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寻找标杆、挖掘“本底”与战略抉择
2.1 寻找标杆:比照出真相
2.2 黄岩产业整体能级评价与比较研究
2.3 黄岩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2.4 黄岩“本底”对产业能级提升之深层制约
2.5 战略抉择:经验式惯性增长与“蓝海式”能级提升
研究主题、逻辑结构与要点
本章在“区域发展的理论工具、政策实施与经验案例”研究铺垫的基础上,实施黄岩本体研究。
用什么工具与标准来评价、考量黄岩的增长实绩与发展潜力?可比照的标杆县区是谁?从哪些维度系统发掘黄岩,论说她的长短优劣?黄岩与自己的历史比较是非常优秀和出色的,但相对于周边地区或全国发达县区增长实绩与潜力,又会发现黄岩的产业发展潜力很大——不仅在总量上,还在增长率上。
本底挖掘不是一般的工作总结,而是比照标杆、实证差距、聚焦产业能级提升,系统发掘和确证黄岩最具本底性的区位资源、产业经验、文化特质,特别是当地企业家与政府官员面向未来、竞争赶超的决心、价值理念与“一致行动”。
本底挖掘不是简单的历史回顾、数据比较与经验总结。不仅要知道黄岩究竟有什么、缺什么,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在哪里?更重要的是确证她“到底要什么”?当地企业家、政府官员与公众到底有怎样的认知、决心与抱负去选择、定位、提升区域“产业系统”及其能级?把黄岩“做成什么”?“怎样去做”?
在更深层面上,是“要什么”决定“有什么”、“缺什么”和“怎么做”——是沿着惯性红海式竞争中“摆渡”、“徘徊”?还是“蓝海式”的赶超?这是当前黄岩党政领导、企业家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战略抉择。
为此,我们以下列分析路径对黄岩产业本底进行分析:
一、寻找“标杆”。我们尝试寻找合适的“尺度”和“参照县区”,来实证度量黄岩最近几年的增长实绩。当然比较的不仅是自己的过去,更是周边区域竞争对手们冲刺未来的潜力与咄咄逼人的增长“加速度”;实证比较是为了认清现在,以便更好地把握未来。
二、从结果性的数据比较研究转向原因性的产业结构与能级评价、提升方式及其比较研究。我们运用已有的产业数据和经典的产业能级标准对黄岩整体产业能级进行简约评价,同时提炼先进区域提升产业能级之思路与政策。
三、挖掘“本底”,系统发掘黄岩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特别关注制约产业能级提升的“深层力量”。
四、确证本地企业家与政府官员对黄岩产业能级提升之抱负、决心及其实现形式的选择与“一致意见”。
“尺子”是相对客观的,但是对尺子评价后作出的反应却是主观的,我们聚焦那些推进和阻碍黄岩产业能级提升的内在性力量、抉择与对策的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