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经济崛起的典范

经济崛起的典范

时间:2023-06-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章 日本难掩失落一、经济崛起的典范作为一个岛国,在明治维新前,日本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制国家。战后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占了中国领土台湾和澎湖列岛,中国赔款二亿三千万两白银;而日本政府用这笔赔款发展经济和军事,又进一步加大了对亚洲各国的侵略。中国人民所受的伤害最深也最大。1995年,日本的经济规模一度达到美国的70%以上,大有赶超美国之势。

第四章 日本难掩失落

一、经济崛起的典范

作为一个岛国,在明治维新前,日本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制国家。1853 年,美国殖民主义者率领舰队来到日本近海,要求与当时的德川幕府谈判。1854年,日本与美国签订了神奈川《日美亲善条约》,同意向美国开放下田和箱馆(函馆)两个港口,而不仅局限于长崎,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等。由于接踵而来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德川幕府成为日本社会斗争的目标。与中国不同的是,在西方列强的蹂躏之下,日本选择了改革自强的创新之路。经过与幕府派的斗争,改革派成立了明治政权。新政府上台后,实行了积极的改革举措。在1869年6月,明治政府强制实行“奉还版籍”政策,将日本划为3府72县,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同时改革身份制度,废除传统时代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将过去的公卿诸侯等贵族改称为“华族”,大名以下的武士改为“士族”;为减轻因“奉还版籍”而连带的财政负担,废除了封建俸禄;另外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发展近代教育;还有就是积极引进西方近代工业。为了更进一步地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于1871年派出以太政大臣岩仓为代表的使团,到欧美国家进行了长时间的学习。

经过明治维新,日本的国力快速增强。同时,富强的日本利用强盛的国力,逐步废除了与西方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在1895年、1904年分别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击败昔日帝国清政府与俄罗斯,成为称雄一时的亚洲强国。也就是说日本仅仅用了30多年的时间,就由一个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一举成为世界主要强国之一。

然而,日本崛起之后,并没有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而是选择了一条害人害己的侵略道路。1874年,即明治维新刚刚完成的第二年,日本就派遣西乡从道等陆海军将领率领日本3600余名侵略军进犯中国台湾; 1876年,入侵朝鲜,以武力胁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从此朝鲜开始沦为日本的半殖民地; 1879年,吞并琉球; 1887年,日本参谋部制定《讨伐中国之策略》; 1895年,发动甲午战争。战后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占了中国领土台湾和澎湖列岛,中国赔款二亿三千万两白银;而日本政府用这笔赔款发展经济和军事,又进一步加大了对亚洲各国的侵略。

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武装入侵中国,占领中国首都北京,向清政府勒索巨款,并取得了在中国天津和北京等华北心脏地带的驻兵权; 1904年,为独霸远东,发动日俄战争,从俄国夺取库页岛南部,攫取辽东半岛和南满铁路租借权,并获得独霸朝鲜的特权和在俄国濒临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沿岸的作业权; 1910年,正式吞并朝鲜,使朝鲜完全沦为日本殖民地; 1914年,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机,出兵山东,占领济南,攻陷青岛,夺取德国在山东的利益; 1928年,在东北策划皇姑屯事件,并出兵侵占济南,屠杀中国军民5000多人,酿成济南“五卅惨案”; 1931 年,制造柳条沟事件,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侵占整个东北; 1937年,制造卢沟桥事件,从华北、华东两个方向挺进,实施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财产和人员损失, 3000多万中国民众死在日本的刺刀之下;同时于1941年,实施南进战略,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把战火引向整个太平洋。使亚洲各国人民处在日本的蹂躏之下,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

总结“二战”以前近百年的时间,日本历史就是一部掠夺和奴役亚洲各国人民的侵略历史。中国人民所受的伤害最深也最大。日本虽然在经济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其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亚洲各国人民的血泪史。“二战”之后,日本制定了和平宪法,走上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道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开始起飞,经过30年的发展,到80年代,日本基本赶上了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进入了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并且从80年代开始,日本一直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1995年,日本的经济规模一度达到美国的70%以上,大有赶超美国之势。虽然受人口、国际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限制,最近十多年经济发展缓慢,但日本一直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其GDP和外汇储备均居世界第二位,这对于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来说实属不易。因此客观地讲,抛开日本的侵略历史,单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日本明治维新后的30年和“二战”之后30年的经济发展,堪称经济发展的典范,值得亚洲各国好好借鉴和学习。

二、善于学习的日本

日本以善于学习而著称。总结日本的发展史,又是一部不断学习的历史。日本对外的学习史,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在明治维新前,全方位地向中国学习;明治维新期间主要以欧美列强为学习对象;而“二战”之后,把学习和追赶的目标主要定位为美国。

师从中国。明治维新前,中国一直是亚洲最发达的国家。日本地处海岛,与中国隔海相望,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日本,成为它汲取智慧和养分的重要来源。日本对中华文明的汲取是多方面的,并且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汉字、佛教、儒家思想、科技以及治国思想都是日本学习和借鉴的主要内容。中国的佛教和儒家思想是在3世纪先后传入日本的,这对日本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启蒙的作用。在唐朝,中国的经济和文化达到了鼎盛时间,这个阶段,日本对中国的学习是最积极也是最全面的,对日本以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先后200多年的时间里,日本不断选派国内最优秀的人才,到中国来学习先进的文化和技术。这对日本的政治制度、教育、文化、宗教、法律、历法乃至生活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比如日本的文字有很多是由中国的汉字组成,这是在唐朝时期的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吉和阿倍仲麻吕根据汉字创造出来的。日本的文字也是从那时开始的,直到现在还保留着很多的汉字符号。唐朝之后,尽管日本也开始在文化和科技方面有所创新,但与中国的交往一直非常频繁,中国先进的文化和科技传入日本,对日本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直到16世纪末期由于丰臣秀吉的对外入侵,才使这种官方的交往暂时中止。应该说,日本在17世纪以前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向中国的学习,如果没有中华文明的广泛影响,日本至今可能还是一个落后的岛国。如菲律宾的情况跟日本差不多,但由于其不善于学习,因而至今还很不发达。

西方的学生。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把西方国家作为学习的对象,而在此之前中国一直是它的老师。因为当西方国家的大炮打开日本国门的时候,日本才发现还有比中国更先进的国家。与中国不同的是,日本没有闭关锁国,而是承认自身的不足,虚心向西方列强学习。由于当时日本还处在幕府的统治之下,改革派在天皇的支持下,与幕府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从此走上了全面学习西方的道路。1871年,日本岩仓使团先后访问了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奥地利、德国、丹麦、意大利、瑞士和瑞典等12个国家,历时22个月,对这些国家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做了详细的记录。回国后编辑成书籍发行。这次考察,开阔了日本各界的思想,更新了观念,使其认识到了自身的差距,更坚定了全面学习西方的决心。在文化方面,日本掀起了“兰学”热,儒家思想的地位开始削弱,日本的文化开始倾向西方文明;在教育方面,参照西方国家的教育体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了日本的国民素质;在经济方面,大力推崇西方工业,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过30年的发展,日本一跃成为世界主要强国。总结这个时期的日本,一开始受到外强的侵略,并没有使这个国家沦落下去,而日本变压力为动力,不是单纯地痛恨侵略者,而是向自己的敌人学习,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赶了上来,这种善于学习的精神还是应该值得我们借鉴的。

美国的后生。55年之前,由于日本在战争中工业基础受到严重破坏,这个期间主要以恢复经济为主。55年之后,日本经济得以恢复,便开始了其追赶的步伐。这个时期的日本,由于跟美国的关系比较密切,而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因此日本的主要学习对象定为美国。在这个时期,日本主要学习美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前期,学习的方式主要以引进技术为主,因为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比如日本的钢铁工业、造船工业、石油工业、化肥工业和合成树脂等工业都是通过技术引进来实现的。尽管日本在引进的过程中对工艺不断进行创新,但日本的主要产业大部分是引进的技术或者在引进的基础上改进的,因为日本在新产业的创新方面非常不足。比如在最新的信息产业方面日本就跟美国有明显的差距,在软件方面甚至连印度都不如。也就是说,日本在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内,从一片废墟上建立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主要是其善于学习和创新的精神。日本虽然自己不能创造最新的东西,但是它能学习新东西并且进行改进,从而赶超对手,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日本之所以善于学习,主要是由其地理位置所决定的。由于日本地处海岛,对外相对封闭,自身幅员小、人口少,靠自身的发展很难。因此只有虚心吸取别国的先进经验,才能够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而日本在不同时期所选择的老师,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发达的国家,日本也才得以不断发展,从而成为世界经济的强国。从这方面看,日本确实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而日本的发展也主要得益于这种对外的学习。尽管日本也有自己的创新,但日本的创新更多的是一种改进,而往往缺乏革命性的创新,这也决定了日本尽管善于学习,但很难成为领导者。

三、岛国心理的危害

日本地处偏远的海岛,整个民族具有强烈的危机感,这本是无可厚非的。然而,日本以此作为对外扩张的借口,就暴露了其典型的侵略本性。回顾日本近代的历史,就是一部侵略的历史,而这主要是由于其狭隘的岛国心理在作祟。

1590年,丰臣秀吉完成了日本的统一。其本应该好好发展经济,但日本却开始向邻国扩张。这是日本对外侵略的开始。1592年和1596年,日本先后两次向朝鲜出兵,妄图拓展自己的疆域。在中朝军民的沉重打击下遭到了惨重的失败。虽然那时的日本还不具有挑战中国的实力,但其侵略的野心暴露无遗,这也为日本近代的对外侵略埋下了伏笔。

在明治维新刚见成效的时候,日本就于1874年入侵中国台湾,用外交讹诈的手段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北京条约》,迫使中国承认日本对琉球的实际统治,并赔偿白银50万两。在1879年正式吞并了琉球,并改名为冲绳。1876年,迫使朝鲜政府签订了《江华条约》,使日本的势力得以进驻朝鲜,为日后吞并朝鲜、侵略中国提供了条件。1890年,日本首相山县有朋就非常明确地指出,日本由于地理位置和国际环境不利,日本的国家利益不单是保护日本自身的权利,还要控制周边国家这些所谓的利益线,实际上是为对外战争寻找借口。而青木外相在《东亚列国之权衡》一书中更是露骨地指出,要占领朝鲜、满洲和俄国滨海地区,并将其并入日本版图,使日本成为一个大陆国家。日本的侵略本性已暴露无遗,这也是其固有的岛国心理导致的结果。

1894年,经过了变法的日本国力大增,这时终于向中国发动全面的进攻。甲午海战的结果,使中国失去了台湾这个美丽富饶的宝岛,并且赔日本2亿两白银,而当时日本一年的财政收入才8000万两白银。尝到了侵略甜头的日本变本加厉地对外入侵。在此之后的半个世纪里,侵占了中国的东北和满洲地区,并于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还把战火烧到整个太平洋地区,以实现其所谓的“大东亚共荣”。日本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自己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70多年的对外侵略,最终换来的是日本变成了一片废墟。如果不是日本一开始岛国心理作祟,侵略野心膨胀,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二战”之后,日本一度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但经过30多年的发展,日本迅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时日本的岛国心理又开始死灰复燃。其优越心理暴露无遗,看不起周边的国家,甚至不正确面对过去的历史,好像有损日本的形象,这引起了亚洲各国人民尤其是中韩两国的一致声讨。近几年,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大有超过日本之势。而日本的岛国心理再次暴露,不是积极地跟中国加强交流,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以寻求双方共同发展,而是始终以一种酸溜溜的心情看待中国的崛起。但日本这种狭隘的岛国心理只能是害人害己,中华民族的崛起是任何力量也难以阻挡的。

目前,日本正处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处理好与亚洲各国的关系,放弃其狭隘的岛国意识,会对日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还能赢得亚洲各国人民的信赖,对于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是非常有帮助的。然而,日本国内总有那么一股势力,始终摆脱不了这种陈腐的观念,甚至其政府官员都抱有这种思想。典型的是小泉政府,不承认历史现实,引起亚洲各国人民的厌恶,其结果只能是使日本越来越失信于亚洲各国人民。考虑到日本的这种心理已根深蒂固,这必将对日本更广泛地融入国际社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其实,只要能够像德国那样进行诚挚的道歉和反思就能赢得世界的理解,可就是这么一点事情,日本就想不明白。就这点来看,日本民族缺乏大智慧。这也决定了日本不能成为世界强国。

四、资源短缺制约了日本经济的更进一步发展

日本经济之所以近几年发展速度放慢,资源匮乏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由于资源受限制,日本经济已经难以持续快速地发展。资源短缺包括诸多方面,主要是日本的国土面积太小、人口少,矿产资源更是缺乏。

面积太小。日本的面积只有38万平方公里,在世界主要大国中,只有中国和美国的大约1/25,而俄罗斯的面积是日本的45倍,印度也有日本的8倍。即使在亚洲,日本的国土面积也属于中游,比日本大的除了中国、印度,还有印尼、伊朗、沙特阿拉伯、土耳其、蒙古、泰国等十多个国家。由于面积太小,日本发展空间受到限制。日本以前发动的几次战争,除了其军国主义思想的影响之外,发展空间受限制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日本不但面积小,自然环境也非常恶劣。日本国土由1000多个岛屿组成,交通运输比陆地上要难;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80%,可耕土地很少,粮食不能自给,需要大量进口;更为不利的是,日本还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多次大地震曾给日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比如1923年关东大地震造成15万人丧生, 200多万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65亿日元,东京、神奈川、千叶、静冈、山梨等地成为一片废墟。1995年阪神大地震,据官方统计约有6500人死亡,房屋受创而必须住到组合屋的有32万人;在2004年和2008年也发生过强烈地震,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和财产伤亡。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日本的地震频繁,这样在建造房屋的时候就不得不提高建筑标准,这样就无形中增加了建筑费用,从而增加投资成本,拖累日本经济的发展。

人口太少。日本的人口有1.28亿,在世界上位于前十位。从位次来看并不算低。但从绝对数来看,中国和印度的人口都在10亿以上,是日本的10倍;第三位的美国也超过了3亿;第四位的印尼也比日本人口多1亿。也就是说,日本人口尽管不算少,但与中美印相比,差距明显。尤其是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的人口更是日本不可比拟的。人口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资源,更是一种财富。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的经济尽管远远比中国发达,但最终中国取得了胜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人口比日本多得多。而目前中国和印度发展迅速,哪怕是发展到日本人均1/10的水平,总量上也会超过日本。所以,日本经济要取得更大的发展,保住目前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是很难的。有关日本的人口问题在后面还会做详细的阐述。

自然资源太少。日本是个自然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在各种矿物资源当中,只有石灰石资源尚可称之丰富,而其他资源特别是石油、煤炭、铀等能源资源则尤显缺乏。因此每年日本需要大量地进口各种原材料,来保证其经济的发展。随着原油、铁矿石、煤炭等原材料价格的大幅度攀升,日本经济也受到很大的冲击。比如日本每年大约进口2.2亿吨原油,原油价格每桶增加1美元,日本就要多付出15亿美元。2008年原油价格最高的时候超过了140美元,而两年前还只有60多美元,由此日本每年需要多付出1000多亿美元的成本。虽然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原材料的价格出现大幅度回落,但从长期来看,全球能源和矿产资源短缺的问题始终是存在的,也就是说这些材料的价格从长期来看还会继续提高。尽管日本的产业结构层次比较高,附加值也比较高,但随着一些新兴国家竞争能力的提高,这种差距正在缩小,而日本由于缺乏自身资源而造成的高成本的缺点在逐渐显现。因此,自然资源的严重短缺制约着日本的经济发展。

总之,资源的匮乏决定了日本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的创新,保持领先的发展速度,而一旦这种技术的优势减弱或丧失,将不可避免地失去竞争力。随着新兴国家的不断崛起,日本的这种优势会逐渐地丧失。因此从长远来看,资源短缺的问题将始终长期困扰日本经济的发展。

五、日本科技的短板

“二战”之后,日本经济发展迅速,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日本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根据相关的研究,在1963~1973年的10年间,日本经济年均增长7.2%,其中代表技术进步的综合要素生产率(TFP)为年均增长4.2%,也就是说在这期间,技术进步对日本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8%;在1983~1991年,技术进步对日本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是高达63%;尽管在1973~1983年,以及1991年之后技术进步对日本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降低,但也分别达到了22%和40%(详见表4-1)。这说明科技在日本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表4-1 日本不同时期经济增长率的分解  单位:%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经济研究所。

技术进步在促进日本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促进了日本产业结构的升级,使日本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的出口产品以纺织品为主;到70年代,钢铁、电器机械、船舶等成为主要出口产品; 而80年代之后,电器机械、一般机械、精密仪器、汽车等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占主导地位。这说明日本的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

日本的科技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技术引进期和技术创新期。第一个阶段在1975年之前,当时日本经济处于追赶阶段。在这个时期,日本的科技进步主要是通过大规模的技术引进来实现的。在这个时期,日本的技术相对落后,与欧美国家技术差距较大,并且几乎在各个行业都存在着差距。由于有现成的国外技术,只需要引进就可满足日本国内经济的发展; 1975年之后,日本经济进入了稳定增长阶段,日本的科技水平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基本消除。在这个时期,由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日本要想进一步缩小与欧美国家的差距乃至超过它们,必须要进行自主创新。在这个时期,日本的汽车、电子产品等知识密集型产品发展迅速,甚至一度与美国产生贸易摩擦。这说明日本在这个时期的科技创新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日本的技术创新有自己显著的特点,最主要的一个特点是日本的技术创新更多的是对引进技术的一种改进。尤其是对工艺的改进上,日本下了很多的工夫;而美国更注重于对新产品的改进。比如日本是电子产品生产大国,但电视机、电冰箱、CD、移动电话等都不是日本发明的,而是在引进的基础上改造的。这种模式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1990年之前的效果非常显著,因为这个时期通过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能够在相关行业迅速赶超先进国家。但1990年之后,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日本不重视产品创新的缺点暴露出来,使得美国跟日本之间的差距又迅速拉大。1995年的时候,日本的GDP为5.2万亿美元,而美国为7.4万亿美元,日本的GDP是美国的71%;而到2007年,日本的GDP下降到4.3万亿美元,而美国则上升到13.8万亿美元,日本的GDP仅占美国的31%。从数据对比也可以看出, 1990年之后,日本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仅为0.2;而美国同期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为1.5,这也进一步反映了1990年之后,日本在技术进步方面速度明显放慢。

日本的技术进步最近十多年之所以发展缓慢,主要是由于日本在技术创新的模式上存在问题。对比美国来看,美国的技术创新采取的是引进与自主研发相结合的路子,而日本更注重于自主开发。由于单纯的自主研发投入高、见效慢,使企业科技投入的风险增加,投资回报率低;同时,日本的创新机制也不完善,缺乏相应的激励作用。极端的例子是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公司凭借该技术10年获利1200亿日元,而发明人只得到2万日元的奖金;另外,日本的专利制度也存在缺陷,对专利技术的保护缺乏科学性,对专利的保护程度也不够,加上不注重对新产品、新行业的研究,技术进步在进入新的自主创新阶段之后,迅速放慢。

尽管日本最近几年也采取了一些鼓励技术创新的措施,比如政府推出了共同研究、促进大学向企业转移技术、发放各种补贴乃至建立孵化器等办法,但收效不大。这主要是因为日本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改进模仿为基础的技术创新体系不可能短时间内改变;同时,与美国相比,日本在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另外就是美国政府在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国家进行了大量的投入,而这些技术又不断转移到民用上来,从而带动了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而日本国家有组织的科技产品研发投入非常少,这就很难保证在高技术领域有重大突破。

考虑到日本技术创新的局限性,而且这些局限性在短时间内也难以改变,日本的科技水平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改观。因此,日本经济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会保持较低的发展速度,这制约了日本综合国力的提高,这也是日本经济发展的无奈之一。

六、人口因素决定了日本不能成为超级大国

目前,日本的人口已停止增长, 2006年达到高峰,为1.2777亿。其中年龄未满15岁的人口为1752万人,仅占总人口的13.7%,这个数字达到了历史最低水平;相反, 65岁以上的人口却明显增加,为2567万人,占总人口的20.1%,创历史最高水平。而2007年比2006年人口下降了5万,这标志着日本的人口已经开始进入负增长。更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劳动力人口在1998年达到高峰,为6793万人,到2007年不到10年的时间,劳动力人口减少了210万人,整整减少了3%,平均每年减少0.33%。尽管在这期间日本人口增加了127万,但由于日本的老龄化程度最近几年一直在增加,因此造成劳动力的逐年减少。根据数据测算,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由于总人口在减少,加上老龄化的程度在继续增加,日本今后数十年内,劳动力人口每年将减少0.54%,大约每年减少35万劳动力人口。也就是说,到2010 年,日本的劳动力人口将减少到6475万人,比2007年减少107万人;到2020年,更是下降到6123万人,比2007年减少459万人。图4-1是日本历年的人口和和劳动力的变化情况。

图4-1 日本历年人口数量和劳动力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经济研究所。

造成日本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妇女的生育率在逐年下降。1955年时,日本生育率为每个妇女平均生育2.37个孩子, 1985年时生育率就降到了1.77,而到2005年生育率只有1.25,几乎比1955年下降了一半。据《山阴新闻》报道,在高中足球鸟取县大会上,受生育率下降的影响,共有3所高中因为学生人数不够而弃权。此外,在东京都等地区,中小学校的合并已经变成一种很平常的现象。造成日本妇女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年轻人观念的变化。针对这种情况,日本政府除设立专门机构提高出生率外,还从多方面对有孩子的家庭提供支援,如补发津贴,增设幼儿园等设施,通过制定法律让男性也积极参加育儿等。目前,日本政府正在讨论如何应对少子化问题,试图从经济上促进国民多生孩子。除此以外,企业也积极配合。比如资生堂推出了“次世代育成支援行动计划”,减少了女性的工作时间。此外,一些厂家还开发了促进女性生育的各种新产品。如日本多科莫公司生产的手机具有可以通知女性受孕期的功能。想要怀孕的女性,只要在这种手机中输入自己的生理日期,手机就会在排卵日的前3天和当日发出两次通知。

尽管日本政府也出台了一些鼓励家庭多生孩子的政策,但收效甚微。加上日本民族的排外情绪比较强,外国移民很难立足,也很难获得移民权,不像美国和加拿大,因此人口减少还需要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图4-2是日本历年的妇女生育率:

图4-2 日本历年生育率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经济研究所。

另外,日本的劳动力参与率也在不断降低。1955年时,日本的劳动力参与率为70.3%,到1975年时降到了63%,并且这一比率一直保持到1999年。从2000年之后,由于失业率的增加,日本的劳动力参与率又开始下降,到2007年时下降到了59.6%。造成日本的劳动力参与率比较低的首要原因是由于日本的传统观念造成的。在日本,妇女一旦结婚,就要在家相夫教子,基本不再参加工作,这使很多日本年轻女性不愿意早结婚。尽管日本各公司也纷纷开始改善待遇,吸引受过良好教育的家庭妇女重新就业,以缓解高素质人才短缺的矛盾,但符合条件并且愿意再就业的并不多,效果很不理想。考虑到日本人的观念一时难以改变,劳动力参与率低的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同时,由于日本近几年经济并不景气,失业率有较大上升。比如说在1978~1997年的20年间,日本的失业率平均为2.55%,而1998~2007年10年间,平均失业率上升到4.64%,上升了2.1个百分点,这也是日本的劳动力参与率比较低的一个原因。

图4-3 日本历年劳动力参与率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经济研究所。

尽管日本的劳动力参与率低为日本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储备,但由于不参与劳动的人口绝大多数是妇女,与日本产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不匹配的。也就是说,即使目前日本社会完全摒弃妇女不上班的观念,目前也没有如此众多的岗位来消化。即使从长期来看能消化,日本的产业结构也需要发生较大的变化,就要发展部分相对低附加值的产业,而这对整个日本经济的贡献来说并不大。也就是说,日本目前的产业附加值相对较高,这部分妇女很大一部分是用不上的。

老龄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加了日本经济的负担;另外,由于人口尤其是劳动力人口在不断减少,劳动力人口每年减少0.54%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这意味着日本经济由于人口的减少每年将造成经济减速0.54%,而日本经济自1998年以来, 10年期间的年均增长率只有1.15%,而这期间劳动力减少率每年只有0.33%。如果今后日本劳动力每年减少0.54%,在日本经济面不变的情况下,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将会降到1%以下,这对日本经济无疑是个重大的打击。

同时,人口的减少,也意味着日本在国际上的地位在逐渐降低,日本参与国际活动的能力也会逐渐削弱。因此,人口的减少,将使日本的综合国力相对降低。从绝对数量来看,日本的人口还不如印尼多,甚至少于巴基斯坦,这一点就决定了日本成不了一个超级大国。

七、经济的巨人,政治的矮子

自1977年以来,日本经济在超越当时的西德之后一直居于世界第二位。到1995年时,日本的GDP达到5.2万亿美元,达到美国GDP的70%以上,大有赶超美国的趋势,曾引起美国的一片恐慌。虽然自那之后日本经济基本陷于停滞,但10多年来,一直高居世界的第二位,是世界公认的经济强国。并且给人印象深刻的是,日本经济是高科技产品的代名词。其电子产品以精致和功能多样化被全世界所喜爱;其生产的汽车以节油耐用、精致美观受到世界各国的欢迎;其生产的精密机械设备出口到世界众多的国家和地区。

然而,与其经济强国不相称的是,日本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并不高,远远低于中国、英国和法国的政治影响力。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有客观的原因,更有其自身的原因。从客观上来看,由于日本是战败国,其安全和国内政策受到美国的制约。目前美国在日本仍然驻有军队,日本的防务主要靠美国来维系。虽然美国现阶段在日本的军事存在更多的是遏制中国的崛起,但其本意是防止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因为日本是“二战”的策源地之一,美国也深受其害。鉴于这种关系,美日同盟的实质成了在制约中国的同时,对日本进行监督。因此,日本在军事上和外交上屈从于美国。这就决定了日本不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尽管长期以来日本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捐助国,在战后对中国也进行过援助,但这种援助更多的是对“二战”给亚洲人民造成伤害的一种弥补,并没有彻底改变日本的国际地位。

从日本自身来说,日本没有能够对侵略战争进行彻底的反省,受到亚洲各国的普遍质疑。尤其是多年来对历史不做彻底反省,深深地伤害了亚洲国家人民的感情,尤其激起遭受迫害最深的中国和韩国民众的极大愤慨。德国尽管在“二战”中犯下的罪行不亚于日本,但由于其能够深刻反省,并且对国内的新纳粹主义进行严厉的打击,因此很快被欧洲国家和全世界所宽容。而日本,先是不断地篡改教科书,美化侵略战争,然后是首相带头参拜“靖国神社”,这些举动激起了亚洲民众的普遍反对,严重地损害了战后日本的形象。尤其是小泉执政时期,中日关系、韩日关系降到了低点,使日本在亚洲遭到了孤立,就连美国也对其历史观进行了严厉的批判。由于亚洲各国的抵制,日本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方案胎死腹中,这对日本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如果能够正确认识历史,日本本应该能够得到与其经济相称的国际地位,但由于其对侵略战争不进行深刻反思,使日本一直在国际政治中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尤其是在亚洲,甚至连韩国的国际地位都不及。

日本之所以对历史反思不深刻,主要是日本战后形成的一种优越感在作祟。“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了应对苏联潜在的威胁,拉拢和放纵日本,在日本对待侵略问题上,多年来几乎不闻不问。而这期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末一举成为世界经济的第二强国。这在年青一代中形成了一种民族自豪感,他们总认为日本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加上日本多年来对侵略战争的历史缺乏教育,年青一代对战争的了解甚少,他们总认为那场战争与他们关系不大,而对日本取得的经济成就却感觉自豪。对于中国和韩国等亚洲国家,采取的是一种鄙夷的态度,看不起这些国家,甚至有些人认为那场侵略战争是为了实现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因而让日本真正地向这些国家做反省是很难的。而越是不彻底反省,亚洲各国人民对日本的警惕性就越高,尽管目前日本很难再走原来的军国主义道路。亚洲各国不断对日本进行批评,日本总感觉自己好像认识到了错误,而亚洲国家老是抓住小辫子不放,是在故意和日本过不去,因此产生了逆反心理。结果造成了恶性循环,你越是不认错,我就越批评你甚至民间抵制你;而对方越是受到批评和抵制,越不服气。这样的结果是使日本在亚洲失信,从而严重影响日本的国际地位。

由于日本不能正确对待历史问题,加上美国对日本的制约,日本要想取得很高的国际地位恐怕非常困难。美国表面上好像对日本非常支持,在日本申请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过程中也非常卖力,但美国从内心并不希望日本在政治上真正强大,因为一个政治影响力小的日本,有利于其对日本的控制,从而对付中国的崛起,这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综合以上情况看,日本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政治上不会有大的突破。加上印度、巴西等国不断在崛起,当日本真正想明白的时候,也许发现其在亚洲的经济实力已经远远地落后于中国和印度。如果朝鲜半岛能实现统一的话,其政治影响力肯定超过日本。加上印尼的人口也是日本的2倍,如果经过10年左右的发展,借助东盟的力量,很可能使东盟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超过日本。这样,日本不但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得不到提升,即使在亚洲都很有可能失去发言权。

八、探寻日本经济增长新模式

“二战”结束之后,日本成为一片废墟。然而日本仅用了30多年的时间,就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并在20世纪80年代末超越前苏联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并一度大有赶超美国之势。若不是美国依靠美元的霸权地位,日本跟美国的差距绝对不会像目前这么大。

分析日本经济成功的秘密,除了美国的支持和日本人的勤奋之外。日本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的拉动。在20世纪50年代,由于当时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起步较晚,中国又陷入“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泥潭,给日本经济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而日本也正是抓住了这一战略机遇,使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的经济发展突然开始放慢。这主要是由于日本的人力资源开始枯竭,后发展的优势已经丧失,日本在重大技术领域方面也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只是善于模仿和优化别国的新技术,这显然不能够使日本的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的发展。近20年来,日本的经济发展已陷于停滞的局面,如何破解目前的经济困局,日本一直没有找到切实有效的办法。

不可否认,日本之所以在短时间内成为世界经济强国,靠的就是后来其他国家所推崇的“东亚模式”。亚洲“四小龙”的快速发展,靠的也是这一模式。就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也没有摆脱这一发展模式。与日本一样,亚洲“四小龙”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也陷入了停滞。那么是否所谓的“东亚模式”出了问题?

其实,一个国家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所选择的发展模式是不一样的。应该说,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所选择的发展模式是符合日本经济发展要求的,亚洲“四小龙”20世纪90年代之前选择这一模式也是正确的。但当日本完成了经济追赶之后,这种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经济的发展,甚至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阻碍力量。那么日本能否破解目前的发展困境呢?应该说只要日本充分认识到产生困境的根本原因,还是有一定机会的。

首先,日本要继续强化对科技的投入,重要的是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投入。当然,受日本人口和自然资源的限制,日本不可能在各个领域进行全面的研究,但在部分领域进行研究创新还是有一定效果的。比如,日本在机器人的研究方面世界领先,在新能源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这些方面,日本可以加大研发的投入,使日本经济在技术上保持领先。

其次,要鼓励国内民众的消费。就实际生活水平来看,去过欧美和日本等国家的人都能感觉到,尽管日本的人均GDP与欧美国家不相上下,但日本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比欧美国家有明显的差距,尤其是和美国相比,日本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甚至达不到美国的一半。造成这种原因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日本资源匮乏,大多数原材料靠进口,因而物价相对较高。二是日本的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大,土地的价格相对较高,这样就限制了住房的消费。比如,美国居民大多有自己的别墅,而日本大多数居民住在几十平方米的公寓楼内。而房地产的低迷直接导致了建材、家电、家具等相关产品在国内的消费,而一旦海外市场出现问题,日本经济便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三是日本的技术标准在某些领域过于苛刻,从而抑制了民众的消费。比如日本的食品在包装方面是最讲究的,产品包装材料的价值往往高于食品本身。这尽管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但由于价格过高抑制了民众的消费。应该说,技术的高标准也是一把“双刃剑”,其在提高产品档次的同时,在某些领域却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削弱了民众的购买能力,不利于消费水平的提高,也不利用日本经济的转型。

再次,日本应当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由于日本在对待历史问题上没有进行彻底的反省,严重伤害了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这对日本经济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日本如果能够正确对待历史问题,必将对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从这点上来看,日本等于把自己的手脚给捆了起来。

最后,就是日本应该加强与东亚各国的经济合作,积极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东亚如果能够成为一个像欧洲一样的共同市场乃至联盟,这将对日本的经济发展非常有利,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日本的国际地位。在东亚经济一体化的问题上,应该说日本和中国是最重要和具有决定意义的两个大国。只要日本和中国在合作的问题上达成共识,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将大大加快,日本可借助其技术的优势扩大市场,从而使本国的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

再来看看日元,日元目前尽管是世界第三储备货币,但其影响力与美元和欧元不可同日而语。而在欧元诞生之前,日元一直是世界第二大储备货币,其地位类似于现在的欧元。如果能够在东亚实现经济一体化,亚元的产生也就顺理成章,那么亚元可超过欧元,并且能够取代美元成为世界主要的储备货币。而在亚元当中,日本和中国目前的经济地位在伯仲之间,也就是说将由日本和中国共同领导亚洲未来的经济发展。然而遗憾的是,日本一直不能彻底反省历史,亚洲各国也就很难跟日本进行全面的合作。等几年之后,中国的经济远超日本乃至日本的数倍之后,日本再想谋求在东亚目前的经济地位恐怕已经很难了。因此建议日本能够顺应历史潮流,抓住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加强与亚洲各国的经济合作。

尽管日本在经济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机遇,但考虑到其人口、资源、技术和政治的影响,日本的经济发展只能定位在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和共赢上,这也是日本今后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

九、亚洲第三已为期不远

目前,亚洲主要的经济体有中国、日本、印度和韩国。按市场汇率计算, 2007年,日本GDP为43459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亚洲第一位;中国以33792亿美元,居亚洲第二位;印度为10899亿美元,居亚洲第三位;而韩国为9497亿美元,居亚洲第四位。考虑到韩国人口少,经济发展的潜力也很小,所以跟中日印的差距会逐步拉大。综合人口、科技和资源方面的优势,在未来几十年里,亚洲主要的经济体只有中日印三国在一个数量级上。在这三个国家中,中国的发展势头最好,经济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不出意外,在2009年,最晚到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就可以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位,在亚洲领先;而日本由于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经济发展的速度已开始放慢,如果没有技术上的革命性突破,恐怕很难再取得快速的发展;对于印度来说,是亚洲乃至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最近几年的发展速度跟中国不相上下。根据初步统计, 2008年,印度的GDP为1.2万亿美元,正好相当于2000年中国的GDP。考虑到印度经济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快,其经济基础和发展情况跟中国类似,因此可以说中国比印度经济发展快了大约8年的时间。因为中国再有1~2年的时间就可以赶上日本,而日本的经济基本上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徘徊。因此可以断定,印度再过10年左右的时间,经济规模就可以超过日本,居亚洲第二位,而日本只能接受亚洲老三的尴尬地位。下面是对中日印三国经济的预测。

图4-4 中日印三国经济发展预测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世界经济黄皮书》整理。

从图4-4中可以看出,中国在2009年经济超过日本,而印度在2018年就可以超过日本。也就是说,再有10年,日本在亚洲的经济总量将退到第三的位置。如果按购买力评价法来看,根据2008年中国出版的《世界经济黄皮书》统计, 2007年,按购买力评价法计算的GDP,中国为11606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印度为47265亿美元,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三位;而日本仅为43461亿美元,居世界第四位。也就是说,如果按购买力评价法来计算,日本的经济目前在亚洲已经是第三位了。虽然购买力评价法不能准确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的真实竞争能力,但也在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国家在物质方面的基础和潜在的经济实力,这也是一个国家长期发展潜力的重要体现。综合上述两方面的情况来看,无论是用汇率法还是按购买力评价法,日本经济在10年后都难以摆脱亚洲第三的宿命。

日本之所以难逃亚洲第三的结果,主要是由于其幅员太小,人口太少。这两方面跟中国和印度比起来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因此,尽管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比中印要高很多,但由于其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有限,发展的潜力已非常有限,只能接受这种无奈的结局。对于中国和印度来说,通过多年的发展,经济已经具备了腾飞的基础,目前政治稳定、市场机制基本完善、资本也得到一定的积累,因此在未来20年的时间内,仍然将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因此,日本应该正确认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抓住中印发展的机会,加强与亚洲各国的交流与合作,而不是一味感觉失落甚至有一种酸溜溜的感觉,这只能更进一步加快日本在亚洲经济地位的衰落。

●小结

就经济而言,日本无疑是世界经济强国,其善于学习的精神也值得各国学习和借鉴。尤其是“二战”之后,日本的快速发展为东亚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在对待历史问题上,日本缺乏应有的智慧,在屡犯错误的情况下仍然不做深刻的反省,这就决定了日本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以真正融入到亚洲大家庭当中。同时,由于日本国土面积有限,人力资源开始匮乏,缺乏更进一步的创新能力,日本未来的经济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目前,日本尽管是世界经济的强国,但其政治地位与其经济并不相配。以上这些决定了日本只能是无奈地看着一个个国家不断超越自己,而自己却无能为力,这正是日本的悲哀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