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如何看待广西铝工业发展问题
冯柳江
我区“十一五”规划提出了要在期末形成年产氧化铝500万吨、电解铝150万吨、铝材加工100万吨的生产能力,把铝发展成为广西的支柱产业并做强做大,以及建设铝工业强省和全国重要的铝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但正当广西要大力发展铝工业之时,国家接连对铝工业特别是电解铝业进行强力的调控。面对当前的政策环境,质疑我区铝工业发展的声音很大,甚至出现了悲观情绪。为此,本文想谈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当前国家对铝工业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是重在规范和调整,但核心仍是促进铝工业健康发展,不应当助长和迎合“一刀切”的心态
1.铝是国民经济建设和事关国家安全的重要物资,当前铝工业发展状况是国家长期以来鼓励投资政策的结果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铝产品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一直以来国家对铝工业都是实行鼓励投资的政策。1958年中央与国务院联合发布《关于大力发展铝工业的指示》,将铝确定为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二大金属材料,对铝工业发展给予巨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先后建成了贵州等八大铝工业基地。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电解铝生产能力也只有36万吨,并以军事用途为主。实行改革开放后,铝才大规模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1982年起,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实行了“优先发展铝”的指导方针。直到2000年铝工业仍是我国重点鼓励投资行业,2001年国家发改委出台的《我国铝工业“十五”发展指导意见》中还明确提出了鼓励铝工业做强做大的原则,并提出要重点发展晋南地区、豫北地区和加快广西、贵州铝工业基地建设,扩大氧化铝和电解铝生产能力。正是长期以来的政策支持,有效地促进了我国铝工业的飞速发展。1992年我国电解铝产量达到109万吨,首次突破年产100万吨大关。2001年我国原铝产量达到342.7万吨,原铝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2002年原铝产量达到440万吨,消费量为425万吨,出现了明显的原铝生产过剩。到2005年底,我国氧化铝产量851万吨,进口氧化铝达到702万吨,是世界第二大氧化铝生产国和第一大氧化铝进口国;电解铝产能1070万吨,产量781万吨,占全球原铝总产量的24.4%;原铝消费达到698万吨,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大原铝消费大国;铝加工能力达到850万吨,产量是594万吨,铝加工产能和产量均名列世界第一位。
2.当前我国铝工业确实出现了令人忧心的局面,但是宏观调控不会改变铝工业发展的主旋律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资料显示,当前铝工业出现的主要问题包括:铝土矿资源不足、无序开采;氧化铝不顾资源和条件盲目建设问题严重,在建拟建项目总能力1535万吨,若不控制,预计2010年我国氧化铝产能将超过3000万吨;电解铝产能严重过剩,在产能利用率仅75%~78%情况下,仍有在建拟建能力252万吨,若全部建成投产,“十一五”末总能力将达到1300万吨;另外还有结构失衡、产业集中度低、技术装备落后等问题。因此,我国从2003年起对铝工业发展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从鼓励投资转向限制产能、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但是,由于长期以来鼓励投资政策的惯性作用、投资体制的缺陷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渐进性等因素,几年来,铝工业的发展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2006年以来,国家对铝工业的宏观调控政策强度超乎寻常,从3月到8月接连出台了五个有关铝工业调控政策。从当前的情况看,这样的调控是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铝工业健康发展的现实选择。
但是,面对当前高强度铝工业宏观调控政策,我们也许应该从当年电力建设宏观调控中汲取历史教训。1998年我国为了控制电能过剩,曾决定3年内不再审批新开工电力项目,结果2002年起我国出现了连续4年的电力供应紧张局面。这一教训说明,由于项目投资周期对经济景气周期有一定的时滞性,即使是在严重的产能过剩情况下,为了保证市场供求均衡,也不能完全停止项目投资。2003年以来,尽管国家调控铝工业文件多达10个以上,但主导思想还是确保铝工业稳步有序发展。从相关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鼓励政策”:如果有矿资源保证,氧化铝项目可以继续发展;电解铝方面只是重点控制盲目的投资,我们可以解读为如果不是盲目的,而是符合国家产业布局、有助于形成产业链及提高集中度、有比较成本优势的项目国家是支持的;铝材加工业,则大力鼓励开发高附加值的铝材产品。总之,调控并没有放弃铝工业发展的主旋律。
3.从全局来看,我国铝工业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铝广泛应用于我国经济建设各部门。在我国现有的124个产业中,有113个产业使用铝,有112个需要铝冶炼产品或铝材。装备制造产业消耗铝产品占铝总消耗的58.3%,原材料制造业用的铝占铝总消耗的32.6%。
从近期来看,宏观调控政策和市场供求结构状况的改变,氧化铝会出现过剩,并给电解铝行业带来新的机遇。一是从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由于近年我国对氧化铝需求的急剧膨胀,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投向氧化铝产业,预测未来两到三年内全球氧化铝产能将出现过剩。目前,全球氧化铝生产主要集中在29个国家的69个氧化铝厂,总产能6800万吨。2002年以来,由于全球电解铝产能增速过快,引起世界范围内氧化铝供应紧张。根据CRU报告,2005年世界氧化铝消费量达到6153万吨,而生产量为6064万吨,供应缺口89万吨,比2004年的14万吨缺口显著扩大。但是,氧化铝价格的持续大幅上涨和暴利效应,刺激了全球氧化铝工业迅猛发展。根据不完全统计,全球2006年底前可投产的在建氧化铝项目总规模为1482万吨,其中,我国822万吨,国外660万吨。预计2006年新增加氧化铝产量达到600万吨。2006年后,全球拟建氧化铝项目总规模为3952万吨,国外1960万吨(未考虑俄铝),中国1992万吨。据商务部预测,2006年世界氧化铝消费量达到6567万吨,而产量为6607万吨,产量过剩约40万吨。二是由于连年燃料价格及二氧化碳排放价格的上涨,造成了欧洲电解铝电力成本快速上升,欧洲部分国家已相继宣布将关停超过100万吨电解铝产能。这将至少减少200万吨以上的氧化铝需求。三是我国2003年以来对电解铝产能的整顿,停建缓建产能247万吨,停产和淘汰落后产能120万吨,控制了电解铝产能增长势头,又将进一步减少氧化铝需求量的增长。目前氧化铝供求状况已经出现了明显改变,2006年5月份中国进口氧化铝的港口交货价为6300元/吨左右,9月1日起,中铝的氧化铝售价已下调到3800元/吨。事实上,目前全球氧化铝已出现过剩迹象,预计2007年过剩将加剧,这将为电解铝行业提供一个轮回的商机。因此,初步判断2006年底或2007年初,国际电解铝供应将可能出现略为偏紧的局面,预计2007年下半年,我国原铝将出现短缺。
从长期来看,我国目前正处于城镇化、新型工业化阶段,铝作为国民经济建设重要的金属材料,其应用范围将更加广阔,铝消费规模将会迅速扩大。可以通过几方面分析做出判断:(1)从铝消费弹性系数预测,预计未来15到20年中国铝消费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00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了1700美元。据国际经验,我国目前已经进入重化工业发展时期,铝、铜、水泥等基础材料和能源消耗都将进入加速期,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经济水平的提高都将以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作为基础。根据对我国改革开放25年来GDP增长率与原铝消费增长率的对比,可以发现铝的消费弹性系数为1.07,而且该系数与我国GDP增长率正相关(见下表)。2005年我国铝消费量698万吨,假定未来15年平均GDP增长率为8%,铝消费弹性系数按1.07测算,我国未来铝消费量约为:2006年758万吨,2010年1052万吨,2015年1587万吨,2020年2392万吨。
(2)从人均铝消费量测算。目前世界人均铝消费量为5公斤,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为20公斤左右,美国、日本等国在30公斤左右。2005年我国人均铝消费量为5.3公斤,首次超过世界人均水平。如果按我国2020年铝消费接近发达国家人均20公斤计,届时我国铝消费量约为2615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协会)
(3)从铝的应用来看,消费潜力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而迅速显现,消费结构也将逐步升级。目前,我国铝的消费结构中,建筑、包装和交通运输行业占总消费量的51%,但是消费结构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距离,铝的消费潜力十分巨大。如在交通运输方面,以轿车为例,西方发达国家为了提高车速和节约能耗,正在逐步采用铝的轻型结构,目前每台轿车的平均用铝量为130公斤左右。我国在交通运输方面还没有大量采用轻型结构,今后也必然往这一方向发展。2005年我国汽车的产量600多万辆,如果按每辆汽车平均用铝100公斤计,今后每年单是汽车用铝量就要60万吨。又如全铝易拉罐兴于美国,凭借携带方便、使用安全、可回收价值高等优异性能迅速风靡全球。2003年全球生产易拉罐用铝材达356.3万吨,易拉罐需求量在2100亿只左右,占当前全球金属容器产量的一半还多。其中:美国1000亿只,人均约330只,欧洲市场400亿只左右,南美市场300亿只左右,亚洲300亿只左右。而我国目前铝易拉罐消费只有80亿只左右,消耗铝材约为18万吨,人均仅为6只,增长潜力非常大。
(二)要客观看待铝工业的能耗问题,不能简单地以高耗能产业整体打压铝工业
当前国家对铝工业调控,除了产能过剩、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是科学发展观问题。2002年以来连续几年的电力供应紧张局面,人们普遍把矛头指向电解铝、铁合金等高耗能产业,但事实上还应客观看待铝工业的能耗问题。
1.铝冶炼确实是高耗能产业,但铝工业并不浪费能源,相反铝工业的高能耗有助于促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合理化
一个10万吨电解铝项目年耗电超过15亿千瓦时,铝工业确实是高耗能产业。但如果结合我国的能源结构分析,就可以看出我国铝工业并不浪费能源,相反我国铝工业的高能耗有助于促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合理化。我国能源资源结构的基本特点是富煤、富水、贫油、少气。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我国能源剩余可采总储量的构成为:原煤51.4%、水力资源44.6%、原油2.9%、天然气1.1%。其中,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6%,名列世界第三;水力资源技术可开发装机5.41亿千瓦,经济可开发装机4.02亿千瓦,均居世界首位。据专家预测,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体地位,水电作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石油及天然气将严重依赖进口。因此,煤炭和水电将是我国最安全、最经济、最可靠的能源。
在煤和水电资源丰富的地区,用煤电和水电来发展电解铝项目,实现电铝结合可以充分利用我国的优势能源资源来发展铝工业。如果能够将铝电产业向上游与铝矿资源结合起来发展氧化铝,向下游延伸到铝材加工,形成纵向产业链一体化,这将是我国富有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即使是我国的铝土矿资源储量较少,利用我国的煤和水电资源冶炼外国进口的氧化铝,然后发展高附加值的铝材工业参与国际分工,也应成为我们铝工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最近有这样的说法,2005年我国出口未锻轧铝132万吨,冶炼耗电约200亿千瓦时,相当2005年三峡电站一半的电用于出口,或者相当于按2005年全国火电行业平均供电煤耗374克/千瓦时计,出口了748万吨标准煤。目前,我国无法出口水电,但我国是煤的出口大国,把煤变成原铝出口已经是提高了附加值,还增加了就业机会。如果我们把原铝出口看成是煤和水电的深加工产品,换个角度来看可能道理就很明显了。如果我们通过铝间接出口水电和火电,换回外汇进口石油和天然气,正好可以平衡我们的能源结构,如果能进一步全部将原铝变成铝材再出口,更是锦上添花。因此,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来看,铝工业绝对是值得积极鼓励投资的产业。
2.电解铝是高耗能产业,但它为全社会的节能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铝工业产业链条主要是由氧化铝、电解铝和铝材加工三部分组成。在这一产业链条中,氧化铝和铝材加工业的能耗相当少,而电解铝的能耗几乎占了整个铝工业产业链能耗的八成,因此,平常所说的铝工业的高能耗就是指电解铝行业。但是如果没有高能耗的电解铝,就没有低能耗的铝材加工业。没有铝材加工业,就没有国民经济95个物质生产行业对铝材的应用。因此,不能简单地看待电解铝的高能耗问题,而应该从整个产业链、从社会大生产的角度来看待。比如,由于铝质轻、抗腐蚀性等优点,铝合金在交通运输业的应用,可以减轻车辆自重,增加运量、减少油耗。目前,大量使用铝合金以达到节油目的已经成为汽车制造行业的主攻方向。另外铝合金在火车车厢上也正得到应用。西方国家都在积极利用铝合金等轻质材料改造车辆,以达到节能的目的。据有关研究资料,车厢改用铝合金等轻质材料后,可减轻重量5~8吨。假定以车厢自重减少5吨计,就相当于增加8%的货运量。如果按2005年我国铁路货物运输量26.86亿吨计,就可以增加运量2.12亿吨。又如,2005年的万元GDP能耗,电解铝产业集中的省份青海、山西、贵州等都在3吨标煤左右,而铝材加工集中的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的能耗都在1吨标煤以下。这是因为铝材加工是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但对技术要求高,要面向市场,所以企业都设在经济发达而又缺乏能源的地区,也是其万元GDP能耗低的重要因素。但是,没有西部地区电解铝等高能耗产业,东部地区的低能耗产值就无以为本。
3.再生铝工业有利于节能和环保,甚至被喻为“绿色产业”
在工业用的结构金属中,铝是可循环回收利用、在大自然中蚀损最少的金属,也是再生效益最大的金属。由于铝的抗腐蚀性能高,除某些铝制化工容器与装置外,铝产品在其使用期间几乎不被腐蚀,如建筑铝门窗、高压输配电线、交通运输工具铝结构与零配件、铝制易拉罐等在其使用期内仅发生极少量的腐蚀损失,几乎可得到全部回收。而且再生铝冶炼加工可以节省大量的能源消耗。废铝回收再生能耗与原铝生产相比,每生产1吨再生铝可以节约95%的能源,节水10.05吨,少用固体材料11吨,少排放二氧化碳0.8吨、二氧化硫0.6吨。再生铝产业具有明显的节能、环保优势。因此,在西方国家再生铝产业规模很大,甚至超过原铝的生产规模。2003年世界再生铝在铝生产总量中的比例高达22.4%。其中发达国家平均在35%以上,德国达50.7%、美国达52.0%、日本达100%。
但是铝再生回收产业必须是在原铝的社会积蓄量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才能形成。据有色金属协会统计,到2003年底我国废铝积蓄量为5320万吨,预计到2010年我国废铝积蓄量约为9600万吨。铝制品的报废期大约为15年,废铝的回收率在75%左右。分析表明,1990年我国铝消费量约108万吨,15年后的报废期2005年,国内可回收废铝数量约81万吨左右,仅占2005年原铝产量的10%、铝消费量的11.6%。如果2005年,我国的再生铝占铝总产量的比例按世界平均水平算,产量是175万吨,那么就可节约电250亿千瓦时。因此,随着我国铝社会积蓄量的进一步增加,以及再生铝工业的发展和壮大,我国铝工业必将会发展成为节能、环保的产业。
(三)要端正铝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广西发展铝工业是以充分利用广西资源优势为基础,并不是电力过剩后的权宜之计
发展铝工业最主要的条件是有铝土矿资源保证、有丰富廉价的电力资源,这两方面正好是广西的优势。当前在我国铝工业面临能力过剩、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和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时候,广西提出发展铝工业和建设铝工业强省的目标,并不是有意与中央对着干,而是充分考虑了自身资源优势和基本条件后提出的长远发展规划,根本不同于其他省份是在电力过剩情况下的权宜投资行为。
(1)广西有丰富的铝资源优势,而且品位高、开采条件好。一是储量大。根据最新的勘探成果,我区的铝土矿查明资源量超过10亿吨,可采储量6.5亿吨,居全国第二位,占全国的25%。其中,一水硬铝矿资源总量预测可超过10亿吨,仅平果就可供年产150万吨氧化铝,50万吨电解铝企业生产100年以上;此外,贵港、横县、宾阳等地还有储量数亿吨的三水铝矿资源有待勘探和开发。二是品位高、易于开采。我区是世界上少有的堆积型铝土矿,全部可露天开采;铝土矿铝含量58%,铝硅比9~15,品位全国第一,可直接用拜尔法生产氧化铝,直接生产成本比焙烧后拜尔法节省350元/吨左右。
(2)我区的铝工业已经初具规模,为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产业链和提高竞争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广西已有平果铝业公司年产93万吨氧化铝能力;在建的桂西氧化铝一期年产160万吨项目将于2007年投产,二期上马后总规模将达到320万吨。这是广西发展电解铝和铝材加工重要的原材料保证。电解铝方面,我区目前电解铝形成了30万吨能力,其中百色银海铝业产能10万吨但基础及公共设施是按20万吨能力设计。另外,铝材加工形成了年产13万吨的能力,目前加拿大铝业公司正在与南宁市洽谈合资建设11万吨热轧中厚板生产线铝材加工项目。
(3)广西有丰富的水电资源。广西的水电资源十分丰富,可开发容量约1751万千瓦,居全国第六位。其中,仅红水河就可开发10座大型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250万千瓦,年发电量560多亿千瓦时。目前已经建成投产7座大中型电站,还有龙滩490万千瓦、岩滩扩建60万千瓦、桥巩45.6万千瓦正在建设当中,最后一个电站大藤峡也在筹备。到2005年底,广西现有发电装机容量1055.85万千瓦,其中水电588.04万千瓦,占55.7%;火电467.81万千瓦,占44.3%。预计2007年广西装机容量将达到1521.15万千瓦,2010年达到2382.1万千瓦。
2005年广西的GDP4063亿元,社会用电量509.6亿千瓦时。若按“十一五”期间广西GDP平均增长率10%,电力弹性系数0.98计算,可以大体预测未来五年广西社会用电量情况(见下表)。2005年广西电网统调发电设备平均利用率为4422小时(全国平均为5425小时),若按广西的均值计算,2007年广西发电量是673亿千瓦时,电量富余约70亿千瓦时;2010年广西发电量1053亿千瓦时,约有富余电量240亿千瓦时。在此基础上,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每增加100小时,上述两个年份的电量供应就分别增加15亿千瓦时和24亿千瓦时,因此,广西完全有充足的电能支撑“十一五”规划年产500万吨氧化铝、150万吨电解铝和100万吨铝材加工的铝工业发展规模。
(四)把广西发展铝工业提高到发展民族区域特色经济、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环北部湾经济圈发展的政治高度,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1)广西在西部12省区中经济发展条件相对较好,但经济发展状况却相对比较落后,资源条件与经济发展水平反差较大,这与广西经济基础的旧痛新伤不无关系。
广西是西部12省区中,唯一可以兼属东部、中部和西部的省份,也是西部地区唯一沿海的省份,比邻粤港澳,面向东南亚,交通条件十分便利。但是这些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还尚未带给广西更多的经济实惠。分析2005年西部12省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发现,广西是西部地区第二人口大省,但是人均GDP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9%,在西部地区中排在倒数第四位(当然也是全国倒数第四位);人均财政收入不到1000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0.8%,在西部12省区中排在倒数第五位;在三个产业所创造的GDP比重中,广西的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为22.2%,名列西部地区第一位,与四川一起是西部地区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超过20%的仅有的两个省区之一,说明经济结构仍比较落后,工业化进程任重道远。
广西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拥有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区位优势,但至今经济仍如此落后,除了观念因素之外,区位也具有集老少边山穷于一身的不利的另一面。尤其是边境这一点,现在广西是中国与东盟的结合部,但过去却是造成广西落后的主要因素之一。回顾历史,广西经济一直发展缓慢与区位有关,也与我国原有投资体制政策的影响有关。一是在改革开放前,国家投入不足,经济基础先天不足。从1949年到1978年近40年的时间里,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都是按国家计划由各级财政拨款投入,广西由于长期受中越边境战乱因素影响(20世纪50年代是抗法援越、60年代是抗美援越、70年代末是自卫反击战,一直到1991年中越才实现关系正常化),国家出于安全考虑在经济布局、固定资产项目投资上对广西的安排都严重偏低,造成广西的经济基础相当薄弱、经济总量较少,经济发展严重先天不足,但与此同时,其他西部内陆省区却因三线工程大受其益。二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投资体制经历了从“拨改贷”到“贷改投”的转变。1979年至1987年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实行财政“分灶吃饭”和基建拨款实行“拨改贷”等。这一时期由于国家以前对广西的投入较少,存量项目数量少、规模小,不管是自身的积累还是贷款、企业发债、吸收外资等都缺乏主体和基础,广西又失去了新的发展机会。1988年我国投资体制改革进入“贷改投”阶段,明确“谁投资谁受益”,正因前两个时期广西都失去机会,没有积累,也就谈不上拿钱去搞投资和建设。
西部大开发后,2000~2005年国家在西部地区累计投入财政性建设资金5500亿元、财政转移支付资金75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资金3100亿元,总计1.61万亿元,而据不完全统计,投到广西不到500亿元,所占份额不到5%。2000~2006年国家累计安排西部地区重点基础性建设项目82项,投资总规模近11600亿元,而广西获得的安排仅两项,投资总额296亿元,所占份额不到3%。
(2)把广西铝工业发展纳入环北部湾经济圈重点建设内容,既是现实的选择又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广西具有充足理由要求中央的政策支持。
“M”型战略构思的提出,再次为广西带来了发展机遇。从经济意义上看,一方面广西至今仍是名副其实的落后的“老少边山穷”民族地区,再加上历史上国家对广西的欠账,在国家大力推进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广西有充分的理由要求中央给予更多的财政支持和政策扶持。另一方面,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共赢,扩大相互发展空间的战略之举,这一次广西从战争前线变成了友谊的桥梁,在多方都加快发展的态势下,广西不加快发展则无以为桥也不能作梁。加快发展已成为广西抓机遇的当务之急。
从现实意义来看,一是广西经济的发展必须充分依靠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广西除了区位优势之外,还有水电资源、有色金属资源、海洋资源及旅游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目前要构建“M”型战略的当务之急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区位优势提供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二是区域经济合作中的比较优势,决定了区域的功能分工和定位。在“M”型战略中,我们要构筑一轴两翼大格局,其中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涵盖珠三角西部和海南,目前在泛珠三角经济区域的功能分工格局中,基本上仍是珠三角为消费品的制造中心,广西是其主要的原材料、劳动力输送基地。因此,从这点来看,目前广西以自身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铝冶炼工业也是区域经济合作的必然选择。三是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产业集群的形成。目前,铝冶炼工业都是集中在西部能源和资源富集地区,铝材加工则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由于铝工业流程上,直接利用电解液铸造锭坯或铸轧板坯代替重熔铝锭,每吨产品可节电700千瓦时或节油70千克,减少金属烧损,降低成本800元/吨以上,这种使氧化铝—电解铝—铝材加工融合为产业一体的组织形成,正在成为铝工业的发展趋势。目前,发达国家70%以上的挤压锭坯、热轧板坯和锭轧板坯由电解铝液或再生铝液直接生产,而我国目前同类产品中80%是用重熔铝锭生产。因此,未来随着广西经济基础的进一步提高,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以及现代物流的形成,广西将会在铝矿资源和水电资源开发,以及氧化铝和电解铝发展的基础上,迎来珠三角铝材加工业的西移,一个纵向产业链条和横向服务功能完善的产业集群也必将在广西出现。届时广西的GDP能耗自然会下降,铝工业结构会更趋于合理。这是非常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的,因此,当前广西要加快发展最重要的选择之一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大力推进铝工业建设。
(本文原载于《广西经济》总第277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