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东方大国的技术水平并不比西欧低
前面论述郑和下西洋时,就遇到中国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可能比西欧高一些的问题。当时我曾加以解释。现在我们以印度为东方大国的代表,再谈一谈这个问题。整个问题归结为:海道大通时,西欧正处于地主经济产生和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重叠期,而东方进入地主经济阶段则比西欧早得多,地主经济比领主经济更能发展生产力。因此,在产业革命尚未发生时,以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为动力,东方个体生产者的积极性和积累的经验,使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同期的西欧相比,在某些方面还要高些。这是印度萨拉夫的分析:前殖民地印度和西欧经济情况的比较,清楚地说明在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多大差距。某些方面的发展有量的不同,举例说,西欧各国的航海比较先进,而印度的纺织和冶金术则比较先进,但这并不具有决定的性质。
萨拉夫进一步指出:与同时代的世界水平相比较,印度经济发展得相当好的证据,出自许多的来源。17世纪时,在印度的一些外国旅行家,都谈到这个国家的普遍繁荣。即使是殖民当局的官方调查,也承认这种情况。印度工业调查团(1916—1918年)的报告说:当现代工业发祥地的西欧还住着未开化的部落时,印度就以其统治者的富有和工匠的高级手艺而闻名遐迩了。甚至在更晚的时期,当西方的商人冒险家最初出现于印度的时候,这个国家工业的发展无论如何不劣于当时较先进的欧洲诸国。在英国统治之前,印度的钢铁生产已高度发展,甚至达到了发展现代工业所需全部物质条件的程度。霍兰的《印度矿物资源报告》说,印度炼铁的高质量,比现代欧洲更早使用的高级炼钢的冶炼法、铜和黄铜的艺术产品等等,使印度在冶金技术方面一时居于卓越的地位。乔治·瓦特的《印度农业资源备忘录》指出,世界上没有几个国家可以说具有印度这样辉煌的农业前景。研究印度封建社会史的摩尔兰德说,据我看来,无可争议的是,当年印度在工业方面甚至比今天的欧洲还先进。在造船方面,印度人传给英国人的也许远比从英国人那里学到的要多得多。
但是由于印度本身存在的问题,它在西方殖民者到来之前,就陷入停滞不前的境地。马克思曾经论述过这原因。这就是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农村公社的大量存在。正是这一点内因,使它虽有光辉的中世纪,但是终于在和西方接触时,形式上虽然同对方不相上下,但已经存在着在比赛中要落后于西方的因素。其后由于受到西方的控制,又多了一个妨碍其发展的外因。我们这里说的是印度,其实也适用于除日本外的东方国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