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传统农业与环境
传统农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诸多弊病,正逐步被时代所淘汰,已走到尽头。
一、农村环境污染严重
目前,农村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不容忽视。完成我国节能减排的目标,城市与农村的环境必须同步治理,才能收到整体满意的效果。
(一)污染面扩大
据2008年中国农村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在调查的102个村庄中,在1978年之前,表示没有受到污染,占所调查村庄的68%,而现在只有13个村庄表示没有受到污染,仅占所调查村庄的8.67%;1978年之前,只有两个村庄表示污染比较严重,占到所调查村庄的1.33%,而现在有38个村庄表示污染比较严重,占所调查村庄的25.33%。以上数据表明,农村绝非环境的净土,城市污染正向广大农村蔓延。
(二)污染源增加
污染源增加使农村环境雪上加霜,体现在:1978年以前,主要以社会环境污染为主,转变为现在的生活环境污染、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并存的状况。据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2004年的数据显示1978—1998年,我国农业“污灌面积”从500万亩增加到5427万亩,占全国灌溉面积的7.3%;2003年我国农田化肥施用量464.5公斤/公顷,超过发达国家安全施用量每公顷225公斤上限的一倍以上;我国农药施用量达15公斤/公顷,是发达国家每公顷使用量的2倍多。其中,高毒农药占农药施用量的70%,国家明令禁止的一些高毒、高残留农药仍在部分地区生产和使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王五一和杨林生在调查中发现,华南地区部分城市有50%的耕地遭受镉、砷、汞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等有机物的污染;长江三角洲地区有的城市连片的农田受多种重金属污染,致使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全国每年出产重金属污染的粮食1200万吨;主要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率高达16%—20%。其后果是空气、水、土壤受到污染,生态失衡,生物多样性锐减,人的健康受到威胁。
二、农业自然资源减少
(一)耕地资源减少
耕地是农业的重要资源,但由于城市开发、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原因,我国耕地的数量一直呈下降趋势。据国家宏观统计数据分析,除1996年以外,我国的耕地面积一直是持续减少的,并且减少幅度不断增加。中国国土资源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仅为18.27亿亩,已逼近18亿亩红线,比上年度末净减少460.2万亩,全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39亩,形势十分严峻,保护耕地迫在眉睫。
(二)水资源减少
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居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有2400m3,为世界人均水量的25%,居世界第119位,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与人口、耕地分布状况不协调。时间上,全年降水的7%—9%集中在6—9月份,冬季很少,年际间变化也很大。空间上,水资源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耕地仅占全国耕地38%,水资源却占全国80%以上,而占全国耕地62%的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水资源量不足全国的20%。时空分布不均和年际变化大,造成水旱灾害加重。例如,今年初以来,我国西南5省、区、市,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持续干旱,截至2010年3月20日统计,受灾人口6130.6万人,饮水困难人口1807.1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03.4万公顷,绝收面积111.5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约236.6亿元。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作物年受灾面积达4亿亩,成灾面积3倍于50年代。水旱灾害频发,断流现象加剧,致使不少湖泊在萎缩,天然绿洲在消失,水库蓄水量减少,这一严重后果与农民用水不合理有直接关系。农民无节制的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短缺,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三)森林草场资源减少
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森林蓄积量列世界第7位。但我国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3%。由于开发山区、旅游休闲、栽种果树、乱砍滥伐及森林火灾等造成我国森林面积逐年减少。目前,我国森林面积仅有1.59亿公顷,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3%,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人均森林蓄积量的1/8。农村森林面积更是以每年8.7万公顷的速度剧减。据统计目前我国草地退化、沙化、碱化面积达1.35亿公顷,占总草地面积的1/3,并且每年还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森林减少、草地退化带来的损害已经显现,使我国自然灾害逐年加剧。
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
农业生产方式粗放、落后,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者素质偏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业增长主要依靠大量的农业资源、资金、物质、人力的投入来支撑。
(一)生产者素质偏低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生产方式难以适应时代竞争的需要,农业需要用科技来武装,更需要高素质的农业生产者,农业生产者的素质高低与农业生产效益有直接关系。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90年代初,具有小学文化程度使农业生产率提高43%,具有中学文化程度使农业生产率提高108%,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使农业生产率提高300%。据统计,我国农业生产者体力劳动型高达73.06%,文化型占26.9%,科技型仅占0.04%;文盲占35.9%,小学毕业占37.3%,初中毕业占21.5%,高中毕业占5.43%,大学毕业占0.3%。由于近几年文化素质较高的年轻人多数在城市就业,农业生产者素质偏低,农业科技人才缺乏的现象越显突出。
(二)高消耗低产出
高消耗低产出一直是我国农业的软肋,使之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据统计,1949—1990年我国生产要素投入对农业贡献率达80%(个别年份除外)1985—1990年我国农业物质投入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7.1%,同期农业总产值增加4.7%。尤其过量施用化肥农药的现象非常普遍,我国化肥年使用量达4700多万吨,氮肥当季利用率只有35%左右,其他部分则以水土流失、径流和淋溶等方式进入水体。全国农药年使用量140万吨,利用率也仅为30%左右,浪费严重也污染了水体和土地。我国水资源利用率只相当于世界先进水平的1/2左右,其中灌溉水利用率仅为45%左右,只有国际先进水平的60%。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是我国农业的现状。
(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农业产学研相互脱节,城市集中了我国主要农业院校及科研所,他们的科研受条件及环境限制,是不了解农民及市场的需求,闭门造车易和实际相脱离的主要原因。甚至有的科研人员搞科研目的是为了评职称、涨工资、追求名利,因此,科研成果有的实用性差,有的躺在实验室睡大觉,致使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据统计,现在全国每年有6000多项农业科研成果而转化率仅为30%—40%,也使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仅为27%—35%,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60%—80%。因此,必须加强农业科研体制的改革,科研成果对农业经济的贡献率与科研人员的工资和奖金挂钩,从而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不断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
(四)农业机械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仍以人力劳动为主,靠天吃饭的现状没有从根本上改观。据统计我国机械耕种面积仅为55%,机播面积不到1/5,机收面积不到1/10,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低是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和农业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对现代农业的推广十分不利。
四、农产品安全无法保证
农业一家一户分散生产,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检测标准、产品品牌,为农产品安全埋下了隐患。2005年商务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指出“绝大部分农民不知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和兽药目录;近50%的农民在使用农药和兽药时没有农业技术人员指导,只是凭感觉使用,一药多用现象相当普遍;一些农民受利益驱动,打过农药的蔬菜未过休药期就采摘上市销售。68.9%的蔬菜上市前没有经过产地检验;10%以上的种植地和养殖地周边环境存在污染源。农药兽药的滥用,造成食物农兽药残留问题突出。中毒性的急性反应为食物中毒,慢性蓄积,则会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健康危害。从农田到餐桌,食物污染严重,主要是农药兽药(抗生素、激素)和禁止使用的饲料添加剂的滥用和残留,如瘦肉精等。还有重金属及水污染日趋严重,通过食物进入人体损害人体健康”。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的大问题,需要生产者加强自律,监管者严管重罚,消费者要明明白白的消费,共同构建起食品安全的铜墙铁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