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青岛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趋势

年青岛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趋势

时间:2023-06-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2013年青岛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如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有力地促进了青岛市城乡居民消费的增长;青岛市在医疗、教育、交通、住房等方面出台的政策,减轻居民的负担,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居民消费的部分后顾之忧。

二、2013年青岛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如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有力地促进了青岛市城乡居民消费的增长;青岛市在医疗、教育、交通、住房等方面出台的政策,减轻居民的负担,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居民消费的部分后顾之忧。特别是青岛市大力推进新建地区和薄弱地区商业设施建设,以及商贸流通业发展政策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推动了2012年青岛市消费品市场的发展。2013年,随着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将更加关注民生,这为青岛市商贸流通业带来发展机遇。但是201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发展环境比较复杂,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困难,市场需求增长有所放缓,这些也将对2012年第四季度及2013年青岛市商贸流通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影响。

综合来看,在多种因素影响下,预计2013年青岛市消费增长的形势比较乐观,全年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超过2800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预计“十二五”时期,青岛市消费市场将保持年均增长16%以上的发展速度,并呈以下发展趋势。

(一)优化升级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2013年,青岛市将结合全市城乡统筹的总体规划布局,通过改造升级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市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改造农贸市场,发展生鲜超市和便民菜店,提高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代化水平。为了进一步完善鲜活农产品流通链条和市场布局,使居民在选购“菜篮子”商品时更方便、更放心,市政府出台了加快青岛市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意见。根据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重点目标,到2015年,市区建设1处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1处大型农产品物流中心,形成4处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建农贸市场34处,总量达126处,市区每2.5万人拥有一处;新增生鲜超市、菜店200家以上,社区覆盖率由目前的30%提高到60%。同时,按照商场化、超市化的标准,每年对10处左右的农贸市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和扩建。调整布局、合理规划,迁建布局不合理的旧农贸市场,到“十二五”末,市区60%以上的农贸市场达到“环境整洁化、布局合理化、价格大众化、商品品牌化、量器具统一化、设施人性化、消费安全化”的标准要求。青岛市还将大力发展生鲜超市和便民菜店,在不具备配置农贸市场条件的社区,加快发展生鲜超市和便民菜店;有条件的农贸市场,实施“农改超”,其中,各区将重点支持大型流通企业每年在社区发展生鲜超市50家左右,单店生鲜经营比重达到30%,每年发展便民菜店10~15处,形成方便、安全消费环境。

(二)新型流通方式进一步发展

“农超对接”作为新型流通方式,近年来发展较快,受到了超市、消费者、农户多方的欢迎,特别是让消费者在得到价格实惠的同时享受到了更高质量的产品。2012年11月9日,市商务局、市农委在胶南市联合召开了2012年度全市“农超对接”秋季洽谈会。各区市商务和农业主管部门分管领导,部分大中型批发市场、商场超市、配送中心、集团消费单位和农民合作社负责人220人参加了洽谈会,青岛利群、维客、利客来等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与青岛市部分农民合作社签订了蔬菜采购协议。胶南市、平度市商务局与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潍百集团签订了蔬菜产销合作意向书。会上,共达成采购意向1.5亿元。2013年,青岛市的“农超对接”内涵将更加丰富,对接规模将不断扩大,对接销售数量将进一步增加。将加快培育发展龙头农产品流通和集中配送企业,鼓励有规模、有配送能力的大型连锁超市积极开展“农超对接”;推动农产品生产经营合作组织发展,不断提高规模化生产水平,增加“农超对接”经营比重。

(三)特色营销活动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青岛市商务局等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开展特色营销活动,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丰富消费内容和形式,有效促进了消费的增长。一是开展消费月活动。2012年4月8日,以“守诚信,促消费,倡低碳,惠民生”为主题的“2012年青岛市消费促进月活动”正式启动。活动期间,围绕春季、旅游、“五一”节和婚庆等消费主题,全市100家商场集中推出百项特色商业文化促销活动,培育个性化、时尚化消费;各区市推出系列主题节会活动,将春季户外、踏青旅游与开展商业街营销活动、农家乐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具有地域特色的节会活动。各商贸行业协会举办营销推广活动;全市10家高中端百货店、购物中心,开展春季服装、流行名品等品牌展销活动;50家家电卖场和20多个社区结合,开展绿色消费宣传和推广活动,展出高效能、环保、可循环使用家电电子产品,开展系列营销促销活动;各区市组织100家餐饮企业、特色餐饮街区、酒吧、茶楼、农家宴,开展具有青岛特色、季节特点的美食营销活动。二是举办购物节。9月29日至10月30日,青岛市举办“2012青岛城市购物节”,活动围绕“迎国庆、购金秋、时尚汇”主题,在全市七区的80余家大中型商场、超市集中开展,共推出了欢乐购物汇、香港购物周、市区联动活动三个板块的230余项特色营销活动。活动期间,所有参与商场都提前组织适销对路、物美价廉、品质优良、特色鲜明的商品货源,集中投放上市,开辟节令商品、换季商品、休闲商品、热点商品销售专区,并纷纷推出了各具特色的购物消费优惠让利活动,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如利群集团“以节兴节”,在所辖商场分别推出了“盛宴全城金秋购物节”、“璀璨黄金节”和“金秋感恩节”;维客集团举办了“生鲜商品节”,放大了购物节效应。截至10月10日,购物节促消费效应明显,定点商场实现销售额15.2亿元,同比增长16.5%,拉动全市消费增长约3个百分点。

2013年,青岛市消费促进月、购物节等特色营销活动将进一步开展,其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具体将在培育消费热点、建立促进消费增长的长效机制、优化消费环境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四)网点布局将更趋合理

为优化城市商业网点布局,改善群众消费环境,引领扩大消费,2012年以来,市商务局会同各区商贸流通主管部门,加快推进便民零售网点建设。日前,商务部确定青岛市为2012年全国城市便民菜场建设9个试点城市之一。商务部试点工作的支持方向:一是公益性菜市场回购回租。通过新建投资、整体回购、控股参股菜市场或回租菜市场一定比例的摊位等方式,开展公益性试点。二是服务于鲜活农产品零售网点的加工配送中心建设。重点支持加工分拣、检测检验、仓储配送、信息化处理等设施设备建设。三是零售网点建设改造。包括菜市场新建改造,小型生鲜超市和社区菜店门店购置、装修、改建、租赁等。四是时段销售点售卖设施建设改造等。包括周末蔬菜直销市场售卖设施设备购建、流动售菜车售卖设施改造(车辆购置以地方配套为主)等。通过试点,2013年,青岛市便民菜场网点布局将更趋合理,环境明显改善,居民消费日趋便利的目标。其中,中心城区社区零售网点覆盖率将达到70%以上,新建改造营业面积同比增长30%,统一配送率达到60%以上,直销直供比例达到50%以上。

(五)城市商业综合服务功能将不断完善

2013年青岛市将围绕构建现代化国际城市商业框架,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推进一批重点商业设施建设和升级。随着啤酒城改造、利群崂山购物中心等项目建设进度逐步加快,2013年,位于崂山区海尔路南段区域的高端商贸集聚区将显雏形。该集聚区的规划建设,将对进一步优化市区商业整体布局、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推动青岛市“千万平”总部商务区和特色商务区建设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青岛证大大拇指广场引进华润万家超市、中影影院、格莱美KTV、必胜客、麦当劳、屈臣氏等知名企业,能够提供购物、餐饮、娱乐、住宿、休闲、儿童城及生活服务等多种服务功能,努力打造“一站购物、一家休闲、一天逛街”的全新消费模式,是青岛市首家以体验式复合型城市生活广场为主题的商业综合项目。随着商业设施建设的不断升级、综合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青岛市商贸流通业集聚发展的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六)监测监管力度将继续加大

2013年,青岛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对消费品市场的监测监管力度。2012年8月,经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组综合评定,青岛市菜篮子商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质量体系健全、有效,技术水平较高,现场评审合格,顺利通过实验室和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复评审。目前,市监测中心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检测能力不断增强,资质检测范围覆盖15类食品、9类非食品,涉及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添加剂、微生物等七大类393个检测项目。这为青岛市消费品市场的有效监测监管提供了保证。首先,加强运行监测。重点加大对城区抚顺路、城阳、华中三大蔬菜批发市场的监测力度,在青岛秋菜集中上市期间,实行日监测报告制度,密切关注秋菜上市数量、价格、流向等情况,加强市场分析和预测预警。其次。加强质量监管。青岛市将进一步完善“菜篮子”商品质量三级监测网络,实现城区农产品市场、生鲜超市全覆盖,在批发市场探索建立第三方派驻监测制度。同时,全面落实“逢进必检、问题退市”制度,对入市蔬菜、猪肉重点品种实行全批次抽检,不合格产品100%予以销毁或无害化处理。严格水产品质量监督抽检,严格落实重点养殖品种上市检验制度,不合格产品一律不准上市,并及时发布“菜篮子”商品质量预警信息。三是加强流通追溯体系运行管理。重点督促各流通节点按照规范要求使用和维护追溯系统,确保系统正常运转,发挥肉菜流通追溯体系作用,维护市民肉菜消费安全。四是加强商品储备监管。在淡季及节假日,密切关注蔬菜、猪肉等百姓生活必需品的市场运行态势,加大市场运行调度力度,保证承储商品的数量和质量要求,适时组织储备商品的投放,确保消费品市场平稳运行。

(七)支持和配套政策将进一步落实

2013年,青岛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将在2012年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落实各项配套政策。继续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快我市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规定,对农贸市场、菜店网点回购回租,“农超对接”等公益性、短缺性项目,根据国家试点有关要求,市、区市两级按照4∶6的比例落实配套资金。同时,对企业购置流动售菜车、生产基地采收分拣储存等设施设备的建设和直供直销人员培训给予资金支持。继续实施市商务局、市财政局联合制定的《青岛市城市便民菜场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扶持项目和资金的监管工作,确保政策扶持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为确保实现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目标,2012年青岛市还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措施,2013年将继续发挥作用。在公益性、普惠性、社会性和相关土地、财政、税费、商业网点公建配套等政策措施方面进行创新性突破。例如,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建设规划的,国土部门应优先保障土地供应。对于政府投资建设不以赢利为目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菜店,可按政府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方式办理用地手续,但禁止改变用途和性质。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对加快青岛市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解决鲜活农产品“买贵”、“卖难”问题,破解农产品流通体制、机制性障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青岛市社会科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