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依托大学促进基础教育领域学校发展

依托大学促进基础教育领域学校发展

时间:2023-06-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依托大学促进基础教育领域学校发展杨浦区是“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充分依托区域内高校丰富的资源,并进一步拓展到和区域外的高校合作,能推动中小学的发展。令人欣慰的是,杨浦区在这方面的试点已初见成效。

四、依托大学促进基础教育领域学校发展

杨浦区是“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充分依托区域内高校丰富的资源,并进一步拓展到和区域外的高校合作,能推动中小学的发展。

1.建设了一批大学附属中、小学

杨浦区依托高校办学是在2000年“破土而出”。先前与复旦、同济、上海理工、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合作创办了“复旦实验中学、同济大学实验学校、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上海体育学院附属中学、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双语学校”等6所学校,创建了市教科院附中,后又有上海财经大学附属中学、上海音乐学院实验学校、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初级中学等4所学校与沪上知名高校合作办学,目前与高校合作办学的中小学校总数达10多所。区教育局认为,办大学附中就是要把一个大学所特有的大学精神、大学文化浸润在中学校园。

复旦附中作为“沪上最像大学的高中”,充分利用复旦大学资源,努力实现“以兴趣促励学生,以理趣启发学生,以情趣打动学生,以知识丰富学生,以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性化课程教学目标,重视拓展研究型课程的个性化、特色化和多样化。

交大附中一直得到交大的支持。交大的领导、专家和学者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交大的学者、教授为学校提供前沿科学的学术资源,学校和交大校园网实现了网络链接,课题“搭建生涯发展规划平台丰富创新人才培养课程研究”使学校与大学联合培养创新人才走出了一条新路。

同济一附中借助同济大学优势,与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就创建低碳校园与实施创新教育项目合作意向达成共识,创建了首个“低碳校园”,依托高校师资进行了相关知识培训和师资培训,筹划低碳校园中的课程建设;依托高校科研力量进行校园改造论证和低碳实验室建设,修正与低碳校园不相适应的制度条款,力争凸显以低碳为特征的校园景观、文化生活。

2005年由杨浦区人民政府和上海音乐学院合作开办的上音杨浦学校,2009年9月学校搬迁至新校区,再次更名为上海音乐学院实验学校,依托上海音乐学院的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加强双方在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合作交流,以此推动学校内涵化、特色化发展。音乐学院与学校合作,对从国外引进的单音乐器“恩格隆”加以改造,使其能成为合奏乐器,组建学校“恩格隆”乐队,使这种古老乐器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并且填补了国内“恩格隆”乐队的空白。

上海体育学院附属中学是一所融普通教育与青少年体育业余学校为一体的初、高中七年一贯制公办的完全中学。自2003年学校成立以来,学校以“依托体院品牌提升学校品位,依托体院师资提升学校师资人文素养与科学底蕴,依托体院丰富的教育资源拓展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空间”为宗旨,以推进国家体育事业发展和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为重点,以“打造先进体育文化”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口,通过大力推进机构改革,构建具有体教结合特点的校本课程、创新教育教学新模式。学校与体院强势课程相衔接,与“二期课改”理念相匹配,与学生身心特点相适应,构建“以教为本,以体为特色,以若干项目为特长”的校本课程框架。

上外双语学校与高校(上外、上音、上体等)共建上外双语“教师学科专业委员会”。后来又成立由11位方方面面的专家学者组成的学校顾问委员会,并定期开展“学科专业委员会”、“学校顾问委员会”的学期峰会,大家畅所欲言,为学校的发展、科研的推进献计献策。在日常教学中,各位专业导师每月定期到学校开展两次活动,大大促进了学校教学的进步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

2.拓展课程教学

杨浦区创建“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善于借力区域内丰富的高校资源,并且在此过程中加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大教授进小课堂”,不但讲课,还带中学生做课题研究。中学师生也到高校、科研机构的图书馆、实验室、博物馆等开展教学活动。“小课堂搬进大学堂”,丰富了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种类和内容,拓展学生创新教育的空间和平台。

从2006年起,杨浦区就有意识地开设了面向中小学生的“名师讲坛”,10月12日中科院和复旦大学“双聘院士”环境地球科学家安芷生教授的“全球环境变化——21世纪的全球变化科学”讲座,拉开了“名师讲坛”的序幕,一炮打响。随后,复旦大学袁小平、倪世雄、丁光宏、汪涌豪、资剑、俞吾金、葛剑雄等教授先后登上讲坛,从“数学中的怀疑与证明”到“力学与生活”,从“辩论的艺术”到“奇妙的物理世界”,一盘盘“知识大餐”色、香、味俱全,极富震撼力。而中科院院士杨雄里“探索脑的奥秘”,上海作协主席、复旦大学教授王安忆的“小说与电影”,中科院院士、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的“治学与人生”,丰富的营养,让中小学生受益匪浅。当“名师讲坛”备受大学关注时,杨浦区面向高中生的“通识教育”,也在“引进”复旦大学的优质教育中,开始了“大学教授进中学”的进行式。傅杰教授在杨浦高级中学举办的“我们为什么读《论语》”的讲座,骆玉明教授在同济一附中举办的“高中生与古典文学”的讲座,王德峰教授在上财大附中举办“人文典籍与人生”讲座等,以特有的魅力征服了许多高中生。通识,不在于知识的普及,而在于结构的丰满。

在课程建设上,各校将高校特色专业和强势学科相衔接的课程引入拓展型课程教学,建设了一批有效提升中小学生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区本课程,开发了《漫游星空》、《儿童哲学》等一批校本课程。令人欣慰的是,杨浦区在这方面的试点已初见成效。譬如,同济一附中就与同济大学的课程资源有着很好的对接,其低碳实验室和低碳文化进校园等课程和活动颇具特色;上理工附中的机器人实验室,紧紧依托上海理工大学的师资、技术等优势,不仅已向机械类的实验室群体拓展,而且还可供周边的初高中学校共享资源;杨浦高级中学邀请高校师生来学校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型课程,聘请近五十名高校的专家、学者给学生提供课题研究的方向,进行研究型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先后出版了4本有关书籍,累计字数达百万字;上海财经大学附属中学金融实验室“开锣”了,讲解股票、期货、外汇等知识的金融课成为高一学生的选修课,每周1到2个课时,高二、高三年级,则开设了拓展型和研究型金融课程;同济中学依托同济大学,通过百年校庆,延伸高校特色课程,共享优质资源,与同济大学合作开办的德语班工作已经启动。引入高校师资优势,将最新的前沿科学技术和人文研究融合到中小学提升师资水平的过程中,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

许多高校也主动“出击”,尝试借用高校的特色优质课程资源,在高中开课并相互衔接。如同济大学为同济一附中和同济中学搭“方便车”,开设了德语课之后,又派教师到同济一附中开设了基础德语、三维动漫设计等课程,还准备把建筑艺术课延伸到高中;上海理工大学打算把机器人、计算机专业等课程,向高中年级选修课延伸。在这些课程和教材的合作中,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均可以通过特色课程得到激发和培养,成为学校开展研究型课程的创新点。不少中学邀请高校院士、教授,为高中生开设院士论坛和专家论坛,将先进的科学思想和人文素养引入学生的头脑,变成他们的智慧,促进他们尽早地成才。

3.创新课外活动

加强对高校资源的深度利用,不在于简单地“拿来”,而在于有目的地“取舍”。要把有利资源变成有效能源。座落杨浦区内的许多高校科研场馆,也已经成为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好去处。

在复旦二附中,每届学生定点参观海军医学研究所、复旦大学的生命科学实验室、环境科学实验室和同济大学风洞实验室,四年前学校建立了家长义工制,家长义工最多选取的形式就是带领学生去参观各类展览馆、实验室,参观走在制造业前沿的工厂,走进画展、音乐会。雪龙号、大飞机制造厂、汽车制造厂、宝钢、海军舰艇等,也留下了学生参观的足迹。同时,该校还努力为学生创设与优秀大学生、优秀学者广泛接触的机缘。2002年来学生采访优秀大学生、优秀学者达150人以上,包括蒋学模、谈家桢等大师。学生从采访中获取献身科学的精神及治学方法。现在,全区有一定基础的高中生可到复旦大学基因工程实验室、生命科学实验室进行实验;同济大学对选修有关项目的中小学生已开放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心”、“陶艺馆”、“王小慧摄影室”等;上海理工大学对参加课题研究的高中生开放了“机械学院研究生实验室”、“虚拟技术中心”等5个研究场所;复旦大学图书馆向杨浦区全部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区级骨干教师开放;同时,复旦、同济、上海体育学院的图书馆已对附中教师或学生开放。

在资源整合上,杨浦区成立了上海市青少年科学院沪东分院,建设数码实验室、传感器仿真实验室,成立了由高校专家组成的“青少年科技导师团”,开放复旦大学图书馆等高校机构,为中小学生创新创意活动提供咨询与实践场所。通过上海院士风采馆,确定了陶瑞宝、贺林、庄松林等三位院士及学生团队作为本届活动的带教导师团,联系“创新人才培养协作团体”成员单位,邀请高校(科研院所)专家作为活动带教导师,开展“梦工厂”——杨浦区优秀高中生进入高校进行课题探究活动,选拔本区品学兼优、爱动脑动手、已经有科技创新课题设想的学生开展工程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生物医学等学科领域的课题研究。学生上高校实验室做实验,师生到高校图书馆借书阅览,这在杨浦区一些学校已成为“常态”。

杨浦区及其周边有很多高校,高校有着不少有特色的博物馆,如上海体育学院的武术博物馆,上海海洋大学的鱼文化博物馆……杨浦区与高校签署了共建协议上,希望能充分利用这些优质资源,把学生的课堂延伸到课外,使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激发创新火花。2011年秋季起,杨浦区根据区域特点,积极开展“创新拓展日”活动的有效做法,成为诸多媒体关注的焦点。每周集中半天时间,在小学学段和初中7所试点学校及高中5所学校,实施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创新拓展日活动。杨浦区教育局局长邵志勇的一段总结很精辟,他说:“这一课内外相结合的‘新课堂’,成为中小学生的‘创智天地’。”“创新拓展日”是“快乐活动日”的本土化“改造”。在凸显学生健康快乐理念的同时,进一步融入创新元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