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高政策成效的对策建议
(一)联系实际,系统推进创业带动就业
把创业带动就业与关注民生、发展经济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1+1>2的系统推进效果。例如,绵阳市将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与灾后重建、科技城建设等结合起来,协同推进;重庆市根据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特殊市情、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特点以及三峡库区产业空虚和企业改革带来的下岗失业问题,重点扶持微型企业创业;杭州市将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与人才强市战略、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工作结合起来,将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作为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重点。因此,可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将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与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有机结合起来。推进本土优势产业集群由生产环节向研发、设计、配套、服务等领域延伸,创新服务业态,促进优势产业的高端化发展,提高产业配套率,提升产业竞争力,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二)调整指导思想,强化组织领导
首先,要调整指导思想,要将创业就业工作作为政府的重大工作来抓,政府的所有机构,如科技局、发改委等部门都要重视创业带动就业工作,而不仅是民政局、工商联、社会团体来推动这项工作,在产业发展布局、重大项目投资建设中要测算对就业的贡献。其次,可以借鉴杭州的做法,将创业工作列入“市长”工程。研究解决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中的非常规性、非程序化问题,加强对创业促进就业工作的统筹指导和系统协调。通过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大学生就业创业、海外高层次人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等重点群体的创业工作;定期召开创业工作例会,为创业排忧解难;市领导深入创业企业进行调研、指导,就创业工作作出批示,鼓舞创业者创业士气。
(三)树立创业文化,打造优良环境
树立和打造特色创业文化,将“城市文化”等特有传统创业文化发扬光大,打造“大气开放、海纳百川”的“蓝色大海”人文精神和“敢为人先、勇争一流、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从而带动更多高层次人才加入创业队伍,吸引和集聚更多的优秀人才来青岛创业和就业,提升青岛创业就业的质量和层次。目前创业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企业营运成本较高、政策法规不配套、审批办事手续繁琐、人才资源缺乏等,同时创业者普遍反映创业的最大制约因素是人才、资金和技术的缺乏。因此,应该进一步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降低企业不必要的运营成本;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的配套与衔接,充分发挥相关政策的效果;将“简化立项、审批手续,开辟创业‘绿色通道’”的政策落到实处,避免相关政策流于形式。
(四)创新金融机制,破解资金“瓶颈”
加强金融机制创新,建立一个有效整合资本资源的金融机制和金融平台。首先,要大力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形成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从而适应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同时要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建立适应中小企业需求的授信审批体系、信用评级体系、核算体系、定价体系和风险管控体系。其次,要引导银行机构把扩大小企业抵押担保范围作为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根本途径。要突破抵押担保“瓶颈”,为企业量身定制信贷创新产品。要加强与担保等机构的合作,多渠道促进小企业信用增级。第三,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通过银行对核心企业进行统一授信,并把贷款额度直接授权给核心企业,由核心企业掌握这些贷款的最终用途,通过核心企业担保,将贷款发放给上、下游企业,缓解上下游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从而激活整个链条的运转。第四,鼓励民间金融向融资租赁机构转型。出台鼓励市民间金融设立融资租赁公司的实施办法,并对其开展融资租赁业务进行引导和扶持,从而为众多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五)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要创新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系统开展大学生创业帮扶工作,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出台一系列操作性强、能切实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成功率的工作机制。首先,可以通过一系列系统的、有步骤的大学生就业见习训练、创业模拟实训、创业培训、创业孵化等,让大学生充分了解行业情况、市场情况、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等等,积累就业创业工作经验。比如,可以借鉴“杭州市万名大学生创业实训工程”:以“订单(定向)实训、持证上岗、政府资助、鼓励创业”为原则,推出了服务外包人才实训、信息化人才实训等一系列实训项目,使大学生积累就业创业经验。其次,进一步落实创业导师制,聘请有责任心的企业家和创业投资、风险投资专家等担任大学生创业导师,对大学生创业各个阶段进行分类指导,帮助大学生提高创业成功率。对热心创业指导工作的导师,应当重点进行精神奖励和媒体宣传,从而激发导师的工作热情。
(六)统筹城乡发展,发挥企业带动作用
鼓励餐饮业、农产品加工业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农村建立基地,在带动农村就业的同时,带动农民创业,并成为龙头企业的配套企业,进一步促进就业,形成“龙头企业+基地+配套企业(或农户)”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农民进城就业创业的作用,鼓励城市资本、技术、人才下乡,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互动,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七)开拓创业渠道,加大网上创业
随着互联网和网上购物方式的普及,网上创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应该积极研究探索,创新网上创业就业认定办法,落实网上创业就业扶持奖励政策,规范网上创业就业管理,鼓励市民依托专业电子商务网站提供的大型网上交易平台,进行以C2C为主要模式的网上交易,通过网络实现创业就业。
(作者单位:隋映辉,青岛市社会科学院;曾丽君、刘超,山东科技大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