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逐步摆脱经济发展对资源消耗和环境投入的过度依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推进科技创新,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同时,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颁布实施了科技、教育、人才三个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和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一、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
科技是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创新是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加快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就,全社会科技水平显著提高,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另一方面,进入21世纪,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关键技术自给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存在着较大的对外技术依赖;科学研究实力不强,优秀拔尖人才比较匮乏;科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等。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切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党和政府从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对自主创新进行了系统论述,印发了国家科技中长期规划,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
2004年6月,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七次院士大会上对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他指出,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要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把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推动整个科技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通过重点领域的突破,带动国家整个科技竞争力的显著跃升。2005年3月,温家宝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与国家战略联系在一起。提出要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的目标。1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战略的核心,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抉择。这一战略决策为我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奋斗的路径,对于推动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实现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践
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国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自主创新的制度保障逐步完善。2008年7月新修订的《科学技术进步法》正式实施,“实行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得以确认和强调。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实施。2005年和2010年,国家相继制定实施科技、教育、人才三项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据统计,2006年以来,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国家先后出台了60条纲要配套政策和78项实施细则,各地方制定了570项配套政策,其中近2/3的内容与企业自主创新有关。[10]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为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科技投入持续增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11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8687亿元,比2002年增长5.7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07%上升到1.84%。2011年,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288.3万人年,比2002年增长1.8倍。[11]2011年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79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824家,比2007年分别增长59%和70%。[12]
科技创新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研制成功,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亩产突破900公斤,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创下了7062米的下潜纪录,嫦娥一号、二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神舟九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特别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九号飞船顺利载人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进展。
科技成果向生产领域转化步伐明显加快。一批重大装备、核心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制成功,大型水电机组急需的抗撕裂厚钢板、特高压输电所需的关键零部件、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等产品投入生产和使用。2011年技术市场成交额4764亿元,比2002年增长4.4倍。[13]
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快速发展,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重要支撑,有力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