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半球因自然条件不同种族冲突不如欧亚大陆

西半球因自然条件不同种族冲突不如欧亚大陆

时间:2023-06-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4.西半球因自然条件不同种族冲突不如欧亚大陆将吴于廑关于欧亚大陆两大世界的冲突的历史作用论述完了之后,再来看西半球的情况,就看到有明显的不同。这就决定它不可能像欧亚大陆那样,有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的冲击,因而不利于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了夺取优良的自然条件,他们曾南侵,但因缺少马驾的战车和骑兵,就不可能引发大规模的冲突。

4.西半球因自然条件不同种族冲突不如欧亚大陆

将吴于廑关于欧亚大陆两大世界的冲突的历史作用论述完了之后,再来看西半球的情况,就看到有明显的不同。前面谈到,恩格斯指出,美洲的自然条件,使它在与人类生活有重要关系的动、植物资源方面不如欧亚大陆:所拥有的动物主要是羊驼,植物主要是玉米。这就决定它不可能像欧亚大陆那样,有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的冲击,因而不利于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亚当·斯密指出:东印度最野蛮的民族,都是游牧民族,但是美洲各地的土人,除了墨西哥和秘鲁,只是狩猎民族。[4]吴于廑认为美洲有两个种植玉米的中心,而没有提游牧(不同于狩猎)地带,是正确的。由于这样,美洲的印第安人虽然因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不同,而分为许多部族:最大的有8个,但没有游牧民族。在欧洲白种人到来之前,其农耕中心如秘鲁,因劳动生产率较高,产生了剩余生产物,已建立了奴隶制帝国;地处寒冷的北部某些部族,因劳动生产率很低,没有什么剩余生产物,阶级分化不明显,还没有进入奴隶制社会。为了夺取优良的自然条件,他们曾南侵,但因缺少马驾的战车和骑兵,就不可能引发大规模的冲突。这一切说明,美洲经济发展曾较为落后,是有其自身的原因的。

地理大发现后,欧洲白人到了美洲,他们将印第安人剿灭、赶走,随后又隔离在居留地里。美国的南部适宜种植棉花和烟草,这需要大量劳动。美国初期,无主的土地很多,从欧洲输入的工人,容易获得土地变成个体生产者;从欧洲输入的契约奴,其劳动都有一定的年限:这两者都不能解决种植棉花和烟草所需的劳动力问题。于是,就从非洲捕捉黑人来充当。其后,黑人的发展,其经济和文明水平都高于印第安人。我国陈序经教授认为,其所以如此,是由于黑人愿意接受白人的文明。印第安人则不然。[5]我认为,这一分析是片面的。这是因为,他们两者都反抗白人,只是由于这种反抗,印第安人是按照他们原有的社会组织进行的,也被白人按照他们原有的社会组织隔离在居留地里,这就被说成是不接受白人的文明;黑人与此不同。他们个别地被捉来,不可能按照原有的社会组织进行反抗,白人要使用他们的劳动力,就没有将他们隔离在居留地里,这就被说成接受白人的文明。(陈序经还说,解放前海南的黎人之所以落后,是由于不接受汉人对他们施与的文明。)我们将所谓接受与不接受白人的文明说清楚后,就可以看出,单就不同民族的接触会彼此发生影响来说,黑人的发展快于印第安人,原因之一就是同白人接触较多。

【注释】

[1]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47页。

[2]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747—748页。

[3]全文载《云南社会科学》1983年第1期;摘要载自《世界历史》1983年第1期。

[4]参见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203页。

[5]陈序经:《全盘西化的理由》,载罗荣渠主编:《从“西化”到现代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89—39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