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投资扩张的结构问题

投资扩张的结构问题

时间:2023-06-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前期投资推动型的发展模式导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尤其是前两年各地投资需求急剧膨胀,各地区域经济发展多是投资推动型,投资占GDP的比重过大,形成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且投资增长率的变动先于GDP增长率的变动,连续多年的投资增速偏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

(二)投资扩张的结构问题

1.政府大规模投资尚有待社会投资跟进

优化投资结构,不仅需要政府投资的带动,更需要广泛社会投资的参与。当前,政府大规模的投资计划,作用仍然是有限的,关键是要引导激励社会投资和优化投资环境。地方政府因受房地产市场周期调整,加上面对的解决就业压力、帮扶困难企业或风险企业,财政支付能力将明显下降。前期投资推动型的发展模式导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尤其是前两年各地投资需求急剧膨胀,各地区域经济发展多是投资推动型,投资占GDP的比重过大,形成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在这次危机影响下,原有的经济结构陷入困境,新的投资结构还未建立,在缺乏有效的投资指导和投资评估机制背景下,大规模投资主动进入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还缺乏完善的制度与环境体系。有效启动社会投资,任重而道远。

2.投资规模的扩张尚有待投资结构的优化

现阶段,投资增速、消费增速若持续低于GDP增速,将影响经济的持续增长,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转型也构成一定压力。根据省统计局相关分析,浙江投资增幅已连续三年低于GDP增幅,2005—2007年全社会投资的年均实际增速为9.4%,比GDP增速低4.3个百分点。且投资增长率的变动先于GDP增长率的变动,连续多年的投资增速偏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当前,在经济下行背景下,由于土地、资金、节能减排、企业家投资意愿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稳定增长,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而消费的低迷和出口放缓,也势必压制投资的增长。

最近,中央政府出台推动4万亿元投资的经济刺激政策以及地方政府出台的大规模投资的经济刺激方案,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将是长期的,短期对GDP增长的提升作用相对有限。政府投资的目的,应该不仅在于保增长,更应有效引导吸收社会投资参与,带动众多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与节能减排。但同时,转型升级和节能减排,也对投资导向、投资模式和投资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