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业国成为工业国的经济殖民地

农业国成为工业国的经济殖民地

时间:2023-06-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7.农业国成为工业国的经济殖民地由于上述全部经济规律的作用,世界分工中的农业国就成为工业国的经济殖民地或政治经济学上的殖民地。列宁认为,具备这些特征的农业国家或农业地区,就是马克思所理解的经济殖民地。这种殖民地并不涉及主权问题。因此,我个人认为,它们即使在尚未丧失主权时,已经是经济殖民地了。

7.农业国成为工业国的经济殖民地

由于上述全部经济规律的作用,世界分工中的农业国就成为工业国的经济殖民地或政治经济学上的殖民地。反映这种经济关系的殖民地概念,是由列宁根据马克思的理论概括出来的。

列宁全面论述了马克思的经济殖民地理论[14]。他摘录了马克思的论述,将经济殖民地的特征归纳为以下两点:第一,“殖民地之所以是殖民地———在这里,我们只是就真正的农业殖民地而言———不只是由于它拥有在自然状态中的大量肥沃的土地。而是由于这样一种情况:这些土地还没有被人占有,还没有受到土地所有权的支配”[15]。很清楚,这里说的是初期的移民垦殖殖民地,即未被占有的自由土地的存在,但是,如果只是这样,那就只存在土地经营者自身对土地的使用关系,并不反映在生产中人和人的关系,因而还不能是殖民地。因此,第二,“几乎全部人口都从事农业,特别是从事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他们只能用这种产品来交换工业品和各种热带产品。所以,他们的剩余产品全部都是谷物。这一点,从一开始就把以现代世界市场为基础的殖民地国家,同以前的特别是古代的殖民地国家区别开来。现代殖民地是通过世界市场现成地得到在另外的情况下必须由他们自己制造的那些产品,如衣服、工具等等”。[16]这里说的是世界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存在。列宁认为,具备这些特征的农业国家或农业地区,就是马克思所理解的经济殖民地。这种殖民地并不涉及主权问题。

因此,1866年,即美国独立后约90年,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的一个脚注中仍然说:美国的经济发展本身就是欧洲特别是英国大工业的产物;目前的美国仍然应看作是欧洲的殖民地。24年后即1890年,恩格斯对这个注解加以补充,他说:从那时以来,美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国,但它的殖民地性质并没有因此完全失掉。[17]从这里可以看出,经济殖民地不仅和国家主权是否丧失没有关系,甚至在它发展起来以后,也可以和土地是否仍可自由占有没有关系(1890年已是美国南北战争后20多年,美国自由占有土地的时代早已过去),因为它反映的经济关系毕竟不是当地的生产者自己和土地的关系,而是他们和另一种经济成分的关系。这个方法论问题,我认为是很重要的。

这种经济殖民地和工业国的关系的一个重大特点是:“在那里,谷物不仅低于它的价值出售,而且低于它的生产价格,即低于由较古老的国家的平均利润率决定的生产价格出售。”[18]这怎么可能呢?原因是农业殖民地,尤其是像北美和大洋洲那样的殖民地,个体生产者特别多,他们生产的商品的价格,如果用资本主义的概念来表示,即c、v和m,其中的m即相当于资本的利润的,可以放弃,因为他们不是资本主义生产,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生存,只要求得c和v,即仅能糊口就可以了。因此,在对方的压力下,m只好奉送。因此,他们的谷物价格可以很低。

由此可以推论,在世界分工中的东方农业国,情况也是这样。它们中众多的农民,情况同上述的没有什么两样。因此,我个人认为,它们即使在尚未丧失主权时,已经是经济殖民地了。

【注释】

[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7—8页。

[2]同上书,第212页。

[3]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14页脚注。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52页。

[5]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第2卷,郭大力译,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50—551页。

[6]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321页。

[7]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12页。

[8]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第3卷,郭大力译,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11—112页。

[9]正是从上述可以看出,从一国内部看,商品按相等的生产价格(即自然价格)交换,其相应的价值即劳动是不等的。李嘉图认为,国内交换必然是相等劳动的交换,这看法是片面的。原因是他混淆了价值和自然价格。

[10]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293页。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14页。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37页。

[13]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68—169页。

[14]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52页。

[15]《列宁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43页。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755页。

[17]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95页脚注。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75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