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技术经济学的涵义

技术经济学的涵义

时间:2023-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技术经济学的涵义一、技术的含义据《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解释,Technology一词最早由希腊词Techne和logos组成,意味着既是好的又是可用的。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和深化。

第一节 技术经济学的涵义

一、技术的含义

据《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解释,Technology一词最早由希腊词Techne(艺术、手工艺器)和logos(词,言语)组成,意味着既是好的又是可用的。Technology一词最早出现在英文中是在17世纪,仅被用来讨论艺术应用,到20世纪其含义迅速扩展。归纳起来,关于技术含义的描述大致有如下几种:

·18世纪,法国《百科全书》首先将技术列为专门条目,认为技术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所采用的工具与规则的体系。

·国际工业产权组织对技术的定义为:技术是指制造一种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的系统的知识。这种知识可能是一项产品或工艺发明、一项外形设计、一种实用形式,也可能是一种设计管理等的专门技能。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1983年的技术创新文集评论中引用斯科恩(Schon)的定义,认为技术是指扩展人类能力的任何工具或技能,包括有形的装备或无形的工作方法。

·费里拉(J.Friar)等人在1986年对技术的定义为,技术是指一种创造出可再现性方法或手段的能力,这些方法或手段能导致产品、工艺过程和服务的改进。

·《技术经济学》(许晓峰.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中归纳了以下关于技术的含义:技术是生产和生活领域内,人们运用自然科学知识制造安装和使用各种劳动工具(包括机械设备等),设计各种工艺方法、程序,正确有效地使用劳动对象和保护资源与环境,对劳动对象进行有目的的加工改造,使之成为人们所需要的使用价值(产品和服务等);技术泛指人们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发展而成的各种操作方法和技能,不仅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设备,还包括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技术包括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劳动工具(包括机械设备)和劳动对象三部分,缺一不可;技术不仅包括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的技术,而且还包括管理方法、决策方法、计划方法、组织方法、交换方法、推销方法、流通方法等,即技术存在于所有领域。

我们认为,技术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中,按照科学原理及一定的经验和社会目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用以改造自然的劳动手段、知识、经验和技巧。

二、经济的含义

“经济”一词,在古汉语中具有“经邦济世”、“经国济民”的含义,是指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我国现沿用的经济一词是在19世纪后半期,由日本学者从Economy一词翻译为汉字“经济”的。

现在通用的“经济”一词是个多义词,大体有四方面含义:(1)指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经济制度,是政治和思想等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基础,如恩格斯所说: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2)指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3)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组成,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运输经济等名词中的经济概念;(4)指节约或节省等。

由于经济是一个多义词,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查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技术与经济的关系表现在多个层次、不同侧面。

三、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技术和经济是人类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活动中,始终并存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经济发展是技术进步的动力和方向,而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和手段,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社会物质文化需要的增长、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必须依靠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和深化。据统计,在20世纪初,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靠增加人力和设备,技术进步的作用仅占5%~20%;而进入21世纪,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其比重约占60%~80%。

在现代社会中,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之中,丰富了它的内涵,改变了它的性质和结构,提高了它的水平,引起了生产力的革命性变革。

(一)技术引起劳动资料的变革

劳动资料是人类劳动经验、技能和科学技术的结晶,劳动资料的水平是技术进步的显示器。随着技术进步,劳动资料的性质、结构、功能等都发生了巨大变革。以往的机器只包括工具机、传动机和动力机三大部分,现在,由于控制论、信息论和微电子学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使机器系统的结构发生了质变,增加了控制机部分,而且已经发展到了高度自动化的水平。利用电子计算机对工业生产过程可以实现精密控制和自动控制,对全部生产设备可以实现监督控制,这就为实现整个企业和企业体系的生产自动化奠定了基础。工业机器人进一步扩展了人类体力劳动的职能和范围,它可以把人们从繁杂、重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以便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创造性劳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检测、计算机辅助工程程序等在生产领域被大力推广,使生产自动化达到了更高水平。

(二)技术引起劳动对象的变革

劳动对象随着技术进步而不断变革。原来,生产主要依赖于自然资源,现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仅增加了有用物的品种和数量,开拓了许多新的用途,而且能把一些废料重新投入到物质循环中去加以利用。现代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使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加充分有效,而且研制出了新型人造材料、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由于量子化学、结构化学和固体物理学的发展,人们对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了原子、电子等微观层次,为阐明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技术促进了劳动者素质的变革

马克思指出:劳动过程就是“劳动者利用物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属性,以便把这些物当做发挥力量的手段,依照自己的目的作用于其他物”的过程。这表明劳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劳动者既要发挥自己的体力,又必须掌握一定的经验和科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智力。而且,人们体力和智力支出的比重,是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发生变化的。随着生产过程中科学技术投入的提高,劳动的性质、内容也会发生巨大变化,对劳动者的文化素养、科学技术知识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劳动和知识的结合发展到了新的水平。

(四)技术促进了组织与管理的变革

组织与管理是由分工和协作的发展而创造出来的集体生产力。现代社会化生产有很大的规模、众多的部门、复杂的机器设备,部门之间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因此,组织管理的科学化成了决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实现高效、优化的组织管理,就要有科学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管理科学的发展为解决这一任务奠定了理论基础。电子计算机应用于组织管理,建立起了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对生产活动的诸要素以及组织管理的任务和组织管理的目标等三大类信息进行编码,并进行加工处理,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这就会大大提高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减少管理层次,改善管理条件,加快决策速度,节约人、财、物,提高劳动生产率。

技术和经济的关系是辩证的,技术和经济相互融合,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任何先进技术的应用必须在显示出经济上的优势后,才能得到推广。但应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条件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原先经济效益不好的技术,可以转化为比较好的技术;而原来经济效益比较好的技术,也可能转化为经济效益不好的技术。总之,任何技术的应用都应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要因地、因时处理好技术和经济之间的关系。

四、技术经济学

由上述技术与经济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可以认为,技术经济学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技术经济学是研究对技术方案进行经济评价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的科学。广义的技术经济学是研究技术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及其彼此协调发展规律的科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