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通货膨胀率和通货膨胀补偿率区别

通货膨胀率和通货膨胀补偿率区别

时间:2023-06-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通货膨胀的类型通货膨胀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即程度、预期、公开度、原因等,下面分别予以介绍,π表示通货膨胀率。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时,经济处于完全崩溃的状态,货币已经失去了便利交易的功能。当人们已经预期到通货膨胀时,在签订各类经济合同时就会把这种因素考虑在内。前者是指通货膨胀直接以名义价格水平提高的方式表现出来,一般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胀多数是公开的通胀。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通货膨胀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即程度、预期、公开度、原因等,下面分别予以介绍,π表示通货膨胀率。

1.按通货膨胀的程度分类

如果按通货膨胀程度来划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爬行的通货膨胀,一般是指年通货膨胀率小于3%,这种情况下,通常人们很难察觉到价格上涨;二是温和的通货膨胀,这时年通货膨胀3%≤π≤10%,人们已经能够明显感觉到物价水平提高,但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不太大;三是飞奔的通货膨胀,年通货膨胀率处于10%<π≤100%,这时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四是恶性通货膨胀,当年通货膨胀率超过100%时就是这种情形。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时,经济处于完全崩溃的状态,货币已经失去了便利交易的功能。有些学者认为月通货膨胀率达到20%时就称为恶性通货膨胀,当月通货膨胀率为20%时,那么,年通货膨胀率就是(1+20%)12=891.61%,即年初1元的商品,第1月末为1.2元,第2月末为1.44元,以此类推,到第12月末为8.916 1元。表9.6列出了20世纪20年代和40年代7个国家的恶性通货膨胀,可以看到,虽然恶性通货膨胀历年都在1年左右,但物价上升到了天文数字,会对社会经济产生毁灭性的影响。

表9.6 20世纪20年代和40年代7个国家的恶性通货膨胀[1]

img415

表9.6中PT/P0是指恶性通货膨胀最后一个月的价格水平除以第一个月的价格水平,如德国在1922年8月价格为1马克的商品,到1923年11月价格为100亿马克。如果月通货膨胀率为322%,那么年通货膨胀率就是(1+322%)12=3189696865%。布兰查德用产品形象地反映了德国当时通货膨胀之高,他指出:“1913年,在德国流通的所有货币价值60亿马克。10年后,也即1923年10月,在柏林,60亿马克仅够买一块1 000克的黑麦面包。一个月后,这样一块面包的价格已经涨到4 280亿马克。”[2]类似的例子还有。在我国,1937年100元法币可以购买两头牛,而到1947年,100元法币只能买到两粒大米。

2.按通货膨胀是否被预期到分类

如果按通货膨胀是否被预期到进行分类,则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即在人们的经济行为中已经将通货膨胀考虑在内,这时通货膨胀除了提高社会交易成本外,不会产生较大的产量效应。当人们已经预期到通货膨胀时,在签订各类经济合同时就会把这种因素考虑在内。例如,签订较为短期的合同,除了设定价格条款,同时辅之以实物数量条款,或者在合同中明确通货膨胀调整条款。在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劳动合同期限往往只有三个月,这就是为了规避通货膨胀的影响,不至于使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水平下降过大。在签订合同时,例如出售钢材合同,可以明确按交货日价格付款。贷款合同也可以规定实物数量条款,例如签订一笔100万元的贷款合同,合同当日如果100万元可以购买1 000吨钢材,合同中可以规定还款时归还能够购买1 100吨钢材的款项,从而可以保证获得10%的利息。二是没有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当通货膨胀没有被各个经济主体预期到,突然的通货膨胀会产生一定的产出效应,即能够使产出水平暂时性提高。

3.按通货膨胀公开程度分类

按通货膨胀的公开程度,可以划分为公开的或显性的和隐蔽的或隐性的通胀两种类型。前者是指通货膨胀直接以名义价格水平提高的方式表现出来,一般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胀多数是公开的通胀。后者是指通胀并不以直接的名义价格上涨方式体现出来,名义价格水平往往不变,或者比较稳定,而消费者支付的实际价格已经上涨了。通常隐性的通胀是由行政性的方法控制名义价格,使其保持不变,但是这种情况下,价格不能调整有效资源的分配,往往要辅之以其他数量配给的方式,如票证,即购买商品除了要支付名义价格外,还有具备一定的某种票证,比如粮票、油票等,只有两者都具备都能购买到商品。隐性通胀其他的具体表现还有黑市交易、排队、走后门等。

4.按通货膨胀的原因分类

按照通货膨胀的原因一般可以分为四大类,即需求拉上型、成本推进型(供给推进型)、供求混合型和结构型。具体内容在下一部分详细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