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发展富民强村产业

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发展富民强村产业

时间:2023-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发展富民强村产业——都龙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苏金勇“一村一品”,是农村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同时,及时成立了都龙镇“一村一品”建设领导小组,由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各村民委员会专门指定一人负责“一村一品”建设工作。

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发展富民强村产业——都龙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苏金勇

“一村一品”,是农村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在当前形势下,推进“一村一品”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是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的战略基点,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重要动力,是推进农村经营机制创新的重要手段。都龙镇作为全州重要矿产业基地,在矿产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而日渐萧条的情况下,镇党委、政府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加强“一村一品”建设,使其很快成为推进全镇农业振兴的重要抓手。

一、都龙镇“一村一品”发展现状

都龙镇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锡、铜、锌等30余种,潜在开发价值超过400亿元。其中锌储量365万金属吨,锡储量30万金属吨,素有“中国第三锡都”之称。已探明铟金属储量达3779吨,占全省70%以上、全国的42%左右,占全球的30%左右。全球有70%的铟在中国,中国有60%左右的铟在云南,云南有70%以上的铟在都龙,因而都龙是全国第一大铟资源地。2007年以前,占着天时地利的都龙镇出现了全民干矿热潮,许多农民轻而易举得到了第一桶金,积累到了原始资本,一栋栋别墅、洋楼在山村神话般拔地而起,人们每每街谈巷议都离不开矿山,离不开他们引以为自豪的资源,都龙镇成了全州最富裕的乡镇,都龙农民也成了全州最富裕的农民。但是,好景不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无一例外地冲击着都龙,冲击着还在憧憬着明天幸福生活的山乡农民。

(一)体现了“五个注重”

——注重加强领导。2007年以来都龙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发展“一村一品”建设。一是及时出台了“水果连片规模化种植扶持奖励办法”、“畜牧业规模养殖及牛冻精改良技术推广扶持奖励办法”、“都龙镇能繁母猪补贴办法”、“冬季农业开发扶持措施”、“核桃种植扶持措施”等多项强农惠民扶持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同时,及时成立了都龙镇“一村一品”建设领导小组,由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各村民委员会专门指定一人负责“一村一品”建设工作。

——注重规划先行。都龙镇把规划先行作为发展“一村一品”农业的基础。充分围绕现有林产业、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及非农产业资源优势,重点选择了大树脚、水沟、来龙等三个村作为“一村一品”试点。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形式,投入扶持资金30余万元,建成500余亩大树脚村杨梅基地;以集资入股形式投资30万元,建成水沟村免烧砖、瓦厂;投资15万元,建成来龙村酿酒厂。至2008年底,全镇已发展香蕉、荔枝、龙眼等热区水果4000余亩,种植泡核桃2405亩,每年以辣子、西红柿、冬早包谷为主的冬季农业开发2000亩。2008年末,全镇畜牧规模为养殖12户,能繁母猪1086头,水果规模种植20户,共兑现扶持资金20余万元。

——注重帮扶支持。镇政府在政策、资金、项目上对“一村一品”给予帮扶支持。每年配套投入一定的资金,重点用于提升产业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开拓市场和引进新技术、新品种等。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促进农业增收。为建设大树脚杨梅基地,2007至2008年间,镇政府分别组织了两批群众到西畴、丘北等地考察学习,镇政府拨出专款5万余元为基地购买了种苗、农药、农膜等物资,扶持和带动大树脚村小组53户群众,全力打造杨梅基地。2008年,组织水沟村有关人员到武汉考察学习彩砖瓦技术,回来后筹建水沟村彩瓦厂。2008年,分别两次组织来龙村有关人员到西双版纳等地考察学习酿酒技术,回来后筹建来龙酒厂。2007年以来,年均举办科技培训100期,3000余人次,优质良种良法推广3000余亩,新品种展示20余个,在粮食生产上实现了自给自足。

——注重实际成效。各地都能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强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培育出了一批专业村。经过采取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方法,至2008年底,共建成有53户群众参加的大树脚杨梅基地700亩;建成占地2亩,有37户群众入股投资,年生产能力近300万片彩瓦的水沟村彩瓦厂;建成占地2亩,有30户群众入股参加的来龙酒厂。

——注重典型带动。在2007年以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都龙镇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措施,出台了“科技活动室建设扶持措施”、“村寨道路硬化建设扶持办法”等,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这个契机,迅速在全镇上下掀起新农村建设的高潮,启动科技活动室41间,完成了40个村寨,50余公里道路硬化建设,新修田间道路30余公里,农业灌溉沟渠10余公里,解决10余个村寨3000余人的人畜饮水困难,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把握时机、大胆创新,提出了培育壮大矿畜两大支柱,夯实水电路三项基础,实施工业强镇、农业立镇、和谐稳镇、人才兴镇四个战略,着力统筹兼顾,着力全面协调,着力重视生态,着力自主创新,着力改善民生的发展思路。

(二)凸显了“四个特点”

一是凸显产业主导。围绕矿产品、水果、蔬菜、加工、建筑等主导产业和产品的发展,在全镇范围内逐渐形成一批专业基地、专业村和专业户。

二是凸显领域拓宽。一村一品由过去以种植业为主向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水产业,农产品加工、运销、休闲观光涉农服务业及非农产业并举,种植业由过去以粮食生产为主向粮食与经济作物并举转变,使“一村一品”覆盖的产业领域不断拓宽。

三是凸显和提升了产业层次。“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和产品规模不断拓展,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全镇矿产品加工,水果、蔬菜等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规模不断壮大。

四是凸显和增强了区域带动作用。全镇“一村一品”发展对区域主导产业培植、农产品市场销售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全镇“一村一品”专业乡镇,带动主导产业从业农户、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甚至高出全县平均水平。

(三)呈现了“七个特色”

一是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7年以来,都龙镇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壮大规模农业的重要手段,改变以往适应性调整的路子,着力建设区域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品种作纽带,重新布局产业,充分发掘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使农业的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粮食种植突出优质玉米,瓜菜种植突出延秋茄果类蔬菜、温室大棚菜的蔬菜瓜果类基地,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到近万亩。

二是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农业增收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2007年以来,都龙镇农业结构调整由过去主要抓产业和产品为主,转向突出抓“一村一品”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加速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产业化经营的格局。

三是扶持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向特色资源、主导产业靠拢,带动了“一村一品”工程的发展,同时,“一村一品”也为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优质农产品。经过几年的努力,都龙镇形成了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布局,真正意义上的龙形架构已初步形成。

四是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针对都龙生态脆弱、投资缺乏的实际,都龙镇采取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股份合作、拍卖转让、租赁承包、个人自办等方法,尽一切可能吸纳社会各类资金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五是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在“一村一品”主导产业成长的过程中,都龙镇十分重视把本地资源与现代科技进行有效嫁接,高度重视科技的推广和应用。目前,示范园区处于整体推进、全面建设的阶段,对提升全镇农业标准化生产发挥了越来越大的典型示范作用。

六是粮经兼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保护和提高。

七是开展科技培训,农民科技素质得到进一步增强。镇政府对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一向抓在手上,十分重视,每年举办多种形式、多个方面、多种层次的科技服务活动。通过常年培训,农民的技术素质和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

实践证明,发展“一村一品”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发挥本地优势,培养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支柱产业;有利于跳出农业抓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小生产、小产品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有利于跳出农村抓发展,推进产业富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有利于转变思想观念,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二、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

虽然都龙镇在发展“一村一品”农业上加大了工作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制约了“一村一品”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五个制约”上:

一是受整体发展规模较小的制约。一些地方的领导对发展“一村一品”农业还没有真正从思想上引起重视,缺少统筹规划,“一村一品”大多还处于原材料生产阶段,加工程度不高,市场发育不成熟,企业建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形成,产业链没有完全形成,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不够强,“一村一品”发展还没有形成区域规模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总体上对各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推动能力较低。

二是受产业化经营层次较低的制约。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较少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三是受资金紧缺的制约。资金上的紧缺制约了“一村一品”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和扶持力度不够上。近年来,尽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但从总体上来看,投入不足仍然影响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制约了“一村一品”的发展。同时,由于资金紧缺,一些地方对“一村一品”缺少扶持,任其兴衰成败。

四是受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的制约。目前,都龙镇“一村一品”的发展总体上仍未摆脱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较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利益的联结不够紧密,难以发挥生产组织、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功能。市场建设缓慢,综合性农业市场缺乏。龙头企业较少,中介服务组织松散。

五是受农民素质的制约。近年来,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劳务,留守农村搞种养的基本上是老人和儿童,其科技文化素质低,传统务农观念浓厚,思想比较守旧,制约了“一村一品”农业的发展。

三、对策措施

都龙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一村一品”发展的总体思路应该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产业强村富民的目标,充分发挥资源、传统和区域优势,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品,加强领导,强化扶持,优化环境,完善机制,做优龙头,培育载体,推进“一村一品”向纵深发展。

(一)以培育龙头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为抓手

培育龙头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是发展“一村一品”的有效抓手。一是要着力推进龙头企业技术进步。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建立研发中心,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快新产品技术开发应用。二是着力推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共同体。首先是引导龙头企业提供种子、技术、生产资料供应等服务,由农民按企业的要求组织生产,企业为农民提供产品保护价,真正建立企业与农民紧密联结的机制,确保企业有稳定优质的原料,农民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其次是大力发展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经济合作组织。一方面减少企业与千家万户农民的直接接触,避免矛盾;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代表和保护农民的直接利益;再次是对经济合作组织加强引导、规范管理、完善运作,增强经济合作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经营、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能力。三是着力为龙头企业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从税收等方面予以优惠,增加对龙头企业的资金扶持,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专项基金和风险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在金融信贷等方面大力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

(二)以加快科技创新为支撑

在“一村一品”主导产业的成长过程中,要把传统资源与现代科技进行有效嫁接,高度重视科技的创新和应用,着力加快良种良法推广的步伐,大力推广对增产增收、提升品质作用明显的农业实用技术。一是在目标上,要大力开发优质专用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二是在方法上,要采用政府支持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实施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组织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科技服务,切实做到技术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有效地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三是在措施上,要强化对示范村的技术服务和农技推广,由农技推广单位、龙头企业、示范村、农村专业协会和经济合作组织单独或合作实施,积极引进推广农作物和畜禽新优良种、先进的生产技术及加工、包装新技术。四是在服务上,要组建“一村一品”专家组,聘请农业院校及省市农业专家担任技术总监或顾问,定期到示范村进行调研,为示范村提供技术指导,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障碍和实际问题。

(三)以打造产品品牌为关键

提升“一村一品”农业产业层次,必须推进品牌运作。一是要突出发展规划。结合品牌农业建设,立足于资源优势,制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明确“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二是要突出品牌重点。着重选择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项目和已经形成的规模较大、品质较好的主导产业,以及新兴产品作为品牌重点加以培育。三是突出宣传推介。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精心地做好品牌策划,精选一到两个重点加以突破,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利用各种展示推介的平台以及各种媒体,多种形式地宣传推介。同时,大力宣传发展“一村一品”农业的好典型、好经验。四是突出有序管理。明确管理机构,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组织引导,实施有序管理。五是突出质量标准。加快制定汇编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建设无公害生产基地,把无公害园区建设作为标准化的重点,带动发展一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全面提升“一村一品”的质量和食用安全水平。

(四)以完善市场体系为突破

市场体系建设是加快发展“一村一品”农业的重要载体。一是重点建设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抓好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在农产品集中区及交通比较便利、利于农产品集散的地方规划建设专业市场,同时统筹考虑不同专业市场的分工协作,完善基础设施的配套。二是积极培育无形市场。鼓励培育农村产业经纪人队伍,促进农产品流通,坚决清除阻碍农产品流通的关卡,确保农产品运销畅通无阻。三是积极提供信息服务。及时准确地为农民、为各类农产品市场提供信息,把这项工作作为政府服务农民的一项重要职能进一步加强。四是积极地加强调控。由于农产品流通环节多,中间流失大,生产者和消费者得到的利益少,仅靠市场自发调节的能力差,必须加强政府的调控,依靠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不断健全市场体系。

(五)以加大帮扶支持为保障

要把“一村一品”农业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发展机制,提高发展质量,拓展发展空间,促进“一村一品”向纵深发展,推动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新格局的尽快形成。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发展“一村一品”农业摆上“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强有力的推进协调机制,真正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合力抓,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强考评工作。通过督促检查,定期考核,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财政从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中拨出专款,设立“一村一品”专项发展基金,用于以奖代补扶持“一村一品”示范项目。三是加强信贷支持。金融机构要对“一村一品”项目给予信贷支持,积极开展农户小额贷款业务,通过担保、入股、订单、抵押等多种形式,提高“一村一品”资金投入总量,为“一村一品”发展提供资金保证。四是加强协调。各相关单位要围绕产业指导、市场开拓、资金扶持、银行贷款、引资引智、税收优惠、品牌质量、科技服务等方面,支持发展“一村一品”,形成上下同心协力、各部门齐抓共管,支持“一村一品”发展的良性机制。五是加强招商引资。按照“市场需要、项目可谈、市场可建”的要求,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组织“一村一品”示范点,准备一批招商项目进行推介洽谈,力争引进一批有市场、有资金、有技术的实业型企业来发展“一村一品”。

四、对“一村一品”建设的几点建议

第一,深化认识,加强领导,构建“一村一品”发展组织保障体系。发展“一村一品”,是培育农村主导产业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是培养造就新型农民的重要平台,各级要进一步深化“一村一品”发展对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升级、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的认识,完善决策和工作推进机制,成立“一村一品”发展办公室,精心实施,加强调度,构建“一村一品”发展的组织保障体。

第二,增加投入,强化扶持,完善“一村一品”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着眼解决制约“一村一品”发展资金投入的瓶颈,增加投入,增强“一村一品”发展的后劲和活力。一是增加财政资金投入。通过对“一村一品”生产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品牌培育、市场开拓、农民培训等方面的扶持,提高“一村一品”发展能力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二是增加金融资金投入。各政策金融机构要把支持“一村一品”发展作为支农的突出重点,增加投放额度,适度降低门槛。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向“一村一品”发展。

第三,典型示范,宣传发动,建立“一村一品”发展的舆论引导体系。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围绕农业生产、涉农服务和非农产业发展,加快培植一批特色鲜明、类型多种、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专业村和专业区域。在重点抓好大树脚杨梅基地等发展项目的基础上,在其他村寨选择一批不同类型的示范村,通过资金、项目、技术集中投入和帮扶指导,加快培植形成示范辐射效应明显的典型。同时,及时总结推广“一村一品”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利用多种方式和渠道,加大对“一村一品”典型宣传力度,加快建立推进“一村一品”发展的舆论引导体系,着力营造“一村一品”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四,培强产业,做优龙头,培植“一村一品”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培植主导产业和产品,做强做大龙头企业,是“一村一品”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举措。围绕新农村建设确定的优势特色产业产品的发展,按照区域布局规划,推进农业结构深度调整,加快优势产业基地规模发展,打牢“一村一品”发展的产业基础。同时,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培植农业龙头企业。围绕主导产业产品发展,按照规模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利益联结紧密的要求,尽快做大做强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延伸拉长产业链条,通过“龙头+基地+农户”,完善“一村一品”发展机制,提升“一村一品”发展的市场竞争力,加快培植“一村一品”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五,培养农民,培育组织,建立“一村一品”发展的生产经营体系。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发展,以科技进村入户、阳光工程等为平台,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增强培训效果,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型人才,培养造就高素质的现代新型农民。着眼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降低市场经营风险,大力培育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加强引导与支持,促其快速发展。通过培养新型农民、培育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升要素素质,优化要素组织,完善“一村一品”发展的生产经营体系。

(作者系中共文山州委政策研究室副调研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