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自然资源价值理论
自然资源无价值的观念带来了资源的无偿占用、掠夺性开发和浪费使用,造成资源损毁、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价值量是由凝聚在商品生产中的人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由于自然资源是天然存在的,因而有学者由此判断自然资源没有价值但有价格(胡昌暖,1993)。支持自然资源有价值的理论观点较多,就目前研究来看,可归纳为七类(曲福田,2001)。第一类是效用价值论,该观点认为价值反映物质对人的功效,而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自然物品,因而是有价值的。第二类是财富论,认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物质财富,因而具有价值。第三类是稀缺论,凡是稀缺的有用物品都有价值,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平均到人口上,具有广泛的稀缺性,因而其是有价值的。第四类是双重价值论,认为纯粹意义的自然资源已经不复存在,大多数自然资源包含了人类劳动,未包含的部分也是稀缺的,由此得出,自然资源价值是劳动价值和稀缺价值之和。第五类是贡献归属理论,维塞尔的《自然价值》一书中提到:“当土地、资本和劳动共同起作用时,我们必须能够从它们的共同产品中把土地的份额、资本的份额和劳动的份额分别开来。”这也为自然资源估价提供了重要依据。第六类是机会成本论,认为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会导致开发成本的增加,各种约束限制加强以及环境成本升高,从而产生使用自然资源的机会成本。第七类是经济价值论,认为资源总的经济价值由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构成,使用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遗赠价值;非使用价值指的是只要资源存在,就有潜在的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