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未来消费流动性约束制约即期消费需求_浙江发展研究报告四、未来消费流动性约束制约即期消费需求未来支出的流动性约束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流动性约束造成了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极强的敏感性。随着经济发展,浙江最终消费的绝对额虽在不断上升,但最终消费率却在下降。2006年,浙江的最终消费率只有47.2%,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未来消费流动性约束制约即期消费需求
未来支出的流动性约束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流动性约束造成了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极强的敏感性。[5]我国的信贷消费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信贷消费政策不完善。由于居民跨时期的消费行为、基于收入差距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信贷市场的不完善三个因素,使农村居民的流动性约束加剧,农村居民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积累足够的流动性资产,才会进入更高一级的或大宗商品消费市场,为此,他们只能减少即期消费,以应付未来特定的支出。
随着经济发展,浙江最终消费的绝对额虽在不断上升,但最终消费率却在下降。2006年,浙江的最终消费率只有47.2%,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世界银行资料,2002年最终消费率世界平均水平为80.1%,低收入国家为80.7%,中等收入国家为74.3%,高收入国家为81.0%。与我国发展水平相当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的消费率分别为81.2%、78.8%和68.9%。2006年我国的最终消费率平均水平为49.9%。2007年杭州市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7568元,大体只相当于城镇居民1999年的水平(7423.65元),落后近九年。[6]
在农村,小农经济限制了农村消费信贷的发展,农村金融体系落后,发展农村信贷市场缺乏有效的抵押品。当前,农民面临着自然、市场、制度等多重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制约了农民消费的扩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