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德州在山东省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地位
2007年8月,山东省提出了“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一体”,是指从东部沿海沿胶济铁路向西到省会济南周围地区;“两翼”,即北翼和南翼,北翼是指黄河三角洲及周边,南翼是指鲁南经济带。山东向北紧邻京津冀地区,向南连接长江三角洲地区,向西连接国家大型能源基地,处于环渤海经济圈与黄海国际经济圈交汇处,为山东扩大对外开放和参与区域分工协作,提供了十分优越的环境和条件。作为“北翼”的黄河三角洲地区,是山东对接天津滨海新区、参与环渤海经济圈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南翼”的鲁南经济带,与淮海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则有着广泛的合作前景。
从东部沿海沿胶济铁路向西到省会济南周围的“一体”,聚集了山东主要城市,经济总量占全省的2/3,构成了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部分。从行政区域上看,“一体”主要由山东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两大板块构成,具体包括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潍坊、泰安、威海、莱芜、德州、聊城10市。多年的精心经营,“一体”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无可争议的主体地位,其基础设施、投资环境、产业结构、发展潜力等优势因素决定了它对山东经济的带动作用。经过多年的工业化发展,特别是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培育,“一体”的工业发展处于强势地位,带动经济增长主要靠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体”紧密层的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淄博、潍坊6市,2008年人均GDP达到7085美元左右,已进入消费型社会阶段,产业结构比重加快向服务业转移。在当前情况下,要进一步增强“一体”的经济实力,重点在于加强区域内的产业整体,加快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
图6 山东“一体两翼”发展布局图(22)
达20.6%,近一倍于全省经济总量增速,占全省GDP比重的17.2%,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18%,居全国第二位。依托以上7市,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要是构建“一区三带”的发展格局。“一区”就是全面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过努力,实现“五个突破”:在发展布局上有所突破,形成海陆一体发展新格局;在优势产业上有所突破,形成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在海洋保护上有所突破,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在科技创新上有所突破,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在体制机制上有所突破,形成促进蓝色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力争到2015年,使海洋经济规模明显扩大,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海洋优势产业基本形成,奠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良好基础;到2020年,基本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优势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国内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省时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至此,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又浮出水面。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空间布局暂时界定为“以沿海七市为前沿,以全省资源要素为依托”。七城市,由渤海至黄海海滨顺次为滨州、东营、潍坊、烟台、威海、青岛、日照。据公开统计数据测算,上述7城市创造的GDP占全省的一半以上,占全国的5%。据资料统计,2008年,山东实现海洋生产总值5346亿元,同比增幅外有重要影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三带”就是依托沿海七市,优化涉海生产力布局,形成三个优势特色产业带。一是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区域着力打造沿海高效生态产业带。发挥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海域后备资源丰富的优势,以资源高效利用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线,大力发展体现高效生态、循环经济、精细加工的优势产业。按照高效、生态、创新的原则,建成一批大型现代海洋牧场和生态畜牧业养殖基地,大力发展生态渔业、绿色种植业和节水农业;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海洋化工等特色产业,提升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力发展临港物流业、生态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构筑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二是在胶东半岛着力打造沿海高端产业带。以青岛为龙头,以烟台、潍坊、威海沿海城市为骨干,充分发挥地理区位优越、港口体系完备、经济外向度高、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等优质资源富集的综合优势,以推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为契机,以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为目标,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大力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全力打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高端产业集群。三是构建以日照精品钢基地为重点的鲁南临港产业带。充分发挥日照港深水大港、腹地广阔的优势,加快鲁南临港产业区发展,带动鲁南经济带的开发建设。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以做大做强日照精品钢基地为重点,集中培植钢铁、电力、石化、木浆造纸、加工装配工业等运量大、外向型和港口依赖度高的临海工业。以日照保税物流园区扩容升级为重点,加强立体疏港交通体系建设,密切港口与腹地之间的交通联系,着力贯通出海通道,加快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把鲁南临港产业区建设成为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临海产业基地和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
放眼将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由蓝图变为现实后,将成为中国除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之外的“第四增长极”的有力角逐者。
图7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初步构想图(23)
作为天津滨海新区和山东蓝色半岛经济区发展交汇带的德州,在以上两大经济区域加快发展过程中,应重点做好两篇文章。一是“拿来主义”的文章。充分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结合德州中心城区的实际搞好移植嫁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二是主动融入的文章。德州位于国家和山东省三大经济板块之中:天津滨海新区为龙头的环渤海经济圈的南端;山东“一体两翼”的一体,也就是济南省会城市圈经济圈的北端;蓝色半岛经济区中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西端。2009年,山东省又在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开发上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准备“十一五”期间在这一地区规划投资1.5万亿元打造高效生态经济区,使之成为山东北部经济的强劲增长动力。三大经济区节点的特殊位置,使德州能够多方借力,左右逢源。德州应尽快找准定位,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加强区域间的协调与合作,努力成为以上几个经济板块辐射延伸的“桥头堡”、承接产业转移的“主阵地”,超前谋划、主动融入,力争在区域经济建设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