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APEC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果分析
APEC的贸易自由化目标除了茂物目标之外,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成员还提出了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的倡议。尽管发展中成员反对马上实施这一倡议,但多数成员同意将亚太自由贸易区倡议作为一个“长期前景”而进行进一步研究。可以说,FTAAP是未来一个可能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在研究中也考虑APEC又走向封闭的自由贸易区会对APEC成员以及非APEC成员产生什么影响。
(一)APEC自由贸易区的设想
在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的形势下,APEC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仍在向前发展。2006年11月美国在APEC峰会上提出了建立APEC自由贸易区的建议,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美国认为,APEC自由贸易区有利于巩固近年来APEC地区各国之间签署的一系列双边和地区自由贸易协定。但是一些APEC成员更倾向于小型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认为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比较容易考虑到不同国家之间各不相同的经济和市场情况。由于各方意见存在一定分歧,APEC峰会认为应当将APEC自由贸易区倡议作为一项长期目标进行研究,研究的结果将提交在澳大利亚举行的APEC峰会。而在澳大利亚的APEC峰会上,APEC自由贸易区的建议仍然是作为长期研究、没有达成的协议。应该看到的是,APEC成员占据了将近世界一半的贸易额,假如陷入僵局的WTO多哈回合谈判无法重启,APEC自由贸易区就有可能成为APEC成员参与多哈回合谈判之外的另一个选择。
(二)APEC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果
拟议中的FTAAP是封闭的自由贸易区而非开放式关税削减,因此不存在给成员国的免费搭车问题。这里首先对FTAAP快速削减贸易壁垒进行模拟,即假定APEC能够在2015年实现贸易自由化,也就是以目前的贸易壁垒为标准,到2015年将关税线性削减为零。
从表5.6的结果看,FTAAP对于APEC成员而言可以获得更大的好处。其中,APEC中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获得的净福利最大,而且远远超过其在APEC内部自由贸易区以及APEC茂物目标条件下可能获得的福利。这就是为什么在2006年美国就在APEC峰会上提出要将APEC建立成封闭的自由贸易区的原因之一。而对于非FTAAP成员的欧盟、印度、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而言,FTAAP带来的贸易转移效应会大大降低他们的福利水平。对于东亚经济体而言,中国、日本、韩国、东盟都可以通过FTAAP获得比较明显的福利增加。由于东盟发展中国家的总体经济规模较小,它们所获得的相对福利增加要更大。APEC成员中仅有墨西哥会遭受轻微的福利损失。主要原因是墨西哥已经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获得了很大的好处。美国和加拿大这些年来对墨西哥的关税削减已经充分体现效果。事实上,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墨西哥在美国市场上的份额显著上升。当美国和加拿大与更多的APEC成员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时候,会对墨西哥的贸易产生比较明显的转移效果。
表5.6 APEC自由贸易区快速削减关税的经济效果(2015年)
续表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修正后的GTAP模型模拟计算而得。福利效果是以2001年不变美元计算,GDP、出口量、进口量变化及贸易条件是百分比。
从各个国家和地区GDP的变化看,多数APEC成员的GDP也会得到显著增加。可以说,FTAAP会给大多数APEC成员带来明显的福利增加和GDP的提高。中国香港地区和新加坡略有例外,主要是这两个地区已经基本实现了贸易自由化,进一步的贸易自由化并不会给这两个地区带来更大的GDP增加。然而,由于中国香港地区和新加坡在贸易条件上得到很大改善,这两个地区在GDP轻微下降的基础上获得了明显的福利提升。
从FTAAP的贸易流量效果看,APEC成员的贸易会有显著增加。在APEC范围内实现自由贸易,取消关税会使资源在APEC内部进一步优化配置,带来APEC成员贸易量的显著提高。考虑到APEC成员占据了世界贸易总额的一半左右,FTAAP对APEC成员的贸易创造和贸易流量促进作用就越发明显。
如果APEC成员不能很快就自由贸易区达成一致,FTAAP很可能成为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为此,我们对慢速关税削减的经济效果进行模拟。假设APEC全体成员需要到2020年才能削减全部关税壁垒,这一假设与APEC茂物目标中发展中成员削减全部关税壁垒的时间一致。通过对APEC自由贸易区慢速削减关税的模拟结果与快速削减关税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GDP和福利变化基本一致。
因此,单纯从经济意义上来看美国提出的FTAAP计划还是能够获得支持的。当然,FTAAP的建设也不会一蹴而就。APEC成员出于多种考虑,对FTAAP的建立还会有一定顾虑。比如,东盟成员从一开始就明确反对将APEC机制化,害怕APEC机制化以后东盟会失去原有的政治上的独立性。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害怕过快的开放市场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冲击。但是,APEC区域的贸易进一步自由化是发展的趋势,时刻会对APEC成员产生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