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革命工作需要就是我的意愿

革命工作需要就是我的意愿

时间:2023-06-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革命工作需要就是我的意愿1993年9月13日,对李家坤来说是个不平常的日子。“革命工作的需要就是我的意愿!我服从组织分配,同意到忻城工作,一定干好!”李家坤向领导表态并表示决心。李家坤根据忻城的实际,提出一整套发展高产、高效、高税农业,全面推行企业改革,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案。

革命工作需要就是我的意愿

1993年9月13日,对李家坤来说是个不平常的日子。这天,他接到通知来到柳州地委办公室,地委领导找他谈话,对他说:“忻城县需要像你这样的领导干部,地委决定调你到忻城县工作,你有什么意见?”沉默!“你有什么困难可向组织上提出。”还是沉默!这件事来得太突然、太意外了!李家坤没有心理准备一时难以回答领导的问话。但他很清楚忻城县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那里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耕地极缺,易旱易涝,地处桂中旱片,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不过这时他心里考虑最多的是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应无条件地服从党的调遣。他又想到了焦裕禄、孔繁森……。“革命工作的需要就是我的意愿!我服从组织分配,同意到忻城工作,一定干好!”李家坤向领导表态并表示决心。

领异谈话的第三天即9月16日,李家坤离开了经济基础较好的武宣县到忻城县当县长。到任后他和县里的同事到全县跑了一圈,看到、听到的比他原来想象的还要糟:这里确确实实是个大石山区,除了山就是石,土层薄、地质差,长年遭受旱涝灾害的困扰。更让人心焦的是长期拖欠职工的工资,不少人对改变忻城面貌缺乏信心,有的还千方百计想“走为上策”调离忻城。作为一县之长的李家坤心里比谁都焦急,他大会动员,小会鼓励,白天深入乡镇和企业了解经济状况,商讨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措施,晚上又深入机关学校找有关领导商量筹措干部职工工资的大事。当人们谈论忻城怎么贫穷怎么落后,这困难,那也困难时,李家坤却大谈忻城的优势和有利条件,他说:忻城今天是穷,是落后,但明天不一定穷,忻城就像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最新最美的画。共产党是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我们站在最贫困的地方改变最贫困地区的面貌,作为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应感到无上光荣;正因为贫困,上级各部门优惠政策才向我们倾斜,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扶持。忻城县40多万劳动人民有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党的领导下用我们勤劳的双手飞快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忻城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良好的投资环境,特别是有总面积四万平方米、迄今亚洲规模最大、保存完好的明代土司衙署古建筑群,被誉为“壮乡故宫”,等等。他提出忻城这些优势和有利条件初步改变了人们对忻城的看法。李家坤还在人民代表大会上立下“军令状”:“我李家坤当一天县长,就一定千方百计发给大家一天的工资,否则我甘愿辞官为民。”这发自内心的语言强烈地鼓舞了广大干部职工战胜困难的信心。为了表示自己长期扎根贫困山区的决心,不久,他把妻子和孩子从条件较好的武宜迁到了艰苦的忻城。

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班子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制定出台了“集中精力抓经济,团结一心扭转财政困难局面”的一系列政策规划。李家坤根据忻城的实际,提出一整套发展高产、高效、高税农业,全面推行企业改革,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案。随着各项工作计划的实施,李家坤到任第三个月就开始正常发放干部职工工资了,部发了原来拖欠的部分工资。

大家信服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当年冬季各部门各单位都主动下乡包村入户,发动群众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短短几个月就扩种甘蔗、桑树、水果等5万多亩,第二年全县的财税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就有较大的提高。除了保证工资外,还挤出一批资金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机关的办公生活条件,并先后提高了村委干部和民办教师工资,从而进一步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各项工作更加顺利发展。

艰苦奋斗是共产党员的本色

工作初步打开了局面,但前面的路更长、更艰苦。面对艰苦和困难,李家坤没有半点畏缩。他在大小会议上和各种场合对大家说:“不怕人穷,就怕志穷,我们共产党人永远不会穷了志气,艰苦奋斗是共产党员的本色!”

为了找准忻城发展新路子,李家坤带领县政府一班人开展了艰苦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提出了“抓住一根蔗,搞活忻城经济一盘棋”的经济发展思路和“人均1吨蔗,户均半亩桑、2亩果林,户均增l头猪、2只羊、5只禽”的发展目标,以发展甘蔗、畜牧、桑蚕为支柱产业。从1994年起至1997年的三年时间,全县建成13个甘蔗生产基地、七个万亩蔗海工程、三个桑园种植基地和两个种猪繁殖基地,全县甘蔗面积从约4万亩扩大到13.46万亩,全县以甘蔗桑蚕种养业、养殖业为主导产业,面向市场的地方特色农业体系初步形成。1997年,仅甘蔗一项全县农民人均增收达300元,财政增加3000多万元;种桑一项人均收入达到200多元。农民人均收入由1992年的401元增至1997的年1628元,增加3.4倍。财政收入明显好转。1993年至1997年连续四年实现自身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从1993年的1780万元增至1997年的6300万元,增加2.3倍,首次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增长幅度跃居柳州地区各县市首位。全县不仅保证了正常的工资和必要的建设资金,还补发了历年所欠发的干部职工工资。

1998年,李家坤任忻城县县委书记。为了不把贫困帽子带进21世纪,李家坤和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带领全县人民大打扶贫攻坚战。县委始终把解决全县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县委作出“关于1998年底基本解决全县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并形成决议。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特困户为重点,认真实施“111123”扶贫工程,实行县、乡干部包村包屯包户负责制,打好扶贫攻坚战,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倾斜。三年时间,先后投入扶贫资金1680万元,举办技术培训班780期,培训农户8.2万人次;兴建人畜饮水工程2376处,解决74432人、73588头牲畜饮水难问题;修建32条村级公路291.49公里,机耕路14条70公里,解决14.1万人行路难问题;新建供电工程35处,架设高压电线路209公里,解决了7.5万人照明用电问题。经过三年艰苦努力,全县贫困人口已由1996年的3.5万人,下降到2.62万人。1998年是扶贫攻坚战的决战年,经过全县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实现了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基本解决全县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提前两年完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目标。

在打扶贫攻坚战中,李家坤按照中央“五个好”的目标,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多种方式,拓宽识人选人渠道,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脱贫致富的要求选贤任能,把一大批积极肯干、廉洁奉公、乐于奉献、联系群众的农村优秀党员和骨干,选拔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在抓好党支部建设的同时,还下工夫加强其他村级组织建设,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发展优秀青年入党。通过整顿与建设,农村党支部的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增强,有力地促进了扶贫开发、脱贫致富的步伐。

为了争取上级的支持和扶贫款项的到位,李家坤上北京,到省会,下柳州忙碌奔波;为了统一调整农业结构的思想认识,他亲自带领乡领导和县直有关部门领导分期分批到武宣、来宾、龙州、崇左等县考察种蔗、种桑致富经验,并担任“万亩蔗海工程”的指挥长;为了带动面上发展,他亲自抓典型,抓出了一大批种养大户、富户;为了改水,他与村民一道规划管道架设;为发展养猪养羊他带头捐资;为发展教育他帮选校址:为发展桑蚕,他每年给联系户送种苗,送信息,疏通销售渠道……就是李家坤这位共产党员、人民公仆,他总是吃苦在前,哪里艰苦就往哪里去。忻城县有个北更乡加乐村古樟屯,是个“五不通”的地方。1996年全屯人均收入不足500元,是全县最穷最落后的死角。李家坤把这个点作为自己的联系点。一年内,先后十多次来到古樟屯,为该点修路、通电、扶持种养、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办了大量的实事,引来种养资金10万元,扶持贫困户养猪、养羊、种桑养蚕,使当年人均收入突破1500元,实现当年扶贫当年脱贫。北更乡要修三条15公里长的公路,路段许多工程要从悬崖峭壁上通过,李家坤了解到村民们有畏难情绪,硬是徒步四进七个山寨,亲自向村民宣传修路好处,在悬崖上勘探线路,并决定挤出资金20万元用于修路。群众被这位县领导的精神感动了,日夜奋战,终于按时修成了这三条公路,解决了包括周边县在内的100多人的交通问题。

辛勤的工作换来丰硕的果实

从1993年9月至2000年9月,李家坤在忻城工作整整8个春秋。8年,2800多个日日夜夜,李家坤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忻城县13个乡镇、130个行政村,254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留下他的脚印和汗水。谁也记不清有多少双休日李家坤是在农村度过的,谁也讲不清为了大石山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李家坤日夜操劳为农民办了多少实事。

事实最让人信服。李家坤和县委、县政府及忻城县级各级领导和40万人民群众,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和艰勤工作,终于换来丰硕的果实。与李家坤调任忻城前的1992年相比,六年时间忻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9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90年不变价,下同)4.94亿元.比1992年的2.21亿增长l.24倍,年均增长12.18%;农业总产值4.18亿元,比1992年的2.10亿元增长1倍,年均增长10.33%;乡镇企业总收入16.50亿元,比1992年的0.81亿元增长了20.37倍,年均增53.82%;财政收入7800万,比1992年1870万增长3.17倍,年均增长22.63%,农民人均纯收入2058元,比1992年369元增长4.58倍,年均增27.83%。更大的收获是,忻城广大干部职工和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的广大群众,转变了思想观念,看到了忻城光明的前途,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忻城在巨变,然而李家坤在许多方面却没有变。七年来不少同志调离了忻城,而李家坤把根探深扎在忻城的土地上。七年多来忻城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七年多来李家坤仍然不居功、不骄傲,默默无闻的工作着。忻城现在的条件比过去好了,可他还是保留艰苦朴素的木色,绝大部分机关干部住上了新楼房,有段时间李家坤一直住在低矮的平房里,他说:“等到大家都进新楼房,我准备最后一个搬家。”七年来,忻城人们的商品意识浓厚了,但他还是那样严格自律,克己奉公,一次次送来的礼金,都被他毫无例外地挡回去。对李家坤这位忠于事业,一心为民的好干部,上级和党组织给予了他应得的荣誉:1998年,广西区人民政府授予他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广州军区授予他“人武之星”称号,这是广西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领导;他连续6年被地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领导干部。

跨入新世纪,李家坤和忻城县委一班人又为忻城描绘出新的发展蓝图。2000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工业总值增长6%;农业总值增长8%;财政收入增长3%,力争达到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0元以上。在1999年调整部分水田发展“万元田”的基础上,2000年再调整3万亩以上水田发展名特优瓜菜生产;“万元田”建设要发展到9.9万亩,其中“吨粮田”4.2万亩,“吨糖田”2.5万亩,“万元田”3.2万亩。今年来,全县国民经济运行平衡,三大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为了实现近远期发展目标,忻城县一批新的建设项目已立项或在启动。忻城县荣获财政部批准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在国家贫困县中,忻城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县。今后几年忻城可获国家和自治区财政投资每年达6000~8000万元。澳大利亚援助忻城喀斯特山区生态重建项目,已完成设计,中澳双方已经通过,项目投资已成定局,项目资金澳方将投入4000万人民币,国家和自治区投入2000万人民币。忻城至合山二级公路,自治区已列入2000年的投资计划,此项目国家将投入资金近亿元。以土司文化为主体的旅游项目已经取得突破进展,广西区人民政府已把忻城莫土司衙署作为广西旅游重点县,项目的设计基本完成。

展现未来,忻城县前景光辉灿烂!我们希望李家坤永葆共产党员革命青春和优良品德,在革命征程上取得更大成就!我们祝愿忻城明天更加美好,更加灿烂辉煌!

(本文原载于《计划与市场探索》2000年08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