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海岛旅游影响

海岛旅游影响

时间:2023-06-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海岛旅游影响协调旅游开发与岛屿自然、社会价值保持之间的关系,保持岛屿的自然性和非商业性是大多数海岛居民和游客的一致看法,但旅游是改变岛屿的强有力力量。其中,巴利阿里群岛旅游业发展对当地经济的贡献最大。海岛旅游业开发对海岛周边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及海域环境质量的需求也直接影响到当地近海捕捞业与养殖业的发展。

二、海岛旅游影响

协调旅游开发与岛屿自然、社会价值保持之间的关系,保持岛屿的自然性和非商业性是大多数海岛居民和游客的一致看法,但旅游是改变岛屿的强有力力量(Jackson,2006)。理想情况下,海岛旅游业发展应实现旅游业与当地社区的双赢,但在很多情况下,旅游业开发对旅游地自身产生有害的影响。如缺乏科学的规划与有效整合当地价值与环境的旅游开发可能给旅游地带来多样化的社会、文化、环境与经济影响(Sheldon &Abenoja,2001)。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旅游开发通常是一把双刃剑(Mitchell &Reid,2001)。它可以为海岛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增加收入或就业的机会,但多数海岛旅游收益趋于流失,留下来的多是海岛旅游开发所造成的不良社会、文化与环境冲击。

(一)经济影响

海岛面积狭小、工农业资源缺乏可能成为阻碍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但以海岛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克服这种限制的重要工具。首先,海岛旅游开发提供了克服市场需求不足的空间,为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提供了规模经济和提高效率的机会,降低了单位生产成本;其次,通过鼓励新的市场进入者,增加了竞争性,对产品与服务价格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第三,通过规模经济与竞争,海岛旅游业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贸易开放度,提高了生活标准,改变了海岛国家的生活质量(Croes,2006)。

旅游业是很多海岛地方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在世界很多海岛经济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以旅游开发为主体的加勒比海及地中海地区的海岛。世界银行最近的数据表明:世界上最依赖旅游业,且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最高的10个国家中,除克罗地亚外,其余9个全部是小岛发展中国家,其中6个在加勒比海、2个在印度洋。旅游业已成为很多小岛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世界小岛旅游市场的65%在加勒比海,16%在欧洲,11%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5%在非洲,南亚占3%(Scheyvens &Momsen,2008)。在海岛旅游开发较早的加勒比海地区,1999年旅游产业吸引了整个地区41%的外来投资,而当地1/4的人口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产业,每年的总收入超过20亿美元(Grandoit,2006),旅游收入是半数加勒比海国家主要的外汇收入来源(Croes,2006),旅游收入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都很高(表3-2)。

表3-2 世界主要小岛国家经济结构(2000)

摘自:Shareef和Hoti,2005。

最近有关加勒比海旅游业不确定性的实证研究发现:旅游收益是商品收入稳定性的2~5倍,这意味着旅游收益可能比商品收益具有更小的不确定性(Croes,2006)。世界旅游组织(2002)报告指出:在1970~2000年间,加勒比海地区比拉丁美洲地区具有更高的人均收入增长率,这主要取决于海岛旅游的开发。2001年,加勒比海地区共接待了1 600万游客(相当于加拿大和墨西哥两国入境游客总量的82%),比南美和中美地区各国游客总量还要多。旅游外汇收入达到16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0%,加拿大的150%,南美洲的120%和中美洲的700%。旅游业已成为该地区很多岛屿国家的主导产业,在30个国家中,有16个国家的旅游业成为其最大的外汇收入来源。在加勒比海地区的有些海岛国家,旅游业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甚至超过了60%(Croes,2006)。如安圭拉岛达到91%,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达到81%,英属维京群岛达到82%(Briguglio et al,1996)。

在欧洲,海岛旅游业开发历史悠久,发展相对成熟。旅游业是欧洲70%岛屿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其中1/3岛屿的旅游收入占其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European Island Agenda,1997),每年的游客总数超过4 000万(Medina-Mu1oz &García-Falcón,1998)。在世界第二大旅游目的地国西班牙,其主要的海岛旅游地加纳利群岛和巴利阿里群岛的旅游客流总量占到全国的43%(Orfila-Sintes et al,2005)。其中,巴利阿里群岛旅游业发展对当地经济的贡献最大。2005年,旅游业占其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3%,并创造了当地50%的就业(Bardolet &Sheldon,2008)。希腊爱琴群岛是欧洲最大的岛屿复合体,也是地中海最重要的海岛旅游地之一,旅游业占海岛当地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在50%~90%之间(Buhalis,1999)。在瑞典,只有25 000居民的奥兰岛,每年的游客总量达到250万人次(Hagen Grant,1998),旅游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占有绝对主导地位。

在中国大陆沿海12个海岛县中,旅游业占其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从上海崇明县的不到2%到广东南澳县的35%左右,旅游业已经逐渐成为海岛县区的主导产业类型之一(表3-3)。

海岛旅游业在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海岛原有的传统产业产生一定的排挤作用,特别是那些与海岛旅游业在资源与空间利用上存在冲突的产业类群,包括海岛工业、捕捞业及养殖业,造成其产业结构及从业人员的转移,使原有的产业开发强度、分布发生变化,对海洋生物及空间资源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美国佛罗里达地区,海岛旅游开发对游船泊位的需求就对渔船产生了挤压,迫使很多渔船退出了传统的渔港。海岛旅游业开发对海岛周边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及海域环境质量的需求也直接影响到当地近海捕捞业与养殖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海岛旅游业的发展对海岛渔业的衰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Schit-tone,2001)。

表3-3 中国大陆海岛县区旅游业发展概况(2005)

img7

摘自:李悦铮与刘薇,2007。

海岛旅游开发带动了海岛地方经济的发展,但也可能给当地经济带来负面作用。从长期来看,由于限制了生产力的增长,海岛旅游发展的专门化可能对长期增长潜力产生负面影响。因为旅游专门化意味着出口结构的改变和制造业比重的下降,因而作为生产力损失的直接结果,可能导致长期的经济增长减缓。如西班牙加纳利群岛和巴利阿里群岛的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特别是与旅游相关的服务活动。目前服务业对其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80%,两个群岛游客总量分别占西班牙全国入境游客总量的1/5,其中巴利阿里群岛的游客总量是当地居民总量的10倍,而加纳利群岛也达到6倍。多年来,这两个群岛的旅游开发实践表明:来自于旅游专门化发展的经济增长有利效应可能是暂时的,是初始阶段要素供给的增加、自然资源的深入开发以及贸易条件临时性改进的结果。从长期来看,一旦达成新的均衡,增长率可能放缓,因为旅游专门化导致了商品与服务生产效率的低下,而且旅游业是一个以低端人力资本供给为特点的行业,一般很少具有革新和技术进步倾向(Parrilla et al,2007b)。此外,海岛经济发展对旅游业的过度依赖还有可能导致“荷兰病”问题。单一的海岛旅游经济发展形成高度的旅游部门依赖,使海岛内部经济对于外来扰动高度脆弱,再加上出口结构的改变,以旅游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占据了越来越多的优先性,使与技术进步和研发紧密相关的制造业价值降低(Manera &Taberner,2004),从而影响海岛经济的长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二)自然环境影响

旅游开发可能对海岛自然环境产生有害的影响已经成为共识。相对于大陆而言,岛屿一般具有更脆弱的生态环境,特别是一些小型岛屿经常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和很高的地方性物种比例,且受到威胁的物种比重也很高。目前,世界上已知受威胁植物物种的大约1/3发生在岛屿上,因而具有很高的保护优先性(Medina Mu1oz &García Falcón,1998)。大众海岛旅游开发在给海岛社区带来经济收入的同时,也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很高的压力,特别是在那些交通便利、人口众多的度假型岛屿。尽管旅游开发对海岛当地社区的经济增长和就业贡献很大,但却是造成海岛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根源在于海岛特殊的地理位置与生态环境脆弱性。伴随旅游开发所造成对土地及淡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大规模的旅游设施、接待设施,以及设计不合理的道路、防波堤、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造成当地生境的损失与碎片化(Sobhee,2006),再加上游客生活消费所产生的废弃物问题,直接影响到当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稳定性。

目前,海岛旅游开发所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是旅游开发所产生的废水和垃圾问题,以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所带来的相关环境破坏问题。在世界很多海岛地区,游客及当地居民所产生的生活污水被直接排入海中,固体垃圾也直接堆放在海边,没有进行任何有效的处理。无序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住宿设施、码头建设、沙滩开发等活动也对原有海岸景观造成破坏,并带来海岸带侵蚀问题。高强度的海岛旅游开发及传统产业的集聚对海岛岸线及近海生境产生很多破坏性效应,游客所产生的固体垃圾及生活污水排放远高于当地社区原有的水平,在缺乏有效处理的海岛环境中,给海岛有限的淡水、土地空间造成的压力远超过陆地,并从长远上破坏了海岛旅游赖以生存的基础——海岛优美的自然环境和高质量的近海海域空间(表3-4)。

很多旅游项目对海岸带地区产生了不同的破坏性影响,这些影响分为“可见的”和“不可见的”两大类。前者包括道路、建筑、游艇码头、港口等对海岸的物理占据,人口的增长以及废弃物的排放(包括垃圾、废水、污染物等);后者包括近岸水动力以及相应的近岸沉积类型的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变化及增加的财产损失与破坏可能性。世界各地已经报道了很多由于不透水结构,如突堤或单独的防波堤建设,造成邻近海滩向下漂移侵蚀的案例,或由于人工育滩设计问题造成的小型海湾或港口沉积问题(Alonso et al,2002)。由于海岛有限的环境承载力,海岛旅游开发长期的破坏效应是难以承受的,将会直接影响海岛的可持续发展。

表3-4 太平洋海岛旅游开发的生态与环境影响(Minerbi,1992)

摘自:Hall,2001。

在地中海地区,海岛旅游开发带来了大量的废弃物,给海岛环境质量维持带来很大的压力。以西班牙著名的海岛旅游地巴利阿里群岛为例,其旅游业在20世纪70~90年代期间经历了快速发展,使该地区成为西班牙最富裕的地区之一,但该地区以4S旅游为主的大众旅游开发也带来了明显的负面环境影响。作为地中海中的一个小型群岛,其自然资源缺乏,只有少量的地下水资源。在1999年,当人均耗水量估计达到292升/天水平时,开始出现地下水过度开采和海水入侵迹象。同样,该地区主要的能源生产倚赖化石燃料,其居民和公共服务部门的能源消耗量占社会总量的80%。2004年,全岛的市政固体废物总量就达到63.4万吨,人均达到1.82千克/天(Fortuny et al,2008)。

在加勒比海地区,各个岛屿具有类似的大小和文化,主要通过大众旅游开发来实现当地经济的现代化。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该地区海岛环境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旅游所引发的破坏主要集中在东加勒比海的一些海岛。多数旅游增长速度过快且没有经过合理规划,破坏了岛屿原有的生态系统(Briguglio et al,1996)。公寓和路网建设造成了对山体的破坏,旅游地开发引发的湿地填埋与红树林破坏,采砂/近岸疏浚与旅游污水排放造成的潟湖污染,以及潜水、游艇与游船抛锚与游艇码头建设所造成的珊瑚礁破坏,在脆弱的海岛岸线上进行的这些大型基础设施和度假村建设都对沿海的红树林和海滩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McElroy,2001;McElroy &de Albuquerque,1998)

在太平洋海岛地区,由于旅游开发趋势与游客活动集中在海岸带及其附近地区,旅游开发可能产生更多的环境问题,如对沙滩、红树林及河口湾的影响,最明显的影响是旅游开发及游客活动对珊瑚礁的影响(Hall,2001)。处在发展中的印度洋诸岛情况也类似,旅游开发及未经规划的城市化和采砂、红树林破坏和海岸带污染密切相关。毛里求斯和塞舌尔在世界濒危原产植物物种名录中分列第二和第三位,一些海岛度假地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对于太平洋而言,从生存向现金经济的过渡阶段,正经历着来自产业化发展的农业与捕捞业、伐木及海岸带旅游开发的重大威胁(McElroy,2003)。

(三)社会文化影响

按照社会交换理论,如果当地居民相信其可以获得收益,而且没有造成不可接受的成本,则他们愿意参与和游客的交换;如果居民认识到旅游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要大于其负面影响,那么他们也倾向参与交换,并支持未来社区旅游开发,但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态度与其支持或反对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得到理性行为理论的支撑。由于居民对旅游开发态度的差异取决于一个地区的旅游发展水平、旅游业与地方经济的关系、特定区域很高的旅游集聚度、人们在当地社区居住的时间长短和出生状态、对旅游与当地产业的熟悉程度、与游客的接触程度、认知的休闲时间影响、旅游地发展水平、国家发展水平以及旅游开发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Bujosa Bestard &RossellóNadal,2007),因此,海岛旅游开发的社会文化影响,特别是对当地社区的社会文化影响是多样的,而且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持续变化。旅游对社会文化变化产生独特的贡献,不像其他社会变化动因一样,旅游业要求消费者旅行到旅游地,这样旅游地居民可以在面对面的基础上与游客发生作用。旅游最值得关注的影响可能是确定的社会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纳入经济圈中,成为生存的一个完整环节,并因而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商业化(Berno,1999)。

旅游的社会与文化影响是指旅游被认为有助于改变价值体系、个体行为、家庭关系、大众生活方式、安全水平、道德操行、创造性的表述、传统仪式和社区组织。这些对当地社区或旅游地产生的影响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关注旅游地的特征,包括居民与游客遭遇的社会影响,如文化差异影响、犯罪、娼妓及示范效应(如旅游地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另一类关注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以及对当地资源的影响,如对当地资源和设施的压力,当地人与外来劳动力,当地语言和文化影响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相对而言,岛屿国家的国际游客数量更高,每年所接待的游客数量远超本地居民数量,这种旅游开发活动对岛屿的社会和物理环境造成巨大冲击(Ap &Crompton,1998)。即使是作为未来大众旅游发展替代品的替代旅游也存在相当的社会文化影响,由于替代旅游的发展使游客与当地居民之间更紧密的接触,可能导致当地文化更深刻的变化,这在生态环境更加敏感的旅游地,潜在的危害更大(Gentry,2007)。

海岛特殊的文化地理属性造成其在突然的变化面前具有特定的风险,除少量游客之外的任何事情都可能对地方文化产生威胁。太平洋岛屿的偏远性和隔离性导致了其独特文化的连贯性,这是一种来自于过去文化影响的传统习惯和内在价值的混合物(Berno,1999)。面临海岛旅游的快速发展,很多传统的独特海岛文化面临异化或消失的危险,这种旅游开发带来的外来文化侵蚀问题已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Haralambopoulos和Pizam(1996)总结了海岛旅游开发的社会文化影响,包括以下几方面。

(1)对旅游地社区人口结构的影响。旅游业创造的新就业机会延缓了当地人口的外迁,并吸引了新的劳动力和居民。同时,旅游开发可以吸引其他部门的外来劳动力,特别是农业部门,从而改善了传统产业的发展压力。

(2)对就业与职业结构的影响。一般高工资的管理层和专业岗位大多被外来人口所占据,而当地人受益较少。由于旅游的季节性,大多数旅游部门的就业也具有季节性,这造成当地及区域就业水平的波动。很多旅游就业岗位倾向于以前缺少职业发展机会的年轻人和妇女,造成了男女就业岗位比例的变化。同样,人们相信旅游开发对职业分布产生了不良影响,可能影响到社区的传统就业格局。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被放弃,向利润更高和更具吸引力的旅游相关职业领域转移。

(3)对当地社会结构与消费类型的影响。旅游对社会体系及其社区分层具有一定影响,如破坏家庭成员之间的传统关系,影响了家庭内部结构。旅游就业产生的妇女经济独立使一些传统社会的妇女经历了社会地位的提升,生活约束减少。旅游岗位类型、非社会化的工作时间及其季节性调整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已经建立的、依据不同时间节奏的日常生活秩序。

(4)对犯罪与赌博的影响。犯罪被看做是旅游开发的外部效应,犯罪在某种程度上与旅游相关。很多旅游社区的研究显示:居民认为在旅游开发与犯罪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犯罪率上升的最主要因素被认为是当地控制的缺失、非个人化和商业化的人际关系、游客密度、与富裕游客的冲突、敌意和社区抱怨。

(5)对旅游地社区文化表述的影响。大量的研究显示旅游对物质及非物质文化形式的影响是有害的,但也有一些人认为旅游有助于传统艺术形式的复兴,这主要通过游客购买工艺品、纪念品、服装及类似的产品来实现。在发展中国家,文化的市场化似乎更糟,而通过人为设计的文化体验来弥补真实文化体验的缺失是另外一种现象,这种过度开发现象已经被现代旅游业所接受。

游客对当地遗产和文化的兴趣的增加也造成了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游客及其对当地居民生活与周边环境的影响使越来越多的当地居民开始对旅游开发产生敌意。大规模的、高端旅游开发以及对当地岛屿文化、遗产及乡村特色日益增长的兴趣已经加速了当地居民休闲空间的下降(Bramwell,2003)。尽管存在很多旅游开发对当地社会文化产生不利影响的认识,然而对地中海海岛旅游地的实证研究结果并未完全印证这类观点。马耳他旅游地社区调查显示:多数居民对旅游开发对当地文化遗产的影响持积极态度。除了认为对公共礼仪产生负面影响,对家庭凝聚力和道德准则具有一定不良影响外,对包括文化遗址、传统工艺品、传统文化与美食以及传统习俗等都具有很高的正面认知,认为旅游开发促进了当地文化遗址、地方手工艺及传统习俗的保护,推动了地方文化与美食的发展(表3-5)。

表3-5 马耳他文化遗产与社会的旅游认知效应

(续表)

摘自:Bramwell,2003。

希腊萨默斯岛的调查结果也显示旅游对人们的道德、诚实、信心以及有组织犯罪、娼妓和赌博并没有显著影响,当地居民对陌生游客的好客性随旅游发展而改善。尽管也意识到旅游开发的一些负面影响,但大多数人并不反对旅游的扩张,因此总结出旅游的社会成本意识并不足以造成对旅游进一步开发的反对。旅游的社会影响不具普遍性,影响的强度和方向取决于与当地和旅游地相关的社会文化与经济因素。进一步而言,旅游影响与旅游活动本质、游客特征和旅游开发速度与强度具有紧密联系(Haralambopoulos &Pizam,1996)。

(四)城市化问题

旅游开发的城市化是所有大众旅游地的通病,也是影响一个旅游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特别是对于地理空间有限、资源缺乏以及自然环境承载力有限的海岛地区而言,旅游地的城市化现象更是受到广泛关注。旅游地城市化的发展经常导致当地环境质量的下降,主要表现在街道拥挤、海滩人满为患,自然环境与生境退化,与当地文化不相适宜的建筑替代原有的传统建筑物等(Green,2005)。Smith(1992)将海滨旅游地进化界定为“从根本上是一种城市化形式”,这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存在明确的证据,只有很少一部分岸线没有被开发,其余大部分岸线成为旅游开发宏观背景下的牺牲品,这种旅游地的密集开发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投资和移民,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旅游地的城市化(Papatheodorou,2004)。

随着旅游开发收益的增加,最早获得开发动力的度假地可能给其他度假地笼罩一层集聚化的阴影,造成所有的旅游资源集中在一个区域而非分散在多个度假地。在这种不对称发展中,旅游地开发的核心-周边格局开始出现,如地中海和加勒比海构成了世界阳光旅游的核心或主要极点,西班牙和希腊构成了地中海旅游的核心,而巴利阿里群岛和加纳利群岛构成了西班牙旅游的核心。在不同尺度的旅游地发展中,极化现象是明显的,但这种空间格局是动态的,随着时间的变化其受欢迎度也发生变化。在一个理想的时间范围内,旅游流很少从核心向周边转移(Papatheodorou,2004),出现了大规模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高密度的旅游服务业。这种旅游地的集聚发展,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季节性游客,也吸引了大批休闲房产的购买者,包括周边地区的城市居民及国际客户成为季节性度假居民或长期的养老型居民,成为当地城市化的诱因和基础,但这种海滨度假地的城市化过程是渐进的而非突然发生的(Andriotis,2006)。

此外,旅游地的城市化发展在世界很多旅游地产生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这种变化造成越来越多的当地居民的不满,使当地居民与其日常生活环境之间产生疏远感,居民与当地已建立起来的精神依附感也将发生破裂。如果一个旅游地环境与社会的退化引起当地旅游活动的减少,那么就有可能造成当地旅游经济收益的减少,并导致更多的社区不满(Green,2005)。在马耳他,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由于旅游所带来的显著经济效益,很多居民似乎已经忍耐了大众旅游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大多数马耳他人毫无保留地欢迎游客,并接受游客最大化以及产生的过度拥挤、不舒适、建筑物蔓延和环境破坏,认为这些是经济发展所必需的。但80年代中期以后,一些人的态度开始转变。到了90年代,游客数量达到最高峰的100万人次后,当地居民开始感觉到这种放任自流的发展对社会及自然环境的压力,包括对公众运输、交通的压力以及海滩的拥挤(Bramwell,2003),旅游地城市化发展倾向最终将导致旅游地的停滞与衰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