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国企改革
2011年,按照青岛市国有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市国资委突出“转型、整合、提升”三大主题,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种种困难和影响,坚定不移地加大转方式、调结构工作力度,推动了国有经济稳步发展。监管企业资产总额3347.64亿元,同比增长23.67%;国有资产总额784.32亿元,同比增长23.87%以上;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07.37亿元,同比增长11.75%。
一、2011年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情况
(一)深化改革,国有企业调整重组实现新突破
1.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改革全面完成。对机械、益青、二轻、纺织、海珊等剩余资产经营公司实施一揽子撤并重组等重大调整,通过理顺产权关系、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产业链条,实现了国有资本向优势行业、优势企业集中,标志着青岛市资产经营公司改革全面完成。
2.配套改革的体系框架基本完善。按照“统筹运用资源、统一政策把握、统一管理模式”的原则,将市工业企业托管中心、商业企业托管中心、物资企业托管中心进行整合,成立市企业托管中心,内设8个处室,列市直单位管理。市企业托管中心继续承接资产经营公司调整重组后不能推向社会的问题,继续服务于国企改革调整大局。
3.国有产权链条加快整合。完成开源集团隶属关系调整、青建集团国有股权划转等一批国有产权的调整划转工作。
(二)规划引导,国有经济布局调整迈出新步伐
1.优化发展规划。制定《青岛市国有企业“十二五”期间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科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十二五”期间青岛市国有经济发展目标和规划布局。组织企业做好三年发展规划编制,对青岛港集团等19家企业主业和重要子企业进行了调整确认。
2.优化产业布局。制订《“十二五”期间我市国有企业新兴产业发展工作方案》,确定了海信集团、红星化工等8家发展新兴产业的重点企业和红星新能源材料等10余项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项目。
3.收缩行业布局。大力实施非主业行业清理整合工作,清理整合权属企业26家,国有资本的行业分布已从2010年48个收缩到45个。
4.压缩管理层级。重点强化对政府投资类公司三级及以下公司的清理整合工作,压缩管理层级,防范风险。国信集团经整合形成实业、服务业、金融和置业四大业务板块,城投集团将九大业务板块整合为五大业务板块,并全面推行公司内部事业部制模式,对部分三级公司上划层级,实行集中经营、统一管理。至11月份,国信、华通、城投3家政府投资公司整合清理三级及以下公司13家。
(三)有效引领,国有企业科学发展取得新成效
1.老城区企业搬迁改造升级进展顺利。列入搬迁计划的40家企业已有15家启动搬迁。海湾集团、青钢集团的整体搬迁改造工作进展顺利。青岛密封公司等企业的搬迁改造工作也正在组织实施。
2.企业战略合作发展有大手笔。青啤股份继成功收购山东银麦啤酒之后,又出资8000万元收购杭州新安江啤酒,随着珠海、福州等扩建项目竣工投产,扬州、宿迁投资项目也已陆续开工。海湾集团再度与日本住友株式会社联手,在广东佛山设立年产30万吨化肥生产线已投入运营。青岛港集团联合美国总统轮船等以“四国八方”投资21亿元人民币在青岛前湾港区又设立新的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3.企业融资发展取得成效。泰能集团发行企业债券融资8亿元,实现增资5亿元。城投集团17亿元企业债券发行方案已获国家发改委初审。港投集团实现增资9700万元。青岛港集团实现增资6000万元。
4.企业节能环保工作成效显著。青钢集团实施节能环保技术改造,投资5亿余元的环保洁净钢生产线技改工程、投资4.5亿元的优特钢高线技改工程相继竣工投产,综合能耗显著下降。海湾集团实施离子膜电解槽替代隔膜电解槽烧碱等节能项目,完成节能2.5万吨标煤。
(四)关注民生,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有新提升
1.国有企业勇挑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建设重担。国信集团投资、承建、运营的胶州湾隧道竣工通车,城投集团、市政集团投资承建的胶州湾跨海大桥接线工程和胶州湾隧道接线工程竣工投入使用。泰能、热电两公司新增供热面积335万平方米。交运集团、公交集团更新公交车辆300余辆。
2.国有企业税收贡献进一步提高。1至10月份监管范围内国有企业累计上缴税金84.69亿元,同比增长22.25%。
3.国有企业重视和关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1至11月份,共向社会公益事业捐赠资金近500万元。
(五)强化监管,国有资产监管效能得到新提高
1.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出台了《关于加强国有投融资公司风险管控的意见》,重点建立风险隔离机制,将企业自营项目与政府公益项目分离,实施分类考核。强化监管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应用已搭建的出资人财务监督信息平台,每月对标分析企业的经济效益、资产质量、财务风险、发展能力,及时发出风险预警提示。稳步推进企业财务预算工作,青岛港集团等5家企业财务预算试点工作顺利实施。
2.完善激励约束和预算引导机制。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将经济增加值、市场占有率等指标纳入考核,引导企业转方式、调结构。实施行业分类对标考核,出台《青岛市政府投资类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评价与薪酬管理的意见》,建立符合政府管理导向和企业发展要求的业绩考核与薪酬管控机制。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倾斜,支持企业重点项目发展,安排5000万元支持海信集团创新研发。
3.加强资产评估与产权交易管理。规范评估审核制度,改进评估工作方式,对重点项目实行专家论证,提高了资产评估质量。至11月份,审核备案评估项目84项,评估净资产增值21亿元,增值率48.79%。推行国有产权交易广域网竞价,落实国有产权公开交易、阳光操作,确保国有产权转让过程保值增值。至11月份,完成国有产权交易19项,公开交易成交增值0.8亿元,增值率12.47%,市属国有企业产权交易入市率、挂牌交易率均达到100%。
4.加强外派监督管理。对外派监督机构进行调整,撤销了益青、二轻、机械和海珊4家企业的外派监事会,向泰能、热电、海润自来水和开源集团4家公用事业类企业和市集体企业联社、市企业托管中心等共6家企业新派驻了监事会。截至2011年底,共派出8个监事会、3个财务总监,实现了外派监督工作的全覆盖。
二、2012年国资国企改革工作思路
(一)总体思路
2012年,市国资委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做实做强企业集团为主攻方向,突出国有经济“转型、整合、提升”三大主题,着力在深化改革调整、优化布局结构、企业转型升级方面有新突破;在老企业搬迁改造、提升产业集中度方面有新进展;在促进企业拓展市场、技术创新、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国资监管方面有新举措;促进企业不断做强主业、做大品牌、做优产业,为青岛市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主要目标任务
1.保持国有经济稳步增长。国有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润分别增长10%;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03%以上。
2.做强做优一批企业集团。引导企业大力发展主营业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
3.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整。进一步引进战略投资,加快竞争类企业整体上市和产权多元化改革步伐。继续推进资产经营公司调整重组后续工作。推进老企业搬迁改造。
4.推动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大力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制造类企业研发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的5%。率先完成节能减排指标。积极推进市环境能源交易市场的建立。实现安全生产无重大事故。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5.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健全国资监管的政策法规体系和体制机制,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进一步完善出资人投资决策、财务监督、产权交易、风险防控和外派监督制度;落实国有资本预算与收益制度;完善经济增加值(EV A)和分类考核制度,确保国有资产安全。
(三)主要工作措施
1.突出实体经济发展,做强做大企业集团。
(1)积极培育三家世界级企业。支持青啤集团尽快实现800万千升的生产规模,综合实力进入世界一流啤酒企业行列;支持海信集团成为世界级的家电制造商;推动青岛港综合实力进入世界级大港前五位。
(2)夯实国内第一方阵企业阵容。鼓励和支持澳柯玛突出发展制冷家电主业,推进饮料集团1000万吨矿泉水扩产建设项目,海晶化工引进世界一流设备与技术,半导体研究所通过与央企深度合作创建高科技产业基地,红星化工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成为所在行业的国内一流企业。推动董家口加快建设进度,成为全国一流大港。支持青岛机场理顺产权关系,搞好新机场选址工作,空港整体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3)突出发展金融服务板块。突出发展服务蓝色经济的金融板块,丰富非银行金融机构业态。支持华通以担保等金融业务为核心,发展种类齐全的信用服务机构;支持国信设立信托公司、创投公司等金融机构;推动青岛银行加快上市步伐。
2.加大改革重组力度,调整优化布局结构。
(1)完全竞争性企业,坚持开放式、多元化改革。加快股份制改革,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大国有股减持力度,依托资本市场,积极推动企业主业或整体上市;对经营亏损、资本利用效率低的中小企业,通过改革加快退出市场。
(2)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类企业,在实现产权多元化前提下,保持国有资本绝对控股,增强控制力和影响力。
(3)公用事业企业,兼顾企业为社会服务和自身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深化股份制改革,打破垄断,形成竞争格局。
(4)政府投资公司,以落实完成政府重大民生项目建设为重心,积极探索投资项目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和盘活增值的有效途径。重点加强风险管控,对政府项目和自营项目进行隔离,实行分类评价与考核,进一步解决企业产权链条过长、管理层级过多的现象。
3.加强企业自主创新,切实转变发展方式。
(1)创新商业模式。依靠商业模式创新实现科学发展,走“重组+资本+技术+品牌”的发展之路。以存量吸引增量、以增量带动存量、以内资引导外资、以无形调动有形,积极整合上下游相关企业和资源,打造完整产业价值链。
(2)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实施技术立企战略,国有资本增量投入向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倾斜。加大投入,集中做强“研发”与“营销”,实现从以生产加工为主的“橄榄型企业”向研发和营销并重的“哑铃型企业”的转变。
(3)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有资本加快进入重要新兴产业领域,集中培育种子企业,实现战略控股。引导企业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行业的投资力度,加快形成一批发展潜力大、核心竞争力强的产业项目。积极推进品牌国际化,充分利用品牌价值加强资本运作。
4.进一步强化服务,创新和完善国资监管制度。
(1)寓监管于服务之中。继续实行机关处室联系服务企业制度,细化企业参与评议考核机关处室制度。
(2)改善国资监管工作方式。重点抓好企业财务决算信息质量。完善分类考核,强化企业经济增加值(EV A)考核,探讨建立增量收益分享机制。完善中介机构市场化选聘工作程序。规范外派监督管理。
(3)实施“五放一加强”措施,把国有资产评估备案、企业实物资产转让、国有产权在企业内部无偿划转、企业投资核准备案、企业境外资产管理等五个方面的部分管理权限下放到企业董事会,同时,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稽查。
(4)规范行使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出资人权利。进一步明确国资委与企业董事会的职责、权利和义务,落实出资人授权制度。
5.切实承担社会责任,确保国资系统平安。
(1)进一步加强企业党的建设。在国资委系统广泛开展“创先争优”和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系列活动,深化企业党建“强基工程”。探索创新新形势下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途径。
(2)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活动。严格落实企业领导人员作风建设、“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投资入股和重大事项报告等有关制度。开展反腐倡廉专项监督和检查工作。
(3)进一步落实“网络在线问政”和“三民”活动中市民提出的意见建议,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收入增长机制。畅通职工群众信访渠道,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积极会同有关部门解决国有企业职教幼退休教师待遇问题。
(4)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完善企业文化建设典型经验和工作成果交流机制,增强企业发展的软实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组织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营造国资委系统“奉献爱心、构建和谐”的良好氛围。
(青岛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