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布哈林关于殖民地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倾销地的理论
布哈林的帝国主义和殖民地理论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他从资本主义的利润规律说明落后国必然成为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倾销地,并认为这是殖民地形成原因之一。他指出,一个具体的资本主义企业的利润规律是:利润总量取决于商品量和从每一单位商品取得的利润量,后者等于售价减去生产成本。如果以v代表商品的数量,p代表商品的价格,c代表单位商品的生产成本,那么,总利润量就可以用公式v(p-c)来表示。生产成本越低,单位商品的利润就越大,假如销售市场不变或扩大,那么,总利润量就越大。而投入市场的商品越多,单位商品的生产成本就越低。生产方法的改进、生产力的提高,以及因而生产的商品数量的增加,都是促使单位商品生产成本降低的因素。既然生产成本降低了,即使在国外销售市场无利可图,也就是即使按照生产成本出售,总利润量仍然可以增加。正因为这样,利润的运动,驱使商品走出国家疆界,对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来说,就必然在为攫取垄断利润而制定垄断价格的同时,极力扩大生产以降低单位商品的生产成本,而将过剩的商品低价向外倾销。倾销地自然就是落后的农业国。
布哈林进一步指出,旨在保护或垄断国内市场的关税所起的重要作用,就是使现代资本主义的政策带上侵略的性质。现代关税的作用,使垄断经济在垄断国内市场的条件下,获得垄断利润;这笔利润的一部分,被垄断组织在争夺市场以便进一步增加利润的斗争中,用作出口倾销的奖励金。他说:“经济领土的扩大给民族卡特尔开辟了农业区,从而开辟了原料市场,并且扩大了销售市场和投资范围,取得超额利润,并且使倾销这个破城槌发生作用。”[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