统称为照相制版工艺,目前已不再采用。
2.目前印刷工艺流程
图2-13 目前印刷工艺流程
从20世纪70年代起,出现了电子分色机。图像处理过程中的分色、加网及相应的色彩和阶调校正等开始采用计算机,逐渐以数字方式进行处理。文字照排也逐渐采用计算机辅助,出现了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这标志着图像处理和文字处理开始进入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数字化时代。到80年代末计算机图文合一处理技术趋于完善,不但可在同一计算机系统内完成图像和文字的处理,而且可将处理完毕的图像和文字在计算机屏幕上进行拼接,完成传统手工难以实现的复杂拼版作业。这样所形成的数字式页面在质量上已达到专业水准,完全可以满足直接扫描输出的要求。进入90年代,图文合一输出设备——图像照排机在技术和质量上也日趋成熟,为图文并茂的数字式页面的整页输出创造了条件。印前处理开始进入计算机图文合一整页胶片输出的时代,数字链从原稿延伸到了整页胶片。
3.数字印刷工艺流程
图2-14 数字印刷工艺流程
数字式印刷是彻头彻尾的全数字化印刷复制技术,制版为计算机直接制版(CTP),印刷为数字一体化的印刷,各种胶片、印版都不复存在。数字印刷复制过程可以浓缩为一个黑匣子,这个黑匣子是一个高度智能化的数字式处理系统,它融入了印刷复制处理的所有功能和操作,所有中间产物都以数字方式进行存储和流通。只要将适当的数字化信息源(也称广义的“原稿”)与这个黑匣子连接,就可以将相应的信息转换成所需要的视觉产品,如彩色印刷品、彩色样张、彩色视屏显示等。同样,如果将适当的输出设备与这个黑匣子相连接,就可以得到不同形式的信息复制物品,如整页胶片、印版、样张、印刷品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