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后发地区跨越式发展工业化模式的启示

后发地区跨越式发展工业化模式的启示

时间:2023-06-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8.2 后发地区跨越式发展工业化模式的启示8.2.1 西江产业带对我国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启示西江产业带是一种以流域为联系的区域合作经济模式,也就是以西江为联结纽带和发展轴,通过对西江流域内各地区资源、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优化与整合,在产业规划和布局上统筹安排,形成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8.2 后发地区跨越式发展工业化模式的启示

8.2.1 西江产业带对我国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启示

西江产业带是一种以流域为联系的区域合作经济模式,也就是以西江为联结纽带和发展轴,通过对西江流域内各地区资源、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优化与整合,在产业规划和布局上统筹安排,形成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纵观国内外社会经济文明史,流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一种主要发展形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是以流域经济为主要特征的区域经济形式,江河成为联系沿江地区物资交流、经济合作、社会协调发展的大动脉。

西江产业带以西江为区域发展大动脉,自觉形成西江流域经济一体化,将整个产业带的产业发展放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通过流域内生产要素的优化和整合,综合考虑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和现有产业的具体情况,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沿江地区的一些主要城市进行合理定位,对沿江地区产业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城市化和工业化相互促进,形成产业的生态化发展模式,实现后发地区社会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利用大江大河特定的环境和有利条件开发流域经济,已是世界性潮流,流域经济区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是目前世界上最具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的开发模式。由于流域是一个跨行政地区甚至跨国度的自然区域,为了有效开发利用和保护治理,很多国家都注意了统一规划管理和协调工作。美国在开发利用密西西比河中,成立了直属国务院的管理局,对水资源实行多层次、多目标的开发,已建成多条工业走廊和密集产业带;其支流孟农加希拉河钢铁工业企业林立,形成世界驰名的“钢铁走廊”。为综合开发利用密河大支流田纳西河而成立的田纳西流域管理局,不仅承担疏通河道和防洪设施建设,还投资开发水电、火电和核电,投资工业和农业,并将盈利分给参与流域整治的有关各州,以经济利益协调流域经济开发。横贯欧洲8国的多瑙河,沿岸城市密布,有不少国家的经济开发区。经过这些国家的统筹协调,共同开发,并与渠化的莱茵—美茵河连通,成为横贯东西欧13国的大动脉。我国在区域统一协调、合作方面也有不少成功的范例。例如,在泛珠江三角洲合作上,政府推动、市场主导、民间交流等多渠道的合作已经有序地展开,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召开了多个高级别的会议,例如泛珠江三角洲省会市长论坛、为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由于西江产业带是泛珠江三角洲合作的一个子系统,西江产业带之间的合作完全有可能利用现有的组织结构资源加强沟通与协商,合力把西江产业带推到互利“多赢”的生态化发展轨道上来。

产业生态作为21世纪国际产业发展方向,是依据自然生态的有机循环原理建立发展模式,将人类社会体系和产业经济体系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生,形成类似于自然生态链的网络,达到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物产生、消除环境破坏,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范围内的实施,产业生态取代传统经济逐渐成为国际潮流,从宏观层次的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管理立法,中观层次区域产业园区的建设、布局,到微观层面企业的生产技术改造和管理实践,生态型发展的概念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主线。这一发展趋势在三次产业的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中都有所体现,如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

生态型产业发展模式具有循环性、群落性、增值性的显著特征。西江产业带以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产业发展的生态化、集聚化和网络化为目标,在区域内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城市功能定位为产业带的产业链结点,以工业园区为产业发展基地,形成西江产业带完整的产业生态链,产业带上各地区之间形成产业联动循环,各地区工业园区的产业形成联动循环,从而全面促进产业带各地区经济的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西江产业带中上游地区广西、云南和贵州三省区属于后发地区,在资本不足、技术设备相对落后等不利的条件下,应当看到所具有的相对优越的后发比较优势,如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充足和劳动成本优势等。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在政府推动下,依靠市场机制,将优势产业和资源与发达地区实现产业链接,优势互补,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模式,为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模式。

以优势资源为依托,实现优势产业布局。以西江产业带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目标,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使产业带各地区的产业分区具有不同的产业功能和竞争能力,是西江产业带突出地区资源优势,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总体来说,西江产业带产业开发可以沿西江形成多个不同功能的产业区,通过规模经济和竞争优势,形成一条以电子、机械仪表、纺织、生态农业、食品加工、医药、日用轻工、建材、陶瓷等为主的外向型、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带。

8.2.2 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城市是商流、物流、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中心,因而成为区域经济网络的连接点和神经中枢,它的集聚功能和辐射功能是其促进工业化的两个主要动力源。工业化的过程是人口、资本和劳动力集中的过程,而这个集中过程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所具有的集聚经济和外部经济效应,反过来又促进了工业化的步伐。城市作为大市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可以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产业结构。在西江产业带工业化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城市的经济中心作用,以城市化促进西江产业带的工业化。

在西江产业带以城市组成的点轴产业格局中,广佛经济圈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将这两个城市连接起来,形成一定的中心地位,将起到承东启西的市场转换作用。承东,就是接受珠江三角洲大中城市的辐射,接受珠江三角洲产业带转移,同时辐射沿江周围地带,发展城乡贸易;启西,则是进入西江的门户梧州,既可开辟西部原料生产基地,促使广西、贵州和云南与珠江三角洲经济主动对接,进入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区市场,同时也为下一步珠江三角洲与西部地区缓冲地带产业的转移打通了道路。

区域经济发展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带动区域经济崛起的增长极与经济腹地城市之间的有效合作与积极进取。只有经济中心与腹地建立起紧密的经济联系,才能使“极化—扩散”效应充分发挥。

中国西部在各个主要地区已经形成了若干重要城市,这些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相当大的集聚作用和扩散效用。在实施西部开发战略时,我们同样可以借鉴西江产业带的模式,进一步增强现有中心城市的集聚—扩散效用,并围绕这些中心城市周边拓展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城市,并按照产业功能将这些中小城市形成合理布局,以“点轴”结构形成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多个增长极,以城市化带动西部地区的工业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