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俄罗斯难振昔日雄风
一、俄罗斯的兴衰
在俄罗斯境内,自远古就有人类居住。公元6世纪,东斯拉夫人逐渐向俄罗斯的欧洲部分等地区迁徙。公元862年,以留里克为首的瓦朗几亚人征服东斯拉夫人,建立留里克王朝。公元882年,建立了基辅罗斯。12世纪分裂为若干独立公国。1237年蒙古军队入侵,建立钦察汗国,从此进行了240年的统治。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公国逐渐发展壮大,并领导其他公国摆脱了蒙古鞑靼的统治,使俄罗斯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摆脱了蒙古金帐汗国统治的俄罗斯从15世纪开始崛起,经过彼得一世的西方化改革,俄罗斯在对瑞典的北方战争和对土耳其的南方战争中均取得了胜利,得到了至关重要的黑海和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从18世纪初到19世纪末,俄罗斯经过长期疯狂的扩张,领土急剧膨胀成为世界上疆域最辽阔的大国,在陆上,历经几代沙皇,骁勇善战的哥萨克骑兵持续迅猛地向东方扩张,最终囊括了整个西伯利亚,疆域直抵太平洋沿岸,并曾经拥有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在南方,俄罗斯的历代沙皇或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或出于拓疆扩土的雄心,将高加索山区和中亚的沙漠绿洲汗国一一收入囊中。就这个时期来看可以说是俄罗斯的一段扩张史。在这段时间内,尽管俄罗斯从一个落后的、穷困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军事帝国,但它没能真正地解决俄国人穷困潦倒的生活状况,另外,农奴制在这个帝国统治时期也没能真正地被废除。到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期,欧洲的工业革命使得俄国与西方的发展相差越来越大。1905年日俄战争的失败更导致民心对皇权丧失信心,俄国境内不断发生流血革命,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则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1917年3月,首都圣彼得堡市民发动反饥饿游行,引发二月革命。3月2日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传位给弟弟米哈伊尔大公,但是遭到他的拒绝,于是罗曼诺夫王朝灭亡,由亚历山大·克伦斯基所领导的俄国临时政府所取代。作为俄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俄罗斯帝国没能完成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任务。
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列宁领导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退出一战。十月革命之后的半年,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建立。为了加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建设社会主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于1922年底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1928~1937 年,苏联先后胜利地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其重点是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苏联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强盛的工业国。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国防实力大大加强,人民的生活大大提高,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成绩辉煌。1941年6月22日至1945年5月8日是伟大的卫国战争时期,苏联人民打败了凶残的以法西斯德国为首的轴心国集团的侵略,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后,实施改革。主要针对斯大林时代存在的弊端在政治经济方面进行一些改革。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是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且赫鲁晓夫改革缺乏科学周密的计划。20世纪60年代之后,改革矛盾日益突出,导致改革失败, 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勃列日涅夫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继续改革,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达到顶峰,苏联与美国差距缩小,苏联在全球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但是70年代中期之后改革停滞,经济发展逐步减缓,苏联在政治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矛盾逐步积累,为日后苏联的剧变和解体埋下了隐患。安德罗波夫虽然想挽救苏联但是执政时间太短就去世。契尔年科无所作为而终。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处于停滞的局面,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是没有取得成果。80年代后期,苏联社会经济陷入全面的危机,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其后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政治方面,造成了人民思想混乱、国家权力的软弱分散。80年代末苏联改革全面失败。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之后,戈尔巴乔夫失去了领导国家的能力,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共解散国家性质改变,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剧; 1991年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正式解体,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前苏联创造了许多的辉煌,尤其是在航天领域。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1961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太空人。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第一座核电站。1977年苏联的国民经济实力占到美国的70%,国民生产总值占美国的58%,人均收入为美国的40%。从战后到80年代初期苏联一直是世界经济第二强国。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接受了西方国家的制度。叶利钦总统推行西方的“休克疗法”和大规模私有化。“经济寡头”们迅速形成并控制了国家经济,俄罗斯经济陷入困境。1998年俄罗斯的GDP仅为2520亿美元,仅为1988年苏联GDP的8%。俄罗斯加强了与西方的合作,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却不断推行“北约”东扩,压迫俄罗斯的战略空间。2000年普京担任总统后,“经济寡头”们遭到严厉打击,国际石油价格的飙升给俄罗斯这一能源出口大国带来巨大利益。俄罗斯在普京的领导下,经济恢复到苏联解体前的水平,军事投入大幅增加,对西方国家更加强硬。
然而,与世界其他大国相比,经过了大起大落的俄罗斯,在经济和科技方面已存在明显的差距。尽管最近几年借助原油的升价使俄罗斯的综合国力有所上升,但俄罗斯要想实现“大国”梦,道路还非常漫长。
二、畸形发展的俄罗斯经济
自1999年,俄罗斯经济在摆脱多年的负增长之后,已连续十年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十年间,俄罗斯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6.5%。2008 年10月之后,尽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但由于上半年经济发展较快,全年经济仍保持7%左右的发展速度,这似乎又听到了俄罗斯战车前进的隆隆炮声。
图2-1 俄罗斯历年GDP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黄皮书》, 2008年版,第283页。
然而,俄罗斯经济的高速增长,掩盖了其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俄罗斯经济过度依赖能源产业的劣势暴露无遗,这标志着俄罗斯经济的高速增长行将结束,甚至步入负增长阶段。据俄罗斯新经济学院教授弗拉基米尔·波波夫介绍,从2008年的5月,俄罗斯的股票市场蒸发了2/3的价值。造成这一轮经济震荡的原因,部分是由于世界金融危机,部分是世界油价的下跌。同时,由于金融危机的快速蔓延和俄格争端的影响,自2008年8月开始的资本外流潮,使得到10月初为止,银行系统的可自由兑换外汇储备损失了近400亿美元。而俄罗斯的工业产品输出量自5月以来就没有再增加过。
其实,俄罗斯经济实质上是建立在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和出口基础之上的。由于俄罗斯幅员辽阔,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因而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2007 年,其石油产量接近5亿吨,超过了沙特居世界首位;同时,俄罗斯的煤炭、钢铁和天然气资源也极为丰富;另外俄罗斯还是世界主要的木材生产基地。最近几年,由于世界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市场对于原材料的需求旺盛,使得石油、煤炭等基础原材料价格节节攀升。以石油价格为例, 1998年世界的平均油价仅为13美元/桶, 2004年上升到38美元/桶,而2007年更是达到了64美元/桶,到2008年原油价格更是一路飙升,在2008年7月11日,原油最高点达到了147.25美元,创下了历史新纪录。正是由于国际原材料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使得俄罗斯经济产生了空前的繁荣。因为这些产业在俄罗斯经济中占了近一半的比例(见表2-1),而其他产业的发展(除了军工企业),基本上也是由原材料产业带动的。也就是说,俄罗斯除了原材料产业和军工产业之外,其他产业根本不值得一提。这种畸形的发展在最近几年由于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被掩盖了。但是,一旦国际市场出现大的变动,俄罗斯经济将面临巨大的冲击。由于俄罗斯产业结构非常不合理,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即使不发生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其经济结构的弊端早晚会显露出来。
表2-1 2007年俄罗斯部分原材料的产量和产值
资料来源:根据《世界经济黄皮书》2008年版及笔者的钢铁网等网站整理。
造成俄罗斯经济畸形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受俄罗斯产业基础的影响。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经济结构,主要是以军事工业和重工业为主。苏联解体之后,军事工业的发展基本上是在吃老本;而重工业由于其经济规模的缩小和东欧阵营的倒戈,加上其在技术上较为落后,使得其重工业在1991~1998年的7年间迅速萎缩;而轻工业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一直没有发展起来,这就是俄罗斯经济在独立后迅速衰退的主要原因。1999年之后,原油价格开始上升,俄罗斯经济才开始起步, 到2008年上半年达到了高峰。如果没有最近10年原油价格的大幅度攀升,俄罗斯经济依然在水深火热之中。
其次是俄罗斯国内的经济环境问题。苏联的解体,表面使俄罗斯脱离了计划经济路线,但由于初期采用的“休克疗法”过于放任,并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反而使俄罗斯经济陷入了巨大的倒退。另外,俄罗斯国内的经济环境和经济体制还非常不完善,到目前为止,俄罗斯还不是WTO的成员,而中国在2001年就已经加入,由此可以看出其经济体制存在的严重问题。比如俄罗斯的银行大多为私人银行,其信誉非常低,因此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基本不用信用证。另外,政府的腐败和办事效率的低下在全世界名列前茅,加上俄罗斯社会的不稳定,使外国投资者望而却步。
由于原有的产业优势逐渐丧失,而新兴产业发展缓慢,因此基础的原材料产业就成为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救命稻草。但这种机遇毕竟不是永远都存在的。随着最近全球金融危机的扩散,俄罗斯的经济最近几年必将会受到非常大的冲击。从长远来看,由于俄罗斯经济在高新技术产业已基本上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跟中国都已经不在一个档次,因此,俄罗斯的经济缺乏良性发展的基本条件,一旦资源开始匮乏或价格降低,其经济将不堪一击。从这方面来看,俄罗斯经济不可能有根本性的发展,俄罗斯因此有可能进一步退出大国的行列。
三、主权民主的概念
苏联解体之后,叶利钦一度向西方国家靠拢,采取全盘西化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并没有为俄罗斯带来繁荣,相反使俄罗斯的经济倒退,国内矛盾丛生。普京上台后,总结以前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主权民主的概念。所谓的主权民主,与其他特定的民主体制如自由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等有所区别,它强调俄罗斯在维护自身主权的前提下追求自由、民主和公正。也就是说民主的程序和准则必须服从于加强大国主义和国家体制的标准。这显然与西方的民主是有原则性的区别的。换句话说,俄罗斯的政治体制首先是建立在国家主权基础之上的,然后以此为延伸来定义适合自身发展的民主体制。
俄罗斯之所以选择主权民主,有着其深刻的背景。首先是国内矛盾积怨很深,尤其是民族间的矛盾很容易演变成国内的政治矛盾,甚至有使俄罗斯面临解体的危险。其次是俄罗斯面临的国际环境有日趋恶化的趋势。俄罗斯为了防止外部势力的干预,首先强调自身的主权,不希望其他国家指手画脚。另外就是国内的执政阶层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俄罗斯的腐败问题根深蒂固,现有的政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部分官员的现有利益。还有就是俄罗斯以此显示自己的大国地位,树立独立自主的形象。因为这种形象一旦丧失,不但使俄罗斯在国际上失去已有的大国地位,同时还使很多的前独联体国家疏远俄罗斯。由于以上复杂的背景,俄罗斯选择了主权民主的政治制度。这种制度确立后,对恢复俄罗斯的大国形象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最近10年俄罗斯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势力不断增强,实现自身的大国梦想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然而,主权民主的概念与西方自由民主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矛盾,使得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加深。加上俄罗斯一直推崇军事强国的战略,使西方国家对其更加戒备。
主权民主与西方自由民主的矛盾主要在于,主权民主不能容忍其他国家利用民主问题干涉俄罗斯的内部事务,而西方国家一直推崇的是绝对的民主和自由,而没有考虑到俄罗斯的现状。在美国人看来,世界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世界”,另一部分是以美国的敌人为代表的“邪恶”世界,中间地带是不存在的。同时,由于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传统,从感情上不能容忍美国称霸世界,这就使俄罗斯更加强调主权的原则,而美国随意践踏别国主权的行为显然与俄罗斯的主权民主思想格格不入。
由于俄罗斯和西方国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严重分歧,使得俄罗斯与美国分道扬镳。这就注定了俄罗斯成为美国的敌人。由于美国采取遏制政策,对俄罗斯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巨大的冲击,这对俄罗斯经济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但其采取的政治制度依然没有得到西方国家的认可,在西方看来,俄罗斯并不是“自由世界”的成员。这也是美俄长期难以解决的矛盾。
四、寡头经济的危害
俄罗斯是一个寡头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据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2007年全球富豪排行榜,俄罗斯以87名亿万富翁超过德国成为世界亿万富翁第二多的国家,莫斯科市也以拥有74名亿万富翁成为世界上亿万富翁最多的城市。排行榜的87名俄罗斯亿万富翁主要分布在银行、金融、投资领域(19名),冶金(18名),石油、天然气(15名),房地产(11名),水泥、化工(6名),零售(3名),运输(3名),保险(3名),其他行业(9 名)。除在银行、石油天然气领域国有公司借助国家行政资源,还占据一定优势地位外,其余领域基本都被这些富豪拥有的企业瓜分,以冶金业为甚,来自该领域富豪所在企业无论是生产和销售都几乎垄断了冶金行业。
拥有“俄罗斯铝业”87%股份的奥列格·杰尔帕斯卡也超过阿布拉莫维奇成为俄罗斯新首富,个人资产总值高达280亿美元,而87名俄罗斯亿万富翁的资产总值高达4714亿美元,约占俄2007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5%,他们所拥有的公司基本都是所在行业的领头羊。“寡头”经济依然在俄经济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俄罗斯经济寡头的形成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在苏联时期,这些人员就经历了市场的磨炼,积累了一定的商业经验和资金。而苏联解体后,由于俄罗斯在经济政策方面的失误,为经济寡头的迅速崛起创造了条件。在叶利钦时代,曾造就了一个寡头阶层,极少数寡头拥有俄罗斯近70%的财富,而民众则感到今不如昔。平民出身的普京对于这些寡头的看法更类似于普通的俄罗斯人,他认为,这些寡头只不过是阴谋控制政治权力的团伙。他决心动用铁腕手段,狠狠打击私有化中崛起的金融寡头。当选总统后,普京就明确警告21名著名寡头,大企业家和大资本不能干预政治,政权也不干预企业界的经营活动。对极少数控制媒体并转向政治反对派的寡头,他用铁拳痛击。古辛斯基、别列佐夫斯基、霍多尔科夫斯基等人都先后被他赶下了政治舞台。
由于普京对寡头参与政治的反感,现代的俄罗斯富豪基本都采取同执政当局合作的态度,或直接担任联邦或地方的行政、立法机构职务或者同执政当局的各利益集团保持密切关系。俄罗斯富豪同执政当局的合作还表现在双方利益发生冲突时,富豪往往选择退让屈服。比如,俄政府把控制俄国内石油天然气生产和加工作为推行贯彻“能源战略”的基础,以“天然气工业公司”和“俄罗斯石油公司”为主的国有能源企业不断加大对私营能源企业的收购和兼并。2005年10月,当时的首富阿布拉莫维奇将其拥有的“西伯利亚石油公司”75.7%的股份出售给“天然气工业集团”, 2006年5月13日,西伯利亚石油公司改名为“天然气工业石油公司”。因此,在普京执政8年之后的今天,俄罗斯富豪依然是俄罗斯经济的主要力量,他们同权力机构正以新的合作方式共同统治着俄罗斯的经济。
寡头经济使俄罗斯的贫富差距拉大,民众没有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因此产生了很多的不满情绪,也由此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动荡。同时,俄罗斯打击经济寡头的做法,一度使西方国家大为不满,认为俄罗斯是在搞国家垄断,是经济体制的倒退。由此一度造成资本的大量外逃,也使很多经济寡头人心惶惶,这些对俄罗斯的经济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其实,俄罗斯的寡头经济从根本上来说,是俄罗斯经济体制不完善的产物,加上俄罗斯官员的腐败,使得寡头有充分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经济寡头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活力,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加上俄罗斯产业结构严重失衡,主要的行业被寡头垄断,而新兴的行业俄罗斯又缺乏竞争能力,因此,俄罗斯的寡头经济还要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这就决定了俄罗斯经济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全面的提升。
五、俄罗斯的社会治安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俄罗斯黑帮盛行,目前大约活跃着116个犯罪团体,它们在地区间和国际上拥有强大的关系网。黑帮已经侵入俄罗斯经济的几大关键领域,掌控着大约500个重要的经济实体,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甚至连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也认为,俄罗斯黑帮已经取代了前苏联军队,成为欧美安全体系的新威胁。
在俄罗斯国内,黑帮则控制了一切。“体坛教父”托克塔霍诺夫,不仅在盐湖城冬奥会操纵裁判令旗下选手获得双人滑冠军,还把手伸向网球界。卡费尔尼科夫、萨芬、库尔尼科娃公开承认和这位“体坛教父”是朋友,但都拒绝深谈细节。库“辣妹”解释说:“我是一个俄罗斯人,我还要回到那去。”活着的人只能保持沉默,敢谈论细节的体育人都死了。1996年,斯巴达克职业冰球俱乐部总经理被枪杀。不到一年,俄罗斯冰球协会负责人下了地狱。2个月后,莫斯科斯巴达克足球俱乐部总经理也见了阎王。2000年爆发的冲突中,波罗的海石油公司总裁卡卢什于光天化日下被打死在市中心,而俄罗斯最大的啤酒制造厂的二号人物、35岁的沃尔斯曼也被神秘的职业枪手在家门口干掉。2002年,圣彼得堡警方缴获2000多件武器,包括100多枚手榴弹和21挺机枪。而当地媒体认为,警方所缴获的与黑帮持有的相比,“连冰山的一角都算不上”。
俄罗斯黑帮最猖獗的当属俄罗斯法西斯党——“俄罗斯民族团结党”(PHE)(简称纳粹党),因其党徒多以光头形象出现,所以人们习惯称该组织为“光头党”。据有关专家估计俄罗斯大约有10万名光头党成员,主要集中在莫斯科地区。该党派几乎完全模仿希特勒的纳粹党,以青年人居多,统一着装,行抬手礼,佩戴“法西斯”红袖标,以俄罗斯民族为本,实行极端的民族本位主义,造成其排他民族和排外情绪高涨。
2002年10月,“光头党”纠集200多人,在莫斯科察津市场闹市,打死打伤北高加索人多名,当局出动军警驱散,并拘留了13名嫌疑人,并对7人提起公诉,但最终只有3人被判4年有期徒刑; 2003年8月,两个在税务局工作的纳粹分子竟因为喝多了酒,而在克利斯扬恩路抢劫一名少年; 2003年9月,一伙“光头党”分子为了几个西瓜竟动刀杀死一名阿塞拜疆西瓜商;在莫斯科建城日的当天晚上,在地铁站附近,发生了一起20个“光头党”分子冲击中国楼事件。
在俄罗斯,也有政府官员牵涉黑帮活动,被捕的海参崴市市长尼古拉耶夫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是市议员和知名商人,在当选市长前却是个黑道人物。他之所以能顺利当选,是因为主要竞争对手在最后一刻被取消了候选人资格——被放在办公室门口的手榴弹“绊倒”,不得不进医院接受治疗。
俄罗斯黑帮的主要特征是冷酷无情。俄罗斯黑帮斗争非常残酷,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记者、警察乃至政府高官都会成为攻击目标。2006年9 月,俄罗斯央行副行长科兹洛夫就因为领导反洗钱运动遭枪杀。近年来,俄罗斯黑帮正逐渐摆脱动刀动枪的传统模式,将其经营的生意“漂白”,做起了港口贸易、银行等买卖,并把精力更多的用于官商勾结和幕后交易。
由于俄罗斯国内黑帮横行,社会治安非常混乱,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在很多地区甚至打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同时,由于以“光头党”为代表的排外势力的猖獗,限制了外国投资者的投资领域和地区。俄罗斯的社会治安已经成为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毒瘤。
六、俄罗斯的国际生存环境日趋恶化
俄罗斯地域辽阔,边疆形势复杂。在陆地与朝鲜、中国、蒙古、哈萨克、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乌克兰、白俄罗斯、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芬兰、挪威接壤,在海上与美国、日本、土耳其毗邻。最近几年,俄罗斯的国际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主要是美国和俄罗斯的分歧越来越大。美国为了遏制俄罗斯的发展,不断实行北约东扩,以此打压俄罗斯的生存空间;同时在独联体国家策划和支持颜色革命,来化解俄罗斯的战略联盟;还在国际事务中削弱俄罗斯的影响力;再加上历史扩张导致的各国间的积怨,使得俄罗斯政治军事形势很严峻。
其实,在苏联刚解体时,俄罗斯与美国曾有过一段蜜月期。但后来由于双方的利益发生分歧,使矛盾逐步扩大,并演变到今天的准冷战状态。起初,俄罗斯本想与美国接近能够得到美国的经济援助和支持,然而后来才发现除了一些口头褒奖没有得到任何东西,甚至后来连口头褒奖都没有了,并且还不断指责俄罗斯。对于美国来说,虽然苏联解体去了其心头的一块心病,从此可以独揽世界大权,然而对俄罗斯始终是有戒心的,因为美国不愿意再看到一个强大的俄罗斯与其争夺世界霸权;同时,车臣问题也使美国不满;另外,普京上台之后,美国也感到不满意,认为与其自由民主的思想不相符合;还有就是俄罗斯对其境内的寡头实行的一些政策,也让美国感到不快;加上与俄罗斯在伊拉克、南联盟以及伊朗等问题上的严重分歧,使美国下定决心遏制俄罗斯的崛起。
美国遏制俄罗斯的主要战略就是实现北约东扩。1999年3月,波兰、捷克和匈牙利加入北约,从此拉开了北约东扩的序幕,之后东欧国家纷纷加入。在前独联体国家中,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这三个波罗的海国家已经加入了北约。同时美国还积极吸纳巴尔干地区国家加入北约。更令俄罗斯不能容忍的是,美国还准备吸纳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格鲁吉亚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而乌克兰本身是一个地区大国,其力量举足轻重,因此这两个国家对俄罗斯至关重要。北约的步步紧逼,使俄罗斯感觉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俄罗斯尽管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应对这一威胁,但从长期来看,这两个国家加入北约只是时间问题。一旦这两个国家再加入的话,俄罗斯将会在战略上基本被包围。
为了更进一步削弱俄罗斯的力量,美国还在前独联体国家搞颜色革命,以此来孤立俄罗斯。美国先后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策划和煽动了推翻现行政府的颜色革命,虽然最后结果没有达到预期,但在一定程度上分化了俄罗斯与这些国家的联盟关系,削弱了俄罗斯的力量,并且对其他独联体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构成了威胁。
在与欧洲的关系上,虽然没有跟与美国那样针锋相对,但法国、德国与俄罗斯有过大的战争,更愿意向美国靠近,而且在意识形态上,也更加接近美国。所以俄罗斯并不是德国、法国外交重点。法国相对独立些,拒绝美国驻军,但对俄罗斯在欧洲的地位,法国更多是排挤策略。两德合并以来,西德经济发达、东德相对闭塞,让德国更青睐于美国式的大企业大财团经营模式,所以德国对俄罗斯并不感冒,与俄罗斯经济合作不多。法国、德国消极对待俄罗斯,使得俄罗斯在欧洲孤掌难鸣,因此俄罗斯战略收缩、保证经济发展是比较现实和无奈的策略。但是没有政治军事的保证,俄罗斯不能像美国那样强取各国经济资源,使得经济发展缓慢停滞,差距越拉越大。而军事上的传统优势也一步步消失。这样相持下去,俄罗斯前景不容乐观。
而在动荡的西亚,土耳其历来与俄罗斯不睦,不仅仅是19世纪的俄土战争,现在双方在加紧争夺黑海石油能源,俄罗斯到地中海出海口乃至印度洋出海口也受到土耳其的控制,双方均视达达尼尔海峡为咽喉。在西南边疆俄罗斯和阿拉伯一些极端民族组织间的冲突时有发生,使得俄罗斯南方局势不利于经济稳定。
在对日关系上, 100多年来,俄罗斯和日本一直都是敌人。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战争,两国积怨很深,尤其是北方四岛问题,更是严重阻碍了日俄关系的发展。对待俄罗斯,日本一直以向俄罗斯索取北方四岛为幌子,向俄罗斯不断挑衅,大有为“二战”复仇之意。因此在远东,俄罗斯和日本两个军事大国的对峙也是亚洲不稳定的因素。
另外,俄格冲突也为俄罗斯的国际环境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格鲁吉亚突然向其国内的一个自治地区南奥塞梯发动军事进攻。其实长期以来,格鲁吉亚内部的这两个自治地区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一直处于实际独立状态。这两个地区是俄罗斯人的居住区,俄罗斯在此驻有维和部队。格鲁吉亚选在奥运会期间发动进攻,主要是要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再有就是自以为有美国撑腰,从而为彻底解决这两个地区分离局面创造有利条件。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俄罗斯在第二天就出动部队,把格鲁吉亚军队赶出了南奥塞梯。美国对此事自然是大为不快,但又不得不有所表示。于是北约出动舰队到黑海示威,俄罗斯也不甘示弱,战争阴云一时笼罩在黑海上空。虽然最后双方妥协罢兵,但俄罗斯的举动显然引起了整个西方国家的戒备。尤其错误的是,俄罗斯单方面承认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独立,虽然警告那些向北约倾斜的欧洲邻国,俄罗斯不是好惹的,但却和整个西方国家对抗,这注定一开始就没有胜算。在国际社会上,俄罗斯不能抛开西方国家独自生存。如举办运动会、加入WTO、8G集团和日本领土纷争等,它需要西方国家的恩赐。当然,它完全可以不必理会西方国家的立场,只是,闭关自守不是一个好的东西,中国已经有了血的教训。
由于在格鲁吉亚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使俄罗斯面临非常不利的局面,这表明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矛盾已经公开化,同时也说明美国遏制俄罗斯的政策已经使俄罗斯无路可退。这样,前独联体国家纷纷远离俄罗斯,没有离开的也得靠俄罗斯进行经济援助来维持;南联盟的解体,也使同一宗教信仰的俄罗斯遭受精神打击。另外,北约东扩已经到了自己的家门口,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受到压制,加上俄罗斯目前还没有加入WTO,其国际经济环境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俄罗斯将面临非常不利的国际环境,这将严重影响俄罗斯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如果这一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甚至会威胁到俄罗斯的生存。
七、日趋减少的人口使俄罗斯难以持续发展
●1.俄罗斯人口基本情况
根据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 1992年俄罗斯人口总数为1.487亿,到2000年初这个数字已变为1.448亿,而到2005年年初,俄人口数量减少到1.434亿,到2006年9月1日,俄人口数量又进一步减少到1.423亿。也就是说在14年的时间里,俄罗斯的人口数量减少了640万,平均每年减少46万。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人口减少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比如在2005年的前10个月里,人口数量就减少了61.55万。并且根据俄《新消息报》的报道, 2007年,俄常住居民数量还将缩减70万。联合国专家认为,按现在俄罗斯人口出生和死亡的速度,再过50年,俄人口数量将减少到1.15亿;到下世纪末,俄罗斯将仅存5000万人。人口学家警告,俄罗斯已出现严重的第四次人口危机。
●2.俄罗斯人口减少的原因
俄罗斯人口在经过若干年的缓慢增长后,逐渐进入负增长。1950~1955年间,俄罗斯人口增长率为1.73%,但50年后, 1995~2000年间,人口增长率为-0.16%,而且尚未见到改变这种状况的前景。俄罗斯人口增长率下降,出现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人口出生率下降,人们不愿多生育。在1950~1955年间,俄罗斯人口粗出生率为8.5‰,到1995~2000年间,其粗出生率也仅为9.6‰;同期,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也从2.51人下降至1.35人。俄人口专家指出:为了维持人口简单再生产,俄人口出生率指标应该是一个妇女生2.14~2.15个孩子,而目前这一指标仅为1.17。由于家庭不稳定、生活水平低以及观念变化等原因,总体来讲俄罗斯妇女不愿生孩子。
俄罗斯人口减少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俄罗斯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变化不大。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比中国还低。1950~1955年间,俄罗斯男女平均预期寿命分别是62.5岁和70.5岁,总人口平均预期寿命67.3岁。在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政局动荡,人民生活水平受到影响, 1995~2000年间,俄罗斯男女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为60.6岁和72.8岁,总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66.6岁,比20世纪50年代时还略有下降,另外,男女平均预期寿命的差距明显拉大。
俄罗斯人口减少的另外一个原因,还在于人口结构失衡。在俄罗斯有个奇怪的现象:老中年妇女多、青少年少。目前俄罗斯男女人口比例约为100∶110,然而,在这样一个女人居多的国度里,儿童数量却明显不足。造成俄罗斯男女比例失调的原因与发生在很久以前的卫国战争有关,在那场反法西斯战争中,前苏联死亡2000万人,其中绝大多数为男性,在俄人口发展中至今仍留有余患;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妇女寿命比男性高,俄男性死亡率比女性高4倍。
另外,青少年死亡率高也是人口减少的重要原因。据资料显示,从1998年开始,死亡增长率中的40%是15~17岁的青少年,主要原因是生活水平下降,有病无钱医治,再加上吸毒和酗酒等。人口学家分析,如此发展下去,今天16岁的青少年有46%活不到60岁;到2016年, 17~19岁的男青年数量将从现在的350万人减少到200万人。
从社会层面来说,苏联解体所造成的社会动荡、政局不稳和经济衰退等问题,曾使俄罗斯人陷入生存和心理困境,这也是俄罗斯人口减少的原因之一。从1995~2003年,约有50万人自杀。此外,俄罗斯男人喜欢喝酒,在过去10年里,大约90万人死于酒精中毒、酒后斗殴和醉酒事故。而俄罗斯人的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普通民众患各种疾病的比例较高,但不少俄罗斯人不相信医生。俄《新消息报》称,调查显示,近半数受访者不相信医生, 1/3的人更倾向于自主治疗。
老龄化问题。虽然俄罗斯人口的平均寿命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但由于俄罗斯联邦人口的出生率长期较低,这样, 0~14岁人口的比例依然较小。据统计, 2000年,该年龄组的俄罗斯人口从1950年27.9%下降至18.2%,而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从6.2%上升到12.5%,进入了老龄社会,并且在今后仍将面临着老年人口进一步增长的趋势。
●3.俄罗斯的人口政策
考虑到人口的急剧减少, 2007年10月,俄政府批准了一项旨在通过提高人口出生率,抑制人口减少的法案。该法案评估了俄罗斯当前的人口状况及发展趋势,确定了联邦人口政策的原则和基本任务,其中包括减少公民死亡率,特别是减少具有劳动能力人群的死亡率、减少母婴死亡率、加强公民和青少年的健康、提高生育率等。根据这一法案,生育两个或两个以上子女的妇女将获得25万卢布(1美元约合26.7卢布)的国家资助,并无须为此缴纳个人所得税。资助标准将根据通货膨胀情况浮动。
然而,这些政策能否见效,恐怕还很难说,因为首先从年轻人来讲,不愿意多生育的思想恐怕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单靠鼓励政策并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前苏联也曾采取过类似的措施,但收效甚微。
●4.人口减少的危害
对于拥有偌大国土面积的俄罗斯来说,人口数量不足的局面越来越令政府感到焦虑。俄劳动部社会人口政策与人口社会保障发展局局长萨马林娜警告说,按这种人口发展趋势, 21世纪还没有过完,俄罗斯可能就没有足够的兵力来保卫自己偌大的国土了;同时,尽管俄罗斯经济近几年高速发展,但主要是由于其资源优势,尤其是石油出口价格的大幅度攀升造成的,而一旦这种优势丧失,俄罗斯将面临严重的劳动力危机,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俄罗斯的城市情况来看,到处可以发现闲置的楼房,这是俄罗斯人口减少的明显佐证;另外,俄罗斯人口的减少,将使俄罗斯的综合国力相对降低,从长远来看很有可能使俄罗斯退出世界大国的行列。
八、信用缺失
对于俄罗斯来说,危害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还在于信用的缺失。这种信用的缺失已经成为俄罗斯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对于个人活动、商业还是政府来说,信用的缺失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对于俄罗斯人来讲,也许他们今天说过的话并没有从主观上不去履行,但他们对于不履行承诺已习以为常,也许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把它当成了一种策略。但缺乏信用已经使俄罗斯的名誉受损。
个人信用的缺失。对于俄罗斯人来说,他们说的话你不要认真,因为他们今天说的跟明天说的可能完全不一样。更重要的是,俄罗斯人没有时间观念。在跟俄罗斯人的历次约谈中,俄罗斯人如果能够在约定的时间2小时内到就已经非常准时了,有的时候可能要推迟数天。比如约定早上9点见面,当我们准备好后一般提前10分钟就开始等,可往往是让你等到中午12点甚至下午。这样你的心情全无,几次下来,你对俄罗斯人的这种时间观念大伤脑筋,但他们却根本不以为然。个人信用的缺失,导致了俄罗斯人在进行各类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时候,往往很难取得别国的信任,这就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留下了坏的印象。
企业信用的缺失。对于俄罗斯的企业来说,你千万不要指望合同。因为合同在俄罗斯几乎不存在约束力。很多俄罗斯企业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往往非常爽快,当你以为大功告成的时候,他们又提出修改合同。就这样可能反反复复要修改多次。当你筋疲力尽之际,合同终于完成。但当实施的时候,他们又提出这样那样的条件,最后可能让你无法履行,而一旦搞不好责任却落到了自己的头上。在金融方面,俄罗斯银行的信誉在全世界几乎是最差的。因为俄罗斯的银行一般都是私人银行,而且可信度非常低。尽管世界银行曾调高俄罗斯银行的信用等级,但其信用并不能让人放心。因此在跟俄罗斯做国际贸易的时候一般都不用信用证进行结算,这无疑对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是一个严重的障碍。
政府信用的缺失。个人和企业信用的缺失,更多的是影响到民间的交往。但政府信用的缺失,丧失的却是一个国家的信誉和形象。中俄输油管道的事情典型地反映了俄罗斯政府的信用缺失。1994年,俄罗斯曾单方面主动向中国提出修建通往中国输油管的建议,中国方面当时由于国内能源暂时不紧张,直到2001年9月才签署中俄总协议,商定双方共同建设由西伯利亚安加尔斯克到中国大庆的石油管道,简称为安大线,总长2400公里,俄方投资17亿美元,中方投资8亿美元, 2005年就向中方输油,每年2000万吨至2010年达到3000万吨。但是,日本得到这个消息后,向俄方发动了强大的攻势。在战略上,散布中国威胁论,挑拨俄方对中国的戒备心理;在出口策略上,说俄罗斯,称改建终点在俄罗斯太平洋东岸港口纳霍德卡,可对日本、韩国等国供油;而在财政上,日本将提供修建这条输油管超过50亿美元的费用。之后,日本还不断追加费用承担,务必将石油管道从中国人手中抢过来。在日方的建议下,俄方以环保等理由,迅速将安大线搁置,加速研究安纳线。俄国人没有诚信,自然引起中国的不满,因此俄国人又提出一个折中方案,就是在安纳线中修一条支线到中国大庆。
然而,安纳线也没有被通过,后来俄罗斯政府又抛出一个泰纳线,并且又提出了多种的方案。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让中国和日本提高筹码。到2005年,由于日本一度不是很积极,加上当时日俄关系恶化,俄方于是宣布先分阶段建设,优先考虑到中国的支线,但管道建设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2008年,一场全球金融危机使石油一下由最高的140多美元降到了60美元。俄罗斯是世界产油大国,石油出口的压力突然显现,这时又考虑到了中国。而中国考虑到能源长期的战略问题,于2008年10月28日与俄罗斯签订了贷款换石油的协议,协议规定俄罗斯在未来15年内向中国供应3亿吨石油,一部分用铁路运输,一部分用管道运输,交换条件之一是中国向俄罗斯提供200亿~250亿美元的贷款。然而,协议的墨迹未干,俄方就以价格问题宣布中俄“贷款换石油”谈判已经暂停。至于下一步如何发展,目前还不得而知。
这么一条小小的管道,折腾了中国整整十四年,到现在还没有眉目。当然其间也有一些客观的原因,但根本的原因是俄罗斯政府信用的严重缺失。其结果是浪费了中国大量的精力,俄罗斯也没有得到多大的好处,如果早建成的话,起码双方是早受益的。所以从这点上来看,俄罗斯是一个严重不讲信用的国家。
九、腐败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毒瘤
据俄总检察院抽样调查,俄罗斯80%以上的官员有腐败行为。仅2005 年,俄各级政府官员就收受了约相当于400亿美元的贿赂。此外,俄2005年共有2万多名官员因利用职权进行犯罪活动而被查处。据国际组织“透明国际”2006年11月的全球“腐败指数”排名报告称,就廉洁程度而言,俄在159个国家与地区中排名第127位。自2001年以来,俄贪污受贿案增加了7倍;过去10年,俄每年都位居世界“腐败十强”之列。2007年,俄在“透明国际”的“腐败指数”排名中更降为第143位。据俄副总检察长布克斯曼2006年11月8日说,俄腐败规模可与联邦财政收入相提并论,估计在2400亿美元以上(俄2005年度财政预算收入为2900亿美元)。有的专家甚至说,俄每年被贪污的金额估计高达4000亿美元。
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在先前讲话中说, 2007年与腐败相关的刑事犯罪案件为1.05万件,这还只是“冰山一角”。俄罗斯官员或利用在政府采购中索取商业回扣,或在承建项目中索取工程回扣,或上下勾结“制造”子虚乌有的公路、学校等项目套取政府拨款,或巧立名目鲸吞国有资产,或炒卖国有土地赚大钱,或利用职权提拔政府官员大量受贿,或利用职权套取银行贷款。他们积累大量财富,形成庞大的利益集团,贪污受贿已经成为社会时尚,某些地区形成“无官不贪”的局面,各级政府首脑常沦为利益集团的代表。
反垄断政策部长也曾揭露,俄罗斯中小企业家不得不拿出其利润的30%~40%,用于向黑社会集团上贡,或贿赂腐败官员。小企业家们为办理营业执照而必须面临的复杂的官僚主义手续,为受贿现象创造了温床。举例说,要开一家理发店,业主需要得到不同官方机构的至少30个批件。他们所付出的费用同支付给当地腐败官员的贿赂款几乎一样多。一位议员曾说,腐败现象不仅在政府和克里姆林宫内扎下了根,而且在立法机构中也存在。他说:“大家都知道,许多议员在他们的信封中每月都收到至少2000美元的现金,但是他们都假装若无其事。这说明政权本身就无视贪污腐败。”
在俄罗斯,警察敲诈也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俄罗斯内务部的警察有权随时对路人施行证件盘查,这样的法律本身无可挑剔,只是不少警察把这当成了敲竹杠、赚外快的好机会。整个20世纪90年代由于国家机器本身没有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许多俄罗斯商人不得不向各种黑手党组织支付保护费。进入新世纪之后,虽然黑帮已经不再是商界面临的主要问题,但是保护费仍然要交,只是现在是以各种回扣和好处费的名义支付给各种官僚和公务员。正是所谓“黑帮走了,警察又回来了”。
腐败还对社会治安带来不利影响,正是腐败使俄罗斯的治安长期恶化。俄罗斯不少原本有职责惩治腐败的官员和有职责打击违法犯罪的护法人员与腐败现象同流合污,充当腐败分子的保护伞,使得不少违法犯罪行为无法得到查处。护法人员由于自身难脱干系而为当事人通风报信、帮助销毁罪证的事情时有发生。腐败常和经济犯罪紧密相连。有时候,暗杀就成了让异己消失、让知情者“闭口”的最合适方式。由于俄罗斯银行系统的腐败现象尤其突出,所以,银行系统的暗杀事件就多于其他领域。仅在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被暗杀的银行家和金融专家就有132位,另有100多人在暗杀事件中受伤。俄罗斯农业银行总裁里哈切夫、“2000-进步银行”总裁乌亚斯、俄罗斯商业银行总裁基维利基、梅纳杰普银行圣彼得堡分行总裁菲利波夫、库图佐夫银行总裁列宾等国际知名的金融家都是因暗杀而死于非命的。
需要指出的是,枪支泛滥为暗杀提供了装备保障。由于腐败对军队的渗透,俄军中的盗窃、走私枪支弹药的行为日趋严重,枪支弹药大量流向社会。据粗略估算,近年来,由军人偷盗和出售的枪支弹药价值已达数百亿美元。据俄检察机关2003年5月透露:当年1~5月因涉嫌贪污被立案调查的俄军将级军官近20名; 2002年有500多名军官因腐败被判刑,还有25名将军因受贿被起诉; 1999年有14名将军因贪污腐败被判刑。征兵中的腐败现象也很严重。据报道,俄有63%的家长通过行贿让自己的孩子逃避服兵役。
分析产生上述腐败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权钱联姻。俄罗斯从社会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转变,是一个非常混乱的过程,许多政府官员和权威人士利用自己的职权大肆收受钱财,而一些有钱人也乘机通过贿赂钻进政府高层。1996年,数个俄罗斯的商业大亨资助当时的俄总统叶利钦再次竞选总统,作为回报,许多为他提供经济援助的大亨最终得以进入克里姆林宫,摇身变成政府高官。二是私有化。苏联解体后的10多年来,俄罗斯无力平衡社会利益,无法加强财产权和其他法律契约的制定,私有化与腐败问题一直相生相伴,腐败成为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在俄罗斯,腐败问题所造成的结果是,大多数人无法从本国资源中获得经济利益。在腐败导致经济停滞和多数人生活水平下降的同时,也使某些小集团获得巨大的财富。三是公职人员经商。俄罗斯公职人员最典型的腐败现象主要表现为:从事经营活动、拥有企业股份、合办和领导商业机构。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查处了大量行贿受贿案件,各级权力机构的数千名公职人员因利用公职从事经济犯罪活动被追究刑事责任。在俄罗斯,地方长官一方面控制着法院和警察,同时又是大型商业集团的成员,或者干脆就是商业机构的负责人。俄罗斯政治家常常是特殊商业利益的代表,这才是使他们的生命处在高度危险中的真正原因。
总之,腐败已渗入俄的各类机关和各个领域,其深度和广度都很惊人,对社会治安乃至国家安全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普京当上俄罗斯总统之后,主要致力于健全国家法制、稳定秩序、根除腐败。但由于腐败在俄罗斯已经根深蒂固,短时间内难以从根本上消除。腐败已成为俄的“软肋”,成为俄实现“强国梦”的最大障碍之一。
十、俄罗斯民族的劣根性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俄罗斯属于欧洲国家,但其民族与欧洲大陆的民族有很大不同。长期以来,俄罗斯民族形成的一些不良习惯,限制了这个国家的发展,使俄罗斯一直落后于欧洲主要发达国家。俄罗斯民族的不良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与中华民族的勤劳相比,俄罗斯人似乎活着就是为了享受。这也许是制约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在俄罗斯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奇怪的现象,吊车提着货物,货物就悬在半空中,而工地上早已没有人。原来是司机刚把货物提起来,一看到了下班的时间,于是赶紧走人,尽管再需要2分钟不到的时间就可以把货物放下来,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俄罗斯人对工作的态度。同时,俄罗斯的节日繁杂,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旧的和新的、宗教的和世俗的、职业的和家庭的节日,神奇地交织在俄罗斯人的生活中,据统计有80多个。而每到节日基本都要休息,加上每周固定的休息日,俄罗斯人的实际工作日非常少,这就大大提高了劳动力的成本。由于不能连续工作,使很多的产业在俄罗斯得不到发展,这也是轻工产品在俄罗斯很难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是酗酒成风。在俄罗斯,到处是酒吧和迪厅,天不黑就挤满了人。在大街上,随时可以看见提着酒瓶子的年轻人,很多都是女孩子。在俄罗斯,每年死于酗酒的人接近10万。很多俄罗斯人醉酒之后就睡在路边,由于俄罗斯天气寒冷,往往第二天就冻死在马路边。在俄罗斯,女性一般都吸烟、酗酒,男性更是如此,其结果是造成了俄罗斯人寿命的缩短,同时使很多年轻人过早地去世。酗酒的结果也造成了家庭的不和,离婚率非常高,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
再次就是俄罗斯人的大民族主义。很多俄罗斯人自认为是贵族出身,这样在跟其他民族交往的时候往往给人一种傲慢的印象。其实,前苏联的解体,在某种程度上与俄罗斯人的这种大民族主义有一定的关系。目前,俄罗斯内部的民族依然非常复杂,俄罗斯人的这种心理优势已成为民族团结的破坏力量。如果俄罗斯人不吸取苏联解体的教训,同样的一幕也许还会上演,在后边的章节里我们还要详细分析。
最后就是俄罗斯人缺乏信誉。俄罗斯人的不守时,不讲信用,对俄罗斯人的形象造成严重破坏。同时,政府对信用的缺失,使整个俄罗斯的国际声誉受损。在当今世界,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讲求信誉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可惜的是俄罗斯人仍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过也难怪,要使整个民族放弃其固有的行为方式,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由于俄罗斯民族这种固有的劣根性短时间内难以克服,势必制约俄罗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比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来说,俄罗斯本是一个小国,几百年来靠侵略扩张达到了今天的规模,除了在苏联时期产生过一些思想,其他时间基本是在战争中度过的,因而整个民族容易激动,行为偏激,缺乏和谐的气氛,加上懒惰和酗酒,使这个国家的人们看上去好像失去了追求的目标。这种民族精神显然不利于俄罗斯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十一、国内局势的不稳定性使俄罗斯有进一步解 体的可能
据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一份报告, 10年后俄罗斯将分裂成6~8个国家。这份骇人听闻的报告发表在CIA的网站上,据称是众多世界发展研究中心通过合作得出的“科学论断”。报告将俄罗斯和中东及东南亚一道列入“动荡地区”,认为这些地区恐怖主义和集团犯罪猖獗,当地政权无力控制局势,地区的安全和稳定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报告认为,俄罗斯同外部世界相隔离,其人才和科技潜力也在进一步衰退。在这一大背景下,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下跌将诱发俄罗斯的崩溃。届时,俄罗斯分裂成的小国将沦为美国、欧盟、中国和日本的经济势力范围。
尽管俄罗斯方面对此报告进行了严厉的抨击,认为这是美国企图分裂俄罗斯的一个阴谋。但从俄罗斯的自身情况来看,由于在民族问题上长期失误,其实苏联的解体就与民族问题有关。加上外部势力的干预,俄罗斯进一步解体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尤其是当一些突变事件发生的时候。
俄罗斯联邦现由83个联邦主体组成: 21个共和国、9个边疆区、2个联邦直辖市、1个自治州和4个自治区、46个州。俄罗斯境内生活着多达176个大大小小的民族,大的民族人口过亿,小的民族人口不足1000人。俄罗斯族是国内最大的民族,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1.5%。其他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50万的有15个,鞑靼族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人口有550 万,主要居住在中伏尔加河流域的鞑靼斯坦共和国及周边地区。其实,苏联解体后不久,当时俄罗斯的89自治实体都曾提出过独立,俄罗斯因此还在车臣进行过两次战争。虽然由于俄罗斯的强硬政策使独立问题暂时平静下来,但是一旦处置不当,这个问题就像火山一样随时有可能爆发。俄罗斯的不稳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首先是历史的原因。俄罗斯本是欧洲的一个小国,经过了几百年的扩张,迅速拓展成横跨欧亚大陆的世界面积第一大国。然而在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上,原沙俄帝国对各少数民族实行的是强制性的掠夺与同化政策,如武力统治、强取豪夺、强行迁徙、强制性推广俄语、限制各少数民族对本民族语言的使用等;在人口上,俄罗斯族仅占全国人口的一半左右,这种人口上的劣势只能借助于政治上的强力来弥补;在民族数量上,沙俄疆域内多达上百个民族,其民族规模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程度差异很大,给民族的同化与融合造成了各种困难。尽管沙俄统治已结束近百年的时间,但这种对各少数民族造成的伤害仍然有很深的烙印,这就为俄罗斯的稳定带来长期的不安定因素。而一旦矛盾发生激化,就有可能随时爆发危机。
其次是前苏联民族政策的失误。前苏联在民族政策上存在诸多的失误。斯大林上台后实行高压统治,强化中央集权,在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下,民族自治实体实际上徒有虚名,各联盟主体根本无法行使宪法赋予自己的权利;同时,无视少数民族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特殊性,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强制推行整齐划一的农业集体化,致使少数民族地区的农牧业受到严重破坏,引起大规模饥荒,造成少数民族人口因此死亡或被迫迁移国外的达数百万人;另外采取民族歧视、民族清洗和对少数民族不信任的政策,清洗犹太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干部与人士,严重伤害了少数民族的感情;还有就是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名强行将一些少数民族迁往他处并使之分散居住,破坏了这些民族长期形成的固定的生活习惯、民族习俗和民族文化,激起了少数民族强烈的反俄、反共情绪;再有就是对意识形态高度垄断,采用行政手段大力推广俄语,推行文化单一化的政策,也对少数民族的感情造成伤害。斯大林时期的文化政策基本上是以俄罗斯为中心展开的,充满大俄罗斯沙文主义色彩。这种大民族主义的思想,使少数民族有一种被统治、被奴役的感觉。
尽管后来前苏联在民族问题上也做了一些调整,但民族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观。当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随着其政治“公开性”、“民主化”和“多元化”的提出,随着政治控制的松动和民族政策的继续失误,各种潜在的民族矛盾便逐渐地表面化了,最后成了促成苏联解体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独立后的俄罗斯,其境内仍生活着100多个民族,其中许多少数民族因不满于自己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而怨言重重,个别少数民族甚至因此采取了激烈的措施,如闹独立、闹分立,等等。
最后就是外部势力的干预。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理论界与政界对苏联时期的民族政策进行了反思,对民族问题提出了以下基本主张:第一,在民族平等基础上,强调俄罗斯族在俄罗斯联邦国家中的重要地位;第二,主张人权和公民权利高于民族权利;第三,回避民族自决,实行多元民族文化自治;第四,反对极端民族主义,建立民族和谐关系。俄罗斯这种新的民族政策实际上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其一方面为了国家的统一不得不以法律的手段限制国家的分裂,另一方面由于强调俄罗斯族的核心地位,使其他民族仍然有一种被边缘化的感觉。因此,美国借这一问题大加发挥,利用非政府组织暗中支持分裂活动。车臣的背后隐约能够看到美国的影子。对美国来说,通过分裂祛除苏联这个最大的敌人,而用同样的方法可以祛除俄罗斯这个桀骜不驯的对手。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的打击甚至超过了美国。尤其是石油价格的暴跌很有可能使俄罗斯经济在2009年发生衰退。最近几年,石油收入的大幅盘升,使俄罗斯有足够的财力致力于国内经济建设,同时大幅度提高俄罗斯民众的生活待遇,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族矛盾。但如果石油价格长期保持低水平,在俄罗斯经济发生困境的情况下,国内的民族矛盾就会凸显。加上最近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日趋紧张,一旦出现突发事件,俄罗斯完全有可能出现进一步解体的局面。而即使不解体,也会使俄罗斯疲于应付,消耗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并且弱化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凝聚力,这对俄罗斯的重新崛起显然是不利的。
●小结
与前苏联相比,俄罗斯已经开始沦落为二流国家。尽管近年来俄罗斯靠原油价格的提升有复苏的迹象,但考虑到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外部环境方面的不利因素,注定了俄罗斯经济很难有持续的发展。尤其是资源为主的发展模式一旦丧失优势,俄罗斯的经济将面临崩溃的边缘。前苏联之所以能够成为当时的世界经济强国,主要得益于国家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政权。当时采取的计划经济模式,虽然在后来成为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但在初期阶段确实调动了全民的积极性,使当时的苏联很快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可悲的是,俄罗斯没有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至今还躺在石油上过日子。而一旦石油资源发生枯竭,真正决定一个国家竞争能力的将是创新机制和人力资源,而这些俄罗斯都在逐渐落后,丝毫看不出有追赶的迹象。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俄罗斯的发展只能是昙花一现,俄罗斯会被主要国家越落越远,俄罗斯的大国梦想将很难实现,俄罗斯将难振昔日雄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