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研究成果丰硕
经济研究是研究所最主要的职能,自1979年成立以来,一直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研究上,主要是根据委机关各个时期的工作特点和需要,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和分析国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配合机关各处室,参与研究制订五年计划、十年规划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等,为区党委、政府和发改委领导提供决策参考。在研究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方针,在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即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长远研究与短期研究相结合,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
在研究所成立之初,研究所的职责明确,围绕计委(现发改委)的中心工作进行课题研究和进行经济形势分析,经常参加全区计划会议的有关活动。当时,社会上面对改革开放和“农业包产到户”、“农业承包经营”等问题,议论纷纭,各言其是,研究所针对这一较敏感的问题,在创办的《广西计划经济研究》的内刊上连续登载了几篇“农业包产到户就是好”、“农业承包经营是大势所趋”等文章,还派出研究人员到金秀等县进行调查访问,写出专题,参加讨论,引起社会各界对这一新热点问题的热烈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认识终于逐步趋于一致,形成共识。接着又派专人到柳州钢铁厂等单位调查投资效益等问题,写出专题报告,表明工业在投资方面,实行包干,效益也很显著,为打破在旧体制下吃“大锅饭”的思想和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参考和依据。
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在所长金一飞同志的领导下,研究所开展了大量既具宏观战略性又具实用操作性的经济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根据当时全国、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形势,以及区党委、区人民政府的经济工作任务,研究所重点研究和探讨了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积极参与了区计委“七五”、“八五”和整个20世纪90年代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和规划工作,形成了一批自治区级重大科研成果。全所共出版专著5本、论文400多篇。
随着经济研究水平的不断提升,很多成果荣获自治区与有关部、委、办、院和地市的奖励。荣获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有1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4项,由广西社科院组织、我所五位同志参加研究撰写重要章节的《广西改革与发展十年回顾和2000展望》(1993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获一等奖。石廷藩同志参与撰写其中一章的《中国亚热带丘陵山区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论理途径》一项被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评委会评为一等奖。获得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评审组二等奖的3项。获得区科协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此外,获得区党委、区经委、社科联、体改委、广西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会、广西计划学会、广西投资学会、广西物资学会、南宁市等优秀论文奖20多项。
在这些研究成果中,影响较大的有1988年完成的《2000年的广西》、1990年完成的《广西产业结构与发展战略研究》、1991年完成的《广西经济政策研究》等。这3本专著都是作为广西社科研究重点课题评审后编写而成的。
《2000年的广西》一书,由金一飞、马飚同志主持,以研究所力量为主,组织了区计委、区科委、经济研究中心、外经委、广西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和经济工作者,集中了他们的智慧和经验,经历两年左右的研究编写完成的。该书详细论述了广西20世纪80年代末经济社会的基本特点,描绘了2000年的基本图像,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的主要困难,提出了20世纪90年代的总体发展战略、政策和措施,分别就2000年的广西人口、资源、消费、经济总量、结构、体制、所有制、农业、工业、能源、交通通信、科学技术、教育人才、劳动就业、国内外贸易、旅游、生产力布局、固定资产投资、生态环境等方面作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预测。出版后,得到广泛好评,并荣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指标预测比较准确,如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预测分别为26.5、35.8和37.7,实际执行结果是26.3、36.5和37.2。
《广西工业结构与发展战略研究》也是作为区重点社科研究课题,由金一飞、石廷藩同志主持,组织了相似的力量,于1991年完成的。该书就广西的工业发展总体战略、外局型工业、城市工业、能源、有色、冶金、制糖、轻工、机械、电子、石化等行业,以及体制、所有制等方面,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分析和预测,提出了各种不同战略设想和对策措施。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并荣获1992年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广西经济政策研究》是由张礼正同志为主,于1991年编著完成的,是广西区计委、区科委1989年联合安排的软科学研究重点课题,组织了区直有关单位的科研骨干和实际工作者撰写并经评估后完成,编写成书,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集经济政策和经济改革于一体的研究报告性著作。它对当时广西经济社会领域的政策作了深入研究,全面、系统地提出了调整和改革的对策措施。因而也获得广泛好评,被评为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正是全所同志的辛勤工作,认真研究、创作,取得丰硕成果,从而大大提高了研究所在广西经济理论界的知名度,不少同志被邀请参加区内外各种社科学术研究活动,发表了大量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并参与了区内外许多社科研究成果评审工作和中高级技术职务的评定工作。
所有这些研究成果,对当时广西区党委、区政府、区计委的宏观经济决策,发挥了极有价值的参考作用,并对广西的经济研究和经济工作的紧密结合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大大提高了全所同志的经济研究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锻炼成长了一批经济理论和实际工作能力两方面优秀的人才,他们后来都被提拔到广西有关部门的领导工作岗位上,马飚同志现在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这些同志为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20世纪90年代以后,几任所长(包括主持工作的副所长)继承和发扬了研究所已经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在经济社会的许多研究领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近几年来,研究所承担了大量的重大课题研究,研究水平和研究总量又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92~2004年经济研究所取得的科研成果荣获省级成果的有二等奖1项,《广西“八七”扶贫攻坚实施方案研究》课题获1999年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3项,《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与营运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论文获1993年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计划体制改革研究》课题获1996年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崇左县建设中等城市投资软环境研究》课题获国家发改委2003年度优秀成果三等奖。此外,获得地厅优秀成果、论文奖多项。
1992~2004经济研究所在研究工作和课题成果中所提出的许多建议和意见,得到区党委、区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有的已被区党委、区政府区计委及有关部门的采纳,对决策起到了参谋作用,
1992~2009年经济研究所以主编或副主编、执行副主编身份编写或参与编写书以及论著有《广西改革开放20年·发展计划卷》(2000.9,中央文献出版社,罗建奇为执行副主编)、《广西热带农业发展研究》(2003,中国物价出版社出版,蒋升湧著)、《广西工业增长与结构变动趋势研究》(2003,中国物价出版社出版,蒋升湧等著)、《泛珠三角经济区与广西》(2004.8,广西人民出版社,蒋升湧副主编)、《广西循环经济发展研究》(2005.8,广西人民出版社,黄选高著)、《广西民营经济发展蓝皮书(2006)》(2006.10,民主与建设出版社,蒋升湧主编)、《跨越梦想——广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2007.6,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韦坚祥著)、《广西民营经济发展蓝皮书(2008)》(2008.10,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蒋升湧等著)等9部。
在以上著作中,值得一提的是《广西热带农业发展研究》。该书是我所所长蒋升湧同志20年辛苦研究的专著。这部专著的特点和价值,我们用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潘琦同志在书中的序概括,那就是:“书中系统深入地分析归纳了广西热带农业的各种资源优势,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出了广西热带农业发展战略,规划设想以及开发的重点。内容系统,理论鲜活,引证有力,语言通俗,图文并茂,有很强的学术性、理论性、指导性和实用性。《广西热带农业发展研究》是我区农业经济研究的一部专著,该书的出版,表明广西热带农业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书中有关调研成果及汇编资料,对加强研究,改进研究思路,无疑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是我区热带农业实践工作和研究学习的不可多得的参考书,相信该书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肯定。”
1992~2004年经济研究所所写的文章被编入《中国西部地区开发年鉴》(改革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中国中西部地区开发年鉴》(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1991至2004年出版)、《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市场经济与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出版)、《产权制度改革理论与实践》(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4月出版)等书的有几十篇。
1992~2004年经济研究所在公开发行的报纸、杂志如《广西日报》《广西政协报》《改革与战略》《学术论坛》《计划与市场探索》《广西理论学习》《桂海论丛》《广西城市金融》《投资管理与研究》《广西经济研究》《领导广角》《经济问题探索》《南宁晚报》《广西财政》《劳动保障》《大西南经济导报》《市场论坛》《广西社会科学》发表的论文100多篇。
1992~2004年经济研究所研究人员主持或参与完成的软科学研究报告数十个。主要有《广西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战略研究》《广西“八七”扶贫攻坚实施方案研究》《“九五”广西建设资金需求预测与筹措对策研究》《支持粮食大县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广西“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建设资金需要量及筹措对策》《广西劳动力就业对策研究》《广西所有制结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知识经济中广西科技发展形式研究》《广西边境地区优势产业发展研究》《建设崇左中等城市投资软环境研究》《横县产业结构调整研究》《西部省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策研究》《广西实施西部大开发对策研究》《广西电子政务》《广西“走出去”发展战略研究》《广西应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行动方案》《广西新能源开发利用研究》《广西农产品市场建设信息网络研究》《进一步推进广西与香港经贸合作》《广西奶水牛发展前景及对策研究》《合山市产业接续与替代研究》《三江侗族自治县中长期经济发展思路研究》《广西木薯产业国际化对策研究》《中国西部自然资源开发利益分配政策选择》《广西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广西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总体策划》等。
2005~2009年经济研究所研究人员主持或参与完成的软科学研究报告主要有:
2005年全面参加“十一五”规划编制的工作,参与起草了《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较好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了自治区领导和发改委领导的充分肯定。2005年我所组织编写了2004年广西区党委政府重大课题研究招标课题《广西发展循环经济对策研究》《广西“十一五”人才规划》的两个子课题《“十一五”期间我区人才需求与供给矛盾及对策研究》和《建立国家级和区域级六大产业基地对人才的需求》《广西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划》《广西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节约利用“十一五”规划》《广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广西西部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钦州市中草药发展规划研究》《广西农村卫生体系建设项目》等课题工作。先后联合或参与综合处、规划处、经贸处、农经处、能源处、工业处等各处室和西部办的课题研究10多项,及南宁市青秀区、凭祥、大新、上思、田林、平果、靖西等县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2006年,我所进一步修改完善2004年广西区党委政府重大课题研究招标课题——《广西发展循环经济对策研究》。完成《广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研究》《广西“十一五”农业产业化“十百千”龙头企业规划》等自治区重点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2006年,研究所还独立组织完成了《桂林市循环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利用“十一五”规划研究》《广西有线电视数字化双向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广西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可行性研究报告》《南宁、桂林、柳州片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可行性研究报告》《梧州、玉林、河池片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可行性研究报告》《广西农业产业化“龙头带动战略”研究》《广西农业产业化“合作化战略”研究》等课题工作。
2007年,经济研究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完成了《中国WTO能力建设》子课题《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工保护》,并成功组团到加拿大开展国际研究。编制《科学发展观引导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西部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加工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南宁市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广西融安县产业规划》《广西宏观环境保护战略研究》等课题研究工作。
2008年共承担及参与完成课题研究2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共约800千字。其中,参与编制完成自治区《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加强与东部地区合作》,受到有关部门肯定与好评;会同广西市场学会、广西宏观经济学会联合承担并完成《广西宏观环境保护战略研究》子课题——《主要领域环境保护战略研究》以及五个专题《泛北部湾环境保护与战略研究》《广西生物多样性战略研究》《广西工业污染防治战略研究》《广西城市环境保护战略研究》《广西农村环境保护战略研究》,研究受到有关方面肯定与重视;以所长蒋升湧研究员为首的课题组相继完成:《广西资源型产业链延伸路径与方案研究》《建立西部生态补偿机制若干问题研究》《广西“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加工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等一批课题的研究。副所长韦坚祥研究员主持完成《广西田东县“十一五”后三年科学发展规划》《加快我区环保产业和生态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等近10项课题。
在这些研究成果中,不少在社会各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广西“八七”扶贫攻坚实施方案研究》课题:自治区科技厅、区财政厅于1996年7月26日下达给区计委经济研究所、区计委农经处、区扶贫办公室《广西“八七”扶贫攻坚实施方案研究》的课题,课题组长苏西华,副组长罗建奇,成员:黄选高、蒲丽茵、黄承伟、杨光秀、覃延学。内容包括广西扶贫开发的基本情况、实现广西扶贫攻坚目标的影响因素分析、广西扶贫攻坚实施方案的确定等。该研究成果经专家组鉴定为“达到区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课题研究报告提出的“就地开发与异地开发扶贫模式、世行扶贫项目运作模式与小额信贷模式”,得到政府决策部门的采纳,并于1997年在广西隆安县爱华村实行小额信贷试点,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课题获得1996~1999年度广西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999年度区计委研究成果二等奖。
《建设崇左中等城市投资软环境研究》课题:该课题是2000年10月至2002年8月由研究所牵头组织完成的原南宁地委和地区行署委托的研究课题。参加该课题的我所人员有6位同志,课题研究组长为当时主持研究所工作的副所长韦坚祥同志,黄选高同志任副组长。课题运用政治学、经济学、投资学等多门学科对崇左建设中等城市的投资软环境进行研究,对崇左县的投资软环境现状、建设崇左中等城市的条件和基础、所面临的投资形势进行分析,提出了包括政治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服务环境等崇左投资软环境的建设目标、对策。具有系统性、创新性、突破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因此课题被评审小组评为:达到了区内同一研究领域的领先水平。研究成果收到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一是作为申报崇左撤县设市的重要参考材料之一,为国务院批准崇左县撤县设市提供基础性材料。二是南宁地委和南宁地区行署已批准崇左县将研究成果付诸实施。三是成果在广西政府网上发布。四是我区不少市县也是根据本研究报告和参考崇左的两个政策性文件制定了本地区的投资软环境建设的有关规定。该课题被国家发改委评为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
《广西奶水牛发展前景及对策研究》课题:该课题是自治区科协于2003年4月下达给区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的研究课题。研究所立即组织以蒋升湧同志为组长、黄选高同志为副组长,陈荣宣、陈世宁、薛家凯等同志为成员的课题组。该课题研究报告首先对广西奶水牛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分析目前广西奶水牛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广西奶水牛发展思路与对策。自治区李金早副主席对该课题研究报告作了重要批示:“这个题目很重要,为了发挥本报告的作用,可由经济所与农经处、农业厅的同志合作,研究具体可操作性的措施”。
《知识经济中广西科技发展形式研究》课题:课题组组长罗建奇,副组长韦保平、黄选高,成员有杨木成、陈立辉、周瑞云等。该课题主要是从促进广西科技发展角度出发,对21世纪科技发展趋势及其特点、特征作了较全面深入地分析探讨,尤其对知识经济的概念内涵、特征和国内外发展知识经济的总体状况及其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发展形式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根据广西实际,提出了建立广西科技创新体系基本框架和创新机制的构想,具有超前性、实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观点也很新颖。2001年1月专家评审组鉴定验收,评审意见为“该课题研究成果达到区内同类课题研究的领先水平。”该研究成果被评为自治区计委2001年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此外,1992~2009年经济研究所多次参与区党委、区政府、区发改委重要报告、文件的起草、讨论、修改工作,参加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意见和材料。参与并作为主要力量完成六省七方会议文件《关于联合推进南贵昆经济区和长江上游经济带建设的意见》,完成《五大经济区实施情况调查报告》,牵头完成《广西海岸线开发利用管理办法》的起草工作,参与修改《广西应对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若干建议》,为区党委区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决定》和《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决定》提供修改意见,参与《广西农业产业化规划》的调研、起草、修改,参与区政府《西南出海大通道的调研》等。多次参与计划会议材料和重大规划的讨论起草工作。在这些活动中,我所参加人员尽职尽责,工作得到领导的肯定。例如由蒋升湧、陈荣宣、陈世宁、沈瑜等参加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委托项目《广西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的修改,许多意见得到采纳,2003年9月3日经自治区政府批准《广西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已由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颁发。韦坚祥参加部分年份的全区计划工作会议工作报告的起草,起草过程中提出的不少观点得到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其参加六省七方经济协调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加强西南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报告》研究,并独立主笔完成专题《关于联合加快南贵昆经济区、长江上游经济带建设》的研究报告,报告绝大部分被18次会议文件采纳。2005年,蒋升湧、韦坚祥、陈荣宣等同志直接参与起草《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十一五”规划纲要》。围绕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和“十一五”规划纲要研究编制,组织并参与了相关课题研究,如开展“十一五”人才规划思路研究、广西“十一五”人才规划重大问题调研、广西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研究、广西西部开发基础设施重大项目规划研究、广西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研究、广西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研究、广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等。2005年研究所负责完成了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我为广西‘十一五’发展建言献策”有奖征文活动,共收到来自我区直属机关、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和各市县以及北京、天津、河南、贵州、四川等十几个省市区作者来稿165篇,不少文章有深度、有创意,对编制我区“十一五”规划起到了很好的参考作用。经专家评委投票表决,评选出詹宏松、黄志勇等撰写的8篇文章为一等奖,韦民扬、葛晓丽等撰写的15篇文章为二等奖,李德敏、吕林、沈瑜等撰写的32篇文章为三等奖,万幸、林素娟等撰写的110篇文章为优秀奖。
2006年,经济研究所协助自治区发改委规划处完成《〈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学习辅导读本》编纂和编辑出版工作。参与完成自治区政府分配给区发改委的“桂台物流合作发展”的课题研究任务。该课题以李宏庆副主任为组长,课题完成后为李宏庆副主任参加“两岸产业共同市场论坛”会上发言写演讲稿。承担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分配给区发改委负责撰写《中国共产党广西历史》第二卷的两个专题(即广西“一五”到“五五”计划的回顾和广西的三线建设)写作任务,并收集和提供相关的文献资料及有历史照片。参与完成《中国西部地区开发年鉴》(广西部分)2006年的资料编写任务。
2006年11月30日至12月5日,研究所成功组织承办“第12次全国发改委系统研究院(所)长会议”,国家发改委常务副主任、国家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朱之鑫同志和国家宏观经济研究院其他领导以及各研究所领导,各省市区和计划单列市发改委、研究(所)院有关领导400多人参加会议。自治区领导高度重视这次会议,按照自治区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会务工作由我所负责承担,全所干部职工总动员,积极地参与这项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会务工作,得到了国家发改委、自治区和国家发改委宏观院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表扬。近年来,还围绕广西“十一五”规划组织学术讨论会。先后派出了数十人次到区内外考察、学习和参加各种学术会议。
2007年经济研究所协调并作为主要撰写单位完成了广西大百科全书广西综合经济部分的撰写和编辑任务,其中相当部分条目是我所人员亲自完成撰写,在汇集修改稿后进行了初步编辑;完成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概况》中的金融财政税收和工业发展概况的写作;完成了《中共广西党史》中的经济部分的写作;《广西发展改革计划志》做了大量的工作,完成了编写大纲,并把任务初步落实到相关处室,我所负责的部分也开展了背景资料的搜集,为2008年全面开展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自1992年起,经济研究所搞好有关经济形势的分析与预测工作,收集了大量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有关资料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曾编辑出版“广西经济形势分析内参”,经常撰写经济形势分析的文章在《计划与市场探索》和《宏观经济信息》刊物刊登,收集了大量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有关文章资料,汇编成《经济计划工作参考资料》,编辑出版《广西重要产业产品国内外市场动态监控》,等等,提供给领导决策参考。2005年12月6日,时任自治区副主席的穆虹同志在第9期封面上作了批示:“这个材料编得好,我每期都看,请委内有关处通过此刊多了解市场动态。”这是自治区领导对我所工作的肯定。
据不完全统计,在这30年间,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共完成各种学术成果数千万字,在国家、省一级报纸、杂志发表的论文、研究报告1000多篇,出版专著近百部,完成各种重大课题和组织参与编制规划数百项。在这些研究成果中,荣获国家发展改革委优秀成果奖、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广西政府决策咨询奖等省部级奖有50多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20多项,三等30多项。获得广西区党委、区科协、区发展改革委、区经委、区体改委、广西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会、广西计划(宏观)学会、广西投资学会、南宁市等优秀成果、论文奖的有近百项。编写或参与编写的论著主要有:《2000年的广西》《广西工业结构与发展战略研究》《挑战与机遇》《起飞前的战略构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广西经济》《玉林十大商品专业市场》《基本建设会计》《广西经济政策研究》《经济决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广西计划学会论文选》《广西跨世纪基础产业发展研究》《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广西改革开放20年·发展计划卷》《中国中西部地区开发年鉴·广西篇》《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广西部分)《广西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广西热带农业发展研究》《广西工业增长与结构变动趋势研究》《泛珠三角经济区广西》《广西循环经济发展研究》《跨越梦想——广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等,经济研究所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得到了区党委、区政府和发改委党组的充分肯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