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蓝色硅谷建设规划
蓝色硅谷是以海洋为主要特色的高科技研发及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域。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青岛建设蓝色硅谷提供了历史机遇。青岛蓝色硅谷建设对增强青岛海洋科技的核心地位,提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水平,引领全国海洋科技与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一、2011年蓝色硅谷规划和建设情况
(一)《青岛蓝色硅谷发展规划》编制完成
1.规划范围。青岛蓝色硅谷规划范围为“一区一带一园”。“一区”即蓝色硅谷核心区,包括即墨市鳌山卫、温泉两镇陆域和海域全部,规划陆域总面积21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25平方公里。“一带”由核心区向南,沿滨海大道延伸至崂山区科技城,形成一条海洋科技创新及成果孵化带,崂山区范围内规划陆域面积70平方公里。“一园”即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规划陆域面积63平方公里。
2.发展定位。
(1)国际海洋科技教育中心。加快集聚一批世界一流的海洋科研机构和研发中心、海洋高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强与国外海洋学科交流,参与国际重大海洋科研活动,引进利用国外智力资源,构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教育人才高地和科普基地。
(2)国家海洋科技自主创新示范区。着力加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和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努力在海洋基础科学、近海应用技术和深海应用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增强我国海洋自主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建设中国海洋科技城和深海科技城。加快海洋科技成果孵化区和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广区建设,成为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
(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引擎。通过蓝色硅谷建设,提高海洋科技研发和海洋高技术企业培育能力,不断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提供科技创新成果,输出技术、人才和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带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快速发展的引擎。
(4)青岛滨海科技新城。统筹规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建设标志性建筑,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完善城市功能,把蓝色硅谷打造成为以海洋科技为特色、生态环境优美的滨海新城。
3.发展目标。到2015年,蓝色硅谷建设初现形象。
(1)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国家级平台基本建成,引进培育一批技术研发机构,加快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研发,企业研发投入占总收入比例由2010年的不足3%力争达到5%,发明专利年授权量在2010年488件的基础上翻两番,达到2000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增强。
(2)人才集聚能力明显提高。建立并完善人才“选得准、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机制和环境,加快集聚海洋高端人才,海洋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由2010年的4000人左右,增加到8000人左右,基本建成海洋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区,成为我国重要的海洋人才战略高地。
(3)科技成果孵化和转化能力不断增强。突破一批产业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孵化和产业化,建成一批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产业化基地;打造自主品牌,培育一大批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孵化的中小企业由2010年的330家,增加到600家。
(4)创新创业服务机制基本形成。在投融资、人才激励、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移和产业化、开放合作、运行管理等方面,建立起服务效率高、示范意义大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支持体系。风险投资机构由2010年的20家左右,增加到200家。
青岛蓝色硅谷总体布局示意图
到2020年,蓝色硅谷基本建成,科技创新、人才聚集、成果孵化和产业化、产业培育能力大幅提升,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完善,使青岛成为国际一流的海洋科技研发和人才集聚中心、海洋科技成果孵化中心、海洋高技术产业培育中心,我国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走向深海的桥头堡。
4.空间布局。
(1)总体布局。青岛蓝色硅谷规划范围为“一区一带一园”。“一区”即蓝色硅谷核心区,包括即墨市鳌山卫、温泉两镇陆域和海域全部,规划陆域总面积21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25平方公里。“一带”由核心区向南,沿滨海大道延伸至崂山区科技城,形成一条海洋科技创新及成果孵化带,崂山区范围内规划陆域面积70平方公里。“一园”即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规划陆域面积63平方公里。
(2)核心区布局。核心区东临鳌山湾,自然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鳌山和温泉两镇陆域总面积218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225平方公里,具有集聚高端海洋科研机构,开展创新服务,建设蓝色硅谷的良好条件。重点规划建设科技创新驱动区、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区两大功能区。在功能区内,实施重点突破、集约开发、组团式发展,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强生态保护,建设东部生态滨海科技新城。
——科技创新驱动区。主要为鳌山卫镇区域,规划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该区域是蓝色硅谷的智慧中枢、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动力源。重点规划建设科教、研发创新、海外归国人才创业“三大组团”,集中布局海洋科研、教育、成果转化、学术交流等重大平台项目,培养引进海洋高层次人才,使之成为海洋科研机构最聚集、科研力量最强、充满活力的科教研发创新区。
——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区。主要为温泉镇区域,规划总面积110平方公里。该区域是蓝色硅谷政务中心、商务中心和生活服务中心。在现有基础上科学布局政务服务区、金融商务区和居住区,发展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融合发展海洋科技研发、海洋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推进政务服务、金融商务、生活服务三大组团建设。
(3)科技创新及成果孵化带。核心区向南沿滨海大道延伸至崂山区科技城,建设一条海洋科技创新及成果孵化带,总长约50公里。沿滨海大道集中布局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和科研服务平台。重点抓好崂山科技城和土寨河成果孵化基地两大节点建设。
(4)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是青岛规划建设的第三代生态科技新城,面积63平方公里,作为蓝色硅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区,重点建设海洋生物与医药、涉海高端装备与节能环保、新一代电子信息三个新兴产业功能区。
蓝色硅谷核心区布局示意图
科技创新及成果孵化带示意图
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布局示意图
5.科技创新重点领域。
(1)海洋生物领域。重点突破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水产苗种及海水健康养殖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加快相关产业发展。
(2)海洋资源综合利用与新材料领域。重点突破海水资源综合利用和海洋防腐防污新材料领域的关键技术,加快推广示范与应用。
(3)海洋可再生能源与环保领域。重点突破海洋可再生能源与海洋环保领域的关键技术,尽快形成产业规模。
(4)海洋仪器仪表及海洋装备领域。重点突破海洋仪器仪表、深海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设备、船舶装备与设计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提高相关产业发展水平。
6.重大推进工程。
(1)科技研发机构集聚推进工程。重点抓好国家深海基地、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两大战略性工程建设,加快海洋科研机构集聚步伐,营造海洋科研机构向硅谷集聚的良好环境。
(2)创新型企业培育推进工程。培育一大批初创型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和重点企业,形成企业发展梯队。
(3)人才培养引进推进工程。重点加快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建设工作,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实施引才聚才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营造人才向硅谷集聚的特区环境。
(4)信息化建设推进工程。规划建设我国北方数据中心,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打造“数字蓝色硅谷”。
(5)公共服务推进工程。规划建设蓝色硅谷学术交流中心和青岛国家海洋技术交易服务与推广中心,加快推进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筹建中国海洋人才市场。
(6)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工程。规划建设鳌山湾、北宅水源地两大生态保护区以及海岸线、滨海公路、高新区三条生态景观廊道,实施多项青山绿水工程,建设鳌山森林公园。
7.运行管理模式。
(1)投融资模式。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设立市级蓝色硅谷建设专项资金,发挥市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吸引风险投资基金入驻蓝色硅谷,建立“天使投资基金”及各类种子基金,建立由保险公司、银行、信用中介机构组成的蓝色硅谷保险、金融服务联盟。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开发有利于科技型企业成长的信贷产品,扩大企业融资渠道。建设完善的企业信用体系。
(2)区域科技创新模式。建立科技创新联席会议制度,对科研成果、产业化项目进行务实、高效衔接,加快项目实施。推动校企合作,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合作研发平台,支持科研人员参与企业研发,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构建专业中介服务网络,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3)开放合作模式。扩大国际开放合作,设立国际开放合作专项资金,推动开放合作常态化。加强国内开放合作,建立人才共用机制,共同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专项,联合创建研发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推进区域开放合作,促进半岛地区一体化发展。
(4)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企业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完善知识产权定价机制,制定需要共享的知识产权的判别标准。授予科研院所国有知识产权所有权及经营权,强化其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5)开发管理模式。成立蓝色硅谷建设指导委员会,实现部、省、市共建;成立蓝色硅谷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为蓝色硅谷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成立蓝色硅谷建设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区内重大科技创新、产业培育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中介机构参与蓝色硅谷管理与服务,探索建立市场化管理与服务的新机制。
8.基础设施。
(1)交通网络建设。建设蓝色硅谷核心区“两纵两连”的交通网络,打造完善二条纵向连接快速通道。建设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外接交通网络。发展轨道交通及其他公交系统,适时启动青岛主城区至蓝色硅谷轨道交通前期工作。
(2)能源建设。依托国家“西电东送”工程、海阳核电站以及青岛本地发电项目,构建布局合理、运行稳定、选择多元的电源电网体系;在蓝色硅谷核心区形成区内燃气管线环状互通,逐步实现天然气管线全覆盖。青岛高新区北部园区实现双路稳定供气;在蓝色硅谷核心区建立以分布式燃气供热为主、其他供热方式为辅的供热体系,增设或改造崂山科技城区域供热管网、换热站,完善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供热管网及相关配套设施。
(3)水源建设。挖潜本地水源,引进客水资源。适时规划建设海水淡化厂,鼓励直接利用海水,推广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4)市政设施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给排水设施,新建扩建一批水厂、污水处理厂,逐步完善区域给水管网、污水管网、再生水利用管网。规划新建垃圾中转站,推进垃圾处理循环利用,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
9.保障措施。出台扶持蓝色硅谷建设若干政策。在财税、投融资、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奖励等方面,尽快研究制定若干具体政策,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发布实施。
积极争取国家、省支持。重点争取规划布局、政策扶持、项目审批、资金安排、用地用海等方面给予支持。
组织好规划实施。对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制订具体推进方案,明确区市、部门责任;建立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加大考核力度,对在项目建设、人才引进、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促进规划落实。
营造建设蓝色硅谷良好氛围。加大宣传力度,对“蓝色硅谷”进行专业品牌定位和形象识别设计,塑造“蓝色硅谷”品牌,大力倡导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培育锐意创新、勇于探索、爱职敬业的人才和企业家队伍,提升蓝色硅谷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一期主体完工,建成面积1.39万平方米,即将投入使用。深海基地已签订征地、征海及拆迁补偿协议,道路、供电、供水、供气等配套基础设施进展顺利。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一期工程争取2012年第一季度奠基开工建设。国土部海洋地质研究所搬迁已与即墨市政府签约。国家海洋装备检测中心完成初步建设方案,获国家质监总局明确支持。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中试生产中心投入使用,中船重工716所、719所加快建设。中科院声学所、中科院软件所青岛研发基地落户高新区。蓝色硅谷规划区内在建、拟建创新平台和涉海产业重大项目60余项,总投资约1000亿元,目前已开工30项,投资约540亿元,2012年预计有22个重点项目开工,投资近150亿元,这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将有力地推动蓝色硅谷建设。
二、2012年工作思路
(一)组织专项配套规划编制,推动总体规划落地实施
开展蓝色硅谷核心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编制完成核心区建设总规和控制性详规以及基础设施、交通网络、生态保护等专项规划。对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制订具体推进方案,明确区市、部门责任;建立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加大考核力度,对在项目建设、人才引进、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促进规划落实。
(二)组建高效管理机构,加快推进开发建设
借鉴国内园区开发先进经验,组建蓝色硅谷核心区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制定相关政策和落实规划,加快核心区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组织开展对外招商、高端人才引进、优势产业培育等各项工作。
(三)启动区规划建设,形成规模开发态势
按照市城规委《鳌山组团总体规划》,结合蓝色经济战略要求,依托现有项目、基础设施和可利用土地资源情况,拟定部分重点作为蓝色硅谷核心区的启动区,主要建设蓝色硅谷科技中心、中试基地、配套服务设施。主要依托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和国家深海基地,重点发展深远海和海洋前沿技术,建设海洋科技研发中心,营造高品质景观环境,形成山海相映的“科技创新海岸”。
(四)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推进科技创新平台集聚
加快蓝色硅谷规划区内在建、拟建创新平台和涉海产业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大协调和服务力度,切实加快工程进度,尽快形成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功能。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