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质量的经济性

质量的经济性

时间:2023-06-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质量经济性分析,是通过产品的质量、成本和利润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在不同经营条件下经济的质量。可见,质量经济性分析和管理的核心是综合考虑顾客的满意和企业的过程成本、从中寻找最佳结合点,达到兼顾企业与顾客双方利益的目的。

第一节 质量的经济性

质量经济性研究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相关理论、分析方法和研究模型已经比较成熟。朱兰博士在其所著的《质量控制手册》中首次提出了质量经济性(Economics of Quality)概念。在发展历程中,质量经济性因素已经在企业质量控制过程中成为主导因素之一,并日益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顾客的要求汇集在产品中,价廉物美实际上反映了顾客的价值取向,而物有所值则表明质量具有经济性的特征,高质量的产品意味着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因此,产品质量的经济性实质上就是追求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给生产企业、顾客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的总损失最小,不仅强调产品要满足其适用性要求,还要讲求经济性,即讲求产品的低成本。简而言之,质量经济性是指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有,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质量,以获得尽可能多的收益的特征。

一、质量经济性分析

质量对企业与顾客而言,都具有经济性的问题。从利益和成本两个方面考虑质量的经济性,对企业和顾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利益方面:顾客必须考虑产品的适用性;企业则需考虑提高产品利润和市场占有率。在成本方面:顾客要考虑产品的安全性、购置费、运行费、保养费、停机损失和修理费以及可能的处置费用;企业则必须考虑识别顾客的需要和设计中的缺陷,包括不满意的产品返工返修、更换、重新加工、生产损失、担保和现场修理等发生的费用,以及承担产品责任与索赔的风险等。这些都是产品质量方面有关经济性的问题,也就是说质量问题实质上是一个经济问题。因此,质量经济性分析,是通过产品的质量、成本和利润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在不同经营条件下经济的质量。

通过加强质量管理,研究产品质量同成本变化的关系,在保证产品的质量使顾客满意的同时,使支付的费用尽可能低,达到质量与经济的协调,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般从两个方面考虑入手:一是从企业方面考虑应降低经营资源成本,减少浪费,从而增加企业的收入、利润和市场占有率;二是从顾客方面考虑应降低经营所需资源的成本,减少资源投入,从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达到提高顾客满意度的目的。现在许多企业越来越认识到,没有顾客就没有市场,就没有企业的效益,企业要提高效益就必须持续增强顾客的满意。可见,质量经济性分析和管理的核心是综合考虑顾客的满意和企业的过程成本、从中寻找最佳结合点,达到兼顾企业与顾客双方利益的目的。

企业的利润一般决定于产品的价格与产品成本的差额,而成本和价格往往又决定于产品的质量水平。根据成本与价格对质量水平的变化关系,就可找到利润最高时的质量水平,但是它并不是产品的最高质量水平。

图8-1表示了价格、成本和利润随质量水平而变化的一般关系。由图中可以看出,质量水平为M时,利润为最高。质量水平低于A或者高于B时,都将产生亏损,a、b两点即为盈亏平衡点。实际上,企业并非都选择质量水平M为目标,通常是在a、b两点之间的某个质量水平,这要根据市场需求、企业的技术水平、设备能力、销售渠道等因素综合考虑。

图8-1 价格、成本、利润和质量水平的关系

【知识链接8-1】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商品中获得的满足程度的总和;边际效用是指某种商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从某种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种现象我们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又称戈森定律。

图8-1中利润曲线反映了提高质量水平所花费的成本和所取得的利润之间的关系,开始表现为随着提高质量水平所花费成本的不断增加,利润也呈现增长;但当增长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再增加成本时,利润开始减少。利润曲线也就是总效用曲线,是“倒U”形的,像一个穹顶。图中质量成本曲线反映了成本的增加带来质量水平的增加是呈递减的,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质量水平与市场需求有密切关系,因而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情况进行预测就显得特别重要。我们知道,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市场转到用户的手中,用户对质量的要求是变动的和不断提高的,并通过市场反映出来,这就要求产品质量要有灵敏的适应性。但新的质量水平从形成到制造出新的质量水平的成品供应市场,会有一个相当长的周期,这就往往导致新的质量水平产品的供应滞后于用户的需求,从而错过了时机。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对质量水平以及相应的质量保证耗费,同满足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预测和分析就有重要的意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福雷斯特教授(J.W.Forrester)在研究一个公司如何才能获得高利润的快速增长时,提出了一个基本的通用关系。福雷斯特的分析方法可简要归纳如下:产品的质量水平同满足市场潜在需求的百分比有密切的关系,当产品尚未达到一定的质量水平时,不能满足任何的潜在市场需求;当达到一定质量水平后,质量的改善可能很快扩大市场,最后为了更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就要求大大提高质量水平。图8-2就表示了这种依存的关系。

图8-2 质量水平与满足市场百分比的关系

二、提高质量经济性的途径

提高产品质量经济性的指导思想就是有效地利用资源,尽量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满足用户对产品质量的需求。一项成功的质量战略,应该是既能改善产品质量,又能达到经济性要求的,这样才能提高社会效益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要提高产品质量的经济性,首先要了解产品的经济性,即了解产品寿命周期。产品的寿命周期包括三个时期:开发设计过程、生产过程、使用过程。那么产品寿命周期总成本应包括整个产品寿命周期内的开发设计成本、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因此,提高质量经济性的途径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提高产品开发设计过程的质量经济性

产品的质量首先取决于产品的开发设计。由于质量、成本和效益的80%是在设计阶段就确定的,除非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到产品的质量与成本的要求,否则仅仅在制造阶段抓质量与成本是难以奏效的。

设计过程的质量经济性管理,关键在于质量设计。质量设计是指在产品设计中,对一个产品提出质量要求,即确定其质量水平,这是产品设计中带有战略性或全局性的一环;无论是老产品的改进还是新产品的研制,都要经过质量设计这个过程。质量设计的首要任务是其适用性。产品适用性表现在不同的质量特性上,为此,必须了解顾客的观点和要求,着重点在于系统地调查顾客对哪些质量特性感兴趣,要求满足的程度怎样,顾客对产品关键质量特性的评价如何,使用中会受到哪些客观因素或环境的影响,本企业的生产能力如何,在技术上的优势或劣势在哪里等,只有真正了解顾客的需要,摸清企业的条件,从实际出发,才能达到质量设计的适用性。如果设计不好,达不到顾客的要求,就谈不上经济效益的问题。

质量设计的另一个任务是讲求产品的经济性,也就是讲求产品功能、成本和效益,就是要研究质量设计同成本变化的关系,计算产品的成本和投资费用,同时不能忽略产品的使用成本,即从满足顾客的需要出发,用最少的社会劳动消耗,取得最好的社会经济效果。为提高设计质量的经济性,企业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做好市场需求预测。由于产品的质量水平与市场需求有紧密的关系,对产品在市场的需求量及变化规律要有科学的预测。每一种产品从进入市场到最后退出市场,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可以分为试销、旺销、饱和及衰退四个阶段。一般要进行市场调查,了解产品的目标市场,用户关心的是产品的适用性及使用成本的费用,因此在产品的设计开发阶段就必须考虑产品的使用费用。

(2)完善产品的技术经济指标。完善产品的技术经济指标即对总体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做到设计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可行,综合地考虑质量的社会经济效益。可以运用可靠性工程、价值工程、正交试验设计等先进技术,实现产品各组件质量特征参数指标的优化设计。

(3)注意质价匹配。质量和价格有时是矛盾的,要提高产品质量往往会增加质量成本,成本增加了又会引起价格的提高。质量成本的不恰当增加,导致价格过高,将超过社会一般的购买力,则产品就会滞销;反之,产品质量低劣,价格即使降低也没有市场,这里面有一个合理的质价关系,即产品的质价匹配关系。可见产品设计中质价匹配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不能盲目地追求先进性,而忽视经济性,否则,设计出来的产品只能成为样品、展品,而不能成为商品。

(4)重视功能匹配。产品的某一个零部件失效又无法替换,而其他部件尽管运行正常,最后也不得不整机丢弃或销毁,这种功能不匹配的质量设计给消费者或用户带来了经济上的损失。因此,理想的功能匹配是指产品的使用寿命和零部件的使用寿命一样长。假定要设计一辆使用期限为20年的汽车,从经济上看最好其所有的零部件寿命都为20年,而在实际的设计中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这是设计的要求和需要达到的目标。不过我们可以把一些易损零件的寿命设计成与汽车的寿命或修理周期呈整数倍的关系,并尽量与汽车的大修周期重合。

2.提高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经济性

生产过程的质量,是指产品符合设计要求的质量,因此又称为符合性质量。符合性质量水平对批量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志,而且也是经济性的重要标志,通常用批量生产的合格品率来表示。对于如何降低生产过程的成本这一问题,许多企业都很重视。

合格产品的单位成本费用与符合性水平的关系如图8-3所示。图中Y1表示生产过程中的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费用,Y2表示生产的损失成本费用,主要是废品、次品和返修品所造成的,于是保证该质量水平的总成本费用等于Y1+Y2。可以看出总成本有一个最低点A,对应Q0点是最经济的符合性质量水平。当然这是一个理论上的点,实际用Q0点附近的区间表示这个最佳值。需要在生产中积累较多的实际经验和数据,才能正确地用最经济的符合性质量水平指导生产活动。同时,我们可以运用各种工序控制方法,对工序质量状况进行分析、诊断、控制和改善。

3.提高产品使用过程的质量经济性

如果企业只考虑产品的制造成本,而忽视整个产品寿命周期内的使用成本,无论从顾客或整个社会来看都是不经济的。然而产品的使用成本是许多企业在开展成本降低工作时,容易忽略的部分。在产品使用过程中,提高产品质量经济性的途径应包括两个方面。

(1)降低产品的使用过程的成本。使用过程的费用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①产品使用中,由于质量故障带来的损失。对可修复性产品来说,一般是停工带来的损失,而对不可修复的产品来说,如宇宙飞行、卫星通信、海底电缆等,则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②产品在使用期间的运行费用。运行费用包括使用中的人员管理费、维修服务费、运转动力费、零配件及原料使用费等。就运转动力费而言,降低产品的能源消耗既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成本,带给顾客更多的效益,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

图8-3 成本与质量的关系曲线

(2)考虑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产品使用寿命长短是产品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样一件产品,在其他条件大致不变的情况下,如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顾客则降低了使用成本,满意程度自然会上升。因此,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对增强企业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是很重要的。企业应以战略的眼光看待这一问题,针对不同的产品可从不同的方面采取不同的战略措施,如改进产品设计和整体结构、改善零部件质量、使用优质材料和改进工艺、指导顾客正确使用和维护产品等措施。

【小思考8-1】

木桶原理是否反映了质量经济性的问题?

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或“木桶定律”,又称“短板理论”。

更进一层,我们可以知道:①比最低的木板高出的部分是没有意义的,高出越多,浪费越大;②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就应该设法加高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高度,这是最有效也是唯一的途径。这是来自生活中的经验,但朴素的道理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