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单一因素周期理论
单一因素周期理论主要有三种理论,即强调农业、心理和纯货币因素。其中强调农业因素的最为著名的理论是杰文斯的“太阳黑子论”,认为由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运动造成了10年左右的经济周期。这种理论虽然只强调了单一的外部气象条件变化的影响,但也有其实际意义。在杰文斯所处的年代,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天文状况变化会对气候条件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农业,农业波动总会带来整个宏观经济的波动。
许多经济学家在其经济周期理论中将心理因素作为解释波动的一种辅助因素,很少将其作为单一影响周期的因素。单独强调心理因素的学者主要是庇古和米尔斯。这种观点强调了当经济扩张时,强化了乐观主义,这种乐观主义刺激投资并进一步强化了扩张,使经济走向繁荣。而衰退引发悲观主义,悲观主义又进一步抑制投资,加剧了衰退,使经济走向萧条。因此心理因素有放大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作用。当前经济周期理论中对心理因素的强调主要侧重于预期在影响经济决策方面的作用。
纯货币因素周期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霍特里提出来的。他运用货币信用体系的不稳定来说明经济周期性波动。他认为经济周期纯粹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流通量、货币供应量以及货币流通速度的波动直接导致名义国民收入的波动。当银行体系降低利率,扩大信用时,就会引起投资增加、生产扩张,进而导致收入增加,刺激整个需求增加。当经济活动的累积性扩张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使经济走向繁荣阶段。现代货币体系建立在部分准备金的基础上,因此银行信用扩张是有限度的,当银行体系被迫紧缩货币信用而提高利率时,投资开始回落,生产收缩,从而需求减少,收入减少,这样经济的累积性收缩过程会使经济走向萧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