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决策因素分析
6.4.1 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决策过程分析
农户或其他技术需求者对技术的决策经过四个阶段:直观感觉、产生兴趣、分析估计、采用或放弃。
第一,直观感觉阶段。直观感觉即对现实状态的识别,是农户采纳决策过程的第一阶段。节水灌溉技术的出现是否能引发农户采纳的积极性,关键在于采纳的理想状态与不采纳的现实状态之间的差距是否足够大。不采纳的现实状态指农户对自身当前的生产生活状态的感受和处境的认知,采纳的理想状态指农户想要达到的生产生活状态。
以调查区域农户对当地农业生产的直观感觉为例,超过半数的农户认为当地水资源不足(57.38%)和水资源会越来越短缺(53.28%),水资源的不足和有限性会引起他们对节水灌溉技术的注意。尽管以种植小麦和玉米等旱地作物为主,但持续干旱带来灾害天气时,小麦、玉米产量也会受到较大影响,在农产品商品化率较高的河南地区,产量减少意味着收入减少。当问题上升到收入和利益时,会引起农户足够的重视,从而促使农户寻求解决的方法。
第二,产生兴趣阶段。当对现实存在的问题识别后,在努力寻求解决方法的过程中,农户会对其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优先排序,因而,在采纳新技术的时候,也会采纳那些与强烈需求有关的农业新技术。当缺水引起产量波动幅度较大时,农户会考虑改善种植结构,或者使用节水灌溉技术。抗旱品种的推广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缺水引起的产量损失,但农作物生长少不了必须的水分要求。品种上的改善不能彻底解决农产品“靠天收”的局面,只有在技术上有所改进,才能使农作物不至于因为缺水而大量减产。
就河南地区的节水灌溉技术来说,不仅能有效抵御自然灾害,保持产量的稳定,还使得水资源的利用得到节约,大部分农户(67.65%)认为节水灌溉技术能使每亩地节水30%~40%。在水资源价值观的背景下,农业用水付费使用日渐普及,调查中,88.54%的农户表示需要以灌溉时间、灌溉面积、用电量、用水量、家庭农业人口等不同依据对水资源进行付费。节水灌溉技术带来的不仅是对水资源的节约,其对水费投入的节约,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受到利益驱动,农户逐渐对节水灌溉技术产生兴趣。
第三,分析估计阶段。当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产生兴趣之后,会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相关信息搜集。在调查问卷中农户获得信息的来源途径有:电视、广播、网络、报纸杂志、收音机、村农业大户、技术推广人员、政府的宣传材料、订单企业的宣传资料、亲朋好友和近邻、村干部宣传、现场示范、培训、推广会议等十种。从农户的选择来看,大部分农户的信息来源多元化,其中,电视和亲朋好友是节水灌溉技术信息的主要来源渠道。
在综合各种信息后,理性的农户会对节水灌溉技术做出SWOT分析,即对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势、劣势、机会、风险分别进行详细估计。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势在于促进产量稳定、节省水费支出,从而保证农户收入的稳定;劣势在于前期投入大,特别是大型渠道设施、机械设备等,后期的渠道维护费用和器械维修费用也将耗费更多的投入;机会在于国家十分重视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节水灌溉技术能充分享受到国家的优惠,节水灌溉技术对水资源的节约、对土壤墒情和肥力的保护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风险在于当政策补助资金不到位,以及大型工程中的合作方或合作农户违约时,造成投入的增加和资源的浪费。
第四,采用或放弃阶段。农户在对其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并从优劣势各方面进行分析后,会对是否采用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决策。农户决策的依据有多种,或者满足其最低要求、或者满足其某项偏好等。采用或放弃的过程是农户与不同主体博弈的过程,包括与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合作农户、政府等相关利益主体的博弈。当农户对其主要考虑的因素进行排序后,如当产量和节水是重要考虑因素时,农户会倾向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当然,另外一些因素也会成为节水灌溉技术的阻碍因素,如当政府对节水灌溉的初期投入不足时,农户会对前期的投入存在较多顾虑和困扰,从而倾向于放弃节水灌溉技术。
6.4.2 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相关情况描述
在农户灌溉技术应用情况的调查中,未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农户有105户,占到了43.03%。究其原因,经济原因和技术原因并存。问卷中“您为什么没有采用管道输水、渠道防渗、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一题,可将8个备选对象归纳为经济原因和技术原因两类。其中,经济原因包括:“A.费用太高,支付不起”、“B.周围没有人使用,不知效果如何”、“C.政府没有补贴或扶持措施”、“F.经济效益受到影响,节省的水费无法补偿投入的成本,得不偿失”、“G.水费本身很便宜,没必要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技术原因包括:“D.社区配套设施跟不上”、“E.技术难度大,怕不会使用”、“H.没有听说过”。
此题为多选题,大部分选择结果表示经济原因与技术原因交叉并存,选择最多的选项为B、C、D,说明技术相关配套还不到位,也即存在上一章所提到的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供给不足问题。然而,从选项的总体表现来看,经济原因超过了技术原因,由于没有看到节水灌溉技术采纳者的经验效益、政府补贴不足和费用太高,对于理性的农户来说,节水灌溉技术是没有吸引力的。
资源稀缺必须与资源价值相挂钩,才能对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产生足够的经济激励。人们对水资源价值的认识也经历着“自然资源无价值”到“稀缺资源有价值”的过程,但目前的水价并没有反应水资源的稀缺价值,并且,农田的灌溉水资源使用并没有与使用量紧密联系。在问卷中,缴纳水费的方式大部分表现为按用电量和灌溉面积付费,并没有与实际的用水量相联系。当水资源价值得不到体现时,使得节水灌溉技术得不到广泛应用,相反,在灌溉面积、时间和次数一定的情况下,给农户带来尽可能多用等浪费水资源的反向激励。
在水价体系不完善和水资源价值观尚未深入人心的情况下,大多数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经济效益关注不够。当问到“在什么情况下你会考虑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时,大多数选项指向政府作为,如政府给予资金支持、给予技术服务和提供相应配套设施。这说明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公共品技术或半公共品技术特性,政府作为供给主体,在农业社区发展不健全的情况下,应该发挥其强大的调控能力,提高供给能力、完善配套设施,为农户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纳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
缺水地区与不缺水地区灌溉情况比较。由于区域自然条件和水资源状况的差异,使得缺水的豫东和豫北地区以地下水源为主,而水资源相对丰富的豫南和豫西以地表水源为主,易带来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给当地水环境带来破坏。就调查情况来看,河南省缺水地区和不缺水地区在节水灌溉技术既存在资源意识、技术使用等方面的共同特征,也存在灌溉方式、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不同(见表6-4)。
表6-4 缺水地区与不缺水地区灌溉情况
Table 6-4 Irrigation of dryland and non-dryland
从农行种植情况来看,缺水地区与不缺水地区的种植主体为小麦和玉米,但豫南和豫西地区的水稻种植明显多于豫东和豫北地区,并且经济作物也种植较多。由于农户分散经营,土地分散,作物种类不一致,给大中型灌溉系统的推行带来阻碍。据了解,有的灌区由于跨行政区域,地方配套工程在落实的过程中由于权利责任不明确,使得过渡引水和水源不足同时存在。
然而,在研究中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灌溉方式上,缺水地区的小麦以漫灌(42.71%)和畦灌(36.46%)为主,且漫灌超过了畦灌的比例;而不缺水的豫南和豫西,小麦以畦灌(40.58%)和喷灌(31.88%)为主。按照常理,缺水地区应该更加重视水资源的利用,所以漫灌的比例应该较低。而事实上,由于存在政府制度供给方面的问题,缺水地区的灌溉方式和灌溉技术并未得到较大的发展。在缺水地区,没有听说过节水灌溉技术的农户达到了30%。
在水资源危机意识上,虽然大部分人认为水资源是不充足的,但是,认为水资源充足的比例也占到了40%左右。但就水资源的前景预测来说,大部分农户认为水资源会越来越短缺,缺水地区仅2.86%的农户认为能通过技术提高来改变水资源短缺的状况,而不缺水地区有16.84%的农户认为水资源利用技术能够带来水资源的增加。
在资源价值观方面,水资源价值与用水量没有直接联系起来,几乎没有一个农户的灌溉用水付费方式是按照用水量来付费的,有相当大一部分农户在使用灌溉水资源时,不需要付费,缺水地区和不缺水地区分别有39.58%和23%的农户回答“不用付费”或者“付费为0”。在本应该充分利用节水灌溉技术的缺水地区,没有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农户所占比例超过了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农户。而在不缺水地区,大部分农户(75%)都以不同形式采用了节水灌溉技术。
就具体的灌溉技术来说,管道灌溉和喷灌技术使用较早、覆盖较广泛。在缺水地区,节水灌溉技术的信息来源渠道主要是政府农技部门和亲朋好友,大部分(76.6%)农户在观察到先使用者的效益后,才有较大的兴趣去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使用节水灌溉技术的“模仿”成分较多。在不缺水地区,采用管道灌溉的动机除了观察邻居使用的效果外,对水资源自身价值的关注超过了对邻居的“模仿”行为,采用管道灌溉技术的原因中,有35.94%的农户都选择了“节省水费开支,提高经济效益”和“自己主动采纳,节约水资源”。
农户对管道灌溉的投入百元至千元不等,大部分农户认为对节水灌溉技术的投入较大,绝大多数农户表示政府配套投入几乎为0,这也说明了政府在节水灌溉技术的供给中,没有发挥其相应的作用。大部分人认为管道灌溉技术每亩地能节水10%~30%,缺水地区农户使用管道灌溉,每亩地节约水费平均为5.43元;不缺水地区农户使用管道灌溉,平均每亩节约水费7.5元。
缺水地区的喷灌技术使用多于不缺水地区,虽然政府对喷灌技术给予一定的投入,但政府投入仅占家庭投入的1/7,尽管较少,也切实减轻了农户负担。具体表现在农户对喷灌技术投入的直观感觉中,大部分人认为对喷灌技术的投入一般。但从喷灌技术的回报来看,每亩水费节约的平均值仅为1.45元。
节水灌溉技术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一劳永逸”的特征,初期的投入较大,但一旦投入了,就有持续利用的便利性。几乎所有的农户在采用了管道灌溉和喷灌技术后,就没有间断过。政府对于节水灌溉按照面积进行补贴,除此外,基础的设施投入是不足的,节水灌溉使用期间提供的技术服务和指导也是不足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