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构建都龙国际贸易区
周维丽
21世纪,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大开放促大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大潮,经济全球化、区域化、集团化给世界各国提供了加深交往、相互合作的全新平台,由此推动着世界各国贸易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在顺应历史潮流,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并在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中国未来的发展靠改革开放。”把改革开放作为中国30年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大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中国人民的命运、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一切无不得益于改革开放造就的时代奇迹。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是推动中国各地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实施,深处于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都龙镇茅坪口岸,一跃成为中国对外开放和连接东盟地区的前沿阵地,它的崛起指日可待。
一、都龙口岸的历史沿革
早在民国时期,“大中华民国”三十一年,日本人为了截断滇缅公路,占领了越南,并不断向我边境进犯。为抵御外敌入侵,我边民王仁良、李长庆等人自发地在茅坪5号界处修建国门。随着边民的互相往来增多,茅坪、堡梁街互市点初步形成。1953年8月25日,中越两国政府在北京签订《关于开放两国边境小额贸易的决定书》,双方同意开放中国都龙—越南箐门和曼美边境口岸,并于1954年3月正式开通,使都龙成为当时马关县海盐、煤油的主要通道。1974年,由于中越关系紧张,都龙口岸被迫关闭。直到中越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政府于1991年正式签订了《关于处理两国边境事务的临时协定》,决定在条件具备时逐步开放21对陆地出入境口岸,“中国都龙—越南箐门”口岸就是其中之一。为争取都龙口岸早日开放,州委、州政府及马关县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与上级相关部门加强联系,认真做好口岸开放的前期工作,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2006年7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关于转发《国家“十一五”口岸发展规划》的函(署岸函[2006]213号)将都龙口岸发展作为新开放口岸,列入国家“十一五”口岸发展规划。口岸开放的请示于2009年逐级上报到国家口岸办。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都龙口岸的开放已势在必行。
二、开放都龙口岸的重大历史意义
越南是世界上较具发展活力的一个重要地区,在中国与越南关系不断改善的情况下,开放都龙口岸,提升边境贸易水平,发展马关外向型经济,已经成为当前文山州和马关县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紧迫任务。
(一)都龙口岸的开放已具备良好的政治优势和地缘优势
从政治优势来看,越南和中国在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上十分相似,十几年来,越南经济一直保持较快增长,1991年至2007年GDP年均增长幅度为7.5%,最近三年超过8%,越南前景被外界所看好。2008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的严重影响,越南经济形势发生了21世纪以来最为强烈的一次金融动荡,即使这样,2008年第二季度,越南引进的外资仍高达153亿美元,这表明投资者对越南并没有完全失去信心。目前,越南经济正处在转型之中,国有经济在能源、电力、金融等国民经济最重要的领域中仍发挥着主导作用。
从地缘优势来看,都龙口岸地处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南部,是马关县与越南河江、老街两省的猛康、新马街、箐门、黄树皮四县山水相连的重要地带,文山州国境线长438公里,马关国境线长138公里,马关县城距中越边境线最短距离为20公里。都龙口岸位于东经107°30'44″、北纬22°47'17″,地处马关县都龙镇茅坪村委会东南面,中越边境线二段五号界碑老国门处,距马关县城48公里,是文山州通往越南的重要通道。由国境线(二段五号界碑)至越南箐门县城40公里,距越南河江省府河江市200公里,距越南首都500公里。都龙口岸距率先开放的天保口岸约40公里,距河口口岸约150公里,是借助国家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亚铁路、沟通中国和东盟,走向南亚、东南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文山州国际化步伐和资源优势转化的重要通道,是发展外向型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它的战略地位已越来越明显地凸现出来。
(二)都龙口岸的开放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都龙镇边境贸易发展历史悠久。早在明末至清代,中越边民就有边境贸易的往来,并世代沿袭。都龙口岸的边境贸易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1963年,随着中越边民走亲串戚、边民互婚、友好往来增多,茅坪、堡梁街两个边民互市点初步形成。这一时期以传统的边民互市为主,贸易额平均每年在100~200元左右;第二阶段:1974~1990年,由于中越关系紧张,都龙的茅坪、堡梁街和越南的箐门、曼美都已成为双方战区之一,都龙口岸被迫关闭,中越两边的边民曾中断往来,边境贸易基本陷于停顿;第三阶段:1991~2006年,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后,中越两国政府于1991年正式签订《关于处理两国边境事务的临时协定》,《协定》决定在条件具备时逐步开放21对陆地出入境口岸,“中国都龙—越南箐门”口岸就是其中之一。从1991年开始,边境贸易不仅得到恢复,而且贸易额逐年上升,小额贸易、边民互市相互促进、同时发展,形成良好的发展格局。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以后,云南省人民政府先后批准了马关县的都龙、堡梁街、小坝子、金厂等为对越互市贸易通道,使得因战争一度冷落的边境贸易逐步活跃。随着边境贸易的发展,越南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搞活经济的优惠政策等。1998年越南把老街省列为经济开发区,加大与马关接壤的县级公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越南投资环境,并制定了边民互市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如越南边民享有的上学免费、看病免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一方面是为了吸引外来投资;另一方面是为了富民兴边。第四阶段:2005年至今,随着国家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2006年国家取消了对所有地区的保护政策,实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中越双方政府都把口岸建设放在关乎国家发展的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中越双方不仅规范了双方贸易的相关政策、法规,而且加大了对双边贸易设施的投入。目前,越南箐门县至马关县都龙口岸的越方公路已铺筑成四级油路,越方还完成了箐门口岸集市建设的规划设计,计划投资350万元人民币进行集市地面平整、供水、供电等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越方边贸市场已建成投入使用,在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1999年以来,为发展边民互市贸易,越南对越方到我方进行互市贸易的边民免收过境费,对我方到越南交易的边民降低收取过境费。
为加快中越边境贸易的发展步伐,促进两国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这一时期以来马关县委、政府也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多方面筹集资金,努力改善口岸基础设施条件。1998年筹集资金786万元,完成了马关至都龙24公里的四级柏油路面的建设;2003年,又筹集资金198.9万元完成了都龙至茅坪22.1公里弹石路面的改造,与越南箐门至口岸的柏油路实现了对接(现在都龙正在进行都龙口岸的油路改造),完成了都龙至茅坪10KV输电线路的架设。2004年委托文山州建筑规划设计院、文山山海科技咨询公司对都龙口岸建设进行了规划,对口岸茅坪边贸集市工程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并通过了评审。现正在由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对规划进行修编。口岸规划占地总面积为504.9亩,整个口岸集市总体结构由商业辅助区、边贸市场区、货场区、联检区、部队营区、综合生活区、入口广场区七个片区构成。2005年8月20日启动实施都龙口岸茅坪边贸集市工程建设,该工程预计总投资1149万元,现已完成投资1000万元,到位资金970万元,已支付工程款974万元,口岸供电、供水以及通讯等设施已建成并通过验收,“三通一平”工程已进入扫尾阶段;40米主大街建设工程已接近尾声。现国门、联检楼单位及联体几套设计方案现正在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
(三)都龙口岸开放具有重要的经济支撑
都龙口岸的边境贸易,在明末至清代,就有广东、广西、四川、陕西等省的秦廷游、赵致祥等及数以千百计的内地人先后到都龙铜街采冶和经商。民国八年,马关县就成立了矿业有限公司,在都龙铜街采铜冶炼,1958年,在曼家寨及铜街成立了“马关县群英铜厂”。1960年更名为“马关县都龙冶炼厂”。同年6月,划归州属,成为文山州一个较大的国有矿山企业——“文山州都龙锡矿”。2003年~2004年通过公司改制重组,现已发展成为拥有10余亿元资产的云南省百强企业——“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矿业经济历经了低水平计划采冶——粗放经营、开采混乱——整合规范、精加工等发展时期,现已发展到拥有19个选厂、15户采矿权人的龙头产业。都龙矿区现已探明的矿产有锡、铜、锌、铟等矿产资源30余种,潜在开发价值超过400个亿,其中锌储量365万金属吨,锡矿储量达30万金属吨,素有“中国第三锡都”之称。现已探明的铟金属储量达3779吨。占全省70%以上,占全国42%左右,占全球30%左右。全球有70%的铟在中国,中国有60%左右的铟在云南,云南有70%以上的铟在都龙,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全国第一大铟资源地,是马关县的边境矿业重镇。这对都龙边境贸易的发展无疑起到积极的支撑作用。近几年来,马关县委、县政府严格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规定,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申请进出口经营权的资格条件,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积极申办进出口经营权,并积极深入企业和互市点进行调研,引导他们积极开展对外贸易。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全县边境贸易得到了长足发展。
2008年1~2月,全县累计实施边贸进出口总额30010万元,同比增长33.39%,进口完成14040万元,同比增长47.26%,出口完成15970万元,同比增长23.19%,口岸交易日趋活跃,为马关都龙口岸开放和对外贸易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都龙口岸开放可成为文山州旅游的又一新亮点
几年来,随着我州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丘北普者黑、广南坝美、麻栗坡老山都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省内外的重要景点。随着中越关系正常化后,中越双方都十分重视口岸建设,带动了口岸旅游业的发展,游、购自古以来都是相互依托的。如河口口岸、瑞丽口岸、畹町口岸、打洛口岸等无不吸引大量的游客到口岸参观、购物。出境旅游,不仅可观赏异国景观,也可以了解异国风情,各个口岸都具有自己的历史渊源,面对不同的国家。也许除了看国门的威武雄壮外,很多游客还想了解与我们山水相依另一个国家的国门形象及发展、历史、风情等。近几年来,昆明—河口—越南下龙湾;昆明—船头—河内—下龙湾;昆明—瑞丽—缅甸南坎;昆明—打洛—泰国等旅游专线成为旅游热线。随着都龙口岸的建设,可以打造昆明—都龙口岸—箐门的新兴旅游专线。游客们到都龙后,可以参观云南最大的铟资源“圣地”、“中国第三锡都”、可以参观都龙这一古老的矿业重镇,可以对都龙老君山进行生态旅游,可以参观茅坪经历半个多世纪风霜雨雪的英雄国门——中国南大门。可以到都龙的壮山、苗岭领略壮苗文化、壮苗民族风情,可以到都龙古镇的苗族服饰一条街、烧烤一条街观光、购物、可以到小沟村观赏杨梅基地,品尝农家乐等。别具一格的旅游线路,是都龙口岸开放后蕴藏的一笔无形的巨大资产和宝贵的优势资源,它的开发一定能收获颇丰。这是都龙镇党委、镇政府必须明确的一条战略发展思路,都龙镇未来的发展前程似锦,思路就是三个词“重矿、重农、重边贸”。“重矿”就是积极支持矿业的发展,充分发挥矿业的龙头作用、支撑作用。通过龙头带动边陲重镇的发展,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带动农业的发展,通过龙头带动边贸的繁荣。“重农”就是都龙的镇情决定了都龙既是一个矿业重镇,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镇,都龙有80%的农业人口,农业的发展不容忽视。要充分发挥工业反哺农业的扶持带动作用,通过矿业发展的带动,启动都龙农业的第二次创业腾飞。“重边贸”就是要充分利用都龙口岸开放的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挖掘潜力,把矿业→观光农业→旅游→边境贸易融为一体,通过相互循环带动,互相促进、相互支撑、全面发展,从而达到兴边富民的目标。
三、都龙口岸开放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近几年来,文山州委、州政府,马关县委、县政府都高度重视都龙口岸的建设,利用各种政策优势,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都龙口岸的建设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州级财政、县级财政困难,发展基础十分薄弱,改革开放起步较晚,市场发育程度低等,都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都龙口岸的建设与发展。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交通、市场基础设施十分落后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及县委、县政府在地方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已多方筹集资金,切实改善了马关至都龙、都龙至茅坪的公路。但是,由于财力有限、投入不足、公路等级低,难以适应都龙“矿业经济”和“口岸经济”发展的需要,严重制约了全县乃至全州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
(二)对外贸易发展的层次较低
由于受口岸未开放、联检机构不健全、报关不方便以及去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经济下滑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口岸对外贸易还仅仅停留在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用品,如塑料桶、药材等基础产品的交易上,边民互市贸易还处于较为原始的贸易状态,对外贸易发展的活力不强、发展缓慢。同时,由于双边商务交流较少,马关县虽然已有14户企业取得了进出口经营权,但这些企业对越南的市场、资源以及政策等方面了解不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全县对外贸易的发展。
(三)都龙口岸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由于口岸建设规模大,资金需求量大,而县级财政又十分困难,所以,无力安排更多的资金投入口岸建设,仅一期工程建设就缺口资金180万元,如按需求建设口岸,现尚需要建设资金5254.3万元,由于资金紧缺,导致工程几乎停工,都龙至茅坪口岸的道路至今还未完全竣工,严重地影响了整个口岸建设的进度。
(四)外经贸队伍人才十分缺乏
随着国际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口岸建设指日可待,俗话说,机遇属于有准备的人。我们必须做好准备等待机遇的到来。但是,目前全县具有外经贸业务对口专业的人才储备不足,尤其是熟悉外经贸运作规则的外向型管理人才和越语翻译人才较少,这也是制约都龙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目前,马关全县仅有一人通过报检员资格考试,报关员尚为空白,对外经贸人才稀缺,严重制约着全县外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都龙口岸开放的对策措施
口岸建设的核心是开放,然而,站在国家利益和国家战略的层面来看,它对于维护21世纪我国国家安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边疆安宁、民族团结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放眼全球、展望未来,从国际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军事的层面来审视,加快口岸建设、畅通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是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的迫切需要,是确保我国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各种战略资源和良好的外部安全环境的迫切需要,是确保我国进入国际市场的权利和通道的迫切需要。因此,口岸开放与建设并非是一个地区、一个县的地方性行为,而是国家战略性的必然选择,在我国的整个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由于内向型发展的经济格局,使都龙口岸成为经济发展的“神经末梢”和难以牵动的死角、边缘。随着国家沿边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都龙口岸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特别是国家实施国际大通道建设,将从根本上改变边境地区对外交流的条件,使都龙口岸从昔日的死角变为大通道建设的又一前沿。在经济全球化、区域化、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开放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地区、哪一个民族能够脱离国际经济合作,关起门来搞建设而实现国家和民族腾飞的。我们国家要建设的是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不是自给自足、自我封闭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社会。都龙口岸的建设正是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又一难得的区位优势和区域经济合作优势,为大开放促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都龙口岸建设的对策及措施:
一是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国家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我省建设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目标的历史机遇,立足都龙的矿产资源和其他资源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民族文化优势等,加大口岸建设力度,不断地优化投资环境,促进对外贸易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是扎实做好口岸开放的各项基础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都龙口岸的建设问题,要积极向上级反映,多方筹集资金,做好各方面的基础性工作。无论是在人力、物力、财力、思想认识、人才资源、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应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到“军马未动,粮草先行”,打好主动战。争取早日获得批准开放,为全州对外贸易的快速健康发展创造积极的条件。
三是加强都龙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外贸发展的平台。认真抓好都龙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国门、联检楼、验货货场、边贸市场等项目的申报力度,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汇报,争取支持。同时,要进一步扩大投资渠道,对口岸车站、居民住宅区、旅游接待区、边贸市场、验货货场等方面具有经营收益性质的项目,坚持按市场化方式进行运作,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努力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切实增强民间投资对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力,不断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为争取口岸早日开放、发展对外贸易打牢基础。
四是充分发挥外贸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快外贸发展步伐。要积极抓好和推动外贸企业改革,充分发挥外贸企业的主体作用,激活各类外贸主体活力,引导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强化产品市场定位,加大县外市场的开拓力度,加强对越南市场需求的研究,大力发展对外贸易,进一步加强对外经贸行业的管理和指导,认真指导、帮助培育对外经贸企业发展,帮助企业,特别是自营出口产品潜力较强的民营企业申报外贸经营权,积极实施外贸市场多元化战略,引导各类企业实行贸工技协作,发挥优势,整合实力,增强竞争力,加大对越市场的开拓力度,努力实现对外贸易的大幅增长。
五是认真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开放带动战略,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以开放为突破口和发展基础,加快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开放带动战略,通过内引外联等方式,强化协商服务,力争外贸进出口工作取得新突破。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国门,拓宽发展空间,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国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借助外力加快发展步伐,积极引导人才、技术、资金力量雄厚的企业与越南箐门、黄树皮等县合作开发当地的矿产资源,实现越南矿产品粗加工与县内矿产品精加工有机结合,对县内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积极协助马关华晟矿业有限公司搞好驻越南河江省办事处的各项工作,促成公司良性循环,充分利用公司的矿产品开发技术优势,寻求越南矿业合作伙伴,充分挖掘越南资源,促进马关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六是加快外经贸人才队伍建设步伐,打牢外经贸发展的坚实基础。针对目前马关县乃至全州外贸人才紧缺的实际,应高度重视和加强外经贸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要抓好在职干部的继续教育,充分发挥党校阵地作用,举办各种讲座,进行外经贸业务、越南语、计算机、国际法律、国际贸易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力求学以致用。同时,要鼓励干部职工及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职工积极参与全国报关员、报检员的统一资格考试,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就业空间,适应特殊岗位需要。另一方面,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建立健全涉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机制,通过强化继续教育和引进人才并举的措施,努力培养一支具有丰富的外经贸专业知识、开拓能力较强的外经贸管理干部队伍;培养一支具有涉外专业知识、会开拓、善谈判、懂国际外贸规则的专业招商队伍,不断提高全县乃至全州外经贸队伍的专业水平,为加快外经贸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七是进一步加快都龙的小城镇建设。努力形成通畅快捷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繁荣景象,积极适应中越口岸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对接,努力把都龙建设成为云南南大门最便捷、服务最好、收费最低、货物最丰富、人气最旺、流通最快、经济最发展的国际贸易大通道,提升都龙双边贸易的规模、层次和水平。
八是积极构建民族文化大通道。都龙边境各少数民族与越南箐门、黄树皮等县的少数民族有着深厚的民族同根、文化底蕴同源的优势,特别是双边的苗族语言相同、文化同源、生活习俗相近,并且自古以来就有互相通婚的姻缘关系,中越边民世世代代都能和睦相处,亲缘关系不断,这对广泛开展民族文化交流、扩大民间友好交往、实现中越边境跨境少数民族的世代友好,为发展边境贸易牵线搭桥、为招商引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五、都龙口岸开放过程中请求有关部门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加倍努力,开放都龙口岸
都龙口岸已列入国家“十一五”口岸发展规划,口岸开放请示于2009年逐级上报国家口岸办,希望上级有关部门从有利于边民增收,有利于马关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边疆稳定,有利于畅通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有利于发展国内经济等的大局出发,给予都龙口岸的建设与发展更多的关心和支持,早日批准开放都龙口岸。
(二)加大力度,尽快完善都龙口岸基础设施建设
都龙口岸联检楼、验货货场等基础设施预计总投资为6254.3万元,投资较大,仅靠一个县的财力是无法解决的,建议将都龙口岸建设项目尽快列入省、州建设盘,给予资金保证,及早动工建设,为马关县域经济的发展及对外贸易新格局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
(三)加强对边民互市区域管理,促进边民互市贸易健康发展
按国家原政策规定,边民互市进出口的生活用品免税额为每人每日人民币3000元,现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11月1日起,边民互市进出口的生活用品免税额提高到每人每日人民币8000元,但边民互市进出口商品不予免税的清单目录至今尚未制定出来,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尽快研究制定出边民互市进出口不予免税的清单。同时,国务院还批示由海关总署会同有关地方政府进一步规范边民互市的区域管理,我们建议扩大并及时明确边民互市的区域管理,以促进边民互市贸易的健康发展。
总之,走出国门、拓展发展空间是萦绕都龙人无数代的千古之梦。这座曾经展示中华民族威严的古老的国门,在饱经了半个多世纪风雨、沉静了多年之后,终于以其睿智的目光和坚定的信念,推开了封闭的帘门,去延揽八面来风。都龙古老的国门虽陈旧,但它已在中华民族史上写下过辉煌的一页,今天,都龙人民将昂首挺胸地扬起新世纪的历史风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去谱写更加灿烂的篇章。
(作者系文山州社科联主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