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于比较优势来源的竞争优势分析框架

基于比较优势来源的竞争优势分析框架

时间:2023-06-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章 结论模型:基于比较优势来源的竞争优势分析框架目前影响最大的国家财富理论主要是比较优势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但以下几种原因的存在,使得在解释国家财富问题上,比较优势理论还不能像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所说的那样退位。李嘉图指出国际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唯一决定因素,波特也认为在国家层面上竞争力的唯一含义就是生产率。

第六章 结论模型:基于比较优势来源的竞争优势分析框架

目前影响最大的国家财富理论主要是比较优势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由大卫·李嘉图在1817年建立,后经萨缪尔森和琼斯、赫克歇尔和俄林、保罗·克鲁格曼等不断深化和完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Theory of 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在1990年提出,是因为其创立者迈克尔·波特认为用比较优势理论来探讨国家财富存在缺陷:“比较优势理论一般认为一国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劳动力、自然资源、金融资本等物质禀赋的投入,而我认为这些投入要素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其作用日趋减少。”他建立了“解释在现代全球经济下一国经济持续繁荣的源泉”的钻石模型(Diamond Model),由四个支点——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及顶角“机会”、底角“政府”构成(图6-1),以“揭示在某一区域的某一特定领域,影响生产率和生产率增长的各因素”[1]

但以下几种原因的存在,使得在解释国家财富问题上,比较优势理论还不能像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所说的那样退位。首先,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比较优势理论存在不够全面的理解。除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等物质禀赋外,比较优势理论同样述及技术创新等后天因素对生产率提高的作用,实际上,其创立者李嘉图所重点阐述的,正是因生产技术不同而导致的两国生产率差异。其次,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定义是完全相同的,都是生产率。李嘉图指出国际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唯一决定因素,波特也认为在国家层面上竞争力的唯一含义就是生产率。再次,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许多基本结论都是一致的,比如都认为产业选择要有取有舍、扬长避短,也都认为国家的作用是间接提供环境而非直接进行干预。最后,从理论建立直到今天,大量的实证结果仍然支持比较优势理论[2]

反过来,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钻石模型中却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从其整个体系来看,各个要素并不处于同一个分类层次上:竞争力由四个环环相扣、逻辑相关的层次组成[3],由低到高分别是竞争力的来源——环境、竞争力的实质——生产率、竞争力的表现——市场份额、竞争力的结果——利润。提高生产率是缔造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这也是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核心观点,但在钻石模型中,除“要素条件”外其他各点并不直接针对竞争力的实质——生产率,而是面向竞争力的来源——环境。虽然产业环境是国家竞争力最根本的来源,但并不是优良的模型基础,因为它处在竞争力的底层,作用间接,在潜在竞争力向现实竞争力的转化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同时内容无法穷尽,只能部分列举[4]。更重要的是,钻石模型四个基本要素的各自内部推导中均存在下述一些矛盾和问题。

本章将在第二节详细分析钻石模型四个支点的具体问题,并在第三节尝试构建一个新的理论框架,来说明国家竞争优势产生与强化的机制。这个新理论框架在形式上也应用了菱形图,即也存在四个支点、顶角和底角,但在内容上表述的是本着对国家财富与产业竞争力贯串始终的认识,从比较优势的四个来源——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技术——来解释生产率的提高和国家竞争优势的产生。根据这四个来源都直接作用于生产率的相同本质,本章将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的概念进行了扩展和深化,在前三者被称为生产要素的基础上,把技术正式作为第四项生产要素加入,从而形成一个统一而完整的要素体系。

这个新理论模型中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的结合,并非作者的刻意,而是经过前面对两者的多重研究后,所得出的一个巧合发现:用竞争优势理论容易被接受的平易形式,来说明比较优势理论的科学原理,恰好可以构建一个更加完美的解释模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