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象选择与情报收集

对象选择与情报收集

时间:2023-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对象选择与情报收集确定改善对象,收集情报资料是价值工程初始阶段的两项工作。除此之外,对于复杂情形,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条件,适当选用百分比分析法、ABC分析法等。在价值工程对象选择中,ABC分析法常常用于某个复杂产品中零部件的对象选择,依据部分零部件成本占所有零部件成本总和的百分比,和部分零部件种数占所有零部件种数的百分比,将零部件分类。

第二节 对象选择与情报收集

确定改善对象,收集情报资料是价值工程初始阶段的两项工作。运用一定的原则和方法,选定改善对象,围绕改善对象存在的问题和价值工程的努力目标,广泛收集各种情报资料,为下一步的功能分析和方案创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对象选择

价值工程活动是就某具体对象,开展的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活动。有了对象才能分析具体内容和目标。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它们的质量水平、盈利水平、经营战略各不相同。产品的生产经营要经历设计、加工、装配等多个阶段,涉及供、产、销多个方面,受着人、财、物、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综合影响。在企业生产经营系统中,选定哪个产品、哪道工序、哪个环节、哪些因素作为价值改善的对象呢?既不能面面俱到,全面分析,也不能盲目分析某个对象,不分青红皂白。作为价值工程的第一步,选择对象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运用适当的方法,保证对象选择合理。只有这样才会使价值工程活动富有成效,达成目标,否则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一)对象选择原则

在企业系统中,选择对象时,希望改善成效最大,也就是估计在一定的时间和分析条件下,改善该对象最有利于企业系统向预定的目标转化。为此,选择价值改善对象时,应遵循下列两大原则:

1.与企业的生产经营、长远规划相一致的原则

企业规划决定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选定的价值工程改善对象,应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和未来发展,与企业近期或长远规划相一致,与企业的经营思想、经营方针、经营目标相一致。

2.提高价值的成功可能性原则

并不是与经营目标相一致的各种产品或项目的改进都会有较大的成就,大幅度地提高价值的成功可能性,取决于产品或项目本身的价值改善潜力大小和改善的难易程度,取决于分析研究时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条件,以及能否在一定时间内取得实效。只有具有较大改善潜力的产品或项目,才值得选为价值工程改善对象,它们的改进才真正有利于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二)对象选择方法

根据对象选择原则,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就可以选择改善对象。实际上,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在一定的原则思想指导下,可以轻而易举地选出企业的价值工程改善对象。这也就是所谓的经验分析法或因素分析法,是企业用得最普遍、简单易行的产品或项目的对象选择方法。在目标单一、产品不多或问题简单的情形下,这种方法足以奏效。除此之外,对于复杂情形,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条件,适当选用百分比分析法、ABC分析法等。

(1)百分比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各个对象对企业的某个技术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百分比),选择改善对象的方法。

例如,某企业的煤、电能源消耗较大,迫切需要降低。从哪一方面着手呢?通过对一定时期能耗统计资料的分析,得出生产车间、辅助车间、管理设施、生活设施各自的能源消耗量(标准煤)占企业能源消耗量的百分比(见表8-2)。百分比值大的,对企业能耗的影响较大。比较表中各项百分比的大小,优先从生产车间的产品II、产品IV开始开展VE活动,可以有效地达到控制和降低企业能耗的目的。

表8-2 能耗统计

百分比分析法是一种单因素分析法,它只考虑对某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为此,应结合一些经验性分析,合理选择。在一定时期,企业要提高某项技术经济指标,运用这种方法选择价值工程改善对象进行分析、改进,具有比较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ABC分析法,是一种主次分类法。根据对象对某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和对象数量的比例两个因素,将整体中的所有对象分成主次有别的A、B、C三类,其目的是明确整体中“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

在价值工程对象选择中,ABC分析法常常用于某个复杂产品中零部件的对象选择,依据部分零部件成本占所有零部件成本总和的百分比,和部分零部件种数占所有零部件种数的百分比,将零部件分类。据此,价值工程小组可结合一定的时间要求和分析条件,略去“次要的多数”,抓住“关键的少数”,有效地开展工作。

零部件ABC分类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将各种零部件按零部件的产品成本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零部件的产品成本,是这种零部件在产品成本中总共占有的成本份额。一种零部件若在产品中只有一件,那么这种零部件的产品成本也就是这个零部件的单件成本。反之,如果同一零部件在产品中有多件,则这种零部件的产品成本等于单件成本的多项(对应于产品中的多个)之和。

【例8-1】某产品由31种零部件组成,其中2种零部件有重复,1种零部件在产品中有4个,其单件成本为1.41元,因而,这种零部件的产品成本为:件数×单件成本=4×1.41=5.64元。另一种零部件在产品中有2个,这种零部件的产品成本=2×0.74=1.48元。其他零部件的产品成本等于零部件的单件成本之和。将各零部件按其产品成本从大到小的顺序,顺次编号排列,如ABC分类表(表8-4)的左边两列所示。

②计算零部件总种数和总成本。零部件总种类不是组成产品的零部件总件数,总件数包含了重复件在内。而重复件不能计入总种数。总种数是所有零部件各类之和,它是在每种零部件都是1的基础上统计的。在例8-1中,总种数等于27种,也就是序号末数。

总成本是各零部件的产品成本之和。在例8-1中,27种零部件的产品成本之和,即总成本为35.6元。

③分类。在A、B、C三类中,每类的零部件种类之和(简称类种数)占总种数的百分比(简称类种数百分比)与每类的零部件产品成本之和(简称类成本)占总成本的百分比(简称类成本百分比)的一般参考数值见表8-3。

表8-3 ABC分类的两指标数值参考

对排列好的零部件,顺次计算累计种数占总种数的百分比,计算累计零部件的产品成本占总成本的百分比,同时,将计算出的两种百分比与A类的种类数百分比、类成本百分比的参考数值比较。如果两种指标的实际数值与参考数值相差不多,可将被累计计算的零部件划归为A类。在表8-4所示的ABC分类中,前三种零部件的累计种类百分比为3/27=11.1%,累计成本百分比为24.95/35.60 =70.1%,它们与A类两种指标的参考数值相近,故将这三种零部件列为A类。在这个例子中,A类的种类数百分比为11.1%,类成本百分比为70.1%。类似

表8-4 ABC分类表

于A类的划分,就剩下的零部件重新计算累计种数百分比和累计成本百分比,从而确定B类。表8-4中,除去A类后顺次5种零部件的累计种数百分比为5/27=18.5%。累计成本百分比为7.11/35.6=20%,两种百分比与B类的种类数百分比和类成本百分比的参考数值相差不多,将这5种零部件划分为B类。除去A类和B类,剩下的都是C类。

在分析表8-4时,还可以做出ABC分类图,直观地表示出A类、B类、C类中,各自的种类数百分比和类成本百分比。

根据例8-1中的A类、B类、C类的类种数百分比和类成本百分比,做出的ABC分类图(见图8-2)。从图中可直观地看出A类是“关键的少数”,C类是“次要的多数”,A类零部件是重点改善对象。

img298

图8-2 ABC分类图

ABC分析法,除了用于产品中零部件的分类外,还可以广泛地用于施工过程中主次项目、工艺过程中工艺环节、管理过程中主次因素的分析。

ABC分析法综合考虑了被选择对象对某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和对象数量的比重大小,划分出被选择对象的主次类别,有利于集中力量,重点突破。ABC分析法比百分比分析法更全面、细致,两者实质上没有本质区别,百分比分析法可看做是ABC分析法的简单情形。事实上,根据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可直接根据零部件的成本比重大小划分出A、B、C三类,而不需要计算累计种数百分比。

关于零部件的对象选择还有其他方法,可参阅功能分析的有关章节。

二、情报收集

价值工程情报是对实现一定的价值工程目标有益的知识、资料。价值工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各种资料情报的运用过程。情报如同价值工程的食粮和材料一样,没有情报,价值工程活动就寸步难行。因此,价值工程一开始就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广泛收集各种情报资料,只有掌握了比较完整、精确的情报资料,价值工程活动才可能顺利地开展,才有可能使功能及其成本分析做到深刻、细致,才有可能提出好的改进方案,取得突破性的成效。

(一)情报内容

价值工程活动是一项技术与经济的综合分析、研究活动,涉及面广,所需的情报内容广。不同的分析对象,情报内容有所不同。就机械产品的改善分析而言,情报资料遍及与产品生产经营有关的各个方面,主要有下列几方面的情报:

(1)用户方面的情报;

(2)市场方面的情报;

(3)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情报;

(4)产品技术方面的情报;

(5)产品成本方面的情报;

(6)供应、外协方面的情报。

(二)情报的收集和整理

收集情报资料是一项周密而系统的调查研究活动,有原则、有组织、有计划地收集整理是这一活动成功的保证。

1.收集情报的五条原则

(1)目的性原则。收集情报资料之前,首先必须明确目的是什么,避免无的放矢。

(2)可靠性原则。情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判断、分析的结果。只有准确、可靠的情报,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

(3)全面性原则。全面地掌握各种情报资料是成功地开展价值工程活动的重要条件。应尽可能比较完整地进行调查收集,以较好地保证全面性原则。

(4)时间性原则。情报收集的时间性原则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情报收集必须比相应的分析研究活动提前一定时间,以确保及时提供所需的情报资料。其二,收集的情报必须有明确时间内容,没有确定时间的情报是不可靠的情报。

(5)计划性原则。收集情报的目的、内容、时间要求、人员落实等需要通过计划明确下来,周密地编制具体执行计划,有利于保证目的性、可靠性、全面性、时间性的原则要求,有条不紊地调查收集情报资料。

2.建立情报收集小组

情报资料事关价值工程活动成败,需要系统收集、科学整理、及时提供,为此在一开始,就应建立专门的情报收集小组,在价值工程小组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所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

3.编制情报收集计划

编制情报收集计划一般要明确以下内容,即:目的、情报内容和来源、时间、收集方式、收集人。

4.整理情报

情报的收集不是简单的资料汇集,需要在收集的基础上分析、整理,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可靠性,以便利于价值工程活动的分析和研究。其内容与步骤如下:(1)全面性、可靠性分析;(2)统一性分析;(3)分类;(4)编整。

整理完毕后,情报收集小组应写出总结报告,概要说明所收集的情报内容、查阅方式等,将报告提交价值工程小组,使价值分析人员心中有数,同时也征求意见,若有什么问题和不足,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