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经济周期模型
上述分析反映了经济所处的状态不同会出现累积性的扩张或收缩过程,那么经济如何一步步地出现扩张、收缩的动态变化过程呢?卡尔多认为还要考虑资本存量本身对投资和储蓄的影响。储蓄是资本存量的增函数,即对于任意经济活动水平而言,当资本存量越大时,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越大,收入越高,储蓄量也越大。而投资则是资本存量的减函数,也就是说,当资本存量越大,达到一定经济活动水平所需要的投资量就越小,即当现有资本存量足以提供既定产品时,就不需要再进行投资以补充资本存量。当资本存量变动时会引发经济均衡点的移动,从而带来经济周期性的波动现象。
图11.8 经济周期变动的第一阶段
如图11.8所示,假设经济目前处于E1点所示的均衡点,经济处于高水平,收入水平为Y1。这时,资本存量处于高水平,投资量减少,投资曲线向下移动,对应的,储蓄曲线向上移动。经济从E1点收缩,比如到达图11.9所示的第二阶段,收入调整到Y2,这时,投资曲线与储蓄曲线相切于E2。在E2点,计划投资小于计划储蓄,E2点不是一个稳定的均衡点,经济还有进一步收缩的趋势,投资曲线进一步下移,储蓄曲线进一步上移,经济向E3点移动。到达E3点,经济重新回到稳定均衡状态,也达到了经济收缩的低谷Y3水平,见图11.10。收入处于Y3水平时,资本存量处于低水平,投资量开始增加,投资曲线转而开始向上移动,对应的,储蓄曲线向下移动,经济从E3又开始扩张,比如到达图11.11中E4位置。E4也不是一个稳定均衡点,投资曲线仍有向上移动的趋势,储蓄曲线也有进一步下移的趋势,收入进一步提高,最终达到图11.12中E5点,从而达到经济扩张的峰顶。由此又开始下一个经济周期。
图11.9 经济周期变动的第二阶段
图11.10 经济周期变动的第三阶段
图11.11 经济周期变动的第四阶段
图11.12 经济周期变动的第五阶段
卡尔多经济周期模型的基本结论是:经济周期是由经济体系内在的一些因素造成的,经济活动水平本身会自发地引起投资和储蓄的变动,而投资和储蓄的变动又会进一步强化经济活动的变动,这些因素的相互强化和促进导致经济出现周期性的波动,收入从高到低,再由低到高波动性地变化。经济周期时间进程的长短取决于投资和储蓄曲线的移动速度,当投资和储蓄调整速度较快时,经济周期的时间期间就会较短,反之则较长。进一步,经济周期的波幅大小则取决于投资曲线和储蓄曲线的具体形态,即取决于最初两条曲线所形成的稳定均衡点之间的距离,距离越大引发的波动幅度也就越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