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县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朝阳产业。旅游业对推动旅游城市经济增长和相关产业发展,提供社会就业机会,促进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的改善,加强地区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及其对地区的经济、文化、环境的推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天水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次核心城市,有着良好的旅游发展机遇,武山在天水的旅游经济圈中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为了进一步加快武山实施“旅游富县”战略,推动全县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作者深入到武山县十多家景区(点)、部分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宾馆饭店,对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
一、武山县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配套服务能力不强
一是交通设施条件相对滞后。在对外交通方面,贺岷公路还在建设中,洛礼公路还在做前期工作;“陇海铁路”武山段预留客票有限。县内及景区交通建设因财力不足,欠账较多,公路密度小、断头路多、路况较差,景点间的旅游专线公路不畅,道路等级低、通达深度不够,养护管理工作滞后,水帘洞、木梯寺、草川大草原等主要景区道路狭窄,可进入性不好,卧牛山、老君山景区交通状况更差。无法适应现代游客“快旅、慢游、舒适、安全”的要求。二是旅游服务配套不足,接待能力较差。现有的2家星级宾馆,分布在县城,天定高速公路开通后,随着游客日益增加,接待能力显得严重不足。部分旅游景区及城区的公厕、垃圾箱等配套服务设施数量少、档次低,旅游标识不齐全、不规范。武山县至今还没有旅行社,旅游服务能力不强,难以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
(二)旅游产品单一,综合开发滞后
一是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不高,文化品位有待提升。武山县虽然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规模不大、设施落后,景点多以观光为主,旅游资源开发程度偏低,旅游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游客参与的互动性游玩娱乐项目少,旅游品牌的吸引力不强,游客滞留时间短,旅游市场人气不旺。二是旅游商品开发滞后。全县现有的258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中。大部分企业规模小,旅游商品制作粗糙,大同小异,独特性和创新性不足,缺乏物美价廉、便于携带、具有武山地域和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也没有较大规模的旅游定点商场和旅游纪念品市场,难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三是特色旅游休闲场所较少。农家乐在武山县旅游产业中虽然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但起步晚、规模小、分布散,目前全县星级以上的农家乐仅有10多家,普遍存在盲目经营、缺少农家特色、管理不够规范、卫生条件和服务较差,特色地域文化不突出。
(三)旅游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
各景区存在多头管理问题,一方面造成景区各自为政,步调不一,管理难到位,协调难见效,导致旅游服务不到位,出现问题相互推诿扯皮,损害了游客利益,影响了武山旅游的整体形象。特别是卧牛山森林公园属小陇山林业局管理、老君山森林公园属县林业局管理,虽经多次协调,管理体制至今无法理顺。另一方面,管理体制的不顺导致旅游产业经营机制不活,形不成合力,不利于景区的统一规划开发、宣传、管理和旅游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直接影响武山旅游资源的整合及发展。
(四)旅游人才缺乏,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在现有的旅游从业人员中,导游、讲解员数量少,文化层次较低,持全国导游证的寥寥无几,旅游专门人才严重匮乏。旅游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旅游服务人才的教育培养滞后于市场发展,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能满足武山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宾馆饭店服务人员待遇不高,人员素质较低,服务质量和水平不高。
(五)旅游资金投入不足,对外宣传力度不够
近几年,武山县各景点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景区条件有所改善,但还存在投资渠道单一、投资规模小、投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无法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宣传力度不大,旅游整体形象塑造不够。一方面,宣传促销经费来源渠道狭窄,有限的资金不能保证旅游宣传持续不断地进行,导致促销推介点少、面窄,宣传促销力度不够;另一方面,宣传促销方式单一,宣传造势缺乏整体性,品牌效应不突出。市场定位和营销策划不够,力量分散、主题不明,县区之间、景区之间缺乏品牌共创、联手宣传促销意识,难以产生轰动性的宣传效应。
二、武山县旅游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实施旅游富县战略,加大旅游产业开发建设力度
以西部大开发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挖掘旅游资源优势,全力推动旅游富县发展战略的实施。进一步激发旅游产业发展活力,积极争取国家对景区的各项扶持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完善和延伸核心景区配套服务功能,扩展服务项目,满足游客不同需求;以旅游规划为统筹,打破行政区界线,打破条块分割、职能重复交叉、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局面,理顺管理体制,对核心景区构建区域旅游一体化管理体制;以市场为导向,强化对旅游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分期分批组织实施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建设。
(二)理顺管理体制,建立旅游产业发展长效机制
加快改革武山县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旅游文化资源富集的优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综合领导协调作用,督促落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市场推广、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建议组织相关部门就全县旅游景区景点管理体制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提出理顺全县旅游景区景点管理体制的意见。要按照“先易后难、由点到面”的原则,提出具有操作性、易于推行的水帘洞、木梯寺、老君山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方案,争取通过改革进一步理顺旅游主管部门与各个景点的管理机制,使权责更加明晰,管理更加集中,激发旅游产业发展活力。健全县级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增加管理人员编制,实行旅游管理部门单设,使其更好地发挥旅游管理服务职能。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
进一步加快景区公路等旅游交通设施建设,完善武山旅游大交通,全力构筑立体旅游交通网络。加快主要景区,特别是水帘洞、木梯寺、老君山、草川大草原景区环道建设进度,加大景区内道路拓宽、停车场扩建等建设力度,提高景区道路通达深度。加强县际交通主干线通往各大景区道路的交通支线建设,提高公路等级,形成通畅便捷的旅游交通。结合武山县实际,建议规划建设以景区(点)为连接点的武山—鸳鸯—马力—滩歌—龙台、武山—洛门—温泉—四门、武山—龙台—滩歌三大旅游交通环道,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和便捷性。积极争取在武山火车站多停靠客运列车。按照旅游行业标准,出台旅游业激励措施,鼓励社会资金投向旅游业,鼓励上规模的社会宾馆参与星级旅游饭店的创建。积极创造条件,引大引强,组建集景区、饭店、旅行社等为一体的武山旅游集团公司。加强对农家乐开发建设的规范管理,继续开展星级农家乐评比,突出农家乐服务特色。推进旅游景区、星级饭店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景区星级旅游厕所的改造和升级,完善景区配套的基础设施,设置规范的标识牌,健全各种服务功能,努力为游客提供便捷、舒适、高效的服务。
(四)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积极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紧紧围绕天水“世界华人寻根祭祖圣地”这一主题,坚持不懈地打造水帘洞石窟游、温泉休闲度假游、卧牛山、老君山生态游这三张“王牌”,促其成为在省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同时,重点加快中西部老君山、卧牛山森林生态旅游区、东北部水帘洞佛教文化石窟奇山览胜旅游区、东南部汤浴休闲度假区和西部风情佳境寻幽旅游区四大特色旅游区。要深入挖掘武山文化特色,打造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旅游歌舞晚会和大型旅游文化节目,提高文化品位,聚集武山旅游市场人气。在提高旅游商品质量和档次的基础上,注重提高旅游商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开发一批特色鲜明、有市场前景的地方旅游商品,重点围绕武山鸳鸯玉、草编、柳编、粉丝、粉条、陈醋、麻鞋、针织、蔬菜等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形成工艺品加工、书画艺术、雕刻彩塑、地方特产、宗教用品、仿古制品、特色食品七大系列的高中低档、品种齐全的地方特色旅游纪念品和工艺品。建议配套建设1~2个旅游商品市场,发挥集聚效应,方便外地游客购物,提高旅游商品收入在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使武山成为陇东南地区旅游商品展销集散地。
(五)加强旅游队伍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一是要加强旅游管理队伍建设。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对现有旅游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充实管理人员的力量,适当引进一些懂管理、懂专业的专业知识型人才。组织有关人员走出去向外地学习取经,吸引外地优秀人才,引进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二是建立健全旅游从业人员的培养管理机制,加快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旅游教育培训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充分发挥武山县职业学校在旅游职业培训和专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办好旅游专业班,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建立武山县旅游专业人才信息库和导游公司,形成区域旅游人才培训基地,为区域发展提供旅游人才保障。加强讲解员和导游队伍建设,实行凡进必考,提高形象和素质,努力培养职业化导游队伍,为旅游业发展奠定良好人才基础;对交通运输、宾馆接待、餐饮服务、景点管理等人员进行分门别类的培训,全面提高业务素质与服务水平。
(六)强化旅游宣传,加大旅游投资和宣传力度
武山县财政要逐年加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同时尽快将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范围,用于旅游规划编制、旅游宣传促销、旅游市场开发、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的奖励和旅游人才培训等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旅游投融资机制,在发挥政府投资主导作用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民营资本和外资投资旅游业,加大旅游项目的开发力度和建设步伐。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区域联动、行业联合、企业联手的大旅游宣传促销方式,针对目标客源地市场,采用各种方式,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提炼宣传口号,包装旅游形象,进行强势宣传,增强吸引力,提高武山旅游资源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要积极加强与省级新闻媒体的合作,增强武山县在核心主流媒体的旅游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提升武山旅游的影响力。要积极推进旅游产业实现由事业型向产业型转变,由旅游部门抓旅游向全社会抓旅游转变,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七)上下联动,加快区域旅游经济发展
武山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最西面的县级城市,更应积极同经济区各城市间加强交流与沟通,主动寻求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旅游合作关系,融入以西安为中心的经济区旅游圈。探索在经济区各城市间建立互惠互利、互通有无、互相协作、共同发展的旅游共同体联盟组织,实施旅游企业集群战略、品牌战略,武山旅游要在“丝绸之路”、“石窟走廊”、“红色之旅”等主题旅游产品的打造上达成共识。在联合开发多样化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加强区域联合,共同开发市场,打破区域限制,互相开放市场,开通绿色通道,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圈。另外,通过资产重组、资源优化、产业投资、融资入股等多种方式,组建企业集团,形成利益共同体,发挥团队优势,联合进行产品开发,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统一对外包装,统一对外宣传营销,形成规模效应,做大做强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推进天水旅游业实现跨越式的大发展。同时,为克服全县旅游行业各自为正文、分散经营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之间的矛盾,应组建旅游集团公司。通过规模优势与省外一些实力相当雄厚的企业展开竞争,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以壮大武山县旅游业。
2011年春季年轻干部培训班
董全有:武山县沿安乡政府
郭红海:武山县龙台乡政府
指导老师:窦晓嵘经济学教研室副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