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国际分工与国家价值链

新国际分工与国家价值链

时间:2023-06-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五、新国际分工与国家价值链综上所述,本节的结论是:1.根据波特教授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要分析一项因素如信息技术对企业战略和优势的影响,应分别分析它对企业内部价值链的九个环节、企业外部产业结构的五种竞争力和企业外部竞争范围的四个方面的作用。

五、新国际分工与国家价值链

综上所述,本节的结论是:

1.根据波特教授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要分析一项因素如信息技术对企业战略和优势的影响,应分别分析它对企业内部价值链的九个环节、企业外部产业结构的五种竞争力和企业外部竞争范围的四个方面的作用。但在分析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影响时,波特教授却偏离了自己的原有思路,对竞争范围变化的论述并不全面和完全正确:他只述及信息技术对地理范围和产业范围的影响,没有提到另两个方面——细分范围和纵向范围的变化;同时笼统地提竞争范围的扩大或缩小,而竞争范围四方面在外力作用下变化并不总是一致的。

2.本书认为,在信息技术影响下,竞争范围发生了如图2-1所示四个方面不同的变化,其中,细分范围、产业范围和纵向范围这三个方面是缩小的,只有地理范围一个方面是扩大的。

我们还可以用战略流派的术语对四个范围作另一个角度的理解,所使用的正是波特教授创立的定位学派的关键词:定位。我们可以看到,地理范围实际上用的是这个词语不管从中文(定位)来说还从英文原文(positioning)来说的最原始含义——地点的定位;细分范围用的是被菲利普·科特勒扩展了的含义——市场的定位;产业范围则是被波特教授本人所拓展的概念——产业的定位;而纵向范围可以看成是一种组织的定位,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img5

图2-1 信息技术使企业和国家竞争范围产生的变化

3.和企业一样,在信息技术作用下,国家的竞争范围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地理范围扩大了,每个国家都将面对全球市场;产业范围缩小了,各国的产业结构将更加专业化;纵向范围也缩小了,各国将更加依赖于商品交换。在李嘉图时代就发现了的比较优势原理——各国专门生产自己最有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国家交换——在新经济时代将更加显著地发挥作用。

波特教授所总结的企业战略本质[9]:“战略是歧异,是取舍,是整合”,对国家也完全适用,其本质就是比较优势原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每个国家都必须找出自己与其他国家不同的优势产业,将所有资源配置向其倾斜并放弃劣势产业,在国家价值链上找准自己的定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