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3-06-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及对策研究郝永乐[1]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及对策研究

郝永乐[1]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还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政策,给广大农村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把握机遇,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就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路作一探讨。

关键词:农村经济 城乡建设 农民增收

一、继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意识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因此,要使农村经济有一个大发展,必须继续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发展农村经济的意识。

1.树立富民意识,在农民增收上下功夫

从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来看,农民增收的动力源泉主要包括劳力转移、结构调整、土地流转、多种经营等。尤其是近年迅速崛起的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推进农业劳力转移的先锋,成为解决农村就业的关键,成为农民最现实、最直接的致富“亮点”。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把这些“渠道”作为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2.树立市场意识,在结构调整上下功夫

大力推进绿色农业,用现代工业理念经营农业。把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作为经营农业的“火车头”,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和“一镇一业”特色,实现农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3.树立创新意识,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

引导农民“以土生财”,把资源转化为资本,大胆探索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将土地作价入股,使农民成为股民,确保农民“失地不失业”。让土地向具有经营资质的种养能手积聚,向具有资本实力的“三资”农业积聚。

二、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发展粮食生产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因此,要搞好农村经济,必须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1.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

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鼓励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改善农业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加强农业高技术研究。针对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加快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防控、节约资源和防治污染技术的研发、推广。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扩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2.加强农村现代营销体系建设

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促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改善农村市场环境。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连锁化“农家店”。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加快农业标准化工作,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农业生产资料和饲料质量管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供销合作社要创新服务方式,广泛开展联合、合作经营,加快现代经营网络建设,为农产品流通和农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提供服务。

3.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继续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加快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产业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生产效益。坚持和完善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持合理的粮价水平,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调控,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继续执行对粮食主产县的奖励政策,增加中央财政对粮食主产县的奖励资金。

4.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畜牧业,扩大畜禽良种补贴规模,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加强动物疫病特别是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控的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积极发展水产业,扩大优质水产品养殖,发展远洋渔业,保护渔业资源,继续做好渔民转产转业工作。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园艺、畜牧、水产等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强农产品对外贸易磋商,提高我国农业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能力。

5.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各级财政要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发展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和“订单农业”。创新信贷担保手段和担保办法,切实解决龙头企业收购农产品资金不足的问题。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立法进程,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有利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信贷、财税和登记制度等。

6.加快发展循环农业

要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推广秸秆气化、固化成型、发电、养畜等技术。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努力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加大力度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三、鼓励农民走出农村,增加农民收入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这是党对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

1.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因地制宜,优化环境,大力发展好旅游业、服务业等,使农业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为“农转非”提供更多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机会,使农村群众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从而大大促进劳动力的优化配置。

2.引导和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

积极探索采取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解决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问题。农民以合理的方式把土地出让给经济能人,能实现双赢。经济能人通过承租等方式获取土地实现规模生产,“返聘”农民当工人,给他们发工资。农民除了每年可获得土地租金外,还能获得工资,所得的收入远大于自己耕种土地的收入,这充分体现了产业化经营的价值导向。二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使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集中,推动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

3.实现农民工与市民的待遇同等

当前,户籍制度、用工待遇、子女教育、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一些制度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对此,应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消除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体制障碍,取消农民定居城市的一切不合理收费,降低农民定居城市的成本。同时,应妥善解决农民进城后享有与其他市民同等的当兵、招工、提干、就业、公共卫生、文化和受教育的机会。还要加快就业制度改革,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规则,确保市场有序运行和农民的合法权益,真正使转移的农民进得来、留得住、生活得好。

4.认真抓好劳务经济

积极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工补农、以工富农、提高非农收入水平。加强对农民的培训,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能力。同时,积极搭建农村劳动力供求信息平台,促进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努力实现劳务输出由个人行为向社会行为转变;由盲目松散的无序流动向计划紧密的有序流动转变;由季节性输出向常年性输出转变;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就业转变。出台政策鼓励打工者回家创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四、统筹城乡建设,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台阶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因此,必须统筹城乡建设,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上新台阶,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

1.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推进小城镇健康协调发展,有利于增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承载能力,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小城镇建设,一是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功能,增强小城镇的聚集力、带动力。二是制定和完善小城镇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吸纳民间资金向城镇集中,鼓励和引导农村经济能人到小城镇经商办企业,引导小企业向小城镇集中,进而带动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2.鼓励连锁超市在农村发展

积极探索建立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增强产业化经营中产供销各个环节的有效链接,加快发展农产品连锁、配送经营。鼓励超市进农村,农资进超市,实现连锁经营,物流统一配送。通过在农村发展连锁超市,可加快农产品进城与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实现工农的有效对接。连锁超市在农村的发展,使农村也能享受到城市商业的服务,同时激活农村消费市场潜力,促进农村经济繁荣。

3.抓好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

按照“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要做到“五化”、“五通”和“六有”。“五化”,即美化(内外墙抹灰、外墙涂料);硬化(铺设混凝土的村内道路);净化(实现家家户户“一池三改”,建沼气池,进行厕改、厨改,实现人畜分开,村内建下水道、垃圾池);绿化(村内有公共绿地);亮化(有路灯)。“五通”,即村村通路、通水、通电、通讯、通闭路电视和信息。“六有”,即有健全的村级组织、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有业余文艺队、有功能齐备的科普文化活动中心、有文体娱乐活动场所、有标准的宣传栏。增强农民生活环境意识,努力建设整洁、优美、健康、有序的农村生活环境。

4.建立城镇公共服务体系

加快推进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尽可能地提供农村公共品,加快通村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体系。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总之,要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

【注释】

[1]郝永乐(1983—),男,山东沂水人。中国海洋大学2011级农村与区域发展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与区域经济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