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四 经济一体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掌握当前主要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状况和历史发展,熟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涵盖的内容及重要意义;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及现状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和内容;了解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关系及我国“复关”和“入世”的谈判历程。
资源索引:
1.网络资源:http://fta.mofcom.gov.cn/
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
http://www.cafta.org.cn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网
http://www.wto.org
WTO官方网
http://www.wtoguide.net/WTO经济导刊
http://www.mofcom.gov.cn中国商务部网
2.阅读材料:世贸组织对中国进行第三次贸易政策审议、贸易争端案例
3.视频资源:《WTO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与发展简介》《中国东盟携手前行十五年》《经济半小时——G20猜想(3):贸易进入死胡同》
导入案例:
案例1
材料1: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同时,超越地缘界限的区域合作呈急剧扩展的趋势。据统计,截至2008年9月,已向WTO通报并仍然生效的区域贸易安排已达223个,这其中80%以上是在近10年内出现的。目前区域经济合作成为了世界贸易合作的主要方式,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材料2: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10国领导人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全面建成,实施成效显著。中国—东盟自贸区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商谈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自贸区,而且还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建立的第一个自贸区。自贸区的建成拉动了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的快速增长,现已互为第三大贸易伙伴。2010年1—10月,我国对东盟出口1111.4亿美元,进口1243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4.9%和49%,高于同期我国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增速2.2和8.5个百分点。
材料3:2010年以来,自贸区建设对我国实现对外贸易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2010年1—9月,我国与10个自贸伙伴(包括东盟、巴基斯坦、智利、新加坡、新西兰、秘鲁、哥斯达黎加、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双边贸易额达到了5213亿美元,已占我外贸总额的24%。如果不包括与台港澳地区的安排、协议,我国与7个自贸伙伴的双边贸易额达到2511亿美元,同比增长43.7%,高于同期我国外贸总额37.9%的平均增速。其中,我与东盟、智利、秘鲁、新西兰的贸易增速,分别高出同期我国外贸总额平均增速5.8、12.3、9和3.7个百分点。
思考:
(1)什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
(2)区域经济一体化有什么类型?
(3)为什么我国要参与自由贸易区建设?
案例2 WTO第一案——美国汽油标准案
1995年的“美国汽油标准案”被称为“WTO第一案”。该案件的审理是对刚刚运行的WTO争端解决机制权威和效率的考验。1995年1月和4月,委内瑞拉和巴西分别向WTO争端解决机构提出起诉,声称美国的“汽油规则”歧视进口汽油,要求与美国磋商。在磋商失败后,争端解决机构应投诉方的要求成立了专家小组。专家小组经过1年的调查审理后提交报告,认为美国对进口汽油制订了比国产汽油更严格的环保标准,违反了国民待遇原则。1996年2月,美国提出上诉,认为自己的“汽油规则”是出于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目的,符合WTO有关的例外规定。上诉机构在规定的审理期限(60天)的最后一天提交了它的报告,认为WTO的例外规定不适用于本案,要求美国修改其国内立法,纠正有关的歧视性规则。该裁决生效以后,美国表示接受,并在裁决执行的最后期限履行了执行义务。这起案件的成功审理并最终顺利实施,使WTO争端解决机制经受住了考验,使人们对该机制的信心大增。
思考:
(1)理解GATT的局限性和WTO取代GATT的必然性。
(2)区分GATT与WTO争端解决机制(DisputeSettlementBody,简称DSB)的异同。
(3)理解并区别国民待遇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
【学习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