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 白洋淀“岛村”:旅游社区化发展的案例分析
(一)岛村——乡村社区的典型标本
作为中国华北最大的淡水湖泊,白洋淀总面积366平方千米,85%的水域位于河北省安新县。白洋淀有几千个岛屿,一些大的岛屿上有人居住,形成一种特殊的乡村——岛村。目前白洋淀内有岛村36个,约10万人居住;半岛村62个,约12万人居住。
社会学将社区与村落作为同一对象来界定(折晓叶,2000),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岛村表现得更为典型。在白洋淀,绝大多数岛村既是自然村又是行政村,实行村民自治制度。有些岛村有独立完整的基础设施,如水、电、学校等,具有地域上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岛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村民多具有血缘纽带,流动少,在长时间的共同生活中,形成了许多特定的风俗。岛村的产业比较特殊,改革开放之前,芦苇加工是岛村居民的主业;改革开放之后,居民开始从事水产和家禽养殖业,一些岛村还因此成为水产养殖特色村。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岛村至今仍保存了相当完整的乡村社区特征,是我国乡村社区的典型标本。
(二)白洋淀岛村旅游的发展背景和现状
1.白洋淀岛村旅游的发展背景
白洋淀素有“华北明珠”之称,早在金代就已成为帝王游览胜地,清代更是兴盛,康熙皇帝来白洋淀达40次之多,乾隆皇帝也多次来白洋淀举行水围。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人民英勇抗日的故事、动人风光和淳朴民情,因作家孙犁的枟白洋淀纪事枠而家喻户晓。白洋淀旅游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已建成10多个景点,规模较大的有荷花大观园、白洋淀文化苑、鸳鸯岛·白洋淀之窗、王家寨民俗村。2007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创社会经济效益7.9亿元,直接从业人员1.2万人,经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区。2009年的枟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枠中,白洋淀被列入七大产业聚集区之一。
20世纪90年代的白洋淀旅游以观光为主,季节性强。为了发掘独特的水乡民俗,使旅游业向休闲度假和观光相结合的模式转变,2001年安新县决定在白洋淀风景区开发水乡民俗旅游。笔者于2005年4—5月间对王家寨和东田庄两个岛村的“农家乐”做了实地调研,并于2008年年底做了跟踪调查。有趣的是,符合研究者“社区旅游”理想的东田庄村,走向了式微;而另建新景点的王家寨民俗旅游,却一直受到游客好评。
2.王家寨水乡民俗村
王家寨距离县城东部2.5千米,居民6000人。2002年村委会决定在村口的一个无人岛上,公开招募王家寨居民按照县委规划方案建设旅游新村——水乡民俗村,村委会统一负责小岛的水、电、电话等基础设施建设。村民可免费获得一块约200平方米的宅基地,缴纳15万元建房基金后,房屋产权属于投资建房的村民,主要用于在旅游季节接待游客。民俗村开发了探芦荡迷宫、观荷赏禽、看戏听曲、打水仗、放河灯、鱼鹰捕鱼等具有水乡特色的游乐项目。
民俗村占地面积2.5公顷,周围水域面积22.5公顷。2002年项目启动时有17户村民参与民俗旅游开发。村委会制定了统一的接待标准和规章制度,对来村的游客统一分配住房,统一安排活动,统一收取费用(食宿费每人每天100元),严禁流商、闪商入村。村委会提取20元作为管理费,其余部分归村民所有。由于实行统一管理和经营,自2002年起民俗村的规模不断扩大,现已由初期的17户发展到50户,且扩展到两个小岛上,每天接待容量为500人。自运营以来,每户在每个接待季节纯收入为1.5万~2万元。2005年5月的问卷调查显示,游客对民俗村的满意度达97%,同年度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第二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6—2008年接待游客稳定在7万~8万人。
3.东田庄的“农家乐”
东田庄距离县城东部5千米,面积20公顷,居民3000人。因地处白洋淀深处,传统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保留完整。妇女主要从事编席和打苞业,男子主要从事捕鱼和水产养殖业。该村水质良好,拥有白洋淀最大的野生荷花群。村庄四面环水,村外河湖港汊如同迷魂阵,村中民风纯朴,家家大门敞开,里外屋门都不上锁,俨然是一处夜不闭户的世外桃源。该村原有生态基础较好,村道宽敞、卫生良好、绿树成荫。
东田庄没有新建独立的景点,而将整个东田庄作为旅游目的地进行开发。村委会从现有居民中挑选“文明生态示范户”,按照村委会制定的接待标准为游客提供食宿。游客每日向接待户支付60元食宿费,由于接待条件尚不成熟,物价部门没有批准门票。白天,游客可以观看学习岛村居民的苇席编织、打苞、捕鱼、水产养殖等活动,雇用船工去天然荷塘观赏荷花,去天然浴场游泳;夜晚,游客可以聆听长者讲述当年雁翎队打击日本鬼子的故事,及当地的水乡风俗。除此之外,东田庄岛村没有其他旅游项目。
2003年试运营时有8户村民参与了接待工作。两年间接待户平均接待收入3000元。由于回头客比较多,2005年游客数量有大的增长,达1万多人。其后村委会将接待规模扩大到20多户,2006—2007年游客达到3万多人。但由于东田庄岛村卫生、环境等自身条件比较差,县工商局一直没有批准相关营业执照。2008年,接待游客比前些年有所减少,为2万多人(村委会估计,无正式统计数字)。
相比之下,王家寨民俗村为村民专业合作社性质,规模大、活动内容多,合适接待单位团体等大型团队;东田庄村为各家分户经营、家庭式操作,规模小,接待水平也不均衡,比较而言更适合散客或几个人的小团队。
(三)对两个岛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对比分析
1.“真实性”与“乡村性”在两村模式中的体现
王家寨的模式,实质是新建旅游景点,根据游客的期望、偏好等开发游客参与性强的项目,通过游乐项目的互动强化来弥补民俗村“客观真实性”的不足,从而深化游客的体验。可以认为,王家寨水乡民俗村是一个典型的“构建主义真实性”景区,游客获得“舞台真实”(Staged Authenticity )的体验(Cohen,1979)。它以原生地文化为模本,进行较真实的复制,进入景区(点)。由于社区居民的良好表演技能,很好地融合当地水乡文化,使不真实的社区文化(离开原生地),通过舞台演出仍让旅游者感到真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成功的乡村旅游经营方式。在未来的发展中,因商业目的而营造的王家寨,要注重文化底蕴的营造和与游客真实情感的交流,警惕因商业化倾向、真实性丧失而衰落。
东田庄的社区旅游展现的是以原生地为背景的真实的水乡岛村风貌。游客接触是有差别、有个性的真实存在和可以触摸的生产生活,因而获得对岛村生活的真实体验。由于旅游开发和村庄建设融为一体,该村在旅游开发中更多地保护了村落的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游客得到更真实的体验。可以认为,东田庄岛村是一个经改造的“客观真实性”景区。由于游客获得“文化真实”(Cultural Authenticity)的体验(Cohen,1979),满意度高,回头率高,口碑效益明显,有利于该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两个岛村都比较好地体现了乡村性。建筑是按照乡村固有的民居式样建造,旅游活动源自乡村日常生产和生活,旅游规模小、活动空间开阔、主客之间关系密切。但是,王家寨的管理和投资力度相对较强,在近些年的发展中,明显处于优势。
2.社区化发展在两个岛村旅游模式中的体现
两个民俗村的旅游开发均坚持社区参与,体现社区化发展思想,但参与的规模和形式有所区别。
王家寨水乡民俗村实质上是社区化的景点。经营者必须是王家寨村民,在旅游景点的开发和经营中都体现了村民的自主性。景点新建在无人岛上,功能项目、旅游线路经过规划设计,有较强的一体性,但参与门槛高,参与的村民只占全村居民的一小部分,参与广度较低。由于“四统一”等管理措施,近年来发展顺利。
东田庄岛村实质上是景点化的社区。每个村民都可以享受到良好的基础设施,都可能与游客发生经济或文化联系。虽然社区参与的程度不深,但广度很大。它更好地提高了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改善了原住民的生活品质,也提升了村民保护环境、弘扬本土文化等方面的自我意识,当地社区的满意度更高。但由于管理力度较弱,旅游氛围不够浓厚,这几年发展较为缓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