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学改革的应用情况
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应用成果。
(一)教学成果斐然
一大批成果获得了国家、上海市教学成果奖,袁志刚教授等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获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姜波克教授等的“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获得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合作);华民教授的“国际经济学”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胡庆康教授等的“公共财政学课程建设”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三等奖(见表3-3)。
表3-3 经济学院2005年获得国家、上海市教学成果奖汇总
*该项目由中央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合作。
(二)教学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得到了校内外专家们的好评
专家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宏观经济学课程负责人袁志刚教授和微观经济学课程负责人张军教授的评价是:在经济学理论研究上勇于探索和创新,成果丰硕,获得多方面的奖项;在经济学教学上,多年来坚持给本科生上基础课,给研究生上专业基础课,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承担了大量的教学重任;在教学过程中,以丰厚的科研成果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提出了一套适合于不同教学对象、不同教学阶段的系列课程,内容丰富、层次分明、体系完善,教学效果显著,对不断提高学生的经济学理论素养和分析能力做出了很大贡献,其开设的课程均成为复旦大学名牌课程;跟踪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学教育、教学发展情况,结合我国经济学教学的现状和国家对经济学未来人才的需求,积极参加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探索教学改革和创新,在教书育人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因此,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获得评委们的一致好评:本课程以丰硕的科研成果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提出了适应于不同教学对象和同一教学对象不同阶段的系列课程,内容丰富,层次分明,体系完善,教学效果显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经济理论素质和分析能力。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迈出了很大步伐,并取得了人才培养效益。同样,在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的评定中,评审委员会认为:《国际经济学》课程的组织者华民教授所开设的课程内容新颖、信息容量大、既注意基础理论教学,又注重最新科研成果的应用,加之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方式和严谨的教学态度,使其各个层次的教学均受到非常好的效果。
(三)已经建成一批享誉国内的名牌教材
蒋学模教授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程》已经修订到第13版,印数累计达千万,尹伯成教授的《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修订到第5版,李洁明教授主编的《统计学原理》经二次修订,前后印刷24次,累计印数已达38万余册。此外,袁志刚教授主编的《宏观经济学》、华民教授主编的《国际经济学》、姜波克教授主编的《国际金融学》、刘红忠教授主编的《金融市场学》等都已成为国内诸多重点院校选用教材或考研参考用书。
(四)学生学术科研创新成果丰硕
2005年经济学院学生钟宁桦、谈若定、周正清的项目“关于腐败的经济学分析”获得第九届“挑战杯”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经济学院学生钟宁桦的论文入选第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他也是为数极少的参会的本科生代表;2005年和2006年,经济学基地班学生姚白羽、姚丹群等入选参加全国经济学基地班学生学术交流大会,提交大会的论文受到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另外一批学生的学术论文在国内核心刊物如《世界经济文汇》、《上海综合经济》等发表。
(五)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显著
每年学生社会实践论文都有四分之一左右发表在各类报纸杂志上。经济学院学生关于上海市住房按揭贷款的社会实践报告、关于上海大学城和上海机场现代物流业的调研实践、关于上海金融秩序的调研实践等都获得了所在实践单位的肯定,被实习单位作为决策依据。
(六)毕业生流向体现国际化和高端化
经济学院每年都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学生进入国内外著名大学(包括芝加哥大学、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伦敦经济学院等)继续研究生阶段的深造,直升入复旦研究生院的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佼佼者,不少人的文章已经在《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等权威刊物发表,体现了从事高水平学术研究的巨大潜力。
经济学院每年都有30%左右的毕业生进入外资企业工作,其中相当部分被世界500强企业,如高盛集团、通用电器、波士顿咨询、花旗银行、汇丰集团等录用。其他进入政府机关、金融企业、大型国企等工作的同学,用人单位的反映都很满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