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浙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点工作

年浙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点工作

时间:2023-06-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海洋产业领域前景远大,不仅对于浙江经济的转型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全国经济发展亦有战略意义,浙江作为全国海洋资源最大的省,要积极争取将海洋产业带列入全国区域发展战略。通过技术产业的规划与配套政策,强化浙江自主创新的主导战略地位,以创新引领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并探索形成浙江特色的自主创新发展模式。[2]参见《人均6000美元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课题报告,浙江省社科院重大理论支撑课题。

(四)2010年浙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点工作

2010年,浙江要全面推进“创新强省”战略,抓住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组织优化两条主轴,以建设“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为载体,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促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

1.推进三大产业区转型发展

在原来的VIT产业带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产业带布局。重点扩大原来的温台沿海产业带,使其延伸至宁波、舟山地区,形成“海洋产业带”,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结合起来,重点发展依托港口的重化工业、生物化工、各类海洋资源制造加工、海洋渔业以及贸易、航运、旅游、金融等第三产业。海洋产业领域前景远大,不仅对于浙江经济的转型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全国经济发展亦有战略意义,浙江作为全国海洋资源最大的省,要积极争取将海洋产业带列入全国区域发展战略。

在V型产业带(杭州湾产业带),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突出高新技术产业重点,以杭州为中心,以绍兴、宁波、嘉兴、湖州为两翼,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产业、化工、装备工业与金融业、贸易业、文化教育、会展、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

针对金衢丽的T型产业区,重在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借助原有的产业集群,通过产业组织优化,引导企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产品结构优化。同时,根据环境特色,大力推进绿色农业发展。

2.制定“技术产业长期发展规划”

从先发国家与地区的经验教训看,如果不保持较高的制造业规模,会造成经济竞争力的下降,并影响整体经济基础。进入工业化发达阶段后,如果没有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源的优级化,就会造成传统产业衰退而新兴产业能以为续。可以说,加大技术研发,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关键所在。

建议我省在尽快制定出台长期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类似韩国的《战略部门技术开发计划》(1990年)或我国台湾地区的《科学技术发展十年长程计划(1986—1995)》(1986年)、日本的《70年代展望:产业结构知识集约型构想》(20世纪70年代初),将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与科学技术的产业化结合起来,拟定具体的目标与方向与战略步骤。吸收其他国家与地区的经验教训,注重战略的前瞻性与科学性。

在此前提下,制定具体的技术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与措施。如技术转化政策、投融资政策、营销政策、财税政策、土地政策、人才政策等,推进社会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引导社会资本发展技术产业。

通过技术产业的规划与配套政策,强化浙江自主创新的主导战略地位,以创新引领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并探索形成浙江特色的自主创新发展模式。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能力。

3.以产业集群为载体,推动产业组织优化

在2009年的基础上,加大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针对当前不少中小企业集群存在的创新不足、竞争有余、小企业生存艰难、专业市场萎缩、产业竞争力下降、产业大力外移等问题,通过“强大扶小、以大带小”促进产业集群的转型与发展。

(1)鼓励大中型企业之间,通过合资新公司、项目合作、技术合作、互相参股等方式进行大大联合,减少企业过度竞争,提高企业的市场势力,做强企业、做大产业。

(2)选择部分传统产业集群,进行“中—卫体系”试点,通过产业政策与其他配套措施,以资本纽带、技术合作与生产协作为中心,推进大中型企业与小企业形成中心—卫星的体系,强化大中型企业与小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3)以产业集群为平台,开展引进省外资本,包括产业技术水平较先进的央企与民营企业,以及海外跨国公司,促进外来企业与当地企业的产业对接,提高外来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

(4)在试点产业集群,进行绿色经济、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发展试点,建立规范化的技术指标与管理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4.以农村住房建设为中心,带动消费与投资增长

要全省统筹规划,推进农村居民住房建设。

(1)在城镇规划建设政策性农村居民住宅。政府制定全省中长期农村住房建设的战略与规划,通过选择部分城镇作为试点,制定土地价格优惠、税收优惠、招标建造、购房优惠贷款、农民原土地由政府回收抵补部分款项等政策措施,鼓励周边的自然村居民到城镇购房定居,在价格与后续配套设施等方面使公寓房有更大的吸引力。同时,也可以在城镇郊区划出专门的宅基地,平价供应周边农村居民迁建住房,实行政府统一规划、提供公共配套设施、由农民自行建造住房、建房优惠贷款等政策措施,鼓励农村居民向城镇集中。

(2)在条件较好的中心村开展农村居民住房建设运动。建议农村居民住户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相结合,由省、市、县三级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助,选择发展前景较好的中心村,与周边自然村统一规划,鼓励周边自然村居民向中心村集中;政府提供供水供电、排水、公共交通、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公共配套设施;实行土地节约与自愿拆建原则,对拆迁户给予一定补偿;土地整理后多余的土地由农村集体统一规划,可用于非农用地建设,或由县(市)政府回购以补贴农民建设资金所需;新住房由农村居民自行建造;同时,由政府招标建造适当的廉价的农民公寓,提供给困难户;农村金融机构提供优惠建房信贷。

(3)探索建立农村住宅银行

消费合作社可采用会员制,聘请若干专职人员。合作社日常运行经费由每一个会员一年内交纳一定数目的会费支付,村集体给予相应补助,乡镇财政也要给予适当补贴,以体现国家政策的支持;建议试点设立股份合作制性质的农村住宅银行,其业务范围仅限于对农民建房修房提供优惠利率的资金支持。

课题负责人:徐剑锋

课题组成员:张 叶 聂献忠 郭 鹰

【注释】

[1]也称TS/CS(TimeSeries/CrossSeries)模型。它是把时间序列沿空间方向扩展或把截面数据沿时间方向扩展而成的二维结构的数据集合。它既能反映某一时期各个个体数据的规律,也能描述每个个体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集合了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的共同优点。

[2]参见《人均6000美元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课题报告,浙江省社科院重大理论支撑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