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在国内外发展状况

在国内外发展状况

时间:2023-06-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国内外发展状况_物联网与产品电子代码2.6 EPC在国内外发展状况2.6.1 国外的EPC发展状况目前,在全球共有1000多家终端用户和系统集成商进行EPC系统的研究和测试,他们一起合作,整合EPC系统的产品标识,建立EPC实施方案。为了配合EPC的推广,各国纷纷制订本国的EPC相关规范标准以及实施计划。

2.6 EPC在国内外发展状况

2.6.1 国外的EPC发展状况

目前,在全球共有1000多家终端用户和系统集成商进行EPC系统的研究和测试,他们一起合作,整合EPC系统的产品标识,建立EPC实施方案。EPC系统的研发,可以说是如火如荼。

为了配合EPC的推广,各国纷纷制订本国的EPC相关规范标准以及实施计划。

美国物流与技术相关企业应用物联网的理念建立了EPC物联网的应用模型,大力开展EPC相关的技术、标准、应用、测试等方面的研究,在EPC的相关知识产权和隐私安全问题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EPC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EPC系统的应用中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在产品开发方面,针对EPC物联网的特点,美国许多大公司参加到其应用研究和试点中来,TI、Intel等美国集成电路厂商都在RFID领域投入巨资进行芯片开发。Symbol等已经研发出可以同时阅读条形码和RFID的扫描器。IBM、Microsoft在积极开发支持RFID应用的软件和系统。美国著名信息服务公司VeriSign提供ONS解析服务和软件方案,目前已从实验室过渡到实际应用中。

在应用方面,沃尔玛、百思买、宝洁公司等做了大量试点工作,特别是沃尔玛在其配送中心开展了托盘、包装箱以及单品应用EPC标签测试,美国军方物资编码也采用EPC的编码体系,用于民用物资和军用物资的配套物流。

在标准方面,美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组织的标准工作组,解决EPC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改进技术并完善标准技术规范的内容,并以最积极的态度研制符合EPC应用标准的产品。

欧洲作为世界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在物联网发展上也不甘落后,欧盟提供了500亿欧元用于物联网相关技术体系、公共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应用试点的研究,在第六框架(FP6)和第七框架(FP7)项目中重点加强物联网技术和标准的研究(欧盟框架计划是为加强欧盟国与国之间的科研合作而专门制订的,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官方科技计划之一,具有研究水平高、涉及领域广、投资力度大、参与国家多等特点),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制定了关键的技术标准,解决了物联网中识读率、准确性等许多关键问题。

欧盟一直致力于EPC的研究,在为期三年的“BRIDGE”项目中,通过开展一系列技术研发、商业应用和推广活动,为EPC在欧洲的应用推广提供了具有可实际操作的实施工具。

在标准方面,欧洲许多零售巨头如家乐福(Carrefour)、麦德龙(Metro)、乐购(Tesco)、阿霍德(Ahold)共同开展了EPC标准试点应用。特别是麦德龙2003年建立的零售示范店——未来商店,向世人展示了全新物联网模式下的零售销售情境。英国、法国等国家也分别在机场货品分拣、集装箱海关通关等环节开展RFID应用的实验。

日本是最早开展物联网研究的国家之一。在其EPC系统国家发展战略中强调,要进行EPC系统研究,由经济产业省和总务省推广电子标签的普及,将标签价格降至3~5日元。同时,在该战略中也指出要建立EPC系统标准体系,制定相关国家标准,并与ISO和EPCglobal接轨;建立技术产业联盟(由NTT集团、KDDI、索尼、日立、东芝、NEC、丰田汽车、东京电力、日本通运、日本铁道货物、京滨电气铁道公司、三菱-沃尔玛等100家企业组成);建立行业试点(2003年在家电、图书、服装、食品流通业进行了试点,2004年拓展到10多个应用领域)。2005—2009年间,日本政府出资先后资助了三期EPCglobal物流测试项目,分别在从香港到东京、上海到洛杉矶、东京到阿姆斯特丹的物流运作上验证了EPC标准在国际贸易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对推动EPC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案例。NEC、NTT、索尼等公司也积极投入EPC全球标准的研发,并研制出基于EPC标准的软硬件产品。

在开放流通流域,韩国政府高度重视EPC网络相关技术的研发,设立了“IT839计划”,重点加强对EPC标签技术的研发,三星电子在服装、物流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EPC试点工作,韩国机场将大规模采用35万枚EPC Gen2标签对行李进行追踪。

目前,EPCglobal的整套规范的制定已基本完成,这套规范规定了建立EPCglobal网络所必需的组件。

2.6.2 国内的EPC发展状况

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物联网的发展状况,也非常重视物联网的基础研究。在国家物流产业振兴规划中特别提出要开展物联网的前期研究。国家863项目设立了RFID专项,支持RFID这种物品与信息网连接技术的研究;频率主管部门规划了我国RFID应用频段,规范RFID的应用;众多高校、研究机构、行业、企业卓有成效地开展了物联网信息采集和网络交换等基础、支撑技术研究;产业部门积极引导,不少企业研发了自主产权的RFID标签芯片和产品。小范围的RFID技术应用项目也在积极展开。

但我国对EPC的研究基本上是从空白开始的,已有的技术积累也不高,相关标准还处于规划阶段,产业链还比较薄弱,在技术上还处于劣势,相关技术人才还相对匮乏。但是,我国也有一些机构如中国物品编码中心、AIM CHINA、Auto-ID中国实验室等在EPC相关技术的研发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早在1996年就开始了EPC系统关键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的研究。1999年,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完成了原国家技术监督局的科研项目“新兴射频识别技术研究”,制定了射频识别技术规范。2002年,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开始积极跟踪国际EPC的发展动态,2003年完成了“EPC产品电子代码”课题的研究,出版了包括国内第一本物联网专著《EPC与物联网》在内的大量书籍。

2003年12月23日,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办、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牵头,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办的第一届中国EPC联席会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统一了EPC产品电子代码和物联网的概念,协调了各方的关系,将EPC技术纳入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为EPC在我国的快速、有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4年1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取得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的唯一授权,2004年4月22日,EPCglobal China在北京成立,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统一管理、统一注册、统一赋码和统一组织实施我国的EPC系统推广应用工作及EPC标准化研究工作,保障了我国EPC事业整体的有效推进,保证了我国EPC的标准化和编码、管理方面的统一。

2006年,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和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商务部、国信办、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相关部委的领导和专家到日本、韩国考察,实地了解国际上对EPC系统的研究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对EPC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达成了共识。并在2006—2009年接连参与了EPCglobal物流试点项目和欧盟BRIDGE(构建全球环境的无线射频识别系统)项目。

2007年开始,在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下,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开展了“物品识别网络标准体系研究”,提出了多系统兼容的物品识别网络(物联网)构架及标准体系。承担了科技部863课题“RFID标准研究与制定”项目。

我国企业和科研单位开发出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EPC相关产品。上海坤锐电子研制出了基于该公司完全自主设计芯片的EPC C1 Gen2射频标签,深圳远望谷和先施科技等企业推出了一系列EPC标签、识读器和解决方案,很多产品已经打入国际市场。以复旦大学Auto-ID实验室为代表的一批科研单位陆续开展了EPC知识、技术和系统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EPC在中国的应用还不广泛,我国EPC应用的市场环境还处在初期的培育阶段,但是一些具有前瞻性的企业,如海尔、唯冠科技等,已经在其生产和物流过程中试验应用EPC标签,并获得很好的收益。

【思考题】

1.条码技术和EPC技术的优劣势各是什么?

2.为什么条码技术是EPC技术不可或缺的基础?

3.简述EPC系统的信息网络系统的组成。

4.简述EPC系统的工作流程。

5.简述我国EPC的发展历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