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当前乡镇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郯城县港上镇为例
龙敦瑞[1]
摘要:随着我国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各地不断完善区域政策,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乡镇作为最基层一级政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更是面临较大的压力和考验。乡镇政府要充分立足本地区域优势,因地制宜,推动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乡镇经济 辐射效应 产业化
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每个乡镇的经济发展都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制约。如何充分发挥优势,弥补不足,推动乡镇经济发展是摆在每一个乡镇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以郯城县港上镇为例,浅析现阶段乡镇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郯城县港上镇基本情况
港上镇共有23个行政村,4.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有3.8万人。近年来,港上镇坚持规模化与工业化互动,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狠抓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培育特色支柱产业,推进生产基地和合作社的建设,乡镇区域经济取得了重大进展。
(1)工业园区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港上镇以商引商,以诚招商,以情感商,在做大做强原有的木材加工和金属铸造等工业的同时,新上企业10个,以新能源发电、银杏深加工、饲料加工、食品加工等为主。
(2)特色产业逐步形成。港上镇依托本地的产业基地和资源特色,坚持“横抓特色产业,纵抓特色产品,一村一品,纵横结合,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逐渐形成了以草莓、银杏、木材加工、塑料制品、草编工艺为主的五大支柱为特色产业,建立了6个生产基地,成立了11个合作社和协会,特色产业发展面积达到1.8万亩,受惠农民达到2.6万人。这些产业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3)辐射效应更加明显。随着港上镇向阳村“郯香”草莓品牌的创建和草莓协会的成立,已经逐渐辐射到周边3个乡镇10多个村,总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同时受到邻近乡镇的影响,银杏产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苗木种植、交易市场、银杏叶深加工等发展迅速。在钰森木业和苏东木业的带动下,新成立了3家企业,新发展了上百家个体加工户,进一步扩大了木材加工的范围和规模。
二、郯城县港上镇乡镇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港上镇工业化和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与时俱进,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总体而言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不少问题。
(1)没有合理的规划布局。港上镇目前产业分布比较分散,木材加工企业和加工户分布在10多个村,生产标准和规模也参差不齐。新近发展起来的银杏苗木市场足有20多家,更是大小不一,零落散乱,缺乏有效的规范监管。这种现象在其他乡镇也普遍存在,有的只建设不规划、先建设后规划或边建设边规划,有的即使制定了规划也是标准不高,很难达到功能分区、产业衔接、分类布局的要求,有的与居民区、商业网点混杂在一起,呈“零星状”、“直线型”或“散花状”。政府经济规划的作用是在尊重市场作用基础上弥补市场的缺陷,任何“布局天下”或“强行引导”的行为都可能产生出负面的结果。
(2)融资放贷不畅。银行贷款一般要经过立项、评估、查勘、放贷等过程,所需时间一般较长,而且门槛高、难度大。而中小企业尤其是个体加工户需要资金数额少、周期短、时间紧,缺乏信贷担保,造成企业融资十分困难,多数企业自有资金只能用于前期建设,建成后因缺少流动资金难以启动生产。目前,资金问题仍是乡镇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3)缺乏必要的调控监管。出于政绩、财政收入等方面的考虑,多数乡镇只是发动鼓励或者倾向于以规划形式予以控制,而不是作为协调监管的主体。然而有些企业和个体加工户急功近利,缺乏长远眼光,恶性竞争,恶意欺诈,正如某个乡镇的银杏大树交易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了信誉下降,交易减少,港上镇的棉花交易市场的萎缩直至消失也充分反映了这个问题。
(4)软硬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近年来,尽管各县(市)区都出台了一些鼓励乡镇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但普遍操作性不强,加上乡镇政府协调的职能有限,一般难以落实到位;部门审批环节多、手续繁琐,没有给予其相对于外资企业、县工业园区企业同等企业待遇。工商、税务、卫生、环保、消防、安全等政府职能部门存在着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导致了企业和个体业户压力大、负担重,甚至苦不堪言。
(5)用地指标不足。随着中央土地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各地土地监管越来越规范,用地指标呈现“僧多粥少”的现象。各地主要重点保证县级工业园区的发展,造成乡镇工业园区供地不足,引进项目难以落户。
三、郯城县港上镇进一步推进乡镇经济发展的对策
1.理念创新,加强领导
当前,虽然市场机制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承认,但地方政府并没有完全退出市场竞争。地方政府一定要正确把握调控经济的尺度,不能用老的思想观念来对待乡镇区域经济建设,必须以新的理念来提高认识、强化领导,强力推进。一是要成立专门的业务管理机构,帮助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二是要加强协调调度。不能遍地开花,一哄而上,要从乡镇区位、交通、城镇建设和工业基础等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布局,突出重点。
2.科学定位,统筹规划
一是要科学定位。引导乡镇区域经济立足当地实际,突出特色,力争有优势主导产业作支撑,有名牌产品作引导,形成特色板块经济,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持续有序发展。二是要统筹规划。要结合本地实际,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做好乡镇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3.政策扶持,加大投入
一是明确优惠政策。让企业和个体业户放心投资,快速投产,正常有序地发展。二是争取金融支持。协调金融机构对各企业和个体业户进行信用授信评级,加大对讲信誉、有前景、有效益的企业的信贷投入,为这些企业提供必要的信用担保。三是加大财政投入。整合有关政策项目资金和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引导、支持乡镇工业园区发展。四是优先土地供应。乡镇应大力引导企业尽可能利用山坡地、荒地,鼓励村民进行必要的土地流转,引导采取出让、租赁等方式来获得土地使用权。
4.整合资源,扩大规模
当前,大多数乡镇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业,要进一步推进优势产业集群升级,培育创新产业集群,从依托传统技术的低附加值生产向依托现代技术的高附加值生产转变,从本镇的区位、资源、经济基础等实际出发,挖掘自身的比较优势,整合各种资源,充分发挥拥有充足发展空间的优势,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尽早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提高自我集聚、自我积累、自我强化的能力。
5.加强协作,减少恶意竞争
随着规模的扩大,乡镇政府应该鼓励和引导成立各种合作社和协会,让他们自我管理,紧密联系,共同研究制定管理制度,建立起“公司+农户”或“公司+协会+农户”的模式,既抵御了市场风险,又降低了运营的成本,达到双赢的局面;而乡镇党委政府则要在这里扮演红娘的角色,做好牵线搭桥的工作,进行鼓励,引导和支持。
6.创新思路,优化环境
各职能部门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出台具体措施,简化审批手续,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实行首问负责制、全程代办制、限时办结制和最低标准收费制,对企业进行检查或收费一律实行准入制、预约制、登记制,积极支持乡镇区域经济的发展。乡镇政府要协调好企业与周边村组及群众的关系,为企业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7.加强培训,推进素质建设
加快乡镇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当前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大对农民培训的组织协调力度,整合各类培训资源,不断拓展新型农民培训的思路、方法和途径,努力造就一大批种养技能型、科技示范型、劳务输出型和创业经营型的新型农民。以农村经济能人、农民经纪人特别是创业有成的务工返乡人员为重点,采取制定激励政策、优化创业环境、培植先进典型等措施,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引导农民由务工潮向创业潮转变。
参考文献
[1]〔美〕克鲁格曼.发展、地理学与经济理论[M].蔡荣,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陈秀山,徐瑛.中国区域差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朱舜.县域经济学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张素荣,刘景芳.发展贫困地区县域经济的基本思路[J].经济论坛,2004(19).
【注释】
[1]龙敦瑞(1975—),山东郯城人。中国海洋大学2011级农村与区域发展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与区域经济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