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苗栗旧铁道与客家庄文化结合发展旅游规划论述
李常生1 李逢时2
(1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96;2台湾东海、逢甲大学)
【摘 要】由于铁路路线不断的改良,而产生了许多旧铁道(闲置铁道),其成因包括了:①旧路线因失去效用,而废弃使用。②铁路因裁弯取直,由于新路线的代替,旧路线因而失去功能。③旧产业的消失,而使许多如伐木、制糖铁道闲置使用。由于居民长期使用旧铁道,对于铁道本身、铁道沿线风貌与火车载具等,早已经产生了一种“文化”上的向往与生活习惯上的依赖,如果因闲置而将之拆除,立即性的会被迫“丢失”掉一些具有人文意义的,长期活在人们心中的旧“文化遗产”;反之,如果能将旧铁道保存,并适当的恢复行驶,不仅重新使人追忆以往的文化,而且得以推动与发展“新文化旅游”。本研究为台湾省中部苗栗县经裁弯取直以后的旧铁道,原本欲将此闲置铁道拆除,然经地方文化、旅游部门的一再推动,而将之保留,研究计划在于将此“文化遗产”,经过适度的改造,投入到旅游的示范点中。
【关键词】铁道村;闲置铁道;断桥公园;文化遗产
1 缘起与背景
图1 新旧铁道路线图
台湾省中部苗栗县南北纵贯线铁道起始自1908年,原自三义乡开出后经山区的胜兴站,过隧道,再跨越大安溪至台中县的泰安站、后里站。由于山区地形突起,火车遇急上坡,速度减缓影响行车,台湾“铁路局”于是另筑一条直线车道,自三义直驶至后里站。由于新纵贯线的开通,旧山线铁道于1998年废弃,停止行驶火车,详如图1所示。
近年来台湾地区由于国民旅游急速发展,再加上媒体的多加报道,本铁道沿线逐渐发展成为文化观光区,特别是假日时,许多“家庭式游客”(父母带小孩)及年轻学子成群结队前往废弃的胜兴车站与旧断桥区游览与观赏。台中县政府与苗栗县政府所属观光单位借势,积极推动旧山线铁道沿线,包括旧铁道、旧车站与相关乡村聚落的观光旅游规划与发展。两地区县政府亦尝试说服包括“交通部观光局”、“铁路局”等单位,推动观光蒸汽火车于本路线重新恢复行驶,利用观光旅游的推动策略,带动地方经济繁荣与产业发展。
然而深入检讨,本路段所展现的包括历史铁道与车站古迹、客家文化、自然生态与三义木雕艺术等,所牵涉的问题甚广,如果事先未能先行做各种可行性分析,以便做好框架式的整体规划,各级政府利用各自所争取到的经费东做西补,到头来所展现的只是一个“四不像”的风景区。本人与东海大学李逢时老师有幸曾受苗栗县地方政府之邀,参与苗栗县管辖区旧山线沿线的整体规划工作,本研究将从各种可行性分析、古迹保护、文化传承与旅游营销的角度切入,以学术研究的方法,更深一层的针对苗栗县所属的范围区做一整体的、框架式的规划论述,并作为日后海峡两岸有类似规划项目时的经验交流。
2 研究理论与方法
从研究目标上导入,此规划案的预期目标必须要顾及到下列各种多元化项目:一、铁道与车站沿线的客家庄文化的传承与宣扬。二、旧铁道、铁桥、车站等古迹与相关人文历史的保护与展现。三、沿途山区生态保护与复育的功能。四、旅游特色的彰显与带动。五、地方产业的繁荣与活化。
图2 预期目标与可行性分析概念图
在研究方法上,基础上是要从可行性分析的角度来切入,经过市场、技术、法规、环境影响、财务、土地等的可行性分析来探讨规划的方向与可及性。规划时必须注入区域营销的概念。本计划整体规划的理论基础应该被定义为“必须将本规划给予多元化的目标,以严谨的可行性分析,再加上区域营销的概念,创造出一个永续性与整体性的发展计划,作为陆续建设与开发的依归”。
区域营销的意义是“一个地方的规划必须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让本地居民与生意人喜欢,也让外地人与外来投资者愿意进入。”本地的区域营销,不仅是旅游营销,满足潜在游客的需要,同时应该有系统的将文化、生态、古迹等纳入规划目的,在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引导游客可以吸收到一般旅游以外的,更为深层的人文、生态面。因此本计划在实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资料与文献的收集与可行性的分析,以便更务实的探讨与规划可及性的软硬件建设方向。
本区沿线多闲置公共建筑与空间,各级政府的政策也在推动“闲置空间再利用”,并作为一种城乡人文环境的塑造,闲置空间所蕴含的历史与生活意涵,在一个创造性的过程中,重新诠释、表现共同意识,展现集体创意,创造故事与价值,并形塑一种新的环境与生活方式。有效利用本区沿线的公私有闲置土地与建物,在规划时亦扮演有一定的分量。
在规划原则上,应该顾虑到下列4个层面:一、保存原始、塑造特色:不论铁道、仓库、桥梁、隧道、车站尽量保存原始风貌。利用周围人文景观资源,塑造本区独有特色。二、文化艺术、充分展现:本区资源属文化资产,其所含的艺术与文化价值非凡,在规划本案时应充分展现其特殊性与文化艺术面。三、保育教育、顺势推动:包括文化资产的维护、生态保育、自然资源保育等,顺势推动,以保护观光环境,并提升国民保育素质。四、分期分区、循序渐进:同时开发则经费过高,且部分土地取得不易。应先做整体规划,订出中长期开发时程与目标,循序渐进,陆续扩张观光范围,最后建立一个完整的观光体系。
在规划目标上应该全方位顾及下列4个目标:一、提升深度之旅的观光价值。二、带动以艺术、文化为主体的休闲内容。三、开创周边腹地的共同价值。四、改善沿线聚落空间质量,扩散休闲功能与效益。
3 区域文献数据与资源特色
苗栗县铁路旧山线兴建于公元1908年,为全台西部纵贯线最后完成的路段,1935年之“新竹、台中州大地震”中,旧山线铁路、桥梁、隧道全线损坏,经3年的修建,于1938年恢复通车,旧山线铁路三义至大安溪桥段,路线全长共18.75km。1998年因直线铁道之兴建而废弃本路段铁道,同时废弃了全台纵贯铁道位置最高的“胜兴火车站”与台中县境的“泰安火车站”。
本区属三义乡所管辖,三义乡有客家人,闽南人,外省人等。依据早期乡公所之调查,闽南人约占3.1%,外省人约占2.4%%,客家人约占94.4%,本地区原为丘陵农业区,属乡野型客家庄文化,多保留早年开拓时的风俗习惯。三义乡设有木雕博物馆,街上排列着数百家木雕商店,全乡拥有数百个木雕师傅,长期性的在雕刻木头,已经将艺术、人文等融入木雕业,本地与莺歌镇的陶瓷齐名,享誉各地,也有如景德镇的瓷器、宜兴的紫砂壶等。三义地区产斗鱼,斗鱼是热带观赏鱼的一种,客家话称“庞鼓辣”,日本人称“台湾金鱼”。最大约可长到7cm左右。1988年地方政府将盖斑斗鱼列入保育野生动物,禁止一般人自大自然中捕捉、贩卖。
胜兴村的胜兴车站,标高402m,是台湾省西部纵贯铁路海拔最高的车站。本站兴建于1905年,老站房是以福州杉搭建的日式平房,建筑没有用到一根铁钉,迄今已逾百年。本区附近因有16座蒸馏樟脑的脑灶,所以地名昔称十六份。本站位于关刀山山麓,四面环山,南北各有隧道。原山线列车经过爬坡、穿越山谷隧道后抵达胜兴站。至此视野顿时开朗。从胜兴站到台中县泰安站的8.6km是台湾省西部干线最陡峭路段,还经过8座隧道,不但是台湾省纵贯线最后打通的路段,也是地形最崎岖的一段。胜兴站废弃后,孤坐于丘陵盆地,旁有客家街一条,假日时车辆与游客挤满道路与车站,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胜兴车站内尚有数座旧的公有闲置建筑物,包括:车站建筑、站长宿舍、车站道班房、仓库、员工宿舍区、铁路餐厅、胜兴车站花园区等。胜兴车站前后有一号隧道与二号隧道所包挟,车站介于两座隧道之间,由于东西两侧各有隧道,因此车站与隧道形成了极具关联的建筑意象。一号隧道全长260m,北口为红砖结构,南口却是RC结构,为台铁干线中最陡的路段。二号隧道:位于胜兴车站南侧,完成于1905年,全长为726m。洞口上方有当时“日据”官员所书写的“开天”两个大字。旧三线通过二号隧道,再跨越龙腾断桥以后,即可见到四座连串的三、四、五、六号隧道,此4座隧道完成于“日据”1905年。
鱼藤坪断桥位置位于旧山线鱼藤坪铁桥现址上游80m处,断桥遗迹可分为南北两地。本桥曾被誉为“台湾铁路艺术极品”,1935年4月21日一场7.1级的烈震,造成鱼藤坪桥桥孔裂、桥墩断,桥墩亦在后次余震中倒下。由于砖拱桥极不耐震,此桥承载力不足,再加上此路段南北两端有三处曲度半径达300m之大弯道,因此日人决定在其下游80m另建今日旧山线之鱼藤坪桥。该区旧桥只剩下桥墩数座,后来完成的新桥也已废弃,两座废弃铁路桥并列,世界少有。而且早期断桥已有近百年历史,雄壮宏伟,发人省思。本处被称为“台湾铁路极品”,一点也不为过。
图3 断桥原貌(资料来源:台湾铁道史)
本区游览区尚有鲤鱼潭与关刀山区。鲤鱼潭水库位于支流景山溪,系一离槽水库,集水面积53.45km2,有效蓄水量为119.8×106m3,群山环绕,风景美丽。关刀山标高888m,它位于三义、铜锣、大湖、卓兰交界处,关刀山之岩质,属于桂竹林层砂岩,质地坚硬,四周丘陵覆盖土砾层,经四散分流溪水之长期侵蚀,地形起伏平缓。主峰因突出于低岗矮岭之上,非常壮阔,因形似关刀而得名。
旧山线沿线主要客家聚落有5座,农村聚落特有风味说明如下:一、建筑格式与形态。建筑多为“一条龙”、“三合院”、“单伸手”式,有集居也有山腰散居。老屋多有堂号。二、梯田景观。本区聚落周围处处梯田景观,梯田中多有拓田后的圆形土丘。梯田下方多有小溪围绕。各处可见水洼、水圳等。三、峡谷丘陵特有风采。本区各聚落多座落于峡谷内的丘陵地上,前后皆山。四、独有客家农村风味。除鲤鱼潭村外,本区各聚落内独有客家农村风味,保留传统客家传统的生活习惯。
4 可行性分析
4.1 市场可行性分析
依据“国内旅游状况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台湾人平均一年在岛内旅游4次,旅游天数以当日来回者最多,并有逐年增加之趋势。岛内旅游花费方面,每人每次旅游花费金额约为3500元。经过本研究问卷调查,通常进入木雕博物馆与不进入木雕博物馆的人数比率约为20∶80,也就是说平均100个游客,约有20个游客入园参观(或参观前后逛街),约有80个游客仅在街上逛而不进入博物馆中。以此推算,每年至三义街上逛街购物的游客大约近50万人。现在每年至胜兴车站与断桥区旅游的人次无法正确估计,以地方非正式的统计,大约为40~50万人。游客来此游览的目标区大致分成下列数类:一、旧铁道观赏与怀旧。二、胜兴车站思古、游憩。三、胜兴车站前小商业道路享受客家餐与购买地方陶瓷、木雕等手工艺作品。四、鱼藤坪断桥区的风景观赏。五、沿路休闲餐厅与茶馆的用餐与聊天。六、三义木雕街与本铁道区的搭配性游览。七、新人结婚照相。
本区发展面临的一个主要课题是:由于本区的道路狭窄、停车困难,目前每逢假日,地区承载量已经呈现严重超负荷现象。因此就市场可行性的分析观点来看,本区的市场潜力无穷,毋庸置疑,居民所担心的是,观光建设迟缓,停车不易,地方违章处处,游客来过以后,感觉印象不佳,不愿意再来。至于旧铁道火车恢复行驶,以南投集集线举例,观光效果甚佳,游客多能接受。
4.2 技术可行性分析
从技术可行性分析面来考虑,铁道恢复行驶是否可行?为最主要的分析标的﹔从技术面来看,面临的主要课题包括下列数项:(一)因应新铁道的构筑,旧山线自三义车站起已有数百米损毁、拆除。如想要恢复行驶,所花的费用与所需的工程量,再加上现有土地的阔度不足,都需要大量的经费与技术方能有效解决,但是不论用什么方法解决,都是事倍功半。(二)全区铁道在胜兴车站前属上坡段,自胜兴车站后属下坡段,仅胜兴车站有少许平地可以设站停车,其他地区如要设站,在技术上难度较大。所有专家与地方政府都要求至少在鱼藤坪断桥处设站,经过分析在该处有一安全侧线,当初安全侧线是为上下交会列车而设计的,让抢道的火车得已进入侧线自动停车等待,此侧线如果规划与改善,当可成为鱼藤坪火车招呼站。(三)旧山线若跨越大安溪,通车至台中县路段,则工程费维修费用过高,每年收入绝对是入不敷出。(四)现有火车站的闲置仓库等多为木造,且多有损伤,虽然历史久远,但没有特色,修复费用过高,除少数可以保留外,多数空间狭窄,保留价值不大。
4.3 财务可行性分析
如果铁道火车恢复行驶,仅行驶自三义至后里来回的区间车,其所发生的成本,最主要的来自跨溪大桥的每年保养费用,每年可能高达上亿元。而区间车的载客即使满载,每人每次收费新台币100元,由于单行道的限制,且顾客多集中于假日下午4点以前搭乘,实际运算所收票价,仍旧不能符合巨额的铁道与铁桥维修成本及行政费用,因此全线铁道恢复行驶,在财务负担上是一个无底洞。以财务分析的观点来看,并不可行。即使目前已行驶的集集线与阿里山线观光火车假日乘坐人员众多,推算结果也是入不敷出。
4.4 其他可行性分析
法规分析:火车恢复行驶作为交通工具,符合台湾省的“铁路法”相关规定,然车站内如果规划有铁道博物馆,或者在静止的火车上规划设置餐厅等,则须另外找出合适的法规以便解套。区域内居民利用农地、林地修筑休闲餐厅,或建民宿等,以区域现况分析,多数违章,如果导入合法性,还需放宽土地使用的解释,以及民宿规定的限制。
环境分析:以交通问题最为严重,假日已有民间组织指挥交通,但是胜兴车站区域内还是车满为患,人潮汹涌。由于游客并不顾及环境与古迹建筑等,因此老车站处处显得伤痕累累,胜兴车站小广场上多摊贩,鱼藤坪停车场上也是摊贩处处。除了交通、摊贩问题,游客还会随意丢弃垃圾并破坏山林树木等。政府在未来的任何建设都需要考虑到周围的环境与生态的保护。本区原多斗鱼,水洼田地都可见其踪迹,近年人满为患,生态已受到破坏,大地自然所孕育出来的斗鱼已不多见。
土地分析:铁道沿线属“铁路局”土地,三义与胜兴车站内也多大片属于“铁路局”的公有土地,公有土地容易规划,动用到私有土地则只能以征收的方式来进行规划,如要求地主配合整体规划,包括使用功能或配合建设等,则难上加难。部分农地如果改变地目,其手续的繁复性也是难以想象的。
5 整体规划概念论述
5.1 铁道恢复行驶
经过分析,铁道恢复行驶可以分为三案,第一案为全线通车,新设鱼藤坪站,此案所需费用最多,入不敷出,财务分析有其盲点。第二案为自三义通车至鱼藤坪站。然三义起站之连接性在工程技术上与财务分析上都属不可行。第三案为胜兴站至鱼藤坪站行驶区间车,此案所需成本较低,维修成本不高,但又可以达到交通输送与观光的效果,且行车时间短,可以提高游览载客量。第三案最为可行。第三案只要设置鱼藤坪站即可,火车以现有的胜兴站为母站,负有维修车辆的职责。
图4 铁道恢复行驶计划说明
5.2 铁道文化村的规划与设置
胜兴火车站前的商业街道,由于设在坡地,眺望车站,视野良好,为了应付日益增多的游客,居民纷纷规划客家餐饮与客家技艺产品的展售,处处可见客家餐厅、茶馆、陶艺馆、纪念品店等。胜兴车站有其无可代替的魅力,整体规划方向应该是朝一个具有客家文化的“铁道村”作为规划主题。
站外街道硬件建设为一个具铁道与客家文化意象的商业街,包括街道铺面、路灯、街道艺术、小广场等,均以客家文化与铁道文化双重主题突出街道意象。车站外公有建筑物如站长室与山坡建筑等,整体运用,规划作为地区文化博物馆或者主题式休闲餐厅。火车站体内则利用站内公有空地规划设置一个具实质体验意义的火车站博物馆,介绍世界各种不同国家、不同用途、不同地形的车站。部分土地尚可规划铁道文化型休憩公园。
5.3 断桥公园的规划概念与运用
鱼藤坪断桥区,现在只是路旁的一些点缀性古迹与旧断桥,政府规划了一个小型停车场,然而停车场内多摊贩,纵使有断桥的雄伟视像,但是整体环境残缺不全,并不起眼。建议本区整体改造,应将现有道路移出,规划为一个“断桥瞻仰公园区”,区内有断桥、有废弃的新桥,再规划一座小型的迷你人行铁桥,三桥互映,反映了古今桥梁之间与大自然灾害所形成的一个共鸣区。由于整体规划为铁桥公园,则道路外移,并适时适地在外围规划停车场与消费区,而公园区内全面净空,不设停车场,保持公园游客对桥梁与大自然力量的瞻仰性。
图5 胜兴铁道村规划概念
图6 断桥公园架构规划图
5.4 区域客家庄文化彰显与艺术活化的推动
本区铁道沿线共有6个客家聚落,乡野意味浓厚,目前部分散居聚落已有陶瓷、木雕等艺术家进驻,且多家民宅改建为结合艺术、人文、餐饮的“艺术庄”,颇具地方文化特色。本区的文化彰显是自然性的,政府的力量仅是能够协助成立地方艺术推动的NPO组织,由该组织自然协调出发展原则与推动的约束机制。胜兴车站边上的铁道村形象商圈,除了争取政府的硬件建设经费以外,同时争取专业的商街辅导团队,协助建立地方发展组织,并形成公共论坛的推动机制。
5.5 交通问题的有效解决
本区的交通问题主要有四:一、道路弯曲狭窄于山区蜿蜒,无法有效拓宽。二、由于山多、平地少,且车站外缺少公有地,停车场难以规划设置。三、假日车辆多,大量涌入,形成瓶颈。
经过全盘考虑,其对策分述如下:一、鼓励道路两旁私地规划设置休闲餐厅与收费停车场。二、假日时进入胜兴车站的道路改为单行道,以降低汽车拥塞的几率。三、假日时发动小区组织,调派人手指挥交通。四、假日时规划载客公交车行走,一般汽车不得进入,游客转乘公共接驳公交车入内参观。
5.6 民宿旅馆
本区由于游览腹地不大,并不适合规划中大型的观光旅馆,但是适合发展铁道沿线的民宿群,人们生活富裕,并有机会国内国外到处旅行,风行过后,许多家庭喜欢带着小孩到乡野民宿,一则享受乡间生活,同时让小孩能够对乡村生态多一分了解。旧山线铁道沿线属丘陵地,对游客而言,既不在深山,交通算是方便﹔沿线有山有水、又有小森林,加上老厝风貌以及客家文化,再伴随着铁道文化,发展民宿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在推动方法上,由于是民间自发性的发展,地方政府可以做的事情就是:(一)建立相关的NPO组织。(二)举办相关的旅游活动。(三)辅导参观发展地区的示范性民宿。(四)邀请专业演讲。(五)推动业者彼此之间的互相交流与交换经验等。
5.7 古迹保护
县府以将胜兴火车站站体与断桥等列入“县定古迹”,以便保护,只是在整体实践上,我们还是乐见将车站博物馆化,以维护博物馆的心态来保护古迹建筑与整体车站的形态。对于鱼藤坪断桥,应该看成是一座特殊的户外古迹式的公共艺术,整个保护与展现过程,是要瞻仰者予以尊重与省思,内心体验大自然的伟大与人类的刚毅,人类无法抗拒大自然“君临天下”的风范。
务实推动与构建流程
上述整体规划论述完成后,必须经过各方面的认同,取得一致的规划共识,务实构建推动策略与工作流程。在铁路恢复行驶上为最重要的论述主题,整合县府、地方、与“中央单位”和“铁路局”的意见,如果大家认为仅增设鱼藤坪招呼站,且铁道行驶区间车自胜兴站至鱼藤坪站,此案为最佳方案,则毫不犹疑,立刻联合相关单位共同推动,但由于牵涉单位过多,嘴多人杂,至今尚无法有效定论。
至于胜兴车站规划为铁道文化村,站外规划以客家文化与铁道文化双主轴的形象商圈,已然获得地方共识,且已经争取到建设经费,并已在改造中。鱼藤坪断桥公园的概念也获得大家的共识,只是政府筹不到征收土地的钱,仅以少数预算改善断桥周边环境。目前假日交通问题已有民间团体派人指挥汽车的出入,而由于游客渐增,区域许多百姓已改建旧屋,规划为具特色文化的休憩餐厅与咖啡厅,效果良好,形成地方另一种特色,可见以市场机制所调和出来的地区发展,其力量是无远弗届的。然仍有民众利用空地搭建违章建筑,无人处理,效应逐渐扩散,是一隐忧。
县府也考虑到整体开发的紊乱性与百姓兴建违章建筑的事实,因此另外也期望向有关部门申请,将本区规划为县级“风景特定区”,以更方便的法规钳制地方的违建,也以宽广的宏观角度来观看整个计划的制订,然而即使有法规,地方政府碍于“人和”与选票,不方便干涉与取缔,到头来还是无法遏止日益增长的“紊乱景观”。
6 综合结论
笔者与李逢时老师,前后两次共同参与本区的规划工作,对于本区的发展怀有充分的感情,期间先后数十次地方全线实质勘察,并且与当地民众开会,广征地方意见,但是县政府与地方政府及民众的意见不尽相同,主事者又期盼铁道全部恢复行驶,政府碍于经费问题,迟迟不便同意,“铁路局”也编不出多余经费,因此铁道再利用问题(恢复行驶)就此搁置。县府仅获得少数经费改造胜兴车站商圈,以及部分景观设施的加强,大的构想一直无法有效地推动,非常可惜。
然而规划架构一旦定案,应该依此架构循序争取经费,逐步推动,除了重大事件的影响以外,不要轻易更改,方便于长期与持续性的发展。综合观之,本区的发展属良性与渐进式的发展,颇具潜力,但是作为一个规划的专业人员,在规划时必须全面顾及到,特别是一个旅游区所要细腻化表现出来的,不应该是满街的餐厅、纪念品店与拥挤的人潮,在规划时,除了要有效解决交通疏散问题以外,还要有效地推动古迹保护、文化发扬、教育观念、生态保育等问题,又不能离开旅游市场的基本需求,虽然困难,但是事前必须要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 Philip Kotler,Donald H.Haider,Irving Rein,Marketing places.The Free Press,1993.99
2 曾梓峰.闲置空间再利用与人文城乡环境塑造.http://www4.cca.gov.tw/space/reference2-1.htm
3 台湾“交通部观光局”观光政策白皮书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by Combining the Taiwan Miaoli's Old Railway System to the HAKKA Culture in the Area
LI Chang-sheng1 LI Feng-shi2
(1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0096 2Fengjia University,Taiwan)
Abstract The ongoing improvement of the railway systems results in many old railway systems being abandoned.The reasons are:1.These old railway lines were no more in use and therefore left abandoned.2.Curved railway routes were redesigned to become straight,therefore these old railway lines were rep laced by the new ones.3.The disappearing of many traditional industries such as logging and sugar production businesses which used to rely on the railway system.People who were used to using those old railway systems have long related their experience culturally with and developed common reliance upon the railroads,the sceneries along the railroads and even the trains themselves.Should these railways be abandoned and dismantled,people will be forced to feel deprived of something they see with humanistic value,something considered part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ir mind.On the other hand,if we could preserve these old railways,fix the moreven make the trains run again.We may make people relive the memory of the good old past and therefore develop a“newculture tourism”movement.The study is about an old railway line in the Miaoli County around central part of Taiwan.The curved railway line was abandoned and not in use due to the new straight routing.The old railroad was about to be dismantled when the local cultural and tourismsec tors successfully lobbied the preservation.This study is focus on how to properly rework this“Cultural Heritage”and make it a favorite local tourist attraction.
Key words railroad village;abandoned railroad;broken bridge park;cultural heritag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